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语言与生动语言及句式转换(优秀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1
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含5篇)第一篇: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句式变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按特定要求变换句子的表达形式2.了解各种句式的自身特点及变换时的方法要点过程与方法:1.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句式变换的难易过程逐步增加难度3.通过课堂问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各种的句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各种句式转换变换时要点及关键词的变化2.无论句式怎样变换都必须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变换、引述句和转述句的相互变换。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不同句式的练习题、搜集各种句式变换时的相关要点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扩句和缩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有关句子的知识,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句式变换》。
(板书句式变换)二、进入新课(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板书)1.出示尝试题(1)、我们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2)、这不正是祖**亲对我们的期望吗?(3)、穷兄妹怎能买得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呢? 2.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简单的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给刚才的句式变换找出规律吗?咱们就以同桌和前后桌为小组赶快找找吧!3.学生重新审视上面的练习题,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试着找出规律。
4.每组选代表回答各自找出的规律。
小结: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该标点;例如: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为反问句时,在“是”的前面加反问词“难道”“怎能”“怎会”及否定词“不”;句末加上语气词“吗”“呢”;句号改为问号。
即:讲卫生难道(怎能)不是一种美德吗(呢)?反问句改陈述句正好相反。
5.再次尝试(1)、这不是小明的钥匙。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句型转换与应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五个常用的语文句型;2.理解句型的结构和意义,能够进行转换和应用;3.运用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五个常用的语文句型的转换和应用;2.能够准确运用这些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学课件和教材3.学生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Step1 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五年级语文学习相关的视频或短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Step2 引入新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五个常用的语文句型。
通过投影课件展示这些句型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Step3 句型转换(20分钟)1.首先,教师通过教材的例句和教学课件的展示,向学生讲解每个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2.然后,教师提供一些句子,要求学生进行句型转换。
例如:- "他正在吃饭。
" 变为陈述疑问句:"他正在吃饭吗?"- "我在看电视。
" 变为否定句:"我不在看电视。
"- "你喜欢吃苹果吗?" 变为祈使句:"请你吃苹果。
"3.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句型转换,并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Step4 句型应用(20分钟)1.教师将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呈现给学生,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句型进行应用。
例如:- "请用陈述句表达这个问题。
" 学生回答:"她几点起床?"- "请用祈使句表达这个意思。
" 学生回答:"请关上窗户。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场景进行合作,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
Step5 句型运用(15分钟)1.教师将一些句子呈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填空。
例如:- "去一下小卖部,买些零食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句型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句型进行表达;(2)能够正确进行句型转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2)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句型的转换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句型转换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句型转换时的语法准确性;(2)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句型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句型转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句型转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句型转换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给出几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句型转换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句型转换的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运用句型转换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句型转换的方法,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语法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句型转换中的语法准确性和表达流畅性。
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句型转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语文主题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句型转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句式转换(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想不想玩?(想)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游戏和什么有关?(句式转换)玩游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游戏规则:1、本游戏共四关,每关都有线索题,请认真找线索并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则可以闯关。
2、每闯一关成功后会得到一把开启下一关的钥匙。
3、闯关成功后会得到一个智慧锦囊。
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做这个游戏,希望大家踊跃闯关。
一、句式转换含义:就是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个句式变换成另外一个句式,而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这样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二、常见的句式转换★陈述句与感叹句●陈述句与反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直接叙述句与间接转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一)陈述句变为感叹句方法:①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词语,如“多”“多么”“很”“真”“太”等;②加上表示感叹的句末语气助词,如“啊”“呀”“啦”等;③将句号变成感叹号。
例1:雾中的黄山景色奇妙。
例2: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二)感叹句变为陈述句方法:①去掉表示强烈感情的词语,如“多”“多么”“很”“真”“太”等;②去掉表示感叹的句末语气助词,如“啊”“呀”“啦”等;③将感叹号变成句号。
例1:他真是一个好人啊!例2:这是一部多么有趣的电影啊!第一关:小试牛刀(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1、鲁迅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
2、我家门前的小竹林景色宜人。
3、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
)改为问号(?)。
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第二关:大显身手(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每个人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堂语言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课堂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 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课堂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2. 生动课堂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生动课堂语言。
2.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调整课堂语言。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学生课堂互动案例视频3. 课堂互动游戏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段生动的课堂互动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动课堂语言的效果。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授1. 课堂语言的特点:- 目的性: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
- 准确性:用词准确,避免歧义。
- 生动性: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生动课堂语言的表达技巧:- 运用幽默: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幽默的语言,缓解课堂紧张气氛。
- 举例说明:用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创造情境: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
- 鼓励互动: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观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段生动的课堂语言,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2. 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哪些生动课堂语言的表达技巧?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心得。
二、新课讲授1. 如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生动课堂语言:- 了解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因素,调整课堂语言。
- 关注课堂氛围:根据课堂氛围,灵活运用生动课堂语言。
- 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
2.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调整课堂语言:- 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幽默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内向害羞的学生:用温和的语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学习困难的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句子转换教案导语:句子转换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使句子表达更加流畅和地道。
本文将介绍一套句子转换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句子转换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句子转换的基本规则和技巧;2. 掌握常见句子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3. 能够根据语境要求转换句子;4. 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和黑板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句子转换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例句和简单的语言解释向学生介绍句子转换的概念,并强调句子转换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规则(15分钟)a. 教师向学生解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并列出转换规则;b. 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向学生演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过程;c.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规则。
3. 基本句子结构的转换(20分钟)a. 教师向学生讲解常见的句子结构和句型,并示范转换过程;b. 学生跟随教师转换并进行练习。
4. 语境转换练习(20分钟)a.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和语境,要求学生根据语境要求进行转换;b. 学生独立完成转换练习,并与同桌进行对比和讨论。
5. 句子转换的拓展应用(15分钟)a. 教师介绍句子转换在语言学习和社交交流中的应用,如写作、口语对话等;b. 学生进行句子转换的创作练习,例如从一个主动句子转换为一个被动句子,或反之。
6. 总结和反馈(10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句子转换的重点和难点;b. 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要点1. 学习句子转换的基本规则和技巧;2. 掌握常见句子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3. 能够根据语境要求转换句子;4. 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句子转换教学的实施,学生们得以全面了解句子转换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语言转换。
把语言写生动教案教案标题:让语言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使用生动的语言来提高写作技巧;2. 培养学生对于写作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的认识;3. 提供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来丰富他们的写作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将一段富有生动描述的文字或短篇小说投射到教室屏幕上,让学生阅读并分享他们对于这段文字的感受和印象。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段文字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以及其中使用的生动语言是如何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的。
概念讲解:3. 向学生介绍生动语言的概念,解释它在写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使用形象、具体和感官描述来使语言更加生动。
4. 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来理解生动语言的运用方式。
练习活动:5. 分发一篇简短的文章给学生,要求他们在文中标出或圈出使用了生动语言的部分。
6. 学生们与同桌分享他们圈出的生动语言,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语言使文章更有趣和吸引人。
7.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用生动语言重新编写这篇文章的一段,以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写作任务:8. 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鼓励他们运用生动语言来描述他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特点、气味、声音等。
9. 学生们交换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写作技巧。
总结:10.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强调生动语言对于提高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11.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继续运用生动语言,并提供一些资源和建议,如阅读生动描述的文学作品、参加写作比赛等。
扩展活动:12. 邀请学生们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故事,并用生动语言重新书写其中的一段。
学生可以在下节课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同伴评价。
教案评估:- 学生对于生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写作任务中是否能够运用生动语言来丰富他们的作品;-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同伴评价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句式转换教学设计句式转换教学设计在句子学习运用中我们常常会进行句式的转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句式转换的教学方案设计,欢迎阅读。
课程导入:句子复习一、复习内容:句子二、复习目的要求:1、通过复习,学生能运用关联词填空或造句,进一步了解和运用歇后语。
2、通过复习,学生能掌握几种句式的转换(叙述方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等)3、通过复习,学生能掌握常见病句的修改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综合改错能力。
4、通过复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三、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有关句子的练习四、复习时间:****年**月**日五、复习课时:五课时句式转换课时设计复习内容:句式的转换复习目的要求:通过复习学生能掌握几种句式的转换(叙述方式、陈述句与反问句) 通过复习,掌握扩句缩句的基本方法复习过程:一、复习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二、出示例句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反问句)分析;怎样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第一步: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常见语气词有“难道…吗?”“怎么…呢?”等。
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难道省略了)第二步:改,即把“?”号改成“。
”号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第三步: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1、原句如果有否定词旧去掉一个否定词。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2、原句如果没有否定词,就加一个否定词。
例如:这比山高比水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改:这比山高比水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不能忘怀。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三、出示例2;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分析:怎样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与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过程一样,但内容恰恰相反。
)步骤:学生归纳表格步骤例句一、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例如:(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二、改,即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教案教案标题: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表达。
2. 学生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人物和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重点:1. 词汇的准确运用。
2. 语法结构的正确使用。
3. 生动的语言描述。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相关主题的课文或文章。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素材。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主体阶段:3.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包括常用词汇和扩展词汇。
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
4. 语法讲解: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语法结构,解释其用法和句型变化。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5. 生动语言描述:通过展示范例或播放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模仿生动的语言描述方式。
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事物、人物和情感。
6. 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口语或书面练习,要求使用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语言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模板或提示,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7.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分析和讨论案例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引导学生发现优秀的表达方式,并让他们尝试改进不足之处。
总结阶段:8. 小结回顾: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和生动的重要性。
9. 个人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或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来完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2. 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如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实践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六年级《句式转换》教案六年级《句式转换》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句式转换的分类、特征。
2、掌握句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述句与转引诉句的转换2、肯定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教学流程:1、把被转换2、肯否转换3、XXX换4、引转转换教学过程:一、随机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大家是那个班的。
请你完整的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师:难道你们不是六年级的吗?老师的意思是:我们是六年级的。
孩子们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句式转换”(板书句式转换)二、自主探究:A、把字被子句的转换出示例句:战士们把敌人消灭了。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找出施动者:战士们受动者:敌人1请同学说一说你们的方法。
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换一下,其他不变。
把字句和被字句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今天你就像大家展示一下的才华吧!请看下一题出示: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蓝蓝的天空遮住了我渴望已久的这本书被爸爸买返来了。
看来太简单了,都没难住大家,那我的使出我的杀手锏了。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再改成“被”字句:(提醒学生注意读题)1、我写完了作业。
2、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3、小喜鹊在白杨树上搭了窝。
小喜鹊把窝搭在白杨树上。
白杨树上被喜鹊打了窝看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大家都掌握了。
那我们一起去继续探讨下一关:请看这句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研究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
反问句是什么?反问句就是问中有答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
这又是一个什么句。
陈述句。
其实呀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句式转换:出示B、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同学们老师想提醒人人一点,陈述句分为,一定句和否认句。
所以我们在句型转换时一定要谨慎哦!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怎么改2例如:1白衣天使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研究。
白衣天使忘我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研究吗?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来看看这两句有甚么分歧。
(句末标点、句末的语气词、多了一个难道,放出幻灯片) 偷别人的东西不是一种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