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 格式:pdf
- 大小:162.77 KB
- 文档页数:2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对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搜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医院25例应用替考拉宁和30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对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感染的疗效有效率为72%和73.3%,细菌的清除率为77.78%和81.82%,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9.56%和13.59%,两组的试验的结果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的治疗时间替考拉宁(9.56±3.11)d,万古霉素(14.95±8.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对两组患者的痰进行培养后所得的50株MRSA均呈现极高的敏感性。
另外,两组中都有较少的患者都出现过肝功能升高的症状。
结论:替考拉宁治疗MRSA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而替考拉宁相对于万古霉素的使用时间较短。
标签: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感染传播途径广泛,容易在院内流行,而且致病性强,病死率高,耐药率逐渐上升,而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临床医疗的重要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医院25例应用替考拉宁和30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1-85岁。
所有的患者在经过检查后确诊为MRSA感染,并患有2种左右的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
患者在经过痰培养后被确诊为MRSA,有25例患者接受替考拉宁进行治疗,平均年龄(60.25±21.54)岁;40例患者接受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平均年龄(56.41±17.21)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文献饱览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时间:2015-04-30 16:54:25来源:丁香园作者:风影相随葡萄球菌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病源微生物之一。
1880 年,苏格兰外科医生Ogston 从临床脓汁标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其形象地命名为葡萄球菌(Staphylo 在希腊语中意为一串葡萄)。
后来,将产生金黄色脂色素和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
长期以来金葡菌始终是导致各类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分离率在许多类型的临床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之。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是金葡菌中耐药性最强的一部分,万古霉素及其同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金葡菌感染,特别是MRSA 感染仅有的几种有效的抗生素,那我们今天就从万古霉素开始说起。
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
有50 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耐药菌株少,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 )。
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 . 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一一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 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 有抑制作用等。
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曲晓华【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年(卷),期】1997(018)005【摘要】糖肽类抗生素如替考拉宁(teicoplanin)及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链球菌、利斯特菌、肠道球菌及梭状芽孢杆菌有抗菌活性.替考拉宁是由5个与万古霉素有类似结构的极相近的糖肽组成的复合物.在末端以D-Ala-D-Ala的顺序相连,形成细菌的细胞壁,阻碍转糖基反应,从而抑制粘肽的形成.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都是很大的极性分子,两者均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由于它们不能穿透革兰阴性菌的类脂膜,因而对革兰阴性菌无作用.万古霉素常诱发多种不良反应,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监控血清药物浓度.替考拉宁的半衰期较万古霉素长(159h对11h),且可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替考拉宁较少发生肾及耳毒性,仅当患者本来就有肾损害时才需要进行血清浓度监控.服用万古霉素后会出现“红人”症候群(“red man”syndrome),而在接受替考拉宁治疗的患者中极为罕见.【总页数】4页(P381-383,389)【作者】曲晓华【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6【相关文献】1.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治疗卫生保健相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J], 徐溯(译);王明贵(校)2.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治疗肝移植术后MRSA菌血症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J], 王芳;王琴;申红3.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J], 江学维;白楠;倪文涛;马思锐;王瑾;王睿4.替考拉宁与盐酸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朱春燕;牛晓方5.替考拉宁与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安巧和;孙艳丽;李静;霍小艳;郝昱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一.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迄今国内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但国外已有发现。
1.抗菌谱: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厌氧菌,艰难梭菌对革兰阴性菌没有活性。
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替考拉宁强。
2.药代: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3.适应症: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联合用药: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等。
4.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较大,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5.用法:药品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在近十几年被公认为治疗MRSA的一线药物,目前为止全球耐药株只有9珠。
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主要原因是三重杀菌机制:1.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抑制细菌浆内RNA合成。
替考拉宁的适应证与万古霉素相似,适用于治疗重症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如脓毒症、脓毒性心内膜炎、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恶化、脓毒性关节炎、皮肤及其附属器感染以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并发感染等。
对于重症脓毒性感染疾病,替考拉宁的初剂量为12mg/kg,最初3次每12h 1次,其后每天1次。
药物的剂量依据血药浓度监测拟定,用药前测定的C min不应大于10mg/L。
这一指标的稳定可保证机体易于耐受并取得良好疗效。
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区别对待。
脓毒症和心内膜炎用替考拉宁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所致血管源性脓毒症、心内膜炎和曾用细胞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并发脓毒症,其剂量为6~8mg/kg(成人为400mg),每天1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神经系统感染外科手术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神经系统感染,用替考拉宁标准剂量静脉注射和200mg/d脑室内注射。
后者的疗程14~16d。
播散性肠球菌感染用替考拉宁500mg,每天2次,连续2d,第3天起改为10mg/kg,每天1次,疗程4周。
以同样方法可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牛链球菌所致心内膜炎。
由于心膜炎或脓毒症(特别是病原菌为屎肠球菌),长疗程用替考拉宁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耐药菌株,因此应与利福平、克林霉素等联用,这样一来,细菌即使产生耐药性也较缓慢。
尿路感染单独用替考拉宁治疗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即可取得卓越疗效,其剂量通常6mg/kg (成人400mg),每天1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时溶于100ml溶液中30min滴完。
对重症患者可用上述剂量,每天2次,根据病情连用2~5d,其后改为每天1次;对病较轻患者,日剂量为3mg/kg。
应当指出,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进行,静脉注射后1h,C max可达到25~50mg/L,注射前已;n不应大于20mg/L。
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是抗菌疗法罕见的不良反应,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抗菌药的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艰难梭菌产毒菌株在杨道内大量繁殖。
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对比对比项目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作用机制○1与细胞壁肽聚糖的前体D-丙氨酰-D-丙氨酸紧密结合,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溶解○2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3选择性抑制RNA的合成○4本品不与青霉素类竞争结合部位与细胞壁肽聚糖的前体D-丙氨酰-D-丙氨酸紧密结合,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溶解抗菌谱○1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属○2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棒状杆菌○3厌氧革兰阳性杆菌:梭菌属、放线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4且对MRSA、MRSE、PRSP有较好的抗菌活性⑤对革兰氏阴性菌、分枝菌属、拟杆菌属、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真菌无效抗菌谱与万古霉素相仿或略优;在体外,替考拉宁较万古霉素易诱导耐药血浆蛋白结合率55% 90%半衰期4-6h 47-100h给药方式静脉滴注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肌注静脉滴注用法用量(成人) 静脉滴注:2g/天分2-4次给药6-12mg/kg即(400-800mg)/次1次/天口服:125-500mg/次3-4次/天(儿童) 静脉滴注:20-40mg/kg/天分2-4次给药一般10mg/kg/次;新生儿6mg/kg/次1次/天肾功不全者参照说明书用药毒副反应发生率21.9% 13.9%常见不良反应耳毒性因药品纯度提高,ADR相对减少①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等过敏反应②一过性肝肾功能异常③“红人综合症”较万古霉素少见④血小板减少较万古霉素多见(尤其高剂量者)⑤肾毒性较万古霉素低肾毒性变态反应(红人综合症) 与药物浓度过高、滴速过快有关静脉炎静脉给药所致常见呕吐、口腔异味口服给药常见药物相互作用①与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注射剂、阿司匹林联用耳肾毒性可能增加②与麻药合用,可能引起血压下降③避免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①与环丙沙星合用,癫痫发作风险增加②静脉麻醉药成瘾者,替考拉宁肾清除加快,需加大剂量。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张欣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1999(020)002
【摘要】万古霉素(图1)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糖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很窄,基本上局限于很小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种及一些螺旋体.近年多重耐药肠球菌(粪肠球菌)的出现,恢复了人们对万古霉素及其结构类似物替考拉宁(图2)的强烈兴趣,替考拉宁的体外活性更强.万古霉素是推荐用来治疗耐甲氧西林(β_内酰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组织和骨感染的药物.对青霉素类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万古霉素对链球菌也有作用,特别是当与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效果更佳(协同作用).口服万古霉素对产毒的艰难梭菌有效,故可用来治疗由抗生素引起的伪膜结肠炎.因此,万古霉素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抗生素,不过常常被用作经β_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其它药物治疗失败后才使用的最后手段.
【总页数】2页(P67,73)
【作者】张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J], 卢剑;范素芳;李强;夏静;李挥;张岩
2.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J], 王俊
3.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J], 王俊;
4.血浆标本病毒灭活处理对伏立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检测的影响 [J], 李红莲;周琼;张峻;黄桦;王晶晶;姚勤
5.替考拉宁与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安巧和;孙艳丽;李静;霍小艳;郝昱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