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第19课 黔之驴(苏教版)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813.50 KB
- 文档页数:32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例子练习。
4.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短语。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3. 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
(3)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的课文《黔之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黔之驴》,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举例说明。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鼓励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九《黔之驴》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九《黔之驴》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九《黔之驴》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黔之驴》十八《黔之驴》教案主备人:陆守明使用人: 总编号:上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明白本则寓言的哲理.2.会翻译本文并记住重点实虚词及词类活用.3.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二、教学重难点:ﻫ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穷"等成语。
ﻫ寓意.三、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
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阅读本文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生字注音3、先自己对照文章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对于拿不准的词语记下,展示到黑板上,全班进行讨论。
(二)重点知识展示(分组完成):1、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全文。
2、课文分析.(1)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 体态、声音、动作等描写,可以看出驴是个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9课黔之驴教案苏
教版
、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黔驴技穷”等成语。
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 hǎn)
(三)串译全文
可用:到了
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
、选字组词,如果没把
漫小结提升:本文是一篇寓言。
我们既可以从
会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超越旧我,还是听天由命,坐以待。
《黔之驴》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讲述文中的故事。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驴家族里有这样一头驴,有一天他独自在外游玩时,被一个喜欢多事的人带到了黔地,结果发生了一场悲剧,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这场悲剧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讲义,自由朗读《黔之驴》。
(学生朗读)昨天我已经叫同学们先预习一下这篇寓言,那么下面我就来考一考大家。
好事者()至则无可用()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且噬己也()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蹄之()跳踉大()()益:益习其声()稍近益狎()以为: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今天同学们能否把这篇寓言的大致意思讲出来?(学生翻译,教师点拨)二、案情陈述驴就这样被虎吃掉了,驴的死讯传来,惊动驴界,它的儿子驴二悲痛万分,于是想替父亲伸冤,便把老虎和好事者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驴二、老虎、好事者分别进行了案情陈述。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从下面三个不同的角色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来陈述案情。
A.我就是驴二B.我就是黔之虎C.我就是那个好事者要求:1.案情叙述完整、清晰。
2.语言简明扼要,符合角色身份。
3.四人小组活动,交流,推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点评。
三、寓意归纳1.讨论:案情陈述到这,现在大家想一想,驴二的爸爸能否避免这场悲剧呢?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
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
2.学生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第一种可能,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第二种可能,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因为它除了一鸣、一蹄之外没有什么真本事,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