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摘要】传统外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以及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
为了提升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引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其灵活、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指标的建立,展示其优势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与实践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外科临床教学的需求,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外科临床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 评价指标, 优势, 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科临床教学一直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外科医生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外科临床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不足等,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外科临床教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探讨如何创新外科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传统外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从案例分析和评价指标建立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外科临床教学质量,从而为外科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来提升外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外科临床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师生互动不够密切、学生参与度低、教学内容单一等。
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应用到外科临床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可以客观评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外科护理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探讨【摘要】护理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医学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教学思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优化外科护理教学内容,避免在教学中的内容重复,各科教学内容要充分兼顾。
在教学中发扬民主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护理密切结合起来。
为学生的学习精选典型病例,提供给学生实际的护理场景和案例。
是提高外科护理角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关键词】外科护理;临床经验;案例;护理目标外科护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护理教学课程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医疗机构培养实用性的护理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是护理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中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完全应用在护理实践中。
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护理中产生的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外科教学的现状分析1.1教学观念因循守旧护理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医学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没有和时代发展的脉搏相扣。
传统教学思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考试,轻能力考核的情况依然存在。
并且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表现为护理教学工作难以摆脱以往“仓库理论”的思想至酷,“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广泛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盲目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存储器大量灌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形成及提高,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屈从理论的模式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1.2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教学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产力,也是教学工作的物理基础。
“课程思政”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对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拓展。
我们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增加了一些关于医学伦理、患者权利保护、医疗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意识。
在课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医学伦理问题,通过思考和辩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医学伦理的重要性。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临床实习和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一些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我们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我们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外科护理学的实践工作中,团队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临床实习中,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工作,每个小组负责一位患者的护理工作,通过合作和协商,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护理任务。
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练,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充满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临床实习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旨在为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思政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外科护理专业人才。
浅谈普外科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普外科教学;教育改革医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中最繁重的课程之一,在校期间,医学生要牢记大量书本内容和枯燥数据,一方面普遍感觉学习负担很重,另一方面也经常抱怨课程乏味。
而普通外科在国外又称基础外科,是其他外科专科的基础,我院作为医学院附属医院,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责无旁贷,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医学课程多,需要牢记的内容也很多。
那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记忆,历来都是医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近十几年来,在医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师生重视并被广泛应用。
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最有效的组织,极大的冲击了以黑板为主阵地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培养高质量的高等医学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现代的普外科教学带来很大的优势。
普外科疾病涉及广泛包括流行病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多项内容,如果仅从文字上去讲解,太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大大折扣。
多媒体教学则不同,可以将讲诉内容制作成图片,使得文字形象化,具体化,通俗易懂,既往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理解、消化,所以多媒体技术也被临床医生普遍接受和应用于临床教学中[1].如何扩展学生们的思路、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如何用好多媒体技术都是我们在临床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师在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例1,有些教师的备课准备不充分,多媒体课件形式单一,全部照搬学生手中的那本教科书,在课件设计中未考虑到学生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只是将书中的文字内容归纳总结把大段大段的文字做成电脑幻灯片,再在课堂上进行投放,教学过程依然枯燥,学生未真正从多媒体教学中受益。
考试前给学生在教科书上划上重点,背好书自然就能获得高分。
这样的教学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容易变得机械和呆板,缺乏学习热情。
“课程思政”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引言1、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
在外科护理学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程,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班、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
2、优化实践环节的设计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专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应对复杂情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三、结语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是大势所趋,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尝试。
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优化实践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推动外科护理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杜觉生.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析[J]. 法商研究,2017,8: 214-216.[2] 刘桂华.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7,39(9): 59-63.[3] 刘畅,吴越. 浅谈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及策略[J]. 科技信息,2019(18):74-75.[4] 赵双双,徐文静. 当代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指导思想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8,220(5): 69-71.。
外科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对策探析摘要:基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医学教育中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双向贯通育人模式的推进,从而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卓越人才。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外科学的相关概念和特点,阐述了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外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析了外科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对策,以期推动外科学教学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外科学;课程思政;方法策略;重要意义引言:外科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实践性科目,其教学模式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科学应用性,具有较强的实现难度。
在外科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建立起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分析学生现状特点,结合实际,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教学面临着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等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途径解决。
一、外科学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手法、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专业学科,治疗具有侵袭性,医疗风险高、对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
现代的外科学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疾病的内在规律和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
外科学与其他理论医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科学的实践特性和应用特性较强,外科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从业人才的要求很高[1]。
基于外科学的特点,对医学生的外科学教学须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期优化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临床医学人才的执业素质和实际诊疗能力。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外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培养优质的复合型人才医学教育肩负着为人民培养优质卓越的卫生人才使命,教学工作者在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还要注重实践思政,遵循思想政治规律原则及医学生的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力争培养出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
在教师的教导下,学生在外科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辨别多种概念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结合主观能动性对知识进行创造性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外科学专业核心素养,为社会培育专业知识过硬和思想政治意识强大的复合型人才[2]。
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引言1.1 背景介绍虽然中医外科学是我国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然而在临床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防治,包括外伤、肿瘤、疮疡等疾病。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
当前,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亟待进行改革和完善。
为了提高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需在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通过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临床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于实践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VR技术、在线教学平台等,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
通过案例分析实例,探讨如何在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中解决问题,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概述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是中医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从而为日后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患者时经验不足。
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缺乏案例引导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理论教学、结合临床实践、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问题概述结束】2. 正文2.1 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实际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临床情况。
现有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备和环境不够现代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思政”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外科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也逐渐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随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推进,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探讨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目标和路径。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护士。
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还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实际临床需求。
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可以促进外科护理学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还在于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外科护理学的教学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实践操作,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合作,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意义重大,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水平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要确立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情操。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医学道德情操,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医学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使其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外科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互为验证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才能提高实践技能与技巧。
因此外科实验是培养学生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有段之一,但是新时期外科实验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我院从激发学生情趣、强化动手能力及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外科;实验教学;改革高等职业医学教育中的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1],而外科学实验课是外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对于实践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临床实习和教学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课在外科教学活动所占比例和位置十分重要[2],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但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其实际动手能力,适应临床过程缓慢。
为此,如何提高外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增强学生临床应用能力,是临床实验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临床教研室在多年外科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对外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 外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实验设备落后和不足由于经费短缺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导致实验室数量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更新与维护不及时等现象的出现,使得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相关实验,实验教学的开展不能稳步推进,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
1.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分散、不稳定外科实验就是采用了理论教室与实验教师分头、分组带教,而且实验教师的配置多为年轻教师,在操作技能上处于相对薄弱状态,教学过程中很难讲理论及实验有机的结合奇兰,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而且实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在适应实验教学以后又部分希望转入一线教学队伍,导致实验人员严重匮乏。
1.3 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的临床教学,依旧处于偏重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以理论为主[3],实验教学学时仅为理论教学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三分之一。
略谈神经外科实习带教的问题与改革措施神经外科由于概念抽象,专业性及强,且还涉及复杂的中枢神经解剖及病理、生理等内容,且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处理相对困难,为了让实习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神经外科知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我们针对目前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调查,并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神经外科实习带教的改革措施。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78名实习医生来自我院2008级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男生43名,女生35名,所有学生均完成神经外科临床实习。
1.2 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包括实习态度、实习目的、实习主动性,实习效果以及实习与就业和考研的关系等21项。
2 结果所发放的78份调查表共收回76份,回收率97.3%,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总结,学生临床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神经外科专科性太强,短时间内难以理解调查发现,98%的学生认为神经外科疾病较复杂,需结果神经影像、神经解剖、神经生理以及神经病理等相关知识,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习便打退堂鼓,产生畏惧心理,觉得非常深奥,临床实习中仅仅被动的接收老师的吩咐,充当“跑腿、打酱油”等角色,实习结束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甚至对自己管床的患者的正确诊断都无法完整回答,由于带教老师工作繁忙,对学生疏于管理,学生便做一些写病程记录,开化验单的角色,由于学生对专科知识理解有限,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大量的病历复制粘贴,不仅会带来医疗隐患,学生更没有得到真正的临床训练。
2.2 实习主动性较差调查发现15.4%学生至少有一次没有参与早交班,64.1%学生主动等待与带教老师查房,88.6%的学生每天独自查房的次数不超过1次,82.3%的学生只是做带教老师交待的工作,仅13.8%的学生能主动管好病人,92.4%的学生查房前不看病人,48%的学生下午不到病房查看病人。
大多数学生被动地跟随老师查房,对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没有去查看前一天的化验检查,以至于无法提出问题,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欠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都认为外科医师就是开刀为主,但神经外科由于手术相对复杂,手术上台人数有限,很多实习医生无法亲自参与手术,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操作都被研究生和进修生代替,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加之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也影像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疗行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外科是医学生在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关系着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的教学项目,对学生们的学习以及日后的临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给予相应的重视。
标签:外科教学;教学改革;问题探讨;教学水平
临床医学由多个学科组成,外科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医院的外科水平决定着医院的整体形象。
但是外科教学内容在进行教授的时候,通常都是比较抽象的,如何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是外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长久以来,医学一直保持着生物-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逐渐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逐渐进入了第三次医学革命中,在新的医疗模式条件下,不断的对外科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一、现阶段外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多数医学院校的上课形式和其他专业院校的上课形式大同小异。
而由于外科教学内容繁多,课堂内容比较多,这就导致了学生们课堂学习内容超负荷,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
而对外科讲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分析,多数讲师的课件都是由大篇幅的文字组成,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二)实践课程不足
我国大多数医疗院校外科课时分配不完善,课程的大部分都是理论教学,实践课程占极小一部分比例。
如果在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较多还算合理,但是外科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向学生们教授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比较空洞、抽象,甚至难以理解。
(三)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合理
首先,在对学生们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多数院校高职称教师数量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在实践以及理论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个教师来对不同部分进行教学,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便会呈现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结合不科学,严重地影响着外科教学的质量。
(四)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工作落后
随着时代以及科学系的发展,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以及不同程度
的创造力。
如果继续采用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便会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们的发展创造能力,并且抑制了学生们临床思维的培养。
外科是一个科学性强但是却又很灵活的学科,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培养学生们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的临床思维。
显然,我国现阶段的外科教学,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们临床思维能力,更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们思维的发展与创造。
二、外科教学改革的形势
随着医疗模式发生了新的转变,医学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对于现阶段临床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外科学作为临床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外科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
在对外课教学进行改革之前,首先应该对外科教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让学生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可以采用理工科的PBL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年龄,学生们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以自己积极的创造性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所以将新旧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
(二)调整教学手段
高效的课堂,应该应用高效的教学手段。
在外科的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应用不同形式的多媒体,应用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杜绝千篇一律的文字课件。
在外科教学的课件中,还可以加入实际的病例,适当的插入手术录像等视频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三)理论实践充分结合
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需要对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进行平衡,科学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
另外还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相沟通,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踐操作技能。
(四)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医疗院校说培养的人才是需要投入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的,必须符合医疗人才所俱备的素质及技能水平,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足够的临床技能便能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灵活的应对各种问题。
所以,临床外科的教学课程必须保证合理规范,教学的内容必须要与当今医学的发展相适应。
(五)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高级职称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严格的审查,引进高年资教师来进行课堂教学,并且要不断地发掘新的教学能力,对中级以下的教师自行教学培训,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还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不断地向其他优秀高等学校教学吸取经验,从整体上提高院校的外科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励鸣.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53.
[2]卜亚利.论外科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