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艺术
- 格式:pptx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盆景艺术中国盆景艺术—美在物理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物;二是指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理。
中国盆景主要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自然材料为创作素材,这些自然物质本身的审美属性直接参与盆景美的构成,影响着盆景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中国盆景在创作时十分讲究材料的选择,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
山石以“透、漏、瘦、绉”为上品;树木并非都能人盆入画,便出现了“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等说法,这间接地表明了中国盆景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有一个较一致的标准,传统上讲风韵、重姿态,并喜欢将花木人格化。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注重物质材料本身的自然审美特性,在经营布局时也讲究遵循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即所谓自然之理。
例如,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创作或品评盆景作品时,各种材料、配件之间是否符合这种自然的比例就成为一项重要标准。
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在盆景造型时,只有处理好各种景物的比例,才能使作品合乎自然情理,表现出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
中国盆景进行透视处理,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有露有藏……,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界中固有的节奏和脉动引到盆景中来,使作品给人以真正的自然美的享受。
美在创造中国盆景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却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艺术地再现自然。
它所显示的美,是一种创造的美。
什么是创造的美,或美的创造呢?黑格尔曾用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他说: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创造的美是通过创造物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并且创造者在对这创造物的观照中欣赏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美。
单独的一株花木,一块顽石,一丛小草,也可能是美的,但那只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存在物本身所呈现的美。
当人们将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律,通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盆景艺术作品时,也便创造了美。
盘点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成员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盆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自然美与人造美相结合,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的赞美。
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的成员不仅以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而且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中国盆景艺术的瑰宝之一。
下面将盘点一下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的成员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一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大师级人物。
他在盆景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深,被誉为“盆景之神”。
他的代表作品《草木之宴》是一座以多种植物为主题的盆景作品,表现了草木的生命力和和谐共处。
第二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木心。
木心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评论家、诗人和艺术家。
他对盆景艺术的研究极为深入,被誉为“盆景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自由的花园》是一座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巧妙的组合,展现了自然的美态和和谐。
第三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郑板桥。
郑板桥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盆景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盆景》是一座以北方江南水乡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技巧,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瑰丽景象。
第四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张大千。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盆景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品《山水招财》是一座以山水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自然景观的塑造和财富象征的藤蔓等元素的搭配,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财富的丰盈。
第五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倪正东。
倪正东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青山绿水》是一座以青山和流水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山川的流行和江河的波涛等元素的结合,再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和美感。
第六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梁志杰。
梁志杰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之一,也是新一代盆景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云水缘》是一座以云和水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云的飘逸和水的流动,表现了自然的变幻和美丽。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盆景艺术五大流派盆景经过数年的修剪已经不再简单的作为家庭摆设而存在,有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喜欢室内盆景的你,对于盆景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个大杂烩把古往今来关于盆景的知识都说那么些。
给大家介绍一下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以及果树盆景盆景花卉图片灵芝盆景欣赏!首先说说这:盆景艺术五大流派。
我国盆景流派众多,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
各个门派的盆栽都有独到的艺术特点。
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岭南派盆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
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以棕丝蟠扎为主,剪扎结合,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险,以“起、承、转、合、落、结、走”的造型组合为基本法则,在气势上构成了高、悬、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观。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苏派盆景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
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
对主要树种,如榆、雀梅、三角枫等,均采用棕丝把枝片修成中间略为垂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然后用剪刀将枝片修成椭圆形,中间略隆起呈弧状,犹如天上的云朵。
盆景的艺术流派及每个流派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一、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艺术风格: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代表作品巧云(黄杨)腾云(黄杨)岫云明末遗韵行云二、苏派代表树种: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艺术风格:苏派盆景风格的特点,第一是古雅。
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例如朱子安老艺人创作的一盆雀梅,有人称誉它为"盆景之王"。
这盆古雀梅造型优美,姿态奇特,蟠扎粗枝,裸露盆面,三十七片叶片,亭亭似盖,苍翠欲滴,既显得苍老古拙,老而弥健,又是生机蓬勃,葱绿可爱。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例如朱子安创作的小盆"一枝显秀",利用一棵盘根错节的树桩,以灵巧的艺术手法,使其长出一根枝条,古桩与新枝相映成趣。
苏派盆景第三个特点,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
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苏派盆景第四个特点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
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目录一、盆史概述 (01)二、盆景的分类 (02)三、盆景的风格与流派 (06)(一)岭南派盆景 (06)(二)川派盆景 (14)(三)苏派盆景 (14)(四)扬派盆景 (15)(五)徽派盆景 (16)(六)海派盆景 (16)(七)浙派盆景 (17)(八)福建盆景 (18)(九)北方盆景 (18)四、类型与形式 (19)(一)树木盆景的类型 (19)(二)树木盆景的形式 (19)五、艺术表现 (25)(一)审美原则 (25)(二)表现手法 (30)六、盆景材料 (31)(一)树木材料 (31)(二)盆钵材料 (40)七、制作技术 (45)(一)采掘 (45)(二)养坯 (46)(三)树桩的造型加工 (47)(四)养护管理 (58)八、树木盆景制作欣赏 (64)直干式、斜干式、临水式、卧干式、悬崖式、曲干式、单干式、双干式、多干式、合栽式、根提式、附石式、贴木式、枯峰式、垂枝式、枯干式、风吹式、藤蔓式、霹干式、象型式、根提式、连根式、提篮式。
一、盆史概述盆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盆景源于中国,盆景一般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
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二、盆景的分类中国传统盆景主要分为两大类: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这两大类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
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我国盆景的新类别也在逐步产生。
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通过攀扎、修剪,嫁接.雕刻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象者,统称为树木盆景。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中国盆景艺术造型总论中国对节白腊盆景,福建茶盆景,龟甲冬青盆景,桂派盆景,海派盆景,徽派盆景,济南微型盆景,龙海榕树盆景师法造化,繁中求简创作盆景,首先必须熟悉大自然的风光面貌,即古人所谓“师法造化”。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历来许多大诗人十天画家及其他大艺术家都遍游名山大川,从祖国的壮丽河山中选取创作的素材。
盆景作为一种艺术,提倡师法造化,并不等于照搬自然景物。
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
"我们学会观察大自然,就是对大自然景物有选择,有扬弃,做到"以小见大"、"繁中求简"。
例如,作一盆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出水盆景,如果完全按照真景缩小的话,是不可能在小小的盆中表现出桂林群峰繁复景色的。
因此必须选取桂林山水中最典型的景物作为表现对象,抓住其主要特点,着力刻划,使欣赏者从一座山峰就能看出桂林山水的典型风姿,从几块石头就能看到重叠的远山,这就是繁中求简。
简,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也决不意味着越简单就越好,而是要根据主题和题材的需要来决定繁简。
抓住了特点,就能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br>意在笔先,因材处理<br>中国对节白腊盆景,福建茶盆景,龟甲冬青盆景,桂派盆景,海派盆景,徽派盆景,济南微型盆景,龙海榕树盆景立意始终贯穿整个创作的过程中。
盆景不同于作画之处,就在于它所用的主要材料本身就是具备一定自然形态的植物和山石。
因此,要善于掌握各种植物、山石材料的自然特点,量材使鼐,去芜存精。
例如在树木盆景中,对于松,就表现它的挺健,柚就表现它的古拙;梅花则疏影横斜;绿竹则枝叶扶疏等等。
"这只是从树种的特点来考虑的,还可以从树坯的固有形态以及其它方面来考虑。
在山水盆景中,可根据各种石料的质地、形状和皱纹之不同,作成各种形象的山水盆景。
无论是植物材料或山石材料,拿到手以后,不要急于加工,而应该进行仔细审视,再三推敲,最后再来决定保留哪些自然部分,去掉哪些多余部分;这就叫做<br>"因材处理"。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盆景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艺术形式,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布局、摆放等技艺,将自然景观缩小到一个小小的容器中,再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微缩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盆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接下来,本文将对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做一概述。
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汉魏六朝时期是盆景艺术的发展时期。
在北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富有的贵族和士人开始关注庭院造景,盆景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然而,真正的盆景艺术大规模流行起来,要追溯到唐宋时期。
唐代,盆景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的众多文人士大夫都对盆景艺术兴趣浓厚,他们利用盆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据《唐寅夜宴图》可以看出,唐代的盆景注重造型和布局,运用了特定的手法和技艺,呈现出自然山水的美。
盆景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艺术家们表现自然景观的媒介。
宋代,盆景艺术达到了巅峰。
当时,盆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和文人的兴趣爱好,逐渐传播到民间。
宋代的盆景作品追求以寄托感情为核心,强调景物之间的独特和谐。
在细节处理上,注重植物的形态、根部以及盆景配景的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著名盆景作品,如苏轼和赵明道的《红梅图》等,都展示了盆景艺术的成就与精髓。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更多的风格和特点。
明代的盆景作品更注重形象和神韵,注重通过植物的修剪和摆放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清代则更注重表现自然山水之美,创作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盆景作品。
尤其在清代乾隆朝,盆景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盆景作品多样化,从山水到花卉,从传统到创新,多层次地展现了盆景艺术的魅力。
近现代以来,随着开放和交流的加强,盆景艺术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
中国的盆景大师们积极参与国际盆景展览和比赛,并与世界各地的盆景爱好者们交流互动。
盆景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各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盆景发展体系和艺术风格,为盆景艺术的多样性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