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初级中学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23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介绍课文《黔之驴》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2)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黔之驴》,巩固学习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语文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认真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培养谦虚谨慎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生僻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会通过分析来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四、教学准备:课文文本《黔之驴》。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柳宗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黔之驴》。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僻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 寓意探讨:学生分组探讨课文的寓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领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发音准确性、语调、表情等,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清晰度。
3. 字词掌握:通过课后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寓意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检验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黔之驴》的故事情节,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育学生谦虚谨慎,勇于改正错误,树立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黔之驴》的故事情节,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黔之驴》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朗读与表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让学生进行表达练习,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黔之驴》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在课堂问答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黔之驴》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他们在应用文写作中是否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语文教案《黔之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教育学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努力学习。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字典、翻译句子等。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课文中的一些难句的翻译和理解。
3.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4.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
5.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等环节,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价值观表达、行为表现等,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黔之驴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领悟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3)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2. 运用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黔之驴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黔之驴》这篇古文;(2)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黔之驴》的故事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2)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勇敢和坚定,勇于面对挑战;(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黔之驴》这篇古文;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 分析并解读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寓意;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入解读故事内涵;3. 將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式、相关知识点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黔之驴》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讨论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故事寓意和启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5. 实践与应用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以及寓意和启示。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黔之驴》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发挥想象,感受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懂得谦虚谨慎,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概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时:1课时(40分钟)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将课文《黔之驴》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并将思考结果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签字和日记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自我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分享对孩子学习语文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中学语文《黔之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黔之驴》,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思考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谦虚谨慎,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黔之驴》是唐代作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头黔驴因为自负而导致自己丧生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寓意,分析黔驴的形象特点。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如何避免黔驴的悲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黔之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黔驴的形象特点,以及文章的寓意。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3.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深入思考文章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对《黔之驴》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黔之驴》原文5.2 教学课件:课文内容、作者简介、课后作业等5.3 参考资料:有关《黔之驴》的解析、评论等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黔之驴》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黔驴,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进而导入新课。
6.2 自主学习:6.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黔驴的形象特点以及文章的寓意,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强调黔驴的骄傲自大、盲目自信的性格特点,以及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明白“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黔之驴》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寓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入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背景及寓意。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古文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朗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文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黔之驴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一、主题思想ﻭﻭ《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然卒迨于祸。
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豪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而《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十,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
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
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破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
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ﻭ二、参考译文ﻪ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ﻪﻭ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
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
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ﻭﻪ三、关于《黔之驴》主题思想的不同认识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
ﻪ前人议论《三戒》的文字不少,有人说柳宗元的寓言后面,“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言下之意是每个寓言后面作者自己的“评论”就是对寓言内容最透辟的解释和评论。
而这个解释和评论究竟是什么,林先生语焉不详。
另外,有人以为《黔之驴》是讥讽那些腐败无能的世家旧族的,也有人以为他是在比附、抨击自己的政敌,孙昌武先生说:“这个无德无能却又无自知之名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
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
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
ﻭﻪﻭ顾易生在《三戒》注的说明里说:“作者通过小麋、驴子、老鼠三种动物的先后悲剧,对旧社会中些依仗人势、侍宠骄横、得意忘形、外强中干、作威作福、贪婪暴虐的人物加以强烈的讽刺,表示人民对他们的蔑视、鄙视和憎恨,包含着对反动统治者所豢养的奴才进行斗争的意义。
”ﻭ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著名的《三戒》就是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来讽刺那些或侍宠骄横、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并指出他们自取灭亡的下场。
”“这些寓言往往概括了一些普遍的真理,其讽刺对象是较广泛的;但这些徒有其表,虚张声势的社会现象,在统治集团中间却是更为大量而集中的存在,因此,它无疑是刺向整个官僚社会的一把锋利的匕首”。
ﻭﻪﻭﻭ以上这些议论的一个共同点,基本上都是认为柳宗元的《三戒》是讽刺他的政敌或统治阶级的。
毛主席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里又说了下面一段话:ﻪ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一些害怕。
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
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和驴子的。
”由于毛泽东及《毛泽东选集》的影响,黔之驴便真成了敌人的形象了。
ﻪﻭﻭ四、无辜的驴ﻭ黔之驴虽然“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但它也是无辜的。
它被“好事者”用船装到黔,当地人由于从未有过驴而使它“无可用,放之山下”。
驴从无害虎心,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挑衅。
当驴“不胜怒”(也是忍无可忍),踢了虎一脚(“蹄之”),从而暴露了自己的无能,被虎“跳踉大阚,断其喉,食其肉”。
作者深表同情地说:驴“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分明是同情驴的,因为他是受害者,而且是被“好事者”用船把它装到它不熟悉的地方后发生的悲剧!言下之意,如果驴不被好事者弄到黔,它可能就不会遇到虎,也就不会被吃掉!ﻭﻭﻪﻪﻭﻭﻪ教学设计示例ﻭﻭ一、教学目标ﻪﻪﻭ(一)知识目标ﻭﻭﻭ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ﻪﻭﻭﻪ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ﻭﻭ(二)能力目标ﻭﻭﻭ1.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ﻭﻪﻭ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ﻭﻭﻪ(三)情感目标ﻭﻭﻭﻪ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ﻪ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ﻭﻪ二、学法引导ﻭﻪﻭﻪ学生自读全文,实施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迁移,联系上学期学习的《伊索寓言两则》作比较阅读,把握寓言的特点,再用反向思维去多角度解读寓意。
ﻪ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ﻪﻭ1.重点:ﻪﻭﻭﻪ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
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
ﻭﻭ2.难点:ﻪ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四、课时安排ﻭl课时ﻪﻭ五、教具学具准备ﻪﻭﻪ投影片:①重点字词;②《成语词典》对“黔驴技穷”的解释;③随堂练习。
ﻭ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ﻪﻪﻭﻭ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同的含义。
ﻭ2.准确直译文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ﻭﻭﻪﻭ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ﻭ七、教学步骤ﻭﻪﻭﻭ(一)明确目标ﻭ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ﻭﻭﻪ2.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直译文章。
ﻭﻭ3.理解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ﻪ(二)整体感知ﻭﻭﻪ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并解题。
ﻭﻪﻭﻭ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字音:ﻪﻭﻪ(三)教学过程ﻭﻭ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ﻪﻭﻪ2.教师板书重点词及复杂句对学生进行再次训练。
ﻪﻭﻭﻪ船——用船。
蔽——隐藏。
窥——偷看。
稍——渐渐地。
ﻪﻭﻪ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ﻪﻭﻭ遁——逃走。
ﻭ且——将要。
噬——咬。
异能——特殊的本领。
ﻪﻭ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
计——盘算。
ﻭﻭ(口阚)——怒吼。
跳踉——跳跃。
蹄——踢。
ﻭﻪﻭﻪ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六个层次分出来。
并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动作的词语。
ﻪ①以为神②憖憖然③甚恐ﻪﻪ①蔽、窥②稍出近之③远遁ﻭﻭ④觉无异能,终不敢搏⑤益押⑥技止此耳ﻪﻪﻭ④往来视之,近出前后⑤荡倚冲冒⑥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ﻪﻪ4.把握文章主旨。
ﻭﻭ问:为何虎最后敢吃了驴?ﻪﻪ虎渐渐了解了驴的“本领”仅是“鸣”、“踢”,虽然驴外观看上去是“庞然大物”,也不能改变它被吃掉的命运。
ﻪﻭﻭﻪﻭ黔驴技穷,比喻那些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ﻭﻪ5.请同学复述课文,并在末尾讲明寓意。
ﻭﻭﻪ(四)总结、扩展ﻭ《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虽然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无德无能。
作者用寓言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
ﻭﻭ我们今天学习《黔之驴》,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道理,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请同学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ﻪﻪ(五)布置作业ﻪﻭ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
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ﻭ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ﻭﻪﻭ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
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ﻭﻪﻭﻪ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
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
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
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
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
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
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ﻪﻪﻭ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
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
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ﻪ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ﻪ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ﻭﻪﻪ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
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
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
为此做了以下尝试:ﻪﻪ1、随堂批改作业。
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ﻭﻭﻪ2、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ﻭﻭﻪ3、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ﻭﻭ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
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