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控制图(计数型)+柏拉图
- 格式:xls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
五大工具培训考试题卷单位:姓名:总分300分得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部分(共3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APQP参考手册中规定的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和确定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产品与过程确认,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
2、PFMEA是在试生产之前、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中进行的,它是一个表格化文件。
3、产品和过程确认的输出有试生产、测量系统分析、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生产件批准、生产确认试验、包装评价、生产控制计划和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
4、试生产的目的之一是用来收集足够的产品质量数据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测量系统分析,PPAP提交,生产确认试验,包装评价,试生产能力和质量策划认定。
5、控制计划内容包括的要素有:过程/工序、特性、特殊特性分类、控制方法、反应计划。
6、特殊特性是指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产品的配合、功能、性能,或产品后续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编制APQP进度计划表的作用是什么?它必须由谁来负责主持制订?确定每一事项的任务、安排及其它事项,并给策划小组提供了跟踪进度和制订会议日程的格式。
它由产品质量策划小组负责主持制订。
2、在产品质量策划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都要由谁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并将结果报告给谁?以获得支持。
产品质量策划小组的组长主持召开评审会议,并将结果报告给管理者已获取支持。
3、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阶段的输出有哪些内容?减小变差、顾客满意、改善交付和服务、有效的经验总结及最佳实践。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部分(50分)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35分)1、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评价过程中潜在的失效与可能的B,找出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E,并将上述过程G化。
A 现象B 后果C条件D原因E措施F格式G文件2、PFMEA是在B阶段进行的活动。
A设计和开发B过程设计和开发C产品和过程确认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使用的表格上的“关键日期”是指B的日期。
统计过程控制(SPC)考试题(B卷)(小时)部门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得分1、品管七大手法是指检查表、柏拉图、散布图、鱼骨图、层别法、直方图、管制图。
2、仅由普通原因造成的过程变差称为固有变差。
3、特殊原因是指制程中变异因素不在统计的管制状态下,其产品之特性没有固定的分配。
4、影响过程的因素包括人员、机器、材料、作业方法、工作环境。
5、根据收集的数据类型,控制图可分为计量型控制图和计数型控制图。
6、计数值管制图包括:不良率控制图、不良数控制图、缺点数控制图、单位缺点数控制图。
二、选择题(请将最准确的答案代号填入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得分1、当某一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直方图(分布曲线)的形状为 b 。
a、正弦曲线b、高斯曲线(正态分布)c、锯齿波d、方波2、在现场从多的不良品质问题中,为找出关键的前几名,所采用的统计手法是da、因果图b、调查表c、控制图d、柏拉图3、当需要通过事物的计量值(如:长度)来管理品质时,可采用 aa、X-R图b、P图c、C图d、U图4、当需要通过不良率,报废率等来管理品质时,可采用pa、X-R图b、P图c、C图d、U图5、对系统采取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aa、普通原因b、特殊原因c、a+bd、均不是6、当使用X-R图来评价和分析某一过程时,可通过以下b方法来实现a、分析X图b、先分析R图后分析X图并加以比较c、分析R图d、先分析X图后分析R图并加以比较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得分1、请简述X - R图和P图的异同点答案要点:相同点:都属予控制图,具有CL、UCL、LCL。
符合控制图的特点及判读方式。
不同点:X - R 图为计量型;P 图为计数型,为不良率控制图。
2、 请写出制程能力(CPK)的等级判定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3、 写出平均数全距管制图的判定准则至少五条.(1) 一点落在A 区以外(2) 连续九点在C 区或C 区以外(3) 连续六点持续地上升或下降(4) 连续十四点交互着上下跳动(5) 连续三点有两点落在A 区或A 区以外(6) 连续五点有四点落在B 区或B 区以外(7) 连续十五点在管制中心线上下两侧之C 区(8) 连续八点在管制中心两侧但无点在C 区4、SPC 的基本理论是要符合什麽分配 3 σ的不良率是多少 正态分布% 等级 C p k 值 处理原则 A ≤ C p k 维持现状 B 1 ≤ C p k ≤ 有缺点发生 C C p k ≤ 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品质改善。
SPC培训考试部门: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1.SPC是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前缀简称,即,也称为统计制程管制。
2.CL表示__ ___;UCL表示__ ______ ;LCL表示。
3.Ca表示___ __ ;Cp表示___ ______ ;CPK表示。
4.PPM是指制程中所产生之﹐DPM是指制程中所产生之。
5.品管七大手法分别是﹑﹑﹑﹑﹑﹑。
6.实施SPC能够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和控制。
7.控制图的基本类型按数据类型分为和。
8.是以一组无间隔的直条图表现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9.如过程历史数据计算的A VERAGE=5, σ =0.2, 过程目标值=5.1,则LCL是,CL是,UCL是。
10.使用控制图,对数据进行分组的基本原则是。
11.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以4西格玛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次误差。
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疪。
12.计算CP,CPK时数据量不得少于。
13.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有、、、、、。
14.对于普通原因的波动通常需要采取措施。
15.日常工作中,將控制图与R控制图联合使用,较为方便有效。
16.当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时,过程只受的影响,过程特性的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
当过程处于失控状态时,过程受到的影响;波动偏离原来的规律。
17.日常生产和服务中常见的波动分布有、、。
18.若直方图符合正态分布,说明过程处于状态。
19.若直方图出现孤岛型、偏向型等非正态分布,说明过程中有作用,应查明原因。
20.当X-MR图中有连续9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时,说明过程处于。
16.当控制图中有连续14点交替升降时,说明过程处于。
17.当控制图中有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时,说明过程处于。
18.“σ”指,是用来衡量一个总数里标准误差的统计单位。
P图缩写Proportion Chart 品率控制图。
SPC控制图-P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率等计数值质量指标的场合。
常见的不良率有不合格品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等。
5控制图P图是用来测量在一批检验项目中不合格品(缺陷)项目的百分数。
P图适用于全检零件或每个时期的检验样本含量不同。
6使用条件不良品率控制图虽然是用来管制产品之不合格率,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之不合格率数据。
在使用不良品率控制图时,要满足下列条件:1.发生一件不合格品之机率为固定。
2.前、后产品为独立。
如果一件产品为不合格品之机率,是根据前面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来决定,则不适合使用P图。
3.如果不合格品有群聚现象时,也不适用P图。
此问题通常是发生在产品是以组或群之方式制造。
例如在制造橡胶产品之化学制程中,如果烤箱之温度设定不正确,则当时所生产之整批产品将具有相当高之不合格率。
如果一产品被发现为不合格,则同批之其他产品也将为不合格。
7操作步骤1.检验并记录数据2.计算平均不合格品率P3.计算中心线和控制界限(USL;LSL)4.绘制控制图并进行分析2、下面用不合格率P图的图表来说明。
A、收集数据A.1 选择子组的容量,频率及数量(见图2)a.子组容量——用于计数型数据的控制图一般要求较大的子组容量(例如50到200或更多)以便检验出性能的一般变化。
对于显示可分析的图形的控制图,子组容量应足够大,大到每个组内包括几个不合格品。
(例如n p >5)。
但是应注意如果每个子组代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过程操作,大的子组容量会有不利之处。
如果子组容量是恒定的或它们变化不超过±25%是最方便的,但不一定是这样。
如果子组容量相对p来说足够大也是很有好处的,这样能获得下控制限,从而也可以发现由于改进造成的可查明的原因。
b.分组频率——应根据产品的周期确定分组的频率以便帮助分析和纠正发现的问题。
时间间隔短则反馈快,但也许与大的子组容量的要求矛盾。
质量七大工具-柏拉图、排列图ParetoDiagram排列图(Pareto Diagram,柏拉图、帕累托图)什么是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帕累托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线”。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在推行自己发明的QCC品管圈时使用了排列图法,从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
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
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
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
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举个例子。
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大部分质量问题即可消除。
排列图的作用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为今天工作成绩优异而努力学习,为明天事业腾飞培训学习以蓄能!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意愿,是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动力,亦是蓝草咨询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蓝草咨询提供的训练培训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含企业采购标的),通过蓝草精心准备的课程,学习达成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蓝草课程注意突出实战性、技能型领域的应用型课程;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知识课程。
蓝草咨询坚定认为,卓越的训练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但也应是学员快乐的旅程,蓝草企业的口号是: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蓝草咨询为实现上述目标,为培训机构、培训学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优惠和增值快乐的政策和手段,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课程评估:•小组练习•参与评估•证书–项目完成并满足培训评估要求后将将获得公司颁发的培训证书.叶礼平(Cary Ye) 老师简介QC七大手法⏹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中国品保协会特聘专家⏹CNAT国家注册咨询师⏹CRBA国家注册审核员⏹生产企业现场管理教练⏹生产管理高级顾问/讲师⏹TWI--日产培训训认证讲师⏹中国职业经理人认证实战导师⏹暨大、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特聘讲⏹日产训一线主管TWI-JR、JM、JI、JS资格资历优势叶老师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企业管理学士中山大学MBA。
曾任必贸电子制品厂品质部经理,得琳机械技术部、品质部经理,长春亚大品质部经理兼管理代表,在汽车行业和设备制造业有多年实施和管理工作经验,成功主导过多家企业的体系咨询、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现场管理、流程管理、系统重整咨询项目,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特别是对整车厂供应链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优秀班组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持续改进、质量成本、企业流程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法。
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互动性强。
采用大量自己在企业咨询过程中的实际案例,鼓励并善于现场解答学员提问,特别是在企业内训及咨询过程中,善于根据企业现状结合自己丰富的生产、品质管理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先后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作过六西格玛管理咨询及培训服务,效果明显,深受好评。
SPC精髓总结汇总目录:一、SPC基础知识介绍二、计量型数据控制图:X-R 图三、其它计量型数据控制图四、计数型数据控制图:P 图五、其它计数型数据控制图六、停止灯控制图一、SPC基础知识介绍1、什么是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第二版2005年7月发布(1992/2005)⏹版权由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2、SPC的目的利用统计技术:控制过程、持续改进过程3、常见的统计技术⏹旧QC七大手法:柏拉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查检表、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新QC七大手法:亲和图法、关联图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分、析法、PDPC法、箭形图解法4、SPC与检验的区别⏹检验:是事后的行为(产品生产后将不合格品挑选出来),是容忍浪费⏹SPC:是事前或事中的行为(在生产前或生产中有些控制和调整五大生产要素,以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避免浪费5、正态分布图6、变差的普通原因⏹普通原因: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为变差的普通原因⏹例如:一个机加工轴的直径易于受到由于机器(间隙、轴承磨损)、工具(强度、磨损率)、材料(直径、硬度)、操作人员(进给速率、对中准确度)、维修(润滑、易损零件的更换)及环境(温度、动力供应是否恒定)等原因造成潜在的变差的影响⏹针对普通原因的对策:对系统采取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7、变差的特殊原因⏹特殊原因: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过程分布的改变有些有害,有些有利⏹针对特殊原因的对策:局部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题8、控制图的构成USL 上规格线UCL ----------------------------------------------------------------------上控制线CL 中线 LCL ----------------------------------------------------------------------下控制线 LSL 下规格线9、 控制图的类型1、计量型数据控制图1.1、均值和极差图( R X -图) 1.2、均值和标准差图(s X -图)1.3、中位数图(R X -~图)1.4、单值和移动极差图( MR X -图) 2、计数型数据控制图2.1、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 图) 2.2、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 图) 2.3、不合格数控制图(C 图)2.4、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控制图(U 图)二计量型数据控制图:R X - 图1、 实施步骤A.收集数据:子组大小/子组频率/子组数的大小B.计算控制限:初始控制线/延长控制线C.过程控制解释:4种异常情况的判定及对策D.过程能力解释:PPK/CPK 的计算及要求2、 子组大小⏹ 子组:每次连续取样的样本⏹ 子组大小:每次连续取样的样本数量⏹ 确定子组大小的原则:— 子组要合理,一般为2-10个、— 一个子组内的变差代表很短时间内的零件的变差 — 非常相似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相互间不存在其 它的系统的关系— 每个子组内的变差主要应是普通原因造成3、 子组频率⏹ 子组频率: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 ⏹ 确定子组频率的原则:— 在适当的时间收集足够的子组来反映过程中的变化 — 过程的初期研究,很短的时间间隔进行分组,以便发觉 短时间的不稳定因子— 当证明过程已处于稳定状态下(或已对过程进行改 善),子组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增加 4、子组数大小⏹ 子组数大小:每张控制图的控制点数量 ⏹ 确定子组数大小的原则:— 在初始阶段不低于100个单值数据 — 在量产阶段一般不少于25个点 5、过程控制解释1、超出控制限的点2、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3、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4、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三分之一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三分之二的区域)6、异常情况对策⏹ 当发现异常时,不要随意对过程做不必要的改变 ⏹ 正确的做法是:— 记录下当时的六大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测— 进行原因分析后,若能找到原因采取措施,则记录好所 采取的措施— 进行原因分析后,若不能找到原因采取措施,则密切观察过程的变化 7、过程能力解释⏹ PPK:初始过程能力指数PPK,也叫性能指数,或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其要求是:PPK >1.67或满足顾客的要求⏹ 计算公式为:Ppk=min( ss XUSL LSL X σσˆ3,ˆ3-- ) s ni I n X X S σˆ1)(12=--=∑= ⏹计算数据为:最少100个数据以上⏹ 计算时间:小批量试生产阶段,为PPAP 重要文件之一,需要提交给顾客 ⏹ CPK:稳定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也叫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其要求是:CPK >1.33或满足顾客要求⏹ 计算公式为:Cpk=min(22ˆ3,ˆ3R R XUSL LSL X σσ-- )⏹ 计算数据为:最好是25组⏹ 计算时间:批量生产阶段,按照控制计划的规定,一般是每张控制图完成后三、其它计量型数据控制图1、均值和标准差控制图⏹标准差s是过程变异性更有效的指针,尤其是对于样本容量较大(n>10)的情况,一般来说,当出现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时用s图代替R图:⏹数据是由计算机按实时时序记录和/或描图的,则s的计算程序容易集成化⏹有方便适用的袖珍计算器使s的计算能简单按程序算出⏹使用子组样本容量较大,更有效的变差量度是合适的2、中位数控制图⏹中位数图用在子组的样本容量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样本容量为奇数时更方便⏹如果子组样本容量为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均值3、单值和移动极差控制图⏹测试一个产品的数据所化时间很长⏹所选取的样本,属于一种极为均匀一致之产品如像液体或气体,测量几个和一个一样⏹加工一个产品的时间很长⏹产品价值很高,测试一个样本会损失很多钱⏹属破坏性试验,每测试一个产品,就损失一个⏹控制过程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四、计数型数据控制图:P图1、不合格品率(P图)实施步骤:A.收集数据:子组大小/子组频率/子组数的大小B.计算控制限:初始控制线/延长控制线C.过程控制解释:4种异常情况的判定及对策D.过程能力解释:产品合格率或不合格率2、子组大小⏹子组:每次连续取样的样本⏹子组大小:每次连续取样的样本数量⏹确定子组大小的原则:●子组要大,如50个到200,甚至更多,以便检验出性能的一般变化●一个子组内要包括几个不合格品●每一个子组代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过程操作●子组容量分为恒定或它们变化不超过±25%,以及超出±25%二种图形3、子组频率⏹子组频率: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确定子组频率的原则:—应根据产品的周期确定分组的频率以便帮助分析和纠正发现的问题﹒时间间隔短则反馈快﹐但也许与大的子组容量要求矛盾—一般为每班或每天,用于全检工位的较多4、子组数大小⏹为了子组数大小:每张控制图的控制点数量⏹确定子组数大小的原则:—在初始阶段不低于100个单值数据—在量产阶段一般不少于25个点5、过程控制解释1、超出控制限的点2、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3、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4、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大约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三分之一的区域内,大约的点落在其外的三分之二的区域)6、过程能力解释⏹如果对于计数型控制图﹐能力直接被定义为不合格品的平均百分数或比例,如PPM(百万分之一)⏹而计量型控制图的能力指的是将/或不将过程的中心调整到规范的目标值后﹐用PPK和CPK表示五、其它计数型数据控制图1、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图)⏹np图用来衡量一个检验中的不合格(不符合或所谓的缺陷)品的数量⏹与p图不同﹐np图表示不合格品的实际数量而不是与样本的比率⏹p图和np图适用的基本情况相同﹐当满足下列情况时可选用np图—不合格品的实际数量比不合格品率更有意义或更容易报告—各阶段子组的样本容量相同2、不合格数控制图(c图)⏹c图用来测量一个检验批内的不合格(或缺陷)的数量(与描在np图上的不合格品的数量不同)⏹c图要求样本的容量恒定或受检材料的数量恒定﹐它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类检验﹕—不合格分布在连续的产品流上(例如每匹维尼龙上的瑕疵﹐玻璃上的气泡或电线上绝缘层薄的点)—在单个的产品检验中可能发现许多不同潜在原因造成的不合格3、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控制图(u图)⏹u图是用来测量具有容量不同的样本(受检材料的量不同)的子组内每检验单位产品之内的不合格数量⏹除了不合格数是按每单位产品为基本量表示以外﹐它是与c图相似的⏹u图和c图适用于相同的数据情况﹐但如果样本含有多于一个“单位产品”的量﹐为使报告值更有意义时﹐可以使用u图六、停止灯控制图1、停止灯控制图的概念⏹无论在停止灯控制图中,目标值区域指定为绿色,警告区域指定为黄色,停止区域指定为红色。
QC七大手法排列图(柏拉图)、因果图、检查表、直方图、分层法、散布图、控制图。
一排列图(柏拉图)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
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他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定律。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运用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将其用于质量管理,区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从而抓住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排列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示)。
分折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向右排列。
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量的主原因素。
这种方法实际上不仅在质量管理中,在其他许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库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 80%以上。
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在工厂或办公室里,把低效率,缺损,制品不良等损失按其原因别或现象别,也可换算成损失金额的80%以上的项目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的项目别(现象别)为前提,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统计表才能画制成柏拉图。
柏拉图分析的步骤;(1)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比较强烈。
(3)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限间尽可能定期。
质量管理部检验员考试试题题库一.填空题1. 质量管理的旧七大手法是:柏拉图,因果图,层别法,检查表,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
2. PDCA循环是指:P:Plan_计划_、D:Do_实施_、C:_Check_检查_,A:_analysis 分析。
3. 品质方法中5M1E是指:Man 、__Machine__、_Material_、_Method__、_Measurement 和_Envirnment_(人员、机器、物料、方法、测量和环境。
)4. “三检制”通常是指:自检_ _,_ 互检 __,和专检。
5. 按生产过程分,质量检验可分为: _进料_、_制程、_成品_、_出货_几个阶段。
6. 质量检验的职能是:___鉴别__、__ 把关 _、_ 报告__、__记录__.7. 检验方式有:全检和抽检。
8. PPM是指百万分之一不良率;9. QC中的Q指____品质____,C指___控制____。
10. IQC的中文全称为:来料质量控制、IPQC的中文全称为:过程质量控制、FQC的中文全称为:最终质量控制、OQC的中文全称为:出货质量控制。
来料检验(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过程检验(IPQC, 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出货检验(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11. 所谓处理质量问题的三现是:现场,现物和现认;12. ISO即: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中ISO9001:2000中,“9001”品质管理的一个标准模式“2000”ISO9000的版本号.其中ISO9001:2000是: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
13. 7S是指:_整理_、整顿、_清扫__、__清洁__、__素养__、安全_、__节约_。
柏拉图(Pareto Diagram)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