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
- 格式:docx
- 大小:10.86 KB
- 文档页数:3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在表面上看起来,这两件事性质是相反的,一个杀了儒,一个捧了儒。
但实际上,它们对文化的破坏作用是一样的。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化通过“百家争鸣”到达了一个巅峰。
那个时代,文化人不仅在学术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在政治地位上也得到了空前的尊重。
君主、大臣求贤若渴,养士成风;百家诸子周游列国,进言劝谏。
文化人在那个时代养成了自由议论朝政的习惯,但“焚书坑儒”把这一切都给毁了,秦始皇虽然只杀了几百个儒生,书也没有全部焚掉,但却以强大的震慑力昭告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明白,从此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专制时代,话再也不可以乱说了。
“焚书坑儒”带了一个坏头,用暴力对待文化,所以,才有了之后各朝各代的“文字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恫然不同,它没有采用任何暴力,而是采用了一种和谐的手段树立了一个典型,一个榜样。
想成功吗?想当圣人吗?好,学儒术,其他的都不要学了。
儒学是主流,其他的都是非主流,非主流一辈子都是个穷酸文人,只有主流才能进入士大夫之列。
这个“捧”,实际上还是“杀”,只不过不见血,手段很文明,也很高明。
但是,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只有不同流派和不同思想的争鸣才能进步,只有一种思想统一天下,无论这种思想多么好,都是对文化的一种禁锢。
中国文化就是在这种捧捧杀杀中度过了两千多年,再也没有出现过诸子百家的那种辉煌。
无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多么好,都掩饰不了这种文化的悲哀。
一个民族,文化上不强大很容易陷入政治的腐败和思想的颓废,仅仅在科技和经济上强大是没有用的,那不是真正的强大。
大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科技上,宋朝是世界第一,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在经济上,宋朝也是世界第一,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科技、经济都占据当时世界第一的大强国,却屡被金国这个小国欺辱,最后又被蒙古灭了。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有为”(1)条件: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必要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思维点拨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
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新儒学(1)形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内容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深化理解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2)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维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时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教官,称为“博士”。
秦汉时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封建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对外交流?A. 丝绸之路B. 闭关锁国C. 重农抑商D. 焚书坑儒答案:A3. 秦朝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A. 都江堰B. 灵渠C. 郑国渠D. 京杭大运河答案:C4. 汉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景帝答案:B5.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A. 1974B. 1975C. 1976D. 1977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朝的统一战争开始于公元前______年。
答案:2302.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书是______。
答案:《史记》3. 秦朝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韩非4. 汉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条路被称为______。
答案:丝绸之路5.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答案:陕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意义。
答案:郡县制的实行,打破了封建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主导思想,对后世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三公九卿制明确了中央政府的组织结构;郡县制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些制度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世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西汉武帝时期进行的改革,这场改革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涉及了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发展和促进历史发展。
-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
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中国政治文化的单一性也是在这场政治改革中形成,然而从历史中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这场改革是有着许多弊端的,因为它取代了先秦文明的多样性政治文化的探索和定形了儒家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
儒家在政治上倡导的仁政为基础成为历代政治文化的核心。
从此,单一的教条模式,给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带来了统一和以加强伦理治国的基本政治根基,同时将文化深深的刻上以儒家提倡的“仁”为文化中心,从中国人的思想上、精神上改变中国人的行为,先秦文明时代是儒家的发迹时期,儒家在政治上提出的“仁政”是作为霸主的指导思想。
仁政在当时的社会条件,无疑是空谈,汉武帝以其使用政治家的眼光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治定向改革,并强行灌输儒家的伦理原则,加强儒家的圣人圣王的概念,并且在人民中要求只读儒家典籍就可以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不仅仅在官方有影响、在民间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这一时刻统一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儒家的中心“仁”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从此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将“仁”的概念加入进去,在行为上也将“仁”的概念加入加进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
自汉武帝之后中国的历代君主都会以儒家的仁政伦理治国作为原则,外加法家的法律,墨家的鬼神之说,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政治主张来治理国家和处理政务。
中国政治文化是独特的,而它的独特就是对其他周边国家的政治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达到目的。
但中国政治文化因为有儒家思想中国历代都有不好战基本国策。
使中国文化只有平和因素,不像西方世界的政治文化以武力为利益所有争夺。
中国的文化渗透就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使用文化渗透消灭其他周边的国家人民的本国原始意识,从而达到其他周边国家的灭亡。
期中历史七年级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灭六国C. 汉朝建立D. 三国鼎立4.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以下哪个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五代十国D. 宋金和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分封制。
(×)2. 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5.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制度。
2. 汉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唐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选拔官员。
4. 宋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5. 明朝时期,实行了____制度,选拔官员。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
4. 简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简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实行郡县制?2.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有何影响?3. 唐朝的科举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4.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5.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是什么?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的原因及影响。
2. 分析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独尊儒术提出及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他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
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
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历史背景: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
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作用。
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
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
旧秦博士伏生出其壁藏《尚书》二十八路,文帝派晁错从其受业。
此时。
博士之数达到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
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其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士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
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
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元光元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
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
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
儒家势力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意义:
1.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型需要的重要举措。
2.经学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此成为后世的正统思想。
3.民族思维的桎梏,让学术自由成为后人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是董仲舒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于汉武帝年间。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一政策几乎被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所遵循。
两千年来,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举贤策》中提出一个建议:凡是六艺之外的理论,孔子之术,都要排除在博士官学之外。
汉武帝非常欣赏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汉武帝还采纳了宰相魏婉的建议,废黜了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易之等贤人。
[键入文字]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
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非常深远,这是一个在汉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开启了汉代禁锢人们思想的传统,而且也对于黄老之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就是大力发展儒学和孔子学说而贬低其他学派的学说,对于其他学派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这个话题,还应该分两方面来对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不利于汉代思想的繁荣,也不利于汉代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非常消极的影响的。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也有其积极方面,因为汉武帝上任之后,大一统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维护帝王的权威而出现的,所以汉武帝在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整个汉代的大一统趋势大大加强,不仅思想文化得到统一,就连社会生活方面也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开始呈现出统一趋势,为汉代统治基础的奠定打牢基础。
后来的历史学家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有消极影响,也有人认为有积极影响,其实这件事在汉代思想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开启了之后皇帝禁锢人民思想的先河,也使得汉代国力大大增强,开始向大一统迈进。
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也成为后来历史学家考证的热点话题,根据史记的记载,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于元光元年提出的,当时这个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他是汉武帝的心腹,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后来被汉武帝很快采纳。
关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时间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的议论,因为《史记》上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