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9
《报任安书》(节选)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接下来,为大家提供《报任安书》(节选)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司马迁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 )A.若望仆不相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吾从而师之2.比肩接踵 (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C.天涯若比邻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重为乡党所笑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思厥先祖父 (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D.禹厥之三仞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家祭无忘告乃翁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 )A.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B.汉皇重色思倾国,玉宇多年求不得C.对此欲倒东南倾D.权倾五伯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A.倡优畜之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且勇者不必死节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阅读本文,完成7~9题。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述往事,思.来者思:使……思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D.曼.辞以自饰曼:随意的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况抒发激愤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再严厉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报任安书1(节选)司马迁本文是了解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感情复杂,悲痛、沉郁与慷慨激昂交织。
太史公牛马走2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3辱赐书4,教以慎于接物5,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6,若望7仆不相师8,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9。
阙然久不报10,幸勿为过11。
仆之先12,非有剖符丹书13之功,文史星历14,近乎卜祝15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16,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17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18能死节者比,特课文注释1.节选自《昭明文选》卷四十一。
这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任安,字少卿。
西汉荥阳(在现在河南荥阳市东北)人。
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征和二年(前91年),戻太子发兵杀江充。
当时任安收到戻太子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戻太子事平之后,任安以“坐观成败”的罪名被汉武帝下狱,判处腰斩。
任安入狱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利用在武帝身边任职的条件“尽推贤进士之义”。
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道任安获罪临刑之前,才写了这封回信。
2. [太史公牛马走]太史公,汉代史官太史令的通称。
牛马走,供驱使的人,如牛马一般。
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3. [曩(nǎng)者]从前。
4. [辱赐书]委屈你给我写信。
这是古代书信中的客套话。
辱,犹言降低了对方的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
5. [慎于接物]待人接物要慎重。
6. [意气勤勤恳恳]情意诚挚恳切。
7. [望]怨望,埋怨。
8. [不相师]不效法。
相,这里指对对方。
9. [固陋]固赛鄙陋(的意见)10. [阙然久不报]意思是拖了很久没有回信。
阙然,(时间)隔了很久。
11. [为过]见责。
过,责备。
12. [先]先人。
13. [剖符丹书]皇帝发给功臣特殊待遇的契券。
剖符,竹制契约,分剖为二,皇帝与功臣各执其一,上写誓词表示永保功臣封爵。
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司马迁【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理解性默写:1.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自己惨受宫刑而没有以死殉节的原因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5.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屈原、左丘明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6.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孙膑、吕不韦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7.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也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
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
8.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文言文阅读训练:《报任安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
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自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19 报任安书(节选)一、读准字音曩.者( ) 恶.死( ) 缧绁..( )( )倜傥..( )( ) 愠.色( ) 剌.谬( )阙.然( ) 臧.获( )虽累.百世( ) 闺 ( )[答案] nǎng wù léi xiè tì tǎng yùn là quē zāng lěigé 二、辨别通假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3.思垂空文以自见 (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6.则仆偿前辱之责 ( )[答案] 1.“摩”通“磨” 2.“底”通“抵” 3.“见”通“现”4.“失”通“佚”5.“纪”通“记”,历史记录6.“责”通“债”三、一词多义1.阙⎩⎪⎨⎪⎧阙然久不报 ( )若阙地及泉 ( )阙秦以利晋 ( )城阙辅三秦 ( )2.师⎩⎪⎨⎪⎧若望仆不相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吾从而师之 ( )十年春,齐师伐我 ( )3.相⎩⎪⎨⎪⎧若望仆不相师 (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4.然⎩⎪⎨⎪⎧阙然久不报 (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5.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思垂空文以自见 (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6.之⎩⎪⎨⎪⎧况仆之不得已乎 ( )而用流俗人之言 ( )无兄弟之亲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答案] 1.名词,隔了很久 动词,通“掘”,挖掘 动词,侵损 名词,代指都城长安 2.动词,效法 名词,老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军队 3.xiāng,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 xiāng,副词,互相,交互 xiàng,动词,帮助,辅佐 xiàng,名词,辅助君主的地位最高的大臣 xiàng,名词,相貌 xiàng,名词,赞礼官,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4.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代词,这样 连词,然而 5.介词,用 连词,因为 介词,因为 表目的连词,来 介词,用 6.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它四、词类活用1.若望仆不相师.( )_________ 2.孙子膑.脚 ( )_________ 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 )_________ 4.思垂.空文以自见 ( )_________ 5.且勇者不必死.节 ( )_________6.略陈固陋..( )_________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 8.曩者辱.赐书( )_________[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效法 2.名词用作动词受膑刑 3.名词用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传 5.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形容词用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 7.形容词用作名词富贵的人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了耻辱五、古今异义1.意气....②..①勤勤恳恳①意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报任安书(节选)》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
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
”
2 •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
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3 •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
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4 •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
初衷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O”
5 •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
朝一日这部书能够“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 •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终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谨再拜.(原文有删改)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缧.绁(léi)剌.谬(là)困厄.(è) 谤.议(bànɡ)B.愠.色(yùn) 放失.(shī)轩.辕(xuān)沉溺.(nì)C.愤懑.(mèn) 强.颜(qiánɡ)垢.污(ɡòu) 草创.(chuànɡ)D.倜.傥(tī) 怯懦.(nuò)固陋.(lòu)曩.者(nǎnɡ)A [B项,“失”同“佚",读yì;C项,“强”读qiǎnɡ;D项,“倜”读t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用之所趋.异也趋:趋求推贤进士为务.务:职责B.以通.其狂惑通:明白于陈受械:戴上刑具受械..C.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抱怨仆诚.以著此书诚:诚实,真诚D.定计于鲜.也鲜:态度鲜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连累,涉及A [B项,通:抒发;C项,诚:确实;D项,累:积累,经历.]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其次诎体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D [①“诎”同“屈”;③“失"同“佚";④“枪”同“抢”;⑤“责”同“债”;⑥“摩”同“磨";⑧“底”同“抵”.]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是非乃.定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会遭此祸,惜其.不成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虽.万被戮,岂有悔哉D [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代词,自己;代词,它;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D项,都是连词,表假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衣赭衣,关三木B.刑不上大夫C.太上不辱先D.略陈固陋B [A项,“衣"名词作动词.C项,“辱”使动用法。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一、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足为.外人道也2.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世民,高祖次子也。
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
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
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
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本课话题——逆境与成才一、从课本中积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从生活中积累艾米·穆林斯天生没有小腿腓骨,在婴儿时期就做了膝盖以下的双腿截肢手术。
两岁时,她便开始学习靠义肢走路、跑步。
后来,20岁的她穿着仿照猎豹的后腿制作的碳纤维假肢,参加了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创下了女子100米短跑和女子跳远两项世界纪录。
大学毕业后,穆林斯做过演员和模特,在走秀场上,当这个活得像美国梦般的姑娘走上T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在她走完秀回到后台,旁边的模特称赞她:“高跟鞋这么难穿,台步还走得这么好。
”她掀起裙子,给对方看自己的假腿,笑得自然坦荡。
再后来,她成为Tribeca/ESPN 体育电影节的官方大使。
三、从历史中积累贝多芬的听觉从小就存在问题,20岁开始影响正常生活,28岁已聋得十分厉害了。
但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创作力最为辉煌的时候,也是他的听觉慢慢丧失的时候。
听觉全部丧失的时候,他接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五交响曲》……四、从名言中积累1.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2.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别林斯基3.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塞涅卡4.在顺境时,要有节制的美德;在逆境时,要有刚毅的美德。
——曲波5.在命运的最糟处境中,有着情况改善的最好转机。
——欧里庇得斯6.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夏普7.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8.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一、作者简介史学鼻祖——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13报任安书(节选)1通假字或重于太.山 太,通“泰”。
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
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箠,通“棰”,杖。
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碰撞。
及以.至是 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邪,通“耶”。
2词类活用倡优畜之。
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名词→状语 流俗之所轻也。
轻:轻视。
曷足贵乎!贵:尊重。
⎭⎬⎫曷足贵矣!贵:尊重。
视。
流俗之所轻也,轻:轻形容词→动词3特殊句式⎭⎬⎫。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西伯,伯也。
判断句⎪⎪⎪⎪⎪⎭⎪⎪⎪⎪⎪⎬⎫介词,表被动),适足取辱耳。
(于:信不。
(谤议:被谤议)议谤下流多(用:被重用)用终不可逐:被放逐),乃赋《离騒》。
(放逐放屈原焉。
(称:被称诵)称唯倜傥非常之人)于羑里。
(拘:被拘禁拘西伯,伯也,。
被动句 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或于太山重,或于鸿毛轻)介词结构后置1诉说自己身世的卑贱,有何意义?提示 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腐刑,而是伏法受诛,也只被认为是罪有应得,倾吐了其心中的痛苦。
2列举古代圣贤发奋著述有何用意?提示 是司马迁身处逆境之中,对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与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他对生命价值的界定。
他从这些人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找到了矢志进取的道路。
也坚定了他受极刑而无愠色,顽强活下去,完成《史记》的信心。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史记》这部书?提示 介绍了《史记》的著述过程——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劣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通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察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年代区间——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体例类别、内容篇数凡计一百三十篇及著述目的——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19 报任安书(节选)独自踯躅在冰冷的黑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独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让他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字体赏美文只为两天尽情绽放非洲的戈壁滩干旱炎热,土壤贫瘠,只适合根系庞大的植物,而依米花却除外。
这个世界上,奇花异草并不多,我们能够记住的仅仅是那么一两种草木,敬畏生命的依米花,敬畏一种至高的心灵海拔.千古“史圣”司马迁在人生遭遇巨大挫折的时候,面对别人冷言冷语,他选择了坚守。
仿佛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一部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多样的追求。
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财富,司马迁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梦想每个人都有,可是坚守梦想,为了梦想奋斗一生,从不放弃,即使再大的风浪也坚守的有几人?司马迁算一个。
(选自《文采现于世》)[应用角度]“坚守"“追求”“执着"“生活的意义”等。
(1)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稳健的智慧。
你曾为李陵说了一句话而遭到极刑,痛不欲生。
你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各项刑罚,八个“其次”已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最下”更是说得人魂飞魄散。
然而就是这个“最下",你遭受的正是这个“最下"!我以为,你会玉与石俱焚;我以为,你最后留下的文字会是“名与节同在”“士可杀,不可辱"。
可是你的伟大却是超越了世间的荣与辱,情与志,义与愤,生与死。
你甚至冷静而坦荡地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的,你就是那泰山顶上的一匹凌云驰骋的骏马,拨开乌云,任历史的阳光穿透自己的心灵,然后唤来一道闪电,以感天动地的巨响与你一起嘶喊出了《史记》!这是怎样的一颗对先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灼灼之心啊!于是《史记》成就了一种伟大,你成就了一种伟大。
《报任安书》情境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上计轩辕下至于兹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情境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上计轩辕下至于兹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节选)
1.【解析】选C。
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
均为助词,的。
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
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
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
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
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
B项,意气:
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
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辱:谦辞,承蒙。
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
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荣誉,写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灾祸。
11.【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
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1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要做到“信”“达”“雅”,即要抓住重点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式等关键点。
(1)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2)注意“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补充知识】
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考查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附【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您屈尊过访。
又劳您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又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
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您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您的信。
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您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您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您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您还是来信。
这是何等恳切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
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是由于您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
然而承蒙您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您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了多次才中进士。
因为(我)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他们)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
因此使您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世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
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
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
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
然而文章一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效果鲜明呀。
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
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您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向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
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
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
您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
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
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
《易经》的《困》卦说:“有言不信。
”这是说,人在困境中,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
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被您所取信呢?承蒙您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恳切,不敢不予答复。
希望您体谅我。
13.【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做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原句的句意和句子间的关系,使重组后的句子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流畅。
需要注意的重点语句是“他是不屈的”“他以公正之笔”。
他如何不屈?他如何公正?是先不屈,还是先公正?明白了这些,句间逻辑关系就不难梳理了。
其次,一定要以“司马迁”开头,语言简洁明了,但注意不要漏掉信息,不要改变原意。
答案:(司马迁)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颂赞。
14. 【点题妙笔】同学们,无论是填写故事、人,还是诗句,一定要围绕着“执着”来写哟!
【解析】填写时,内容要抓住“执着的故事”“执着的人”“执着的佳句”来写,感情色彩要积极向上。
答案(示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卧薪尝胆的勾践(或:程门立雪的杨时等)“衣带渐宽终不悔”(或“不到长城非好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