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11 苏教版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8
钠、镁及其化合物一、学习目标1.解钠、镁单质的生产原理2.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通过实验研究、对比研究来了解碳酸钠的性质,并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
4.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创设情景】教师叙: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
在前面我们学习过了氯元素和氯单质的性质,今天我们再来探索钠元素和钠单质的性质。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实验1:用刀切割钠,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光泽。
将钠暴露在空气中,继续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光泽的变化。
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投放相应的视频材料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完成如下空格: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光泽2.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3.金属钠的实验室保存方法【学生活动】全体学生完成填空,请个别学生回答填写内容,教师评讲,并给出较完整的答案。
【学生活动】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滴了几滴酚酞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 实验3:用小刀切两、三小片金属钠放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的一团玻棉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投放相应的视频材料进行讲解。
能和水、氯气等反应。
金属钠化学性质是由金属钠的结构决定的。
钠的核电荷数为11,请同学们画出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画出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教师叙述:从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金属钠原子最外电子层带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电子层的一个电子,显活泼的金属性。
金属钠不仅能和氯气反应,还能和其它非金属如氧气等反应。
我们刚才把钠放在空气中,钠的表面变暗就是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的存在、用途及制备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及观察,培养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形成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方法】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教学用具】1、阅读材料〔见附件〕、多媒体课件及辅助设备2、仪器及药品:硬质大试管、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铁架台、钠、玻璃钠柱、蒸馏水、酚酞试液、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教学过程】生阅读信息材料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见附件〕。
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
师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生含有钠元素的物质。
〔窜起亮黄色火苗〕师很好,我们看到了火焰的颜色,回忆前面讲是焰色反响,推出一定含有钠元素。
会不会是我们常见的钠盐和碱〔氢氧化钠〕。
经专家进一步研究知道是金属钠。
过渡钠为什么会出现爆炸呢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钠的有关性质。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师展示一段封有钠的玻璃管及实验室保存在煤油中的钠。
请同学们观察,钠有哪些物理性质生银白色的固体。
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取出一小块钠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外表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外表的颜色。
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外表颜色的变化。
师指导学生实验并提醒学生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生结论:硬度较小。
放置在空气中,钠外表变暗,失去金属光泽,可能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
师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我们一起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的固体,质软。
师刚刚我们看到钠外表变暗,是因为钠在空气中被氧气缓慢氧化成氧化钠,请同学们写出钠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生学生板演。
【板书】2.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响常温4Na + O2=== 2Na2O〔白色〕师那么钠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如何去探究一个未知的物质性质*【情况1】*生从原子结构上分析。
化学高中必修一:《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高中必修一:《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基本信息名称钠的性质执教者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其中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在钠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教材对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学情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具体建议如下:(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钠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钠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与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
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第二单元《_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理解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3、了解钠的生产原理。
4、获得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用实验科学探究物质性质的意义和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增强团队精神。
3、运用观察、实验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实验发展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树立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探究学习。
[教学用品] 实验的仪器和药品:金属钠、酒精灯、镊子、滤纸、小刀、石棉网、铁架台、胶头滴管、火柴、酚酞、烧杯、洗气瓶、硫酸铜溶液。
[教学方法]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师演示] 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
(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金属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向灯芯内滴一滴水。
)2[教师引导] 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就是金属钠的功劳。
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什么性质[观察思考][实验1]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钠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和光泽;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归纳出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的固体具有金属的通性:有延展性、易导电、导热2、钠的保存:密封保存在煤油中3、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光泽马上变暗()[教师设疑] 为什么钠放在空气中会变暗呢由银白色变暗肯定是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物质呢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结构决定了性质,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1,请同学们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能够说出钠的物理性质,了解钠的保存方法、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正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对比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初步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关方法;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
4.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处理公共危险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原理分析学习方法:实验探究、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提问】我们怎样知道钠是否能导电呢?【板书】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导电、固体、密度比煤油大。
钠保存在煤油中。
【小组讨论】根据物理知识,设计钠的导电性实验,讨论后从中选择一个较好的方案。
【实验2】把一小块钠和一个发光二极管串联在干电池的两端,接通电路后看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
【现象】看到二极管发光,从而证明了钠是电的良好导体。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生一起总结钠的物理性质,构建钠的物理性质知识体系。
活动探究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氧气反应钠与水反应【设疑】金属钠活泼性怎样?你推测的依据是什么?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钠的断面我们已经知道钠很容易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
物质之间的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若钠在空气中加热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提示】观察时注意钠块的形状,火焰、产物的颜色。
【提问】判断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类型,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
【投影】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叙述】钠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够和硫、氯气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播放】钠与硫反应视频【设疑】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能否像白磷一样保存在水里呢?要想知道庐山真面目,还得实验来检验。
2Na+2H2O=2NaOH+H2↑帮助学生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证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方法一:让学生讨论可行性及改进措施方法二:实验探究三:此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过渡】这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他是由钠与水电离产生的H+反应,而置换出氢气。
请大思考下,如果把钠投入盐酸中会是怎样的现象呢?与投入水中相比为什么不同?【生】思考,尝试回答【分析】钠投入酸中,也应是浮于液面的,但反应应该比在水中剧烈得多。
因为酸中有大量的H+存在。
【板书】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2↑【分析】钠投入酸中先和酸反应,当酸反应完成还会继续和水反应[问题探究1] 上述反应中钠化合价如何变化?钠在反应中体现什么性质?例如:【分析】在上述反应中,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1价,这是因为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钠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问题探究2]:若金属钠着火如何扑灭?能不能用水?【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分析】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钠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放出大量的热,还能生成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不仅不能灭火,反而烧的更旺,因此不能用水。
可以选择沙土盖灭。
【板书】4、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盐反应)[过渡]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有关钠的存在,制取以及有关用途。
【板书】三、钠的存在、制取和用途【分析】由于钠的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因此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钠,主要以NaCl、Na2SO4、Na2CO3等形式存在。
【板书】1、存在:化合态【分析】同样由于钠的活泼性,给工业上制取金属钠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世界上的金属钠生产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
【板书】2、制取【过渡】关于钠的用途,请同学们结合书本,与我们已经认识的钠的有关性质,讨论其用途。
(学生交流讨论,发言交流)【板书】3、钠的用途(1)制取一些钠的化合物如过氧化钠(2)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钠、钾合金(在常温下为液体)(3)高压钠灯———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4)冶炼某些贵金属———钠有很强的还原性如:TiCl4+4Na===Ti+4NaCl (700-800摄氏度条件下)【课堂练习】珠江河段“水雷”剧烈爆炸元凶竟是金属钠中新社广州七月八日电广州市珠江河段上,近两天惊现神秘“水雷”,六个白色来历不明的铁桶漂浮在水面上,有三个发生剧知道了实验室的金属钠应该如何保存以及钠的制取、用途等相关问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学案2.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3.Na2CO3与NaHCO3的相互转化思考1:在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后可能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思考2:把Na2CO3 溶液逐滴加到HCl中和把HCl逐滴加到Na2CO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一样?思考3:能否用澄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典例1】►右图表示往某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CO2的过程:(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①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用途、保存方法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3、通过有关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知识牵引: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但都是以态存在的,主要物质有、、。
2、19世纪初,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制得了金属钠,不久他又制得了金属镁。
3、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为,易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以通常显价,表现为性,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习过程:一、钠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探究]1、问题提出:铁、铝、铜等能存放在空气和水中,但在加热时能与空气、氧气或水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2、实验过程和步骤: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看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再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3、知识归纳:①钠是一种色、有、质地(能用刀切开)、熔点、常温下为态的金属。
②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表面变,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加热时能燃烧,产生火焰,生成色的(化学式为)。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情况,指明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指明还原剂。
常温:Na +O2===氧化剂:还原剂:加热时:Na +O2△氧化剂:还原剂:4、思考:一块金属钠长期存放在空气中会产生以下变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最终产物是什么?银白色→变暗→表面变潮→结块→变成粉末①②③④5、知识扩展:钠与其它非金属单质的反应研磨Na+Cl2点燃Na +S二、钠与水(酸)的反应[实验探究]1、问题提出:日常生活可以用铁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两种金属在通常情况下是与水不反应的,那么钠与水是否反应?2、实验过程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①,原因;②,原因;③,原因;④,原因;⑤,原因;3、知识归纳与总结: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表现性。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化学联系生活的思想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化学回归生活能学以致用,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即“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这与新课程倡导的“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一主题也不谋而合。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主题,也符合了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实验探究教学思想化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具体有如下几个目标:(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积极性兴趣是吸引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的有声、有色、有直观感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分析思维能力,把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综合为理性知识,完成认识过程中的飞跃,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统一。
(2)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要经过许多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实验手段掌握化学知识,必须通过他们观察,积极思维后才能得出结论。
如何通过实验活动而达到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关键之处,也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学习钠和水反应时,在老师演示前,应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并注意仔细观察:①把钠投入水中以后,钠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②和水反应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滴有酚酞溶液的水的颜色是否有变化等。
高中化学《钠、镁及其化合物》教案11 苏教
版必修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碳酸钠的性质,并知道它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以及区别它们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科学品质:
通过碳酸钠的性质实验,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实验方案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
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难点: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投影侯德榜相片)同学们知道这个人吗?他是我国化学工业史上最有名的化工专家之一,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先生。
“侯氏制碱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项打破洋人技术垄断,令国人扬眉吐气的化工技术。
下面我们先认识“侯氏制碱法” (投影有关“侯氏制碱法” 的简介)。
观看,聆听。
通过“侯氏制碱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引入课题。
【设问】
请问“候氏制碱法”制得的“碱” 是指什么物质?它有什么性质和用途?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思考,回答。
以问引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探究】
请学生按下列要求完成实验。
【指导实验】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内容现象性质实验 a 观察 Na2CO3 的颜色、状态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 b 测定 Na2CO3溶液的 pH值实验
c 沾有油污的铜片浸入热的 Na2CO3溶液中静置约2min,取出用水冲冼干净实验
d 分别向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实验
e Na2CO3与浓盐酸混合(具体操作见课本50页)
1、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作相关记录。
2、小组讨论:
、各实验的现象与碳酸钠表现出来的性质、碳酸钠被称为“纯碱” 的原因、分别写出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钠的性质有什么用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全面地分析推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及认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归纳】
(一)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肯定那些对实验现象观察仔细,视角独特,记录准确,见解独到的学生。
现象性质实验 a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形成澄清溶液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实验 b 试纸显示 pH7 溶液呈弱碱性(可用于消除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和洒在皮肤上的酸)实验 c 铜片上的油污消失溶液能去油污(热溶液去油污能力更强)实验 d 两支试管溶液中都出现白色沉淀在溶液中与 Ca2+ 生成 CaCO3沉淀实验 e 溶液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与盐酸反应产生 CO2气体
(二)教师评析学生写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Na2CO3 +2HCl ==2NaCl + H2O + CO2 各小组各抒己见,评议投影在屏幕上的学生所写的化学方程式。
提高学生表达思想、讨论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投影板书】
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因此称为“纯碱”。
碳酸钠属于盐,能与某些酸、碱、盐反应
1、与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 H2O + CO2
2、与碱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3、与盐反应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碳酸钠溶液可用来去除物体表面的油污(热溶液去油污能力更强),消除面团发酵产生的酸等。
回答:
1、通过实验探究出碳酸钠有哪些主要的性质?
2、利用这些性质碳酸钠有哪些主要用途?
及时小结,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引言】
碳酸钠溶液能稳定存在,但往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就会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又可以分解生成碳酸钠。
【投影】
4、与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相互转化 Na2CO3 + CO2 + H2O ==2NaHCO3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回答: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与初中学过的那两种物质的相互转化相似?
2、从组成看这两种物质有哪些相似?怎样区别它们?
回忆、巩固旧知识,以问设疑。
【引导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1 页表2-6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设计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方案。
阅读课本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设计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方案。
提出新问题。
【指导实验】
(一)要求学生利用上面实验所用的药品:
pH 试纸、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验证实验方案。
(二)教师演示: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实验。
【学生实验】
利用给出的实验药品验证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严密性。
【教师归纳】
投影(在学生讨论各组设计的区别方案的可行性后):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分别测 pH 值分别测两种溶液 pH 值的试纸显示出一高一低的 pH 值 pH 值高的是碳酸钠溶液分别加热两者,把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一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一方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一方中加热的是碳酸氢钠取大致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两者都反应生成气体,一方与盐酸的反应比另一方与盐酸的反应剧烈反应更剧烈的一方是碳酸氢钠将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分别加入 CaCl2溶液一方溶液变浑浊,另一方溶液无明显变化变浑浊的是碳酸钠溶液讨论各组设计的区别方案的可行性,选代表回答、归纳。
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
【设问】
碳酸钠有哪些重要的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2 页第一自然段。
阅读课本第52 页第一自然段,了解碳酸钠的用途。
提高学生对碳酸钠性质的认识。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侯氏制碱法,知道了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其水溶液呈碱性,俗名“纯碱”,它可以跟某些酸、碱、盐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相互转化。
碳酸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聆听,回想。
及时梳理、总结已学知识,加深印象。
【课堂练习】
1、能把 Na2CO
3、 KCl、 BaCl2 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一种试剂是()
A、 Na2SO4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 AgNO3溶液
2、怎样检验露置空气中的 NaOH 是否变质?
3、除去下列物质括号中的杂质:
(1) NaCl 溶液( Na2CO3)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NaOH 溶液( Na2CO3)方法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布置作业】
课本 P56第4题, P57第8题。
做练习。
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碳酸钠的性质一、物理性质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二、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 H2O + CO2
2、与碱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3、与盐反应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4、与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相互转化 Na2CO3 + CO2 + H2O ==2NaHCO3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鉴别:
可以通过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碱性大小、热稳定性、与相同浓度的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