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0.29 MB
- 文档页数:4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者:一、一般体征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
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 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 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 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 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定义] 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检查程序]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
有无下腰部疼痛,或向下肢放射性疼痛,放射痛是否过膝;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之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麻木沉重,或因咳嗽、喷嚏而加重。
2.望诊。
患者行走是否困难,表情是否痛苦。
腰部皮肤有无红肿、瘀血;脊柱有无畸形;腰椎是否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或躯干偏歪于一侧,不能自如站立;或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无力,下蹲后症状减轻。
3.查体。
(1)触诊。
腰椎有无明显侧突畸形;腰部能否触及到结节或条索状物,局部肌肉是否紧张;棘突旁有无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腰后伸按压痛点是否疼痛加剧;病久患肢肌肉是否萎缩,感觉是否迟钝,背伸力是否减弱或消失等症。
(2)腰部活动度。
腰部前曲、后伸、侧弯活动、左右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是否阳性。
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巴彬斯基氏征、奥本罕姆氏征、戈登氏征。
4.影像学检查。
如X线片显示腰椎是否侧弯、增生、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包括正位、侧位片)。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从症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
放射至下肢的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根
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来确定。
其次,体征方面,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
统的检查,如腰椎的压痛点、腿部肌力、腱反射等,以及进行腰部
的活动度检查,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腰椎间
盘突出症。
最后,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
以明确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范围和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情况,从而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来做出最终
的诊断。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精心整理腰突的体格检查一、坐骨神经的张力试验(一)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1、直腿抬高试验: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测量抬高时无痛的范围,如70°以下出现受压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即为阳性。
加强试验:将下肢降低5~10°至疼痛消失,并将足背屈,坐骨神经再度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坐骨神经受到牵拉。
改进的直腿抬高试验2、检测方法阳性。
正常人下肢抬高范围是60—120以大于9Oo,这些人应以疼痛是否存在为标准。
3直腿抬高的角度与神经根移动的关系3-5ml。
5(1在抬高受限制的同时,必须有臀部、下肢的放射痛,方可定为阳性。
如抬高超过70。
时,出现大腿后方的放射痛或小腿后侧的放射痛,,此体征(用于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能判作阴性或可疑。
在直腿抬高出现放射痛时屈曲膝关节能明显缓解疼痛的;或作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者(才能确定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屈曲膝关节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其疼痛是否来源于神经根部;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的目的是在先放松小腿以上部位肌肉的前提下重新拉紧神经根,用以区别髂胫束、胭绳肌等紧张所造成的直腿抬高受限。
因踝关节背伸只能增加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紧张,而对小腿以上的肌肉、筋膜并无影响。
(腘绳肌是一组肌群而不是单独一块肌肉,通常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三块肌肉组成。
这些肌肉共同的起点位骨盆的坐骨结节。
)在一篇文献中“直腿抬高试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得出L4一5椎间盘突出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度数比L5~S1低。
(2)直腿抬高试验假阴性在使用过某些药物,如脱水药、镇痛药、肌松药、镇静药、激素类药物及活血止痛类中药等,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率会明显下降,因此需了解患者的诊治史。
对于轻度的中央型突出者,多有马尾神经受压的临床表现用来鉴别。
据临床所见,女性患者、年长者与病程超过6下降。
减轻有关。
6、试验阳性考虑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也从而相78、30-6O,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O度时,疼痛即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方法一、症状方面。
咱先说说这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明显的症状。
那疼啊,就像有个小恶魔在腰那儿捣乱。
如果是轻微的,可能就偶尔疼一下,像有人拿小针轻轻扎了一下,尤其是在弯腰或者提了点重物之后。
这时候呢,可能活动活动又好点了。
要是严重的,那可不得了。
疼起来就像腰那儿被火烤着,还被人狠狠拧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难受。
而且啊,这个疼可能还会顺着腿往下窜,就像有个小虫子在腿里爬着咬着,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坐骨神经痛啦。
二、活动能力评定。
再看看活动能力哦。
正常的时候,咱们弯腰能轻松摸到脚指头,扭腰也很灵活。
可要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弯腰就成了大难题。
稍微弯一点,那腰就跟抗议似的,疼得不行。
转身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的,就像个机器人,动作又慢又僵硬。
走路也受影响呢。
有的朋友患病后,走不了多远就觉得腰累得慌,腿也没劲儿,就像腿上绑了沙袋一样。
要是严重的,可能走路都一瘸一拐的,看着可让人心疼了。
三、影像学检查。
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影像学检查啦。
就像给咱的腰拍个小电影一样。
X光片呢,可以看看腰椎的骨头有没有变形啊,排列是不是整齐。
不过呢,X光片只能看到骨头的大概情况。
CT就厉害一些啦,它能把腰椎间盘看得更清楚,就像把腰椎间盘放在放大镜下面一样。
能看到椎间盘有没有突出,突出的程度是多少,是向左还是向右突出的。
核磁共振(MRI)那就是大明星啦,它是最清楚的。
不仅能看到椎间盘的情况,还能看到周围的神经、软组织有没有被压迫,被压迫到什么程度。
不过呢,这个检查有点小贵,而且检查的时候有点小麻烦,要在一个小机器里面躺好一会儿。
四、肌肉力量评定。
咱也不能忘了肌肉力量这一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让腰部和腿部的肌肉变弱。
比如说,正常的时候,咱们抬腿能抬得高高的,可患病后,抬腿就没那么有力气了。
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躺在床上,做抬腿的动作,看看能抬多高,这就能知道肌肉力量的情况啦。
如果肌肉力量很弱,那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身体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腰部疾患,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椎体起支撑、连接和缓冲作用,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时,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凸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和游离型,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7:3,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肌瘫痪等症状,可通过CT和MRI诊断,经手术治疗。
二、临床表现:(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1、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2、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实验
一、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凸、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等。
其中,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可因活动、弯腰、久坐等引起或加重。
下肢放射痛多为单侧,从腰部或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呈电击样疼痛。
二、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主要包括腰部压痛、叩击痛、腰部肌肉紧张度等。
腰部压痛多位于棘突间或棘突旁,叩击痛多为阳性,腰部肌肉紧张度可增高或降低。
此外,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平片、CT、MRI等。
X线平片可显示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CT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MRI可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位置。
四、神经功能检查
神经功能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神经功能状态,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感觉检查可测试皮肤感觉的敏感度、痛觉等,运动检查可测试肌肉力量和肌肉萎缩
程度,反射检查可测试神经反射活动。
五、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可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
血液检查可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尿液检查可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