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的治疗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治疗观察护理【摘要】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术期观察护理干预策略。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颈椎前路手术时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脊髓损伤分级,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Frankel脊髓分级更优(P<0.05)。
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
结论在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时实施围术期观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脊髓损伤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下颈椎是颈椎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下颈椎骨折脱位多由屈曲牵张性损伤引起,并发颈脊髓损伤发生率高,危害较为严重。
脱位的椎体和突出的椎间盘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MRI检查十分重要,可以帮助诊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准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热点集中在充分减压,使患者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前路手术治疗下脊椎骨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颈椎前路手术时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脊髓损伤分级,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男36例,女24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6.54±5.29)岁,损伤至就诊时间1~5d,平均(2.56±0.79)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空坠落15例、重物砸伤13例、跌倒伤8例;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
颈髓损伤的护理颈髓损伤是颈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导致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往往对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
因此良好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对于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1、急救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异物阻塞,首先抢救患者生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丧失。
其次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备足氧气,及时发现因脊髓水肿、呼吸中枢或脊髓功能受损而致呼吸麻痹,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不稳,应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器材和药品。
2、呼吸的管理:颈髓损伤不仅容易导致四肢瘫痪,更严重的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节律、幅度、型态、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
若发生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呼吸道护理的重点是排痰,预防气管堵塞及肺部感染。
①患者体位。
椎体损伤得到初步稳定后,患者应平卧位、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室内地面和生活物品定时清洗、消毒,减少探视人员和探视频率。
②呼吸锻炼指导。
鼓励患者自主呼吸,指导深吸气、缩唇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呼气末压,以增加气体交换时间,防止肺萎缩。
上肢能自由活动者,指导患者多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
深呼吸训练:有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吹气泡训练方法是:用一输液空瓶,内盛半瓶清水,嘱病人用塑料吸管向瓶内水中吹气泡,以增大肺活量,减少呼吸道阻力和无效气死腔。
③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痰液粘稠者予a-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应用人工呼吸机时更应重视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可在每次吸痰前5min注入1〜5ml生理盐水,以刺激咳嗽反射,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
气管外套管应备气囊,防止机械呼吸机漏气,每4h 放松气囊1次,避免对气管黏膜压迫。
一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一、疾病概述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
颈椎骨折可导致颈椎的稳定性破坏,而脊髓损伤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高处坠落:如从高处坠落时头部或颈部着地,可导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 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颈椎受到剧烈的撞击或扭曲,容易引起骨折和脊髓损伤。
- 暴力打击:如被重物打击头部或颈部、遭受暴力袭击等,也可能导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2. 发病机制- 颈椎骨折:外力作用于颈椎,使颈椎的椎体、椎弓根、关节突等结构发生骨折。
骨折的类型包括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脱位等。
- 脊髓损伤:颈椎骨折后,骨折碎片、移位的椎体等可直接压迫脊髓,导致脊髓损伤。
此外,外力还可引起脊髓的震荡、挫伤、出血、水肿等,进一步加重脊髓损伤。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颈部疼痛:是颈椎骨折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可因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异。
- 颈部活动受限:由于骨折和疼痛,患者的颈部活动受到明显限制。
2. 脊髓损伤症状- 感觉障碍: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 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可导致肢体无力、瘫痪,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完全瘫痪。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体温调节异常等。
四、治疗要点1. 急救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
-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进行抗休克、心肺复苏等治疗。
- 固定颈椎:使用颈托、颅骨牵引等方法固定颈椎,防止骨折移位加重脊髓损伤。
2. 手术治疗- 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手术方法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
3. 药物治疗- 脱水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可减轻脊髓水肿。
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摘要: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的严重颈部创伤,通常由高能量的外力引起,会导致颈椎骨折,并且常常伴随着颈髓损伤,可能会引发截瘫等严重后果。
颈椎骨折脱位常常伴随颈髓损伤,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照顾。
所以,本文就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颈椎骨折;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进展颈椎骨折脱位常伴有颈髓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高位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与原发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加重病情,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的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减少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就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护理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心理护理颈椎骨折脱位对患者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尤其是对那些平日身体健康的人来说,难以承受这样的困境,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给予其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叮嘱患者家属应该给予其充分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参与康复训练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临床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可以为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充分的关爱、帮助,帮助他们重建信心,积极应对困境,促进康复和心理健康。
2 Halo-vest架固定护理在行Halo-vest架固定之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明确的介绍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Halo-vest架的优点,告知其Halo-vest架的治疗目的,即通过固定支架来减轻颈椎骨折脱位的疼痛,预防进一步的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摘要: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属于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急症,病情常较严重而复杂,患者在短期内往往不能接受,加之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的信心,甚至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
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规范化的急救处理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急救处理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急救处理护理进展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1〕,由于颈髓和延髓相连,因此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在脊椎骨折中是最为严重的,可造成高位截瘫,且如果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可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麻痹和呼吸道机械阻塞而致患者迅速死亡。
因此对于此类病人的早期急救处理,以及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减少该病死亡率、降低伤残率及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1急救处理1.1病情初步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节律、意识、瞳孔、循环状态、血压、脉搏、四肢活动等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
及时发现伤情重点.如患者呕吐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在检查时切勿轻易托起头部检查颈部抵抗。
如患者头颈有外伤立即予颈托等颈部制动。
清除呼吸道的血凝块、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开患者的衣领.避免气管受压。
给于面罩或鼻导管给氧。
若患者出现呼吸表浅,频率减慢,胸闷加重或不能自主呼吸时,提示高位颈脊髓损伤,膈肌麻痹,应尽早气管切开〔2〕。
1.2正确搬运患者:患者制动并平卧,现场予以颈托固定,采用四人搬运法移动患者,一人用双手及前臂固定患者的头颈部,一人双手托患者肩部及胸部,一人用双手托腰部及臀部,一人用双手托腘窝及小腿部,由一人发出指令四人合力托起患者,保持脊柱平直〔3〕。
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病人一般情况危重,护理难度大,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而加强该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部分。
我科2006年8月—2010年8月共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2例。
通过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18—45岁,平均35.2岁。
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1例,交通事故1例,损伤节段:C4:1例,C5:3例,C6:8例,入院后即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术。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突然致伤,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损害,手术部位特殊,使患者担心手术效果;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我们关心体贴和耐心开导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呼吸道管理颈髓损伤易引起膈肌麻痹,呼吸机无力,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注意其呼吸节律、频率的变化。
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及各种急救药品,发现异常立即向医生报告,配合好抢救工作。
2.1.3 牵引护理颈椎骨折脱位大多首先需要颅骨牵引使脱位的椎体复位,同时避免颈髓的继发损伤。
牵引后要多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牵引力线和脊柱保持一致,牵引重量要适当。
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自己改变,也不可自行放弃牵引。
牵引针眼每日用75%酒精消毒2次,预防感染。
2.1.4 术前准备(1)气管推移训练,目的是使患者适应手术时对气管、食管的牵拉,有利于更好地暴露椎体,方便手术操作。
(2)术前常规备皮,上至下颌缘,下至双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
取骨植骨者备会阴及双髂部,上至肋缘,下至膝关节,前后过中线。
2.2术后护理2.2.1 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保持颈部中立,头两侧置沙袋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术前观察和护理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有效护理方法,提高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水平。
方法分析探讨1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卧硬板床,防止感染,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合并脊髓损伤时,通知医生根据骨折类型和受压部位行必要手术治疗。
结果本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适当的护理措施是有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及提高护理水平的重点。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combined observation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improve th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combined nursing level. MethodsAnalyzed and 1 case of cervical fracture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combined care, including observation patient’s condition carefully, lie the hard bed, prevent infection, the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nutrition support. When merging spinal cord injury, notify the doctor according to the fracture type and line pressure parts needed surgery.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cured by surg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The observation patient’s condition carefully, positive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measures ar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dislocation with cervical spinal injury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are.Key words:Cervical spine fracture dislocation; Cervical spinal injury; The nursing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的损伤,颈椎骨折患者可有头颈部疼痛,不能活动,损伤部位肿胀,有明显压痛.合并颈髓损伤,病情较严重,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可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症状。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痉挛、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加快脊髓损伤的修复,改善脊柱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脊髓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201-02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是一种急性脊髓损伤疾病,致残及致死率高,病情严重程度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致伤原因等密切相关,患者常有明显的头颈部疼痛、损伤部位肿胀压痛、无法活动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需要临床的紧急处理和救治[1]。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下颈椎骨折脱位处的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对医护人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术后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及稳定性,获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2]。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1.3 ±9.1)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1.7±9.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摔伤6例、钝器击打伤11例、高空坠落伤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脊柱损伤部位及脊髓损伤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发表时间:2017-11-06T16:08:01.8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作者:侯伟[导读] 颈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截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赤峰上京内分泌专科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颈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结论:对颈椎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综合护理;治疗有效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64-02 颈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截肢,因此,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现将具体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患者资料与护理方法1.1 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颈椎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均为18~61岁,平均年龄约为(42.0±6.4)岁,将所有患者均匀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相似(P<0.05),实验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
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对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的意义。
方法:对在我院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的40例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观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康复恢复情况。
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一年的随访,完全复位39例,复位不完全1例;所有患者术前后JOA评分升高,术后改善率为70.4%;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比术前提高一级。
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57-02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的患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由于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完全损伤性疾病,外加常常伴有颈髓损伤,所以这类患者往往死亡率较高,且临床上常常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故对这类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对4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现全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9.21±2.32岁,其中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空坠落10例,重物砸伤8例,其它原因3例;所有患者通过CT和MRI检查,其中颈髓损伤两节段患者23例,两节段以上患者17例;一侧关节突骨折半脱位21例,双侧关节突骨折半脱位12例,椎板骨折脱位7例;所有患者均在受伤1~6小时就诊,平均时间为3.4±1.2小时;入院后通过Frankel分级标准评分,A、B、C级患者分别为8例、23例、9例,JOA评分平均值为6.8±1.0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颈椎骨折是一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多由高处坠落或车祸伤所致,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伴有脊髓损伤、截瘫,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38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护理治疗,除1例死亡外,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l6岁,平均49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5例。
完全性瘫痪5例,不完全性瘫痪33例,行颈前路手术21例,后路手术14例,保守治疗3例。
2病情观察及护理2.1 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
2.2体温观察:颈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气温的变化丧失调节和适应能力,可发生高热或低温。
(1)高热护理:病人体温可高达40~42℃,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囊等物理降温,应用冰袋冰帽加好衬垫,冰囊应用离被架,以免引起冻伤;药物降温;降低室内温度;冷却补液;多饮水,给易消化饮食。
(2)低温护理:注意保暖,提高室温,物理升温,给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
2.3 神经功能变化的观察? 观察损伤平面的变化、四肢感觉、运动情况,肌力改善情况,大小便障碍功能有否恢复,并认真做好记录。
2.4 体位护理尽早行颈部牵引,或应用颈托固定头部。
卧硬板床,垫薄枕,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一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轴线翻身,即保持身体在一纵轴线上。
侧卧时背部垫以软枕,防止颈部扭曲。
应将四肢各个关节置于功能位,保持踝关节90度位,预防足下垂畸形。
3 用药护理3.1 激素冲击治疗:可明显改善完全与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恢复。
于损伤后8小时内应用,效果最佳。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30mg/kg于15分钟内滴入,间隔45分钟后再以每小时5.4mg/kg维持23小时。
用药同时观察患者呼吸及胃肠道反应。
3.2 东莨菪碱:通过调整微循环、改善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堵塞造成的微循环障碍,减轻脊髓缺血、坏死,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的治疗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术前、术后的治疗和护理,通过对病情的详细观察与记录,分析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的恢复程度,最大限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减少患者创伤及经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 3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16例完全截瘫者无任何恢复。
术后按asia评分感觉、运动均有显著增加。
结论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颈椎外科专业抢救的综合能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治疗分析;护理对策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多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终生残疾和功能障碍[1]。
虽然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但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仍不能令人满意[2]。
脊髓损伤一旦出现截瘫,将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伤情严重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
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或并发症。
我院自1998年3月-2011年9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21d,患者入院前骶尾部有4例ⅱ°-ⅲ°压疮,3例肺感染者。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38.6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4例,挥鞭伤2例,悬吊伤1例。
其中骨折脱位节段:c3-c42例,c4-c55例,c5-c619例,c6-c711例。
1例合并腹部外伤并伴有创伤性休克,2例合并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2例合并颅脑外伤。
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2000年评分标准:a级17例,b级3例,c级7例,d级9例,e级1例。
所有病例均在受伤后1-11天行手术治疗,平均4.5天,mri检查:脊髓完全横断16例,脊髓水肿血肿12例,髓核压迫脊髓或神经根9例。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28例临床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本组2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该类疾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及护理上的侧重点。
方法术前的护理重点为心理护理,牵引的维持和防止牵引处感染,以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则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引流液的数量和性质,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结果除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恢复满意外,28例患者均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绝大部分患者的瘫痪肢体的肌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关键词】骨折颈椎脱位外科手术护理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颈髓损伤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23~62岁,平均42.5岁;均为双下肢不全瘫痪。
25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2例四肢肌力恢复2级,25例四肢肌力恢复到1级,1例无明显恢复。
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恢复满意。
2 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入院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
护士做每一项治疗时,首先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给予心理护理,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牵引护理牵引弓松动的螺丝要及时旋紧;及时调整床头牵引架,以确保有效牵引;牵引孔处用75%酒精点滴,每2天更换牵引弓纱布1次;牵引时应先采用轻度屈曲位牵引,然后调整到中立位,复位后再改为过伸位;牵引期间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
2.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1] 病人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在病人右侧,用2指或4指指端顺气管右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推移,开始用力尽量缓和,频率为每分钟5次,推移5~8min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颈中线,第1天一般为3次,每次为15~20min,每次间隔2~3h,由轻到重,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4次,每次持续60min左右,以达到不发生呛咳为准。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的治疗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病人术前、术后的治疗和护理,通过对病情的详细观察与记录,分析治疗前、后脊髓损伤的恢复程度,最大限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减少患者创伤及经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 3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16例完全截瘫者无任何恢复。
术后按asia评分感觉、运动均有显著增加。
结论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颈椎外科专业抢救的综合能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治疗分析;护理对策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多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终生残疾和功能障碍[1]。
虽然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但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仍不能令人满意[2]。
脊髓损伤一旦出现截瘫,将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伤情严重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
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或并发症。
我院自1998年3月-2011年9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21d,患者入院前骶尾部有4例ⅱ°-ⅲ°压疮,3例肺感染者。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38.6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4例,挥鞭伤2例,悬吊伤1例。
其中骨折脱位节段:c3-c42例,c4-c55例,c5-c619例,c6-c711例。
1例合并腹部外伤并伴有创伤性休克,2例合并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2例合并颅脑外伤。
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2000年评分标准:a级17例,b级3例,c级7例,d级9例,e级1例。
所有病例均在受伤后1-11天行手术治疗,平均4.5天,mri检查:脊髓完全横断16例,脊髓水肿血肿12例,髓核压迫脊髓或神经根9例。
2 治疗方法
2.1 入院前检查及处理入院前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严格生命体征的监测,有腹部外伤及休克病人使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骨科专科治疗,所有检查及操作力求一次到位,勿轻易搬动病人,入院途中应颈部两侧置砂袋,保持头颈中立位,一旦确诊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时应尽快行手术准备,术前、术后床头常规备好气管切开包。
2.2 术前准备及处理入院后常规给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查体并记录生命体征及截瘫平面的变化,常规吸氧、雾化吸入、外科补液及激素冲击疗法。
入院后2h-4h内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持续颅骨牵引,无手术禁忌症后尽快在
24h-72h内手术治疗,早期应用脱水、激素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药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 围手术处理及手术方法在颈椎外科手术中,彻底减压和牢固的骨性融合是手术的最基本原则[3]。
颈椎的手术入路有前路、后路、侧方入路,一期前后路等,对于下颈椎手术,常采用前路或后路[4]。
对于颈椎损伤有时需要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行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17例,后前路联合手术5例,37例均行手术治疗。
麻醉方法:在持续颅骨牵引和全麻下行手术。
2.4 术后治疗及处理患者术后常规进入心电监护室,吸氧、雾化吸入化痰,给脱水剂、营养神经、抗感染及外科补液治疗,定时查血、尿常规及血生化,病情变化时急查血气分析;给予颌枕带持续牵引或颈颌外固定2-8周,直至骨性愈合,术后24h-48h拔除刀口引流管,72h后颈托保护下根据病情变化采用坐位或半卧位,术后3d配合高压氧疗,术后7天拆线,硬质颈托保护12周并术后即刻应用,术后5d,术后1、3、6、9、12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
患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大,护理质量要求高。
2.5 治疗评价标准 37例患者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asia)2000年修订版评分标准[5]对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详细的评定和记录。
a级17例,b级3例,c级7例,d级9例,e级1例。
3 结果
术后随访(14-40)个月,平均26个月,不完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
均获不同程度改善,但16例完全损伤者无任何改善。
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声音撕哑3例,低钠血症2例,伤口感染2例,气管食管瘘1例,肺栓塞1例。
经相关治疗处理后皆消失。
术前行气管切开19例,术后愈合好。
4例压疮患者中有1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通过严格换药均治愈。
住院37人无新发压疮及泌尿系感染肺感染等护理压疮并发症。
4 讨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多数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外伤突然且严重,家庭负担和经济负担大,加之受伤后康复时间长,患者都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出现拒绝治疗和自杀行为。
37例患者中,自杀未遂者3例。
尤其脊髓完全横断致截瘫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年内死亡率较高。
最大限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是值得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
讨分析的课题。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人可根据椎间盘损伤或伤椎骨折情况实施不同的减压融合固定方式[6]。
25%患者前路手术椎板骨折置复位后采取后路侧块螺钉手术,在急性骨髓损伤的减压时机选择上,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fehling等[7]学者认为只要患者没有威胁生命的多系统创伤,尽可能在伤后24h内手术减压。
需手术治疗时持续颅骨时间最好在受损伤后48-72h,以防过度牵引。
通过手术治疗,37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7例患者术后1年后逐渐恢复至工作岗位,3例患者术后21个月恢复工作且从事轻度工作环境。
由于颈髓损伤致截瘫均为高位截
瘫,并发症出现得早,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6例高位截瘫患者中,1年内因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死亡5人。
高位截瘫患者在住院期间,专业护士应教会其亲属气管切开的家庭护理及大小便护理和全身肌肉关节被动锻炼的正确方法,最大程度地为患者减少并发症和经济费用,同时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不放弃任何力所能及的主动锻炼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rossignol s,schwab m,schwartz m,et al.spinal cord injury:time to move?j neurosci,2007,27(44):11782-11792. [2] wyndaele jj.medical conditions and outcom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2010,48(6):437.
[3]袁文.颈椎固定融合存在的问题与进展.中国脊髓杂志,2002,12(3):327.
[4]陶玉遵,主编.新编临床骨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63-335.
[5]姜玉杰,张祥,陈向东,等.下颈椎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2:904-908.
[6] aebi m.surgical treatment of upper,middle and lower cervical injuries and non-unions by anterisr procodures[j]eur siite j,2010,1:33-39.
[7] fehling mg,rabin d,sears w,et al.current practice
in the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j].spine (phile pa1976),2010,21:16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