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4变换句式专项限时练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建议历时:30分钟)1.下列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横线处的诗句,适当的一项是( )春景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B.拣折长条插酒楼C.小雨杨花客渡河D.树头新绿未成阴B[从内容的衔接上来看,上句写“春景都在柳梢头”,由“都在”可知接下来的内容应与“柳”有关,可排除C项。
而本诗写的是有关寒食节的内容,寒食清明有插柳的习俗,因此选B项。
也可从押韵的角度来分析。
] 2.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适当的一项是( )A.某同窗向老师说明迟到缘故:“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归去取书,便迟到了。
”B.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C.刘先生在暖锅店用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呼服务员:“麻烦你为咱们加点汤,谢谢。
”D.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明白呢?”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A项,“不期”“取”“便”为书面语辞汇,口语中不宜利用。
B 项,求人做事而先引名言,很有逼人就范之嫌。
D项,反问句语气强烈,有失谦恭。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这西风肃杀的季节里,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人们,只能通过电话转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B.“如有人知春去向,唤取归来同住。
”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要与咱们擦肩而过。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番江南美景,是多少文人墨客、游子思妇心中难忘的漂亮画面。
D.“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这喧嚣繁华的现代社会,要想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或许只能选择与世隔间的生活了。
B[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得诗词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给例句的语境综合考虑。
A项,文句出自晏殊《蝶恋花》,句意: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谢了绿树。
变换句式(建议历时:30分钟)1.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中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 )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
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轻风中絮语。
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
(文学语体)B.细菌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
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
细菌形体虽小,体积不同却专门大。
(科技语体)C.“同窗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窗在省会折桂了!她参加作文竞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D.为爱惜、培育和合理利用丛林资源,加速国土绿化,发挥丛林蓄水保土、调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丛林法》。
(公函语体)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广播稿必需考虑到语言表达和听觉适应这两个因素,因此,一要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要适合听觉器官的同意与感知适应。
二要少用方言土语和听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三要力求字准意明,幸免音近意远、音同义异。
四要多用短句,突出韵律和节拍,少用长句和持续仄声字词。
由此,C项中“折桂”“心骛八极”“倚笔驰骋”不符合广播稿的表达要求。
] 2.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开办的大道贺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
关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讲,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份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现自己的风度,这应当是梦寐以求的好事。
可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咱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因此没有适合的。
”A.咱们的作品适合一般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咱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咱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行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咱们的作品只在大道贺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处处推销。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专项限时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专项限时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3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专项限时练的全部内容。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修辞手法专练1.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C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2.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C[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这些诗句要和特殊节日联系起来,就要借助比喻、借代、象征、用典等手法。
考点6 图文转换命题特点考查重点命题趋势图文(表文)转换题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提炼、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以说明图表内容、揭示图表漫画寓意、总结图表规律以及描绘图画画面等为主要命题点,2014年、2015年均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1.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与其他考点结合,综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1.(2015·江苏卷)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D[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
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
D项,“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
]【真题点评】该题是图文转换题。
考查的形式仍继续沿用2014年的命题形式,即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图(2015年为徽标)内涵的理解。
一般图文转换题中的“图”往往比较抽象,寓意比较深刻,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如2015年江苏卷的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理解,既要仔细分析标志的组成部分,更要对标志中的组成部分——圆形、太阳、鸟的寓意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扣住“中国文化遗产”这一主题。
2.(2014·江苏卷)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课题第一课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教学目标1.从词义的轻重范围、词语的用法、词义的色彩等角度辨析近义实词。
2.从基本含义、语法作用、恰当位置等方面辨析易混虚词。
3.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别。
●重点、难点重点:1.在一个语段中辨析词语表达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分析学生耳熟能详的高频词在实际运用中的易混易错现象。
难点:关注第六版《新华字典》中词义变化的和新增加的词语。
●设计思想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这一考点应从理解辨析入手,将着力点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上。
除了系统梳理考点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外,要在对历年考题的剖析中找寻应对方法。
●教学资源1.2011至2015年全国及各省相关高考试题。
2.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相关章节①文艺作品的词汇规范化②同义词③几个常用词的辨析④词类家族的奥秘⑤词以类聚●课堂反馈1.(2015·无锡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广袤无垠的大漠深处,由于地球独特的地壳结构、地质作用以及风蚀、水流等因素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奇观。
大自然的创造力常常令人,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和探险家观光和探险。
大自然的奇观为人类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让人类出自然、生命的真谛。
A.其他瞠目结舌前来想B.外界叹为观止前去悟C.表层赞不绝口前往品D.表面望洋兴叹上前探2.(2015·南京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着黄山的雨云。
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啪啪掉下来。
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
触目皆是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
A.悬又因石破天惊冷峻B.挂只要惊天动地严峻C.飘既然触目惊心冷酷D.扬一旦天翻地覆严酷3.(2015·盐城一模)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金秋,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了苇草被称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波涛般雄浑。
第一章语言基础知识考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1.(2016·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B[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与众不同”的意思是“跟大家不一样”。
“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标榜“新”和“异”,重在主现行为,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的意思是“机警灵敏”,多用于形容人的反应能力。
“敏锐”的意思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感觉、目光、洞察力等,此处强调“感觉敏锐”,应选用后者。
“焦躁”的意思是“着急而烦躁”,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
“浮躁”的意思是“轻浮急躁”,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侧重点不同。
此处宜用后者。
]【真题点评】该命题继续沿用2015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的选项中仍是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或成语。
语境仍是一个完整的语段,侧面考查考生的语境义的把握。
如“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应结合语境中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来推断,语境意是说人对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标榜新异,所以应该用“与众不同”。
2.(2015·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B[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考点4 变换句式命题规律考查形式命题趋势江苏卷考“变换”,不考“句式”的变换,而是考语言形式的变换,即由书面语变换为口语,由形象性语言变换为平实性语言。
尤其是2011年至2013年的语言转换题,导向很明确:既考查两种语体的变换,又考查学会“倾听”,要能听懂别人语言中的深意和弦外之音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材料贴近生活1.题型、分值将保持稳定2.复习备考时,重点关注书面语变换为口语、由形象性语言变换为平实性语言等题型(一)形象性语言与平实性语言的转换1.(2013·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画线句是一个哲理句,“自己的脚”代指自己,“全世界”代指环境,“给自己的脚穿上鞋子”指的是“改变自己”,“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指的是“改变环境”。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真题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将形象性语言转换为平实性语言的能力。
画线句子是个比喻句,转换的关键是将“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与“全世界铺上地毯”这些喻体转述为“自己”“改变自己”“环境”等平实性语言。
另外,较为中性的关键词“容易”转述时千万不能丢。
该题沿用了2012年高考卷第3题的命题形式,只是材料变换了,其命题意图很明显:要善于倾听,听话要听音,要懂得言外之意。
其导向性很好,因为当今高中生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不会听话”,学会交流太重要了。
同时,该题比2012年高考卷第3题要好,字数少,表意明,且说明的道理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在这个“拼爹”“拼相貌”的时代,出身、长相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品质等),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
2.(2012·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连贯(句子衔接)(建议用时:30分钟)一、语句复位题1.(2016·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C[本题从衔接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根据下文“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确定在A、C项间选择,C项中的“偏”是“偏偏”的意思,强调城里不同于乡下,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项。
]2.(2015·湖南卷)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54012022】说着,进入石洞来。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火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__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C[本题以选句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解答此题需分析作者笔下景物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明确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及地点的变化。
作者先是进入石洞,然后看到清流流到石隙之下,所以应先是“再进数步”,往前走,“渐向北边”,应是先感觉到平坦宽豁,然后才看到两边的其他景物,所以接着是“平坦宽豁”。
变换句式
(建议用时:30分钟)
1.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中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 )
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
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
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
(文学语体) B.细菌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
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
细菌形体虽小,体积差别却很大。
(科技语体) C.“同学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学在省城折桂了!她参加作文比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 D.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森林法》。
(公文语体)
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广播稿必须考虑到语言表达和听觉习惯这两个因素,所以,一要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要适合听觉器官的接受与感知习惯。
二要少用方言土语和听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三要力求字准意明,避免音近意远、音同义异。
四要多用短句,突出韵律和节奏,少用长句和连续仄声字词。
由此,C项中“折桂”“心骛八极”“倚笔驰骋”不符合广播稿的表达要求。
] 2.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
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
A.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喜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C[题干中有“截取一部分”的文字,结合画线句“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可知,意思是说,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适合截取。
故应选C项。
]
3.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五个较短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导学号:54012047】皖江经济带是以国家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为依托,以皖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皖江的合
肥、马鞍山等九个城市,延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
题干中要求是改写成五个短句子,除了主干之外,中间的修饰成分要分列成四个小句子。
压缩的主干是“皖江经济带是以国家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为依托的经济区域”。
“以皖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皖江的合肥、马鞍山等九个城市,延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这些可以单列为小句子。
【答案】①皖江经济带是以国家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为依托的经济区域。
②皖江经济带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③皖江经济带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④皖江经济带以皖江城市群为支撑。
⑤皖江经济带涵盖皖江的合肥、马鞍山等九个城市,延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4.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开发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被誉为“未来教育”曙光的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
本题中,可先抽取原长句主干“慕课(Mooc)是……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独立成句,然后将修饰成分“为了增强知识传播”“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开发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被誉为‘未来教育’曙光的”分别与中心词组成句子,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
【答案】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它的目的是增强知识传播,它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开发,散布于互联网,被誉为“未来教育”的曙光。
5.将下面的长句变成几个短句,使其连贯通畅、明白易懂,不得改变原意。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了新近发现的记录了1937年12月25日至1941年9月15日期间鲍恩典在南京鼓楼医院经历的南京大屠杀又一证据的鲍恩典的日记。
【答案】①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之际,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
了新近发现的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又一证据——鲍恩典的日记。
②日记记录了1937年12月25日至1941年9月15日期间鲍恩典在南京鼓楼医院的经历。
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解析】先将句子主干抽出,组成一句话,再将相关修饰语拆开单独成句,注意安排好顺序。
【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或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部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在特定时期的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且规模宏大的形象化的历史。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所给句子的主干成分,即句子的主、谓、宾,然后把长句的定语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分句的形式进行排列。
注意不要漏掉成分,以保证句子意思的完整。
长句的主干是“史诗是一部历史”,然后把定语成分拆分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
【答案】①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
②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
③它是各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8.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2个字。
【导学号:54012048】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一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前去求教。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了他,他很不高兴。
老禅师出来后,他还是态度很傲慢。
老禅师非常恭敬地亲自为他沏茶,茶杯已经满了,还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
【答案】自满的人,学不到东西。
(或:只有谦虚,才能学到知识。
)
9.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当邦迪亚上校面对行刑枪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解析】本题考查平实与生动语言的变换能力,属于将生动语言转换为平实语言类题型。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白所给材料的内容含意,然后再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本能地希望回归最朴素(最本真)的生活。
10.品味下面的句子,按要求答题。
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
(1)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两句诗的含意。
不超过20个字。
(2)泰戈尔的诗句使我们想起鲁迅的一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是________。
【答案】(1)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或:人生美好的往事,都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
(2)《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