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挖空练习(教师版)
- 格式:docx
- 大小:22.22 KB
- 文档页数:2
《报任安书》挖空练习太史公牛马走..(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人的敬称):曩.(从前)者辱.(犹言降低了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赐书,教以慎.(谨慎地)于接物..(与他人交往),推(推举)贤进士为务(责任)(句式:省略句),意气....(诚挚恳..(情意)勤勤恳恳切)。
若.(如果)望.(责备、埋怨)仆不相师..(效法),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请(请允许我)略(简略地)陈.(陈述)固陋..(时间过了很久)久不报,幸.(希望)..(固塞鄙陋的意见)。
阙然勿为过.(责备)。
夫.(句首发语词)人情莫不..(没有不)贪生恶.(怕)死,念.(顾念)父母,顾.(顾念)妻子,至激于义理者(句式:被动句)不然..(不这样),乃有所不得已也.......(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这样的缘故啊)。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况且)勇者不必..()死.(为……而死)节,怯夫慕.(仰慕)义,何处不勉.(勉励)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舍生取义)之分.(区别,界限)矣,何至自沉溺缧绁..(奴婢)婢妾,犹.(尚..(泛指束缚囚犯的刑具)之辱哉!且夫臧获且)能引决..(自杀),况.(何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的原因)隐忍苟活,幽.(被幽禁)于粪土之中....(监狱之中)而不辞.(推辞)者,恨.(遗憾)私心有所不尽,鄙陋..(平平庸庸)没.(埋没、隐没)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磨灭),不可胜.(尽、全部)记,唯.(只有)倜傥非常....(卓异超群、洒脱不拘,非同寻常)之人称.(被称道)焉。
盖.(句首发语词)文王拘.(被拘禁)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困窘)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被放逐),乃赋.(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膑脚..(著述、编著);不韦迁蜀,..(被膑脚),《兵法》修列世传《吕览》;韩非囚.(被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文言整理(挖空%2B参考答案)《报任安书》文言整理一、实词1、曩者辱赐书()2、仲尼厄而作《春秋》()3、若望仆不相师()4、请略陈固陋()5、文采不表于后也()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7、特以为智穷罪极()8、不为自免,卒就死耳()()9、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0、及其在槛阱之中()11、今交手足()12、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13、审矣,何足怪乎()14、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15、恨私心有所不尽()16、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7、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18、会遭此祸()19、虽万被戮()20、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二、通假字1、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8、则仆偿前辱之责()9、其次诎体受辱()10、思垂空文以自见()11、其次关木索()12、故述往事,思来者()三、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2、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子?今义:男子的配偶3、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内心?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超群,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5、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a下流,b卑鄙龌龊6、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四、词类活用1、衣赭衣,关三木。
()2、曷足贵乎?()3、倡优畜之。
()4、太上不辱先。
()5、故述往事思来者。
()6、请略陈固陋。
()7、流俗之所轻也。
()五、文言句式1.()(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3)韩非囚秦(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安在其不辱也3.():(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4.固定结构(1)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无乃……乎”)六、重点虚词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以通其狂惑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及以至是()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以口语遇此祸()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之而用流俗人之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用之所趋异也()于拘于羑里受械于陈囚于请室受辱于居室()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而摇尾而求食()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七、翻译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025年高考备考课外背诵文言文挖空答案《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磨灭),不可胜记,唯倜(tì)傥(tǎng)(卓越不凡)非常(不同寻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
)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
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
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
)膑(bìn)(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
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
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
)迁蜀,世传《吕览》;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
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大都,“底”同“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实行其理想),故述往事、思(使······思)来者(以后的人)。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流传)空文(文章著作)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失”同“佚”)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jī)(考察)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yuán)(轩辕氏,即皇帝),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总共)百三十篇。
新高考理解性默写(1)(学生版)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攻秦时天下人的反应。
(2)柳永《望海潮》中描绘了杭州西湖国泰民安的图景,其中从声音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两句是“,”。
(3)“鹧鸪”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辛弃疾曾用这一意象营造一种悲伤的气氛,如“,”。
二.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的“,”两句,阐明了人应该有立身之基的观念,指出了人死后仍然能留有声名才是真正的长寿的道理。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两句,借小与大、近与远的对举突出了《离骚》的一个写作特点。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运用了相似的意象和手法。
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两句,指出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学习。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江水、河水的流逝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思绪,这在古代名篇中也屡见不鲜,如“,”。
四.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阐释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两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词句是:“,”(3)“沧海”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蕴,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五.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的雄浑景象。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司马光指责自己同百姓“征利”,他的回答是“,”(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
报任安书》挖空练习(教师版)键入文字]XXX《报任安书》挖空练太史公牛马走(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XXX再拜言,XXX足下(对人的敬称):XXX(从前)者辱(犹言降低了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赐书,教以慎(谨慎地)于接物(与他人交往),推(推举)贤进士为务(责任)(句式:省略句),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若(如果)望(责备、埋怨)仆不相师(效法),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请(请允许我)略(简略地)XXX(陈述)固陋(固塞鄙陋的意见)。
阙然(时间过了很久)久不报,幸(希望).....勿为过(责备)。
夫(句首发语词)人情莫不(没有不)贪生恶(怕)死,念(顾念)父母,顾(顾念)妻子,至激于义理者(句式:被动句)不然(不这样),乃有所不得已也(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这样的缘故啊)。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XXX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况且)勇者不必死(为……而死)节,XXX(敬慕)义,何处不勉(勉励)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舍生取义)之分(区别,界限)矣,何至自沉湎缧绁(泛指束厄局促犯人的刑具)之辱哉!且XXX获(奴婢)婢妾,犹(尚且)能引决(自杀),况(何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的原因)隐忍苟活,幽(被幽禁)于粪土之中(监狱之中)而不辞(推辞)者,恨(遗憾)私心有所不尽,鄙陋(平平庸庸)没(埋没、隐没)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磨灭),不可胜(尽、全部)记,唯(只有)倜傥非常(卓异超群、洒脱不拘,非同寻常)之人称(被称道)焉。
盖(句首发......语词)XXX(被拘禁)而演(推演)《周易》;XXX(困窘)而作《春秋》;XXX放逐(被放逐),乃赋(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膑脚(被膑脚),《兵法》修列(著述、编著);不韦迁蜀。
XXX《吕览》;XXX(被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大抵)圣贤立志之所为作也。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词意挖空练习1.爱,ài(1)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③: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3)形容词,: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ān(1)形容词①:谢庄遂安。
(《冯婉贞》)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⑤: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1)名词,: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3)介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ī,通“披”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bèi(1)动词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③: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梦游天姥吟留别》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7)(教师版)第27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信(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势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
)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偏斜、倒下)。
我欲因(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清澈)水荡漾清(凄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迷恋)花倚(依倚)石忽已瞑(昏暗)。
熊咆龙吟殷(震动)岩泉,栗(使……战栗)深林兮惊(使……震惊)层巅(层层山峰)。
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闪电。
列,同“裂”)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中开。
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弹奏)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因惊惧而心跳)以魄动,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惊起而长嗟。
惟觉(醒)时之枕席,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一词多义1.度:①量长短的标准;②限度,尺度;③制度,法度;④度量,气度;⑤渡过,越过;⑥量词,表示次数;⑦duó,量长短;⑧du ó,估计,揣度,推测;⑨谱曲,谱写;⑩思考,考虑。
⑴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⑵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⑶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报任安书【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
2、背诵课文4-5段,默写名句。
课前案一、背诵课文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显露)(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三、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
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4)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说话。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同寻常。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
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四、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
称道)(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7)若望仆不相师(名作动,效法)(8)衣赫衣,关三木。
(名作动,穿)(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10)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五、文言句式1、阙然不报,幸勿为过(省略句)2、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4、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5、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固定结构,可译为“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六、默写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五莲一中2019级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教师版编制人:岳成坤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二周第2课师说【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默写。
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5.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6.文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7.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二、重点实词释义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授,教授,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代词,知识和道理)者,孰(谁)能无惑?惑而(表假设,如果)不从师,其(那些)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意动,以…为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报任安书》文言练习教师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曩.者(nǎnɡ)箠.楚(chuí)剌.谬(là)贪生恶.死(wù)B.圜.墙(yuán)赭.衣(zhě)膑.脚(bìn)放失.旧闻(yì)C.倜傥.(tǎnɡ)缧.绁(léi)愠.色(yùn)前辱之责.(zé)D.槛.阱(jiàn)囹圄.(yǔ)占卜.(bǔ)权倾五伯.(bà)答案:C解析:C.“责”应读“zhài”。
2.下列各句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诎体受辱②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③见狱吏则头枪地④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⑤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A.②③④⑥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②⑥两句无通假字。
①“诎”通“屈”;③“枪”通“抢”;④“罔”通“网”;⑤“摩”通“磨”。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特.以为智穷罪极(只不过)B.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引退)C. 幸勿为过.(拜访)D.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著述,编著)答案:C.过:责备。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师:效仿 B.退论书策.策:对策C.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显露 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流传答案:B 策,竹简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文采:指文章 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戮,杀戮C.何至自沉溺缧绁..凌迟:衰颓。
指志气衰微..之辱哉!缧绁:囚禁 D.以稍凌迟答案:B戮,侮辱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耻辱)②若望.仆不相师(希望)③且负.下未易居(担负)④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⑤重.为乡党所笑(重新)⑥其次不辱理色.(脸色)⑦古今一体..(一样)⑧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根据)⑨以通.其狂惑(抒发)⑩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丢掉、失去)A.①③⑥⑦⑨B.①④⑦⑧⑨C.①④⑦⑨⑩D.②⑤⑥⑩答案:C. ②抱怨;③居处;⑤更加;⑧考订。
《报任安书》挖空练习
太史公牛马走
..(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人的敬称):曩.(从前)者辱.(犹言降低了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
赐书,教以慎.(谨慎地)于接物
..(与他人交往),推(推举)贤进士
为务(责任)(句式:省略句),意气
....(诚挚恳
..(情意)勤勤恳恳
切)。
若.(如果)望.(责备、埋怨)仆不相师
..(效法),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请(请允许我)略(简略地)陈.(陈述)
固陋
..(时间过了很久)久不报,幸.(希望)..(固塞鄙陋的意见)。
阙然
勿为过.(责备)。
夫.(句首发语词)人情莫不
..(没有不)贪生恶.(怕)死,念.(顾
念)父母,顾.(顾念)妻子,至激于义理者(句式:被动句)不然
..(不
这样),乃有所不得已也
.......(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这样的缘故啊)。
今仆不
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况且)勇者不必
..()死.(为……而死)节,怯夫慕.(仰慕)义,何处不勉.(勉励)
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
..(舍生取义)之分.(区别,界限)矣,何至
自沉溺缧绁
..(奴婢)婢妾,犹.(尚..(泛指束缚囚犯的刑具)之辱哉!且夫臧获
且)能引决
..(自杀),况.(何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
..(……的原
因)隐忍苟活,幽.(被幽禁)于粪土之中
....(监狱之中)而不辞.(推辞)
者,恨.(遗憾)私心有所不尽,鄙陋
..(平平庸庸)没.(埋没、隐没)
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磨灭),不可胜.(尽、全部)记,唯.(只有)
倜傥非常
....(卓异超群、洒脱不拘,非同寻常)之人称.(被称道)焉。
盖.(句首发
语词)文王拘.(被拘禁)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困窘)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被放逐),乃赋.(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才)
有《国语》;孙子膑脚
..(著述、编著);不韦迁蜀,..(被膑脚),《兵法》修列
世传《吕览》;韩非囚.(被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
..(大抵)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内心抑郁不舒畅),不得通.(实现)
其道.(主张),故.(所以)述.(追述)往事、思.(期望)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终究)不可用.(被任用),退.(退隐)
而.(表承接)论书策
...(著书立说),以.(来)舒.(抒发)其
愤,思.(想)垂.(使……流传)空文以.(用来)自见.(通“现”,表
现)。
仆窃.(私下)不逊.(谦逊),近.(近来)自托.(依托、借助)
于无能之辞.(文辞),网罗
....(散落的旧闻),
..(搜集)天下放失旧闻
略.(大略)考.(考证)其行事
..
..(事迹),综.(综合)其终始(前后始末),稽.(考察)其成败兴坏之纪.(规律、历史记录),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现在),为.(创作)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句式:定语后置)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探究)天人之际.(关系),通.(通晓)古今之.(的)变.(变革、变化),成.(成
就)一家之言。
草创
..(起草稿)未就.(完成),会.(适逢)遭
此祸,惜.(痛惜)其不成,是以
..(因此)就.(接近,这里指承受)极.(严
酷的)刑而无愠色
..(生气的脸色)。
仆诚.(确实)以著此书,藏之名山,(句式:省略句)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补偿)前辱之责.(通“债”),虽.(即使)万.(多次)被戮,岂.(难道)有悔哉!然此可为.(对、向)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况且)负下
...(不容易安身),下.
..(处在低下的地位)未易居
流.(处在卑贱的地位)多谤议
..(被诽谤非议)。
仆以.(因为)口语遇遭此祸,重.(更加)为乡党所笑,(句式:被动句)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即使)累.(经历)百世,垢.
(耻辱)弥.(更加)甚耳!是以
..(因此)肠一日而.(表修饰)
九迴,居.(在家里)则忽忽若有所亡.(丢失),出.(出去,在外面)
则不知其.(自己)所往。
每念斯.(这)耻,汗未尝不
...(没有不)发.(发出)背沾衣也!身直.(通“只”,仅仅)为闺阁之臣,宁.(难道,怎么)得
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姑且,暂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应付,周旋),
以.(用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却)教以推贤进士,无乃
..(恐怕)
与仆私心剌谬
..(用好听的话)..(违背)乎?今虽.(虽然)欲自雕琢,曼辞
以.(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被信任),适.(恰好)足取辱耳。
要之
..(总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尽.(完全表达)意,故略陈固陋。
谨.(敬词)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