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说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的第12课的第一节内容,隶属于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行“新政”使美国走出困境的历史,并通过对“新政”内容、特点、效果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说明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上节课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及本课的第二节《法西斯专政》共同构成有关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及将经济危机与本单元的一战、二战、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与发展组合在一起,突显了本单元的主体——“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
二、学情分析1、“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它的措施中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是初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对理论的铺开论述,侧重于新政措施对应对经济危机而产生的实际作用。
2、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归纳、概括、探究等历史学习的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新政措施的归纳和特点的概括。
3、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知识面难免有些局限。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准备足量的资料以备学生使用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要求:学会评价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
结合对教材地位和学情的分析,我将设计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一)三维目标1、知识识记掌握新政的内容、特点、评价。
2、能力培养(1)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总结概括新政的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新政的措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3)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评价罗斯福新政。
3、情感价值观(1)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件。
(2)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的经济危机,也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与借鉴。
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学习目标:在1929 ―― 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西方国家走上了两种不同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日等国则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美、德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内容及对世界的影响。
并学会评价罗斯福,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材料: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人物简介:Franklin•Roosevelt(1882-1945)美国第32任总统(1933-1945)1933年开始推行新政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 年诞生在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是1901 ―― 1909 年的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从哈佛大学政治历史系毕业后,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学院取得了律师资格,1910 年当选纽约州参议员,1913 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1920 年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
1921 年8 月,他在贝洛休假。
一天他在参与扑灭一场森林大火之后,汗流夹背地跳进冰凉刺骨的芬迪湾游泳,得了脊髓灰质炎症(俗称“小儿麻痹症”)。
他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但从1922 年 2 月开始,还是不得不戴上用皮革和钢制成的下肢架子,不得不依赖拐杖和轮椅“走动”。
同年秋,他重新工作。
1928 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密斯推荐和敦促罗斯福竞选纽约州州长。
史密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
我们选他不是他能作后滚翻或前空翻。
州长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第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对应学生用书第24~25页)*一、罗斯福新政1.背景:1932年底,美国实行总统选举,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任美国第34任总统。
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并关心“被遗忘的人们”。
3.内容(1)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同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 000美元以下的存款实行担保等。
(2)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3)新政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产业复兴法》。
(4)为了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
(5)在救济贫民的同时,还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限制悬殊的贫富差距。
4.影响(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一战结束前后,法西斯运动兴起。
(2)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纠集法西斯分子“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法西斯运动大规模泛滥。
(2)时间:1933年1月。
(3)标志: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4)恐怖统治的表现①1933年2月柏林发生国会纵火事件,希特勒乘机残酷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
③大量屠杀犹太人。
④实行文化专制。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时间:30年代中期。
(2)标志: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
*【问题导学】1.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内容?有怎样的历史影响?答案:略。
2.列举德国法西斯专政的表现。
答案:略。
*【误区警示】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并非说明以后不再发生经济危机了。
因为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小贴士】德国和日本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意大利则是在第一次世*(对应学生用书第25~26页)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从而将退却变成前进。
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说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的第12课的第一节内容,隶属于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这一主题。
主要讲述了在1929-1933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下,美国第34任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实行“新政”使美国走出困境的历史,并通过对“新政”内容、特点、效果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说明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上节课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及本课的第二节《法西斯专政》共同构成有关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及将经济危机与本单元的一战、二战、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与发展组合在一起,突显了本单元的主体——“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
二、学情分析1、“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它的措施中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是初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对理论的铺开论述,侧重于新政措施对应对经济危机而产生的实际作用。
2、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归纳、概括、探究等历史学习的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新政措施的归纳和特点的概括。
3、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知识面难免有些局限。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准备足量的资料以备学生使用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要求:学会评价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
结合对教材地位和学情的分析,我将设计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一)三维目标1、知识识记掌握新政的内容、特点、评价。
2、能力培养(1)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总结概括新政的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新政的措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3)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评价罗斯福新政。
3、情感价值观(1)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件。
(2)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教案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导入新课】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我国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
”
同学们,早在1929---1933年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和德国、日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这些不同的方式对他们本国乃至世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们国家当前有何指导意义呢?今天我们学习《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了解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的表现。
能力目标:1.依据情景探究罗斯福新政措施,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通过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及列宁、罗斯福、邓小平在经
济领域的我自我调整,养成纵横比较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学习临危不惧、提升信心、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66--68页“罗斯福新政”内容,并结合课本完成自学检测内容:
1.面对世界经济大危机,1932年底,美国民主党人__________ 出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罗斯福新政的其核心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5.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结合下列情景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情景1:股市崩溃, 大银行支付能力欠缺,小银行纷纷破产-------
情景2:无数的失业人员无所事事,等待救济-------
情景3:工厂倒闭,企业破产-----------
情景4:农产品过剩,价格猛跌也难以卖出-------------
情景5 :贫富差距过大,仇富现象严重--------------
(三)纵向比较:罗斯福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同学们,今年是美国诞生240周年,在这短短的二百多年里,18
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正是他那临危不惧、坚定信念、大胆创新的精神,使美国人民战胜了恐惧,并成功度过了经济危机。
然而,德国日本却用另一种方式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这种方式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请阅读68---71页。
(四)、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统治。
)1.请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表:
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三、课堂练习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首先整顿银行开始。
B、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大兴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
3.世界上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整顿金融业
5.提倡诚信成为人们的共识.罗斯福新政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
B、大量兴建公共工程
C、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D、缩减耕地面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和分配的原则已经失败了。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我们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材料二:-------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四:走自己的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列宁说的“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和分配的原则”具体指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失败后,列宁又提出了什么政策?
列宁说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面对材料二这种情况,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中“旧民主秩序”和“新应用”分别指什么?
(3)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邓小平有哪些创举?
(4)列宁、罗斯福、邓小平哪些共同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四、结束语:同学们,看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短时间内难以缓解,望周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又燃,否定大屠杀,美化侵略史,参拜靖国神社,扣我合法渔民,占我钓鱼岛屿,我们该怎么办?勿忘国耻,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学习。
五、板书设计: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1.目的:摆脱困境,复兴经济
2.特点:政府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的其核心措施:《工业复兴法》
4.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影响: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