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方治疗肾炎秘传九方
- 格式:docx
- 大小:22.15 KB
- 文档页数:8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有很多种,具体治疗方法和药方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以下是一个示例:
患者信息:
患者X,男性,35岁,肾病患者
临床表现:
尿蛋白增多、血尿、水肿、血压升高
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经过患者详细的辨证施治后,国医大师开出了以下中药方剂:- 石斛养阴汤:石斛、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清热养阴、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
- 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葛根、白术等,具有利湿通淋、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减轻水肿症状。
2.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限制高蛋白、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过重的食物和饮品。
3. 生活习惯调整: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
律作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必要时,可以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如血压控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以上是一个示例的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但实际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实施和监控。
由于肾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并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了半年都没治好,幸得这个偏方,喝了三副药就好了(肾炎)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在此献出本人用过的肾炎验方本人大概7岁的时候得了“血尿型扁桃体肾炎”治疗了半年多都不好幸得一赤脚医生此人非常擅长治疗肾炎治好过不少人包括被医院判了无法治愈的患者当时他看完我的病情后断定还是急性肾炎大医院都说是慢性肾炎给我开了此方说只要喝4副就行了果然我喝了三副药后检验指标全部正常完全治愈了后来我有个表弟也得了此病服用此方也治好了。
主要材料地龙12克白术12克蝉衣10克茯苓15克夏枯草10克茅根15克泽泻12克木通10克益智仁12克旱莲草12克加减:丹皮12克、生地15克滑石15克茜根10克偏方用法地龙12克白术12克蝉衣10克茯苓15克夏枯草10克茅根15克泽泻12克木通10克益智仁12克旱莲草12克加减:丹皮12克、生地15克滑石15克茜根10克服用此方须注意不能吃茨实一般医生都认为有肾炎的病人可以多吃茨实可偏偏这位医生吩咐不能吃茨实验方效果可惜的这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多年前出车祸往生了希望此方能帮到天下所有肾炎患者并以此功德回向给这位医生胡兵大哥以及天下所有病人希望大家都可以得到人与天人的福报终究成佛阿弥陀佛▲白术科普小知识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介质(如补体、细胞因子、活性氧等)参与的最后导致肾固有组织发生炎性改变引起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的一组肾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上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试用!。
治疗肾炎、肾炎浮肿偏方1.我母亲用猪尿泡茴香籽熬水喝治好肾炎配方及用法茴香籽150~250克,猪尿泡1个(内带尿)。
将茴香籽装在猪尿泡里面,挂在阴凉处风干(最好经过一个夏天)。
用时,用水煎熬,喝水,每剂熬3次。
一般服1~3剂肾炎即可治愈。
百姓验证高元良的老母亲患肾炎四五年,吃药、住院都未治好。
后来用此方,仅服1剂,肾炎就痊愈了,从未复发。
荐方人辽宁阜新市站南大伙房高元良2.用猪胃大蒜治愈23位肾炎患者配方及用法猪胃1个,紫皮独头大蒜7头。
将猪胃洗净,紫皮独头大蒜剥皮后放猪胃内,然后将猪胃放锅中煮至烂熟,吃肉蒜,喝汤,一次或多次吃完均可。
疗效:我将此方介绍给23位患者,用后无一不灵。
轻者服1个猪胃即愈,重者最多服用4个猪胃即愈。
荐方人安徽蒙城县坛镇邓桥卫生室王影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老病号治病绝招》3.我服醋蛋液基本治愈慢性肾炎我是黑龙江伊春市红星林业局清水河林场的退休工人。
从1987年5月份开始服用醋蛋液,没有连续服用,只是服服停停。
服醋蛋液后感觉头脑特别清醒,最重要的是慢性肾炎基本痊愈,食欲好转,食量大增。
4.我用白茅根治好了肾炎1961年我患上肾炎,住院治疗几个月,病情有所控制,但未能根治。
出院以后,长期服中药治疗,但小便化验总是有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和颗粒管型。
听人说,此病叫做富贵病,无特效药可治,只能吃中药慢慢调养。
我真有些灰心了,认为病治不好,时间拖长了,可能会成尿毒症。
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白茅根可以治肾炎,于是,我让住在乡下的弟弟替我挖了些白茅根,足有10多千克。
当时,我在一所省属重点高中教书,一个人,煎药不方便,于是我就在蒸饭罐里放100克白茅根另加300克水蒸制,每天将蒸制的汤分2次服下。
这样服了1个月左右,效果出现了,水肿消退了。
后来继续服了3个月,化验小便,蛋白、颗粒管型消失了,病痊愈了。
30年过去了,我的肾炎没有复发过。
看来,白茅根真的能根治肾炎病。
体会服药应当有耐心,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服药的时间和剂量。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肾炎从肺治愈二例病案一:张某,男,52岁,初诊:1975年10月6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十余年,每于冬季易发,最近受凉,咳嗽气喘发有3天,面目浮肿,小便减少。
诊查:咳嗽连续而作,咳甚则喘,痰多色白,呈泡沫状;两目及面部浮肿;腹大,按之有水,下肢凹陷性浮肿;食欲减退。
舌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蛋白(+++)、颗粒管型(少许)。
血尿素氮 5.96mmol/L,肌酐88.4μmol/L。
血胆固醇5.2mmol/L,白蛋白/球蛋白比例:3.2/2。
血压正常。
辨证:风寒犯肺,肺失宜肃,风水相搏。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处方:炙麻黄5g 防风已各10g 光杏仁10g 生紫菀10g 白桔梗5g 连皮茯苓30g 川桂枝5g 浮萍10g 泽泻10g 车前子12g(包)二诊:10月11日。
药后尿量增多,两目睑及面部浮肿消退,腹大及下肢浮肿比前减轻,咳嗽气喘已缓,痰转黏白,食欲较振。
舌苔薄白腻,脉细。
尿蛋白(++)。
上方既合,仍守原法。
原方加制苍术10g。
三诊:10月17日。
尿量增多,一天达2500ml,水肿基本消退,咳喘已平,食欲转佳。
苔腻已化,脉细。
但两腰酸痛明显,疲劳乏力,标邪已解,肺脾肾气虚未复,转补肺健脾益肾法以培其本,少佐渗湿利水之品以祛余邪。
处方:生黄芪12g 炒白术10g 炒党参12g 白茯苓12g 怀山药12g 川续断10g 厚杜仲10g 菟丝子10g 玉米须30g 猫爪草15g 上药服用月余腰酸已减精神好转尿蛋白(±),管型(-)纹服药3个月,尿蛋白(-),体力恢复并已上班工作,随访2年,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咳喘多年,肺、脾、肾三脏亏虚可知。
今因感寒,肺失宣肃,引发宿疾,咳而带喘。
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内停,风水相搏,一身悉肿。
然其病变尤重在肺,治疗原则当以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治标为急。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潜阳法治愈慢性肾炎病案:王某,女,51岁。
初诊:1984年11月23日。
主诉及病史:浮肿、头昏年余。
患者就诊前曾在某医院住院半年,病情不稳,时有起伏。
就诊时头晕目眩,时有烦躁或头重脚轻,视物模糊,睡不安眠,精神倦怠,腰膝酸痛,胃纳不香,大便不规则,小便色黄、泡沫多。
诊查:舌红苔薄脉弦。
血压170/100mmHg。
尿检:蛋白(++),颗粒管型少许,红血球少许,脓球(++),上皮细胞(+)。
辨证:气阴两亏,肝阳偏亢。
治法:滋阴潜阳。
处方:杜仲15g 制首乌12g 白芍15g 草决明20g 黄芩15g夏枯草12g 钩藤12g 车前子15g 茅根15g 泽泻15g 石决明30g(先煎)生龙牡各30g(先煎)二诊:12月12日。
服上方药后,头晕目眩减轻,烦躁平,血压150/80mmHg,仍有少寐多梦。
于上方加枸杞20g、炒枣仁12g、夜交藤30g。
三诊:12月25日。
睡眠转安,视物清晰,无头重脚轻感。
1仅晨起眼睑肿,偶感腰痛。
守上方去草决明、黄芩、钩藤、石决明,加生熟地黄、桑寄生、黄芪、枣皮等。
调理至1985年元月,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尿检无异常,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按语病延日久,消耗肾阴,或阳损及阴,肾阴亏耗,肝阳偏亢。
此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阴、阳、气悉有戕伤,肾、肝、脾皆受其累,故方以制首乌、白芍、杜仲盖肾育阴,草决明、钩藤、夏枯草、黄芩平肝潜阳,车前子、忍冬藤、连翘、茅根利水渗湿、导热外出,黄芪健脾益气。
诸药各行其道,既无碍脾遏气之虑,又无使阳气愈亢之虞,相互协调。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87-88,李丹初医案。
李丹初,字循熙,生于1908年,湖北汉川人,主任医师。
李氏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1952-1955年在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深造,以优异成绩分配到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所工作。
肾病医案总结背景介绍肾病是指肾脏的功能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它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肾血管疾病和肾间质疾病等。
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为了有效治疗肾病,许多中医医生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医案,本文将对这些医案进行总结和分享。
医案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45岁,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主要症状为腰酸背痛,尿频,尿液呈混浊色,肾功检查显示肾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肾阳虚”证,治疗方案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
方剂:四神汤加减组成:人参、鹿角胶、何首乌、熟地黄、麻黄、川芎、当归、白芍、赤芍、茯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腰酸背痛症状减轻,尿频减少,尿液逐渐明亮,肾功能恢复正常。
该医案通过中药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慢性肾炎症状和肾功能。
医案二: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病情描述患者女性,年龄35岁,肾结石反复发作多年,主要症状为尿路绞痛,尿频,尿血。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湿热蕴结”证,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化石消结。
方剂:三峡消石汤加减组成:车前子、滑石、金樱子、黄柏、赤芍、白茅根、苦参。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尿路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和尿血消失,肾结石得到有效消除。
该医案通过中药清热利湿,化石消结的治疗方案成功治疗了患者的肾结石,缓解了症状。
医案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情描述患者男性,年龄50岁,糖尿病多年,近期出现肾病表现,主要症状为多尿,尿蛋白增多。
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诊断患者属于“阴虚火旺”证,治疗方案为滋阴清热,利尿通络。
方剂:六味地黄丸组成:山药、熟地黄、黄精、玄参、麦冬、五味子。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治疗结果及总结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多尿症状减轻,尿蛋白减少,肾功能稳定。
该医案通过中药滋阴清热,利尿通络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症状,保护了肾功能。
【中医秘方
治疗肾炎家传方,一个月痊愈!
“您好胡老师,我提供一个治肾炎秘方。
我从你的空间转了许多优秀的药方,为表谢意,在这里我告诉你一个家传治肾炎的良方,疗效神奇!通过你这个平台希望更多人受益。
【秘方】:商陆6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杜仲10克,每天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连续一个月。
【疗效】:我们这有一个姓陆的肾炎病人,经各大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每次尿蛋白化验都显示三个加号,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经人介绍找到我,我就给他用了这个中药茶饮的方子,服用一个月后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用他的话说;我又脱胎换骨了。
我们小区棋牌社杨琳,由于长期劳累,身体渐渐虚弱,上月下旬去体检查出来患有肾炎,尿蛋白化验两个加号,在蚌医二附院住院两周病情一点没有减轻。
她找到我问能不能治,我说别担心,一个月就好。
我同样给她用了这个茶饮的方子,只用了两个星期她就去了医院做了检查,尿蛋白加号没了,一切正常!
效果真的很好,你可以找几个人试试都可以,希望更多患者得到康复,远离肾炎的困扰!”
【献方人】:刘平凡老师
转自偏方治病。
治慢性肾炎水肿方子本文从理、法、方、药着手,就笔者半个多世纪以来用附子组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体会作一小结,供同道参考。
1、慢性肾炎水肿病机及附子组方治疗效用。
肾炎水肿的病机,关键在命门火衰,肾阳不足。
附子壮命火,温肾阳,使肺能布津化水,脾能制水,肾能主水,从而水得归经,循常道运行而肿消,再加扶正调理,则慢性肾炎能日臻坦途而痊愈。
2、附子组方在实践中的运用。
慢性肾炎与水肿病虽不能等同,但基本近似。
远在汉代,张仲景氏治水气病即用麻黄附子汤以发汗散水,温阳消肿。
可见温阳是治水肿病的治本法则。
按此思路,笔者以附子组方治疗肾炎,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慢性肾炎由于病久体虚气弱而致卫外无权,藩篱不密,风寒乘虚外束,肺气壅实,气不布津而为水,水道被阻,外泛为肿。
临床习见此类水肿多突然而来,肿势较猛,呈周身性,并常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喘,胸胁痞满,舌正红,苔白滑等见症。
有扁桃体炎宿疾者,发病时可见咽喉疼痛。
尿检蛋白亦常由微量或+~2+骤增至3+~4+,并出现颗粒管型。
此刻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浮萍、羌活、杏仁、陈皮等宣肺散邪,温肾助阳,2~3天内可恢复到外感前不肿或轻度水肿状态,寒热亦可消退而咳喘渐平,尿蛋白亦随之减少。
慢性肾炎表现为肾阳不足,寒湿为患,水气在表,水肿渐及头面,形寒怯冷,气喘,小便不利,脉沉细,无表症或表症轻者,前方去细辛,加甘草为《金匮》麻黄附子汤,一以温经助阳,一以发汗消肿。
麻附五皮饮:方出《通俗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中藏经》五皮散(饮)组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五皮散功在渗利水湿,健脾调气,适用于脾不化湿,气滞水停,水溢高源而致面目四肢悉肿,气喘者。
对于慢性肾炎,平昔因脾不制水,水失常道,上逆为喘,外泛为肿,内停作胀,小便不利,复外感而见寒热身痛者;或五皮散证又有寒盛伤阳,形寒怯冷,舌淡,苔白滑,脉紧或沉迟者。
笔者辄用麻附五皮饮上以宣肺,中以健脾,下以温肾,三阴同治,以复其布津、制水、主水之能。
【名医效方集锦】肾炎方复元固本汤【方源】马骥效验方【组成用法】干地黄15~20g 山萸肉15g 炒山药15~25g 白茯苓20~50g 人参10~15g 黄芪15~50g 牡丹皮15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5g 五味子10g 制附子5g 嫩桂枝10g 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ml,分两次服用。
【功效主治】补肾固本,健脾益气。
治疗肾病型肾炎证属肾气虚者,浮肿减轻或消退后,多见脾肾气虚证候者。
症见面色萎黄或暗滞,少气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食少腹胀或便溏,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或紫,苔白或腻,脉弱或沉滑无力,尺部尤甚。
离明肾气汤【方源】马骥效验方【组成用法】干地黄25g 制附子10~25g 炒白术15g 嫩桂枝10~20g 山萸肉15g 炒山药15~25g 盐泽泻20g 白茯苓25~50g 巴戟天20g 车前子25~50g 生黄芪25~50g 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ml,分两次服用。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治疗慢性肾炎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见证者。
症见面白肢冷,腰酸乏力,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食少乏味,腹胀便溏,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或微弱。
六五地黄汤【方源】马骥效验方【组成用法】干地黄25g 牡丹皮10~20g 炒山药20g 山萸肉15g 白茯苓15~25g 桑椹子25g 枸杞子20g 盐泽泻10~20g 女贞子20g 车前子15~25g 地肤子15~25g 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二次,每次约30分钟,总量为300ml,分两次服用。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淡渗利水。
治疗肾病型肾炎,发病日久,肝肾阴伤者。
症见颧面潮红或暗红,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夜热盗汗,或轻度肿胀,便秘溲赤,舌质稍红或暗红,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或沉滑数。
益肾健脾汤【方源】马莲湘效验方【组成用法】黄芪12g 党参9g 炒白术9g 炒山药9g 甘草4g 茯苓9g 泽泻9g 石韦9g 野山楂9g 丹参9g 制萸肉9g 水煎服。
夏仲方治疗肾炎秘传九方
肾炎一病,中医学名为“肾风”“风水”,病者以水
肿为主证,遭受风湿之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沪上已故
著名中医夏仲方先生(1895-1968)擅用仲景方,他认为将《金匮要略》论治风水的方法施用于肾炎最有实效;要诊治本病,当首辨“证”之虚实。
夏老曰:急性肾炎多属实证,慢性肾炎多属虚证;
水肿皮肤光亮、绷急、紧张多为实证,水肿皮肤弹力弱
多为虚证;病人舌苔厚腻者多为实,舌淡或少苔者多为虚;脉象有力者多为实,脉象无力者多为虚;大便秘结、粪条粗硬者为实,大便快利、水泻者为虚(如大便成形而夹杂水分,登圊次数不多,也为实证);小便短少、尿色深褐或赤褐、气味重、尿液浓者属实,尿量不少甚至超
过饮入量、尿色无异常、气味不重、尿次频繁等皆作虚看。
此外,病者体型肥胖或瘦削,肌肉坚实或松弛,皮
肤老结或柔嫩,血色红润或苍白,以及毛发的疏密、粗细、黄黑等也可作为辨别水肿实证或虚证的参考。
夏老治疗肾炎的常用方如下:
1.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白术):用于肾炎实证者。
证见全身肿、下肢尤甚,脉沉,小便少,自汗出,口渴,或有气息喘粗者。
对兼有发热
而脉不沉者也适用。
按:本方为急性肾炎所常用。
方中麻黄、生姜发表
利水,使水从汗泄,乃因势利导,无碍于自汗出症;白
术以除肌表之湿;石膏性寒清热,为口渴而设。
2.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用于肾炎实证水肿并发高热,恶寒,头痛,骨节疼,无汗,尿量尚可,脉浮紧,口渴,烦躁。
按:本方即越婢加术汤,去术加桂枝、杏仁,发汗
力强于越婢。
使用要点在发热无汗而尿量不太少,脉之
强度超过越婢。
3.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芍药、甘草):用于肾炎实证水肿伴有气喘,咳吐稀薄泡沫痰,发热或有或无;脉浮而无大青龙证之紧张洪大,以浮细有力最为合适。
按:本方能消散胸肺积水而从表泄,同时可退皮肤
水肿。
如伴有泛吐、胃呆,也可兼治。
方中五味子,在
急性实证时一般不用,而易以生姜,其效更佳。
4.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甘草、生姜、大枣):多用于皮肤病内攻,发为肾炎水肿实证。
脉紧、发热、烦渴似大青龙证但较轻(无发热也可用)及小便浑赤而量少者。
按:方中麻黄透表、连翘清解利尿、赤小豆利尿消
肿,三味共为主药。
应用时,加银花、苍术、黄柏,效
果更显。
大便秘结者,可酌加大黄以排毒通便。
5.五苓散(白术、桂枝、猪苓、泽泻、茯苓):适用于肾炎属表虚里实证者,表虚脉弱不一定有发热;里实
是指烦渴、小便不利、渴饮即吐,诊为“水逆”,扪其
上腹有振水音时尤可选用。
按:本方是利小便的代表方,肾炎使用机会较多。
桂枝是方中“灵魂”,《别录》谓:“通血脉,宣导百药。
”临床体会,桂枝上能除痰,下能利尿,中能健胃,外能发汗,里能通血。
由于水饮上凌而发生搐搦、眼黑、脑痛、呕吐、怔忡等症(尿毒症),也可用本方治疗。
必须注意,桂枝不宜大量地长期或单味使用,以免增加尿
蛋白;若用量小并适当配伍,则不妨久服。
6.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适用于素体阳虚而患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新加感冒,辨证属于表
实里虚者。
皮肤水肿有相当紧张性,并有恶寒、发热、
无汗、头痛等表实证(不发热者也可用)以及脉沉小等里虚证。
按:不论病者肿势如何,凡出现少阴证者,即可用
本方治疗。
方中附子性热,功能温壮肾阳,服后往往不
见汗出,多见小便增利而症状消失。
肾炎之“炎”,不
能认为炎炎火热,相反有时看到的是沉沉寒水,控制生
命所系的命门之火淹没不彰,故必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来挽救垂危。
7.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甘草、茯苓、桂枝):二方适用于肾炎虚证。
症见脉浮弱,汗出恶风,发热有
无不一定(有也不是高热),皮肤肿、弹力弱,肤面湿润,无五苓散证之烦渴、小便不利。
按:二方在急性肾炎初期使用机会少,而对虚证肾
炎水肿有卓效。
二方比较,防己黄芪汤力较逊。
黄芪有
利尿功能,陆以湉谓许治一全身水肿之人,气喘,二便闭,甚危,用大量黄芪加少许糯米一服后,小便大通,
喘平肿消。
8.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用于慢性肾炎虚证,也可用于急性肾炎后期。
症见脉弱或弦而无力;有贫血征象,尿量尚可,肿势不甚,
或伴头晕痛、心悸、胃肠停水、腹痛便溏者。
按:本方为利血利水剂。
仲景云:“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凡水肿病而见贫血、郁血现象者,皆本方
所治。
9.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用于慢性肾炎虚证。
症见脉沉弱,或反常的弦劲紧张有力(此紧硬有力之脉,多伴高血压,
不作实证看);贫血,面色暗晦,小便不利或过利;口渴,小腹不仁,腰酸痛,脚跟痛,脚弱、麻、冷,或反脚热;头响、晕、胀,心悸、失眠等症。
主要以尿量异常、口
渴及腰、腹、脚部分症状为主。
按:本方是虚证利小便方,也治小便反多者。
方以
大量地黄为主,《本经》谓其主逐血痹,填骨髓;《别录》谓其主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
临床体会,地黄有利
血利水之能,与当归芍药散同功。
所不同者,本方配合萸、丹和小量桂、附,重点在治肾、治肝;当
归芍药散重点在治脾、治心。
曾治纺院内科谢医师之姑婆,60岁,患肾炎高血压,体胖面肿苍白,腰酸,头响,失眠,烦渴,尿频,脉弦硬。
给服肾气丸10余剂而尿量正常,肿退,脉柔。
又服10余剂,头响、失眠俱好,但存腰酸;血压自
210/140mmHg(28/19kPa)降至 140/80mmHg
(19/11kPa),尿蛋白由(+++)减至极少。
归纳以上选方,实证常用麻黄剂,有热者配石膏、
大黄;虚证常用之药:在气是芪、术,在血是归、地,
虚寒者配附、桂,这是治疗肾炎的一个大法。
尿血,是肾炎患者的常见症状。
肉眼见到尿浑带血者,可随证加用蒲黄、茅根、栀子等止血利尿药,但用
于实证有效。
若只凭化验有红细胞(肉眼看不见)者不必
用此,按辨证适当处理自然会好。
至于虚证血尿,尤其
是慢性期患者,宜用阿胶、地黄。
若尿色浑浊灰黑似杂
有灰尘样者,为瘀血尿,阿胶、地黄也非其治,须用琥
珀末,日吞 0.9 ~ 1.5g,可服至 1 个月,至尿清为度。
琥珀有利水散瘀安神之能,对瘀血尿有效,对整体无害。
但若慢性肾炎见贫血而无瘀血征象者,一般不宜用琥珀。
尿毒症,多见于肾炎慢性期,以呕吐、头昏痛、眼
黑暗为主要证候,严重者惊厥、昏迷,类似《素问·奇病论》所说“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之证。
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中有许多证候与尿毒症相似,如317条通脉四逆汤证、309条吴茱萸汤证、316条真武汤证、318条四逆散证、320 条大承气汤证(一法用大柴胡汤)。
治疗尿毒症,可以选用少阴病篇的方法:(1)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葱白):适用于脉微欲绝,手足厥逆证。
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急救。
(2)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适用于呕吐水饮,脑痛如裂证。
不下利也可用。
(3)真武汤(附子、白术、芍药、茯苓、生姜):适用于心下悸,头眩,身动,泛吐证。
(4)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适用于脉弦紧或滑,胸脘痞满证。
肾炎高血压且有胃肠充实症
者,可以选用。
(5)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适用于舌苔干燥厚垢,脉沉而有力(但不可用于脉沉涩者),脘腹满胀拒按,便秘,尿秘或尿赤少证。
腹泻清水而心
下痛者也可用。
(6)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本方对于浆膜腔积水时最适宜。
以上六方用治尿毒症,其中通脉四逆汤、真武汤、
吴茱萸汤三方治虚证,四逆散、大承气汤、大柴胡汤三
方治实证。
六方的作用,或温或补,或散或通,目的均
在于排除“水毒”。
尿毒症有因大吐劫伤津液,引起心
力衰竭者,其证口干舌燥、无厚浊垢苔、二便不利、脉
细软数。
宜急投滋养津液以补救亡阴,可用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麦冬须用大量,外有水肿也不妨用。
《中藏经》云:“人中百病,难疗者,莫过于水。
”肾炎发展到尿毒症阶段,病情变化迅速,往往朝方暮改,补泻无定,需随证治宜。
医家简介
夏仲方(1895-1968),当代著名的中医经方学家。
对仲景方药,研究精深,且善于活用。
又精于脉理。
治
病主张“祛邪为主”,但亦不排斥“补法”,治疗伤寒、
妇科病及疑难杂症尤为擅长。
现存《中医经方学家夏仲方》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