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 汉语教程 第27课 玛丽哭了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22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小豆老师笔记老师的爱是伟大的,爱是温暖的。
我爱您!小豆老师是我第一次走进课堂就爱上了的老师。
上课时,我发现我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而老师却对我冷若冰霜。
小豆老师的课上得十分认真负责,同学们在学习中也很有兴趣。
一、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了一位美丽的老师如何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作业,并培养他们的品质,在写到“同学们都说老师非常喜欢她的课,我不喜欢听老师讲课,但每次都会喜欢上小豆老师来听课,上课总是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但是,后来每次小豆老师上课,铃一响我就会立刻趴在课桌上,把耳朵贴在黑板上,用手指着黑板,不停地向小豆老师询问:“小豆老师,上课没有听懂吗?”小豆老师总是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总是说:“没事,没问题,老师也会帮你解答的。
”在写到“同学们都说小豆老师是一位非常友善的老师,每次到了上课时间我都会跟小豆老师打招呼,和她一起上新课,她上课总是很认真很负责,很少会说话。
”在写到“有一次我把作业丢在了桌子上没有带回家,老师知道了我犯了错误还很生气地对我说:‘你真是笨得没办法’”后面主要写小豆老师会跟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做题这些事情。
在写到“老师上课总是讲得很认真,课堂上总能给同学们带来很多新知识、有趣的知识和好玩的游戏等等。
”1、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了一位美丽的老师如何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作业,并培养他们的品质。
文中,小豆老师的课是生动有趣的。
每当铃声响起,他都会跟同学们打招呼,跟他们讲故事,听老师讲课,还时不时地会跑到走廊里,对着墙壁一遍遍的读着书,对同学们说“大家好呀!”,因为同学们喜欢听我讲课呀!但我上课没听懂啊!她又一次耐心地解释问题,还及时地跟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每一个字都读得特别清楚,非常棒!我听得入迷了。
每次小豆老师都是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我听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学都听得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全神贯注地做题,而我似乎听进了一个不知名的声音里,还被他吸引住了呢!我当时就被这个场景给惊呆了:一个非常漂亮帅气的男生向小豆老师扑到,“哇!”地叫了起来,还和大家一起欢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奖、拿”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分不同角色的语言,分角色朗读对话。
3.能用上“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聊“画”导入,认识人物1.(出示“画”的古文字)猜猜这是什么字?想到了什么?师讲解:上面的演变为“聿”(yù),指手执毛笔;下面的指分界符号。
本义是用毛笔描绘地图,显示地界。
出示演变图,比较识记。
指导写“画”:横短稍倾斜,“田”上宽下窄,画字框内收。
2.引出一位特别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
相机识字:“玲”是形声字,“令”表读音,“”表义,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
3.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
教学伊始,教学“画”字时还原汉字的图画感,形象直观地教汉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基础上揭题,让学生有自主阅读课文的愿望。
)二、图文对照,梳理心情1.出示打乱顺序的三幅画:“修改前的画”“被水彩笔弄脏的画”“修改后的画”。
听录音,根据课文内容为三幅排序。
2.图文对照,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对应,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圈画出表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
3.自由交流,在相应的下方出示词语:得意、伤心、满意。
4.说话练习: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内容给排序,为理清情感线索做铺垫。
情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学生借助情感线索梳理文脉,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读语言,深入感知1.端详作品,感受“得意”。
(1)出示第1自然段和玲玲的作品,理解“端详”。
1、语音(1)辨音辨调cāochǎnɡ cǎochǎnɡ bǐsài bìsèzhùhè chùsuǒyǐjīnɡ yǔjìnɡtuōfú tuōfù zúqiú chūqiū(2)多音节连读dǎ lánqiú dǎ páiqiú dǎ wǎnɡqiúdǎ yǔmáoqiú dǎ diànhuà dǎ zhāohu (3)朗读快来快跑快走快看再来再买再看再练又来了又买了又看了又练了打电话了接电话了去同学家了踢足球了回家了没有去商店了没有看比赛了没有买光盘了没有还没回来呢还没去呢还没看呢还没买呢2、替换(1)A:昨天你看球赛了吗?B:没有。
A:你去哪了?B:我去同学家了。
图书馆买毛衣看朋友书店商店老师那儿(2)A:你预习课文了没有?B:还没有呢。
预习生词看电视上网看青年报吃晚饭做练习(3)A:你报名了没有?B:已经报了。
买青年报买光盘看电影听课文录音预习生词复习语法(4)A:下午你做什么了?B:我去踢足球了。
去超市去买羽绒服听课文录音学太极拳看足球比赛上网3、选词填空已经考接踢比赛操场又出国(1)我下午去操场足球了。
(2)妈妈不想让我留学。
(3)你昨天是不是去他家了?(4)他正在电话呢。
(5)玛丽在打太极拳呢。
(6)我们又跟外贸大学篮球了。
(7)我姐姐大学毕业了。
(8)很多留学生都想HSK。
4、用“还没(有)……呢”回答问题。
(1)A:田芳回家了没有?B:。
(2)A:你吃晚饭了没有?B:。
(3)A:你做作业了没有?B:。
(4)A:你看这个电影了吗?B:。
(5)A:你给妈妈打电话了吗?B:,我现在就去打。
(6)A:你买今天的晚报了没有?B:,我现在就去买。
5、填空:A 不没有(1)我明天去超市,我要去书店。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分布及看法摘要:本文通过进行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穷尽式的搜集,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离合词”在教材中的分布更为合理。
关键词:教材离合词分布看法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特殊的语法现象,而且有相当数量的离合词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词,如“见面、游泳、睡觉、跳舞”等。
这类词的特点是语素间的结合不紧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能扩展,在使用时可离可合。
因其表现形态复杂多样,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成了难点。
多少年来,在汉语教材及教学中,离合词一直未被纳入主要语法教学的内容。
词语部分中,离合词常以词的形式出现,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太可能对常用的离合词逐一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便常以词的形式举例说明其一般的使用形式,而对其离析状态则多采取回避态度。
同时,“离合词的变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没有一本词典的词条是以其变式出现的,而都是以不扩展的形式出现。
”[1]留学生也很难通过查询工具书自学到相关内容,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了留学生使用语句上的偏误,给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汉语离合词的教学应引起学界的重视,以便更有效地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一、教材中离合词的分布本人对杨寄洲主编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汉语教程》(1—―3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的离合词进行了逐课的统计。
三册共有离合词186个。
具体分布如下:第一册生词表中:办公(bangong)11、开学16、打的20、走路20、回来21、抽烟22、毕业23、下车23、说话24、聊天儿25、上/下班25、爬山25、起床25、上车25、上课25、睡觉25、洗澡25、下课25、发烧26、报名(bao ming)26、跳舞28、看病28、请假28、听说28、开车28、停车28、游泳28、跑步29、不同30、来自31。
课文中“离”的用法:26课《我打算请老师教京剧》“我喜欢听音乐。
下课以后,听听音乐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儿,觉得很愉快。
初级对外汉语第三版汉语教程第二册上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你好。
非常荣幸能在此处进行说课,此次说课内容将围绕第三版《汉语教程》第二册上这本教材设计初级对外汉语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及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部分,教材是开展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从《汉语教程》基本情况而言,其是北京语言大学编写的对外汉语系列教材的一年级部分,适用对象为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该套教材共分三册,每册分上、下两册,共计76课。
以语音、词汇、汉字等语言要素为教学基础,通过课堂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巧,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该教材的体例是:课文、生词、注释、语音、语法、练习。
而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上共有十二课,每课有2-3篇课文,每课平均有32个生词,每课有2-4个语法点。
课文的形式以对话为主,也有短片记叙文,课文题材以日常生活为主,注重交际文化,题材丰富,符合初级阶段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
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其次是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鲁班工坊的高职留学生,学习者均来自中亚国家。
本班共20名学生,分别来自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平均年龄为21。
学习者均为处于初级汉语水平的一年级外国留学生,学习本教材前以掌握3-400词汇量左右,接触汉语的时间并不长,仍应注重于语言的基础学习及交流学习当中。
从学生背景而言,鲁班工坊致力于培养合作国家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
这些学生是鲁班工坊项目下的职高留学生。
汉语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帮助其掌握学校的学习内容及日常生活的交流,并帮助将来的工作所需。
大部分学生处于典型的工具型动机。
酸的和甜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酸的和甜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酸的和甜的篇一背景知识:这是新教材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课文形式——连环画课文。
这种课文图画和文字紧密配合,每幅图画下面有一两句话,类似常见的连环画,全文不注一个拼音。
然而,在学习要求上,与其他全文注音的课文没有区别,同样担负着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的的任务。
实验教科书安排这种新的课文形式,主要有对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来看,完成规定的识字数量,仅仅只是识字教学中一个方面的任务,识字教学还有另一方面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科书安排这种形式的课文,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虽然其他课文的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阅读,但它毕竟只有一两幅,只能提供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信息,不足以训练学生借助图画进行阅读的能力。
而在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里,用图画一步步地展示故事情节,学生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一边看图,一边读文,通过图画,了解课文内容,猜读课文中的生字。
这样,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1、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来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勇于尝试、实践,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学生会非常感兴趣;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这篇课文中要认读九个生字,掌握书写八个生字。
因为这是一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每一两句话便配有相应的图片,学生可以通过图画猜读课文中的生字,因此,教学中切不可“识字教学零起点”。
3、因为本篇课文每一两句话便有一幅图画配合,图文结合紧密,情节内容简单有趣,非常适合有感情朗读、借助图画复述、进行童话剧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