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27.04 KB
- 文档页数:4
品管圈活动降低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实践效果强珂皎【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行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QCC;分别于QCC实施前后对圈员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QCC实施后较实施前,圈员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等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中重度黏稠、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QCC在预防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上有重要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9)012【总页数】2页(P1512-1513)【关键词】重症患者;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品管圈活动【作者】强珂皎【作者单位】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气管插管为抢救重症患者常见手段之一,可有效解决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气管切开使得肺部直接与外界相通,为致病菌侵入呼吸道提供通路,加上重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极易发生肺部感染[1]。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预防肺部感染发生,是临床护理研究热点。
品管圈(QCC)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指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并遵照特定活动程序持续性地发现并解决工作场所、管理等多各方面存在问题,以提高改进效率及服务质量[2]。
本研究旨在观察QCC在降低重症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发生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ICU重症患者110例。
纳入标准:(1)均实施气管插管术;(2)精神正常;(3)均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
本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入组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问题,为了预防和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品管圈活动可以在医院的预防措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连续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定义问题、收集数据、分析原因和实施改善措施等步骤,持续改进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第一步:定义问题首先,需要定义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问题,明确受伤的发生情况、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等。
通过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建立针对性预防和改进措施。
第二步:收集数据通过收集各科室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数据,如发生的部位、时间、原因等。
统计分析数据,找出问题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了解目前预防措施的有效程度,并为接下来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步:分析原因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列出可能的原因清单。
然后,通过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结合,综合分析每个原因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确定最主要的原因和改善重点。
第四步:制定改进措施在确定主要原因和改善重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比如,针对老年患者和危重病患者,加强护理人员的观察和监测,落实防滑垫、侧护栏等安全措施,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通过持续推广和培训,把改进措施贯彻到实施中。
同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引导各科室全体护士和医生参与,形成全院共同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机制。
第六步:监测改进效果通过对改进措施的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事故的发生率是否有所下降,预防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及时跟进问题的解决,落实完善的跌倒坠床事件记录和报告机制。
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医院制定全面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策略和管理措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促进全院医务人员的理念普及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
品管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吴晓;冯慧霞;刘霞;张琼;彭红江【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长期卧床的坠积性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肺功能情况、希望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7例发生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34.0%,对照组患者30例发生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6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FEV1和FV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分别为(23.02±3.13)、(22.63±5.8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处于低水平,出院前观察组HHI量表评分为(33.67±5.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91±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护理质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12)032【总页数】4页(P138-141)【关键词】品管圈;坠积性肺炎;卧床患者【作者】吴晓;冯慧霞;刘霞;张琼;彭红江【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内二科,河北邢台054000;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护理部,河北邢台054000;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九科,河北邢台054000;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骨五科,河北邢台054000;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护理部,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随着对感染的深入了解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率逐渐降低[1]。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充分运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首先成立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情况发生概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充分调查、整理、分析本院骨科存在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事件的数据,将1.34%设定为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概率,对比进行方案整改,组织研究,对次研究进行效果评估、评价或者改进进行管理的方法为PDCA法。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品管圈活动之前,骨科中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概率为4.45%,共有13例;而进行品管圈活动以后,骨科中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概率仅为1.31%,共有4例;由此可知,进行品管圈活动前的跌倒坠床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跌倒坠床的发生概率,差异明显,体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充分运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明显,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成立,不仅有利于全面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全面确保与防范患者住院安全;还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乃至病人家属的安全意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因此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成立效果明显,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住院患者;品管圈;安全意识;应急能力【中图分类号】R2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前言品管圈活动是指由工作性质相同的工作人员共同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或称之为圈,在该特殊群体中所有工作人员以自发、自愿的奉献精神,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方法的运用,通过团体的力量结合全体能力与智慧而进行的一种完善活动。
在住院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而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延长住院时间,浪费财力物力,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直接身亡[1-2]。
因此,如何防止住院患者初现跌倒坠床等事件的发生极其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事件不断发生,给患者带来生命和健康的威胁。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通过对医院内各项活动的过程改进和效果检验,实现事故预防和质量提升。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
一、引入品管圈活动思想品管圈活动起源于日本制造业,也应用于医疗领域中质量管理。
品管圈活动注重过程管理,以PDCA循环为核心,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尊重并发掘员工的潜力,实现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
引入品管圈活动思想,可使医疗机构更加关注患者安全,完善各个环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二、确定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的目标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用药、认知障碍、行动不便等。
品管圈活动的第一步是要确定管理的目标,即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跌倒坠床管理方案。
在制定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特殊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三、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流程和风险点品管圈活动的第二步是分析跌倒坠床事件的具体流程和存在的风险点。
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和检查、患者的活动能力、环境因素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应针对不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加强患者的观察和监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善特殊患者的活动环境等。
四、落实跌倒坠床管理的具体措施品管圈活动的第三步是落实跌倒坠床管理的具体措施,并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具体实施中,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跌倒坠床意识和风险评估技能。
同时,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如适当限制活动范围、增加床边辅助设备等。
品管圈活动的第四步是对跌倒坠床管理的结果进行反馈和审查,并根据结果调整和完善相关措施。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普遍使用呼吸机辅助进行通气治疗,而呼吸机能为患者改善通气的同时,同样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风险[1]。
有研究表明,ICU患者VAP发生率高达27%,病死率最高可达50%,一旦发生VAP,撤机困难,进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于其恢复不利[2]。
因此,为了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我院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该方法是成立专业护理小组,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而护理人员也能从护理过程中获得成就感[3]。
本实验探究品管圈活动对ICU患者VAP发生率的预防效果。
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本研究中接收品管圈活动培训的护士总共36名,其中男护士6名,女护士30名;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4.2)岁;工作年限2~9年,平均(5.1±2.6)年;专科生22名,本科生14名。
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于ICU住院且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常规模式干预),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ICU 住院且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后)。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干预,方法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专职人员、责任护士及ICU护士,其中护士长担任品管圈圈长,而专职人员则为副圈长,圈内所有成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VAP的理论知识、发生原因及危害、日常护理措施质量控制等方面,并由圈长组织进行考核评估;②现状调查及改进:通过现场审查的方式,记录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的ICU病房存在的问题,包括床头抬高度数、患者声门分泌物的清理、冷凝水倾倒、手卫生、口腔护理、呼吸机清理及评估等,确定问题所在并制定正确改进方案;③强化概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分析制定相应管理计划,在每位患者病床床头可标志床头抬高高度数指示牌,且放置“预防VAP”样式的提示牌,护士长每日记录每床患者床头抬高度数及日常管理操作评分,并隔日进行开会整理,对不达标的床位追究其护理人员,找其原因以便控制护理质量;④检查:每日于上午11点及下午3点进行项目检查,床头抬高高度需≥30°,每2h进行囊上分泌物清理,每4h评估肠内营养残余,确定营养输注的速度,床边均放有消毒液,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7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消毒,口腔护理应4次/ d。
品管圈对降低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预防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品管圈对降低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品管圈对降低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品管圈;外科术后;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预防效果坠积性肺炎所指的是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在小气管中造成的疾病,由于病情特点为细菌的增长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
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
因此,在临床中为外科手术治疗后卧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重要临床意义[2]。
本文中,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外科手术后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得到良好的成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卧床时间为3个月以上;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患者的排除标准为:①出入院期间有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肺部感染患者;②排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3]。
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在47~82岁,平均(58.4±7.2)岁。
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59.4±7.1)岁。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坠积性肺炎的诊断标准①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与咳痰;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增高;③痰液培养结果呈阳性;④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肺下叶有不规则的高密度影[4]。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儿坠床发生率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住院患儿坠床发生率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Angel”圈,选定”降低住院患儿坠床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患者坠床的原因,制定相关制度和整改方案,比较开展QCC前后患者坠床的发生率。
结果住院患者的坠床发生率由实施QCC前1.047%降低到0 。
结论开展QCC可降低患者坠床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还可提高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标签:品管圈;住院患儿;坠床患者住院期间坠床或是国际医疗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往往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甚至危及生命。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或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品管圈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
2015年5月~8月本院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实施预防坠床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的活动方式方法1.1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小组人员由本病区8名护士组成,(本科7名,专科1名;),小组成员推荐圈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圈员围绕主题各抒已见,充分发挥想象力圈名”Angel” 和圈徽,采用民主投票方式决定所用的圈名与圈徽。
Angel与安全为(谐音),护士又可喻为Angel,既用我们的行为履行Angel的职责,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得到心灵的慰籍,从而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1.2主题选定经过全体圈员反复讨论,确定本关键人物这圈活动主题为”降低住院患儿坠床发生率”。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5月26日~8月30日。
1.3计划拟定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和解析占活动总时间的30%,实施与检讨占活动总时间的40%,效果确认和标准化占活动总时间的20%,检讨改进占活动总时间的10%来分配时间,用甘特图制作活动计划表。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意外事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后果,同时也会对医疗机构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品管圈活动来进行管理和改进。
品管圈活动是指医疗机构内部的小组活动,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通过定期开会,共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品管圈活动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审视现有的管理措施: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对现有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措施进行审视和评估。
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查,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2. 改进现有的管理措施:品管圈活动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改进现有管理措施的平台。
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努力,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对现有的检测手段和设备进行改进,提高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测能力;可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执行能力,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跌倒坠床事件等。
3. 提高全员参与意识: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共同的目标和意识,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这样可以促使医务人员更加关注住院患者的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住院患者的安全风险。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品管圈活动可以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事件的发生率和趋势。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优化。
这样可以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在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设定合理的目标:明确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上,可以设定降低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的目标,或者提高医务人员对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程度等。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问题日益突出。
跌倒坠床不仅会造成患者身体的二次伤害,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必须引起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可以很好地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运用起来。
在品管圈活动中,必须进行充分的问题识别与分析。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和不足之处。
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药物使用、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找出特定患者群体的跌倒坠床风险,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在问题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品管圈活动中,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确定目标和时间节点,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
可以提高床边护栏的使用率,提供满足患者需要的便利设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在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与评估。
品管圈活动中,医疗机构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对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统计每个部门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的操作错误率等指标来评估改进方案的效果。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改进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可以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品管圈活动中,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总结改进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交流,寻求更好的改进方案。
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可以逐渐提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水平,减少患者的伤害和医疗机构的负担。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全面有效地进行问题识别与分析,制定改进方案,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运用,医疗机构可以提高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