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9
【案例7.6.2】塔吊基础计算某厂生产的5015液压自升式塔吊,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基本数据见图图5.9 塔机稳定性计算简图 1.基础所承受的荷载的计算、分析塔吊附墙装置只承担风荷载等水平荷载及弯矩、扭矩,不承担自重等坚向荷载,将塔身、附墙简化为多跨连续梁受力模型,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塔吊在独立高度状态下,所承受的风载等水平荷载及各种弯矩、扭矩对底座即对基础产生的荷载最大;安装附墙装置以后,各种水平荷载及弯矩、扭矩等主要由附墙承担。
塔吊上升到最大高度以后,对基础的荷载与独立高度相比仅多了标准节的重量,而其所传的风荷载要小得多。
故下面荷载取值均以独立高度状态计算,分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两种工况分别进行受力分析;a.工作状态1)自重基础尺寸初步选为4.8×4.8×1.2m基础自重g F =4.8×4.8×1.2×24=664kN塔吊独立高度(49.5m )满载8t 时的自重:1V F =530kN 2)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弯矩1M 2/W W q C P A H =••=12()/W C A A Hη•+=1.3×250×1.15×0.675=252/N m WC -风力系数,取值1.3 2W P -计算工作风压值,验算整体抗倾覆稳定性时取0.2502/kN m 1A -塔身前片结构迎风面积 2A -塔身后片结构迎风面积12A A bH ω===0.422×1.6H =0.675Hω-塔前后片结构充实率,考虑安全网等面积,取为0.422,1.6m 为塔身宽度。
η-两片绗架前片对后片的挡风系数,取0.15w F =qH =252×49.5=12480kN =12.5kN 1M = 212qH ==112.549.52⨯⨯=309/kN m H 为独立高度状态下,从基础到塔吊顶的高度,取49.5m 3) 满载时塔机产生的倾覆弯矩2M最大工作工况时塔机自身产生的倾覆弯矩为2M ,向前弯矩为正,向后弯矩为负:大臂自重向前弯矩:21M =1φ×56.8kN ×25=1.1×56.8×25=1420kN m •最大起重荷载产生的向前弯矩: 22M =2φ×80×11.6=1.3×80×11.6=1206kN m •小车位于上述位置时向前弯矩:23M =1φ×7×11.8=1.0×7×11.8=83kN m • 平衡臂向后弯矩:24M =-1φ×32.4×(6.5+1.6) = -1.0×32.4×8.1=-262kN m •平衡重向后弯矩: 25M =1φ×74.6×(13.5+1.6) = -1.0×74.6×15.1=-1126kN m •说明:塔机最大起重力矩一般情况下应当将最大起重量与相应最大幅度的乘积和臂端最大幅度与相应起重量的乘积作比较,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7 种塔吊基础计算目录一、单桩基础计算二、十字交叉梁基础计算三、附着计算四、天然基础计算五、三桩基础计算书六、四桩基础计算书七、塔吊附着计算一、塔吊单桩基础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60,自重(包括压重)F1=,最大起重荷载F2=塔吊倾覆力距M=塔吊起重高度H=,塔身宽度B=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mm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m=m桩顶面水平力 H=,保护层厚度:50mm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F+F)=塔吊的倾覆力矩 M=×=三. 桩身最大弯矩计算计算简图:1. 按照m法计算桩身最大弯矩: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并参考《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
(1) 计算桩的水平变形系数(1/m):其中 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b──桩的计算宽度,b=。
E──抗弯弹性模量,E==mm;I──截面惯性矩,I=;经计算得到桩的水平变形系数:=m(2) 计算 D:D=×=(3) 由 D查表得:K=(4) 计算 M:经计算得到桩的最大弯矩值:M=×=。
由 D查表得:最大弯矩深度 z==。
四.桩配筋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条。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1) 偏心受压构件,其偏心矩增大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 l──桩的计算长度,取 l=;h──截面高度,取 h=;h──截面有效高度,取 h=;──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解得:=A──构件的截面面积,取 A=;──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当l/h<15时,取,否则按下式:解得:=经计算偏心增大系数=。
(2) 偏心受压构件应符合下例规定:式中 A──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取 A;r──圆形截面的半径,取 r=;r──纵向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取 r=;e──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矩,取 e=;e──附加偏心矩,取 e=;──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的比值,取=;──中断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时,取=0:由上两式计算结果:只需构造配筋!五.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应满足下面的公式:其中 Q──最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下表取值;q──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下表取值;u──桩身的周长,u=;A──桩端面积,取A=;l──第i层土层的厚度,取值如下表;厚度及侧阻力标准值表如下:序号土厚度(m) 土侧阻力标准值(kPa) 土端阻力标准值(kPa) 土类别1 2 22 500 粘性土或粉土2 2 13 500 粘性土或粉土3 0 61 675 砂土或碎石类土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4m,所以桩端是在第2层土层。
筑龙网WW W.ZH U L ON G.C OM(一)塔吊基础设计计算 1、根据塔吊使用说明书,十字梁设计为1100×1500、砼C25,适当配置钢筋,本基础坐落在5根桩上,即本塔吊基础设计, 2、基础十字梁钢筋设计根据塔吊使用说明书,十字梁所受的荷载为F1=F2=150KN 截面尺寸为1100×1500,砼为C25假如十字梁双排钢筋为5Φ25验算如上草图,M max F ×a =150×3.00=450KN.M 查表:ρ=0.26%As =ρ×b ×h =0.26%×1100×1500=4290mm 2A 设=4908mm 2 >As =4290mm 2故十字梁双排配筋满足要求。
3、 稳定验算以知条件:基础所受的垂直荷载 476KN基础所受的水平荷载 24KN 基础所受的倾翻力矩 1220KN 基础所受的扭矩 185 KN.mm 基础设计重量 610 KN.mm计算塔吊在非工作情况下是否稳定筑龙网WW W.ZH U L ON G.C OMe =(M+H ×h )/(V+G )≤Le/3=(185×103×24103×50)/(476×103+610×103)=1.28<=2.03L/3 故基础满足要求 五、塔吊稳定验算:(1) 塔吊在工作情况下有荷载稳定验算:K1=[G ×(c-h ×sina+b )-v ×(a-h )÷gt] ÷[Q ×(a-b )]=1.534>1.15 取a =0(2) 非工作下的稳定验算(取W3=2KN/M 风载按12级台风取) K2=[G1×(b+c1-h1×sina )] ÷[G2×C2-b + h2×sina+W3×P3]]=1.39>1.15故:塔吊在工作和非工作下均能保持稳定。
塔吊基础计算一、天然基础塔吊在安装完毕后。
其下地基即承受塔吊基础传来的上部荷载,一是竖向荷载,包括塔吊重量F和基础重量G;另一部分是弯矩M,主要是风荷载和塔吊附加荷卸产生的弯矩。
塔吊基础受力,可简化成偏心受压的力学模型(图1),此时,基础边缘的接触压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可以按下式计算:图1塔吊基础受力简图(天然地基)图1塔吊基础受力简图(天然地基)其中:F————塔吊工作状态的重量,单位KNG————基础自重,单位KNG=b×b×h×ρ,单位KNb×h———基础边长、厚度,单位mρ——————基础比重,取25KN/m3e————偏心距,单位me=M/(F+G)M————塔吊非工作状态下的倾覆力矩。
若计算出的P min<0,即基底出现拉力,由于基底和地基之间不能承受拉力,此时基底接触压力将重新分布。
应按下式重新计算P maxF、M可由塔吊说明书中给出,将计算得出的最大接触压力P max和地质资料中给出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相比较,小于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即可满足要求。
二、桩基础对于有桩基础的塔吊,必须验算桩基础的承载力。
根据计算分析,在非工作状态下,塔吊大臂垂直于基础面对角线时最危险。
当以对角两根桩的连线为轴(图2—1),产生倾覆力矩时,将由单桩受力,此时桩的受力为最不利情况。
图2—1桩基础1、受力简图图2—2塔吊基础受力简图(桩基础)2、荷载计算当只受到倾覆力矩时:当只受到基础承台及塔吊重力时:3、单桩荷载最不利情况3、单桩最小荷载若计算出的P2<0,即桩将受到拉力,拉力为|P2|L———桩的中心距。
4、单桩承载力单桩的受压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共同承担的,单桩受压承载力为:单桩的抗拔承载力由桩侧摩阻力承担,单桩抗拔力为:R K2=U P∑q Si L i (2—6)其中:q p—————桩端承载力标准值,KP aA P—————桩身横截面面积,m2U—————桩身的周长,mPq Si—————桩身第I层土的摩阻力标准值,KP A kL i—————按土层划分的各段桩长,m将计算所得的P1和R K1相比较,|P2|和R K2相比较,若P1< R K1且|P2|< R K2则可满足要求。
7 种塔吊基础计算目录一、单桩基础计算二、十字交叉梁基础计算三、附着计算四、天然基础计算五、三桩基础计算书六、四桩基础计算书七、塔吊附着计算一、塔吊单桩基础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60,自重(包括压重)F1=245.0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600.00kN.m,塔吊起重高度H=50.00m,塔身宽度B=1.60m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14500.00N/mm2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2.50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m=8.00MN/m4桩顶面水平力 H0=100.00kN,保护层厚度:50mm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245.00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1.2×(F1+F2)=366.00kN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600.00=840.00kN.m三. 桩身最大弯矩计算计算简图:1. 按照m法计算桩身最大弯矩: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4.5条,并参考《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
(1) 计算桩的水平变形系数(1/m):其中 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b0──桩的计算宽度,b0=3.15m。
E──抗弯弹性模量,E=0.67Ec=9715.00N/mm2;I──截面惯性矩,I=1.92m4;经计算得到桩的水平变形系数:=0.271/m(2) 计算 D v:D v=100.00/(0.27×840.00)=0.45(3) 由 D v查表得:K m=1.21(4) 计算 M max:经计算得到桩的最大弯矩值:M max=840.00×1.21=1018.87kN.m。
由 D v查表得:最大弯矩深度 z=0.74/0.27=2.78m。
四.桩配筋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3.8条。
塔吊基础计算QTZ63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参数信息:塔吊型号为QTZ63,自重(包括压重)为F1=450.80kN,最大起重荷载为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为M=630.00kN.m,塔吊起重高度为70.00m,塔身宽度为B=1.5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基础埋深为D=5.00m,基础最小厚度为h=1.35m,基础最小宽度为Bc=5.00m。
基础最小尺寸计算:基础的最小厚度为H=1.35m,基础的最小宽度为Bc=5.00m。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为: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为: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为:其中,F为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1.2×510.8=612.96kN;G为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Bc×D) =4012.50kN;Bc为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W为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20.83m3;M为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630.00=882.00kN.m;a为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a=5.00/2-882.00/(612.96+4012.50)=2.31m。
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为Pmax=(612.96+4012.50)/5.002+882.00/20.83=227.35kPa;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为Pmin=(612.96+4012.50)/5.002-882.00/20.83=142.68kPa;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为P=(612.96+4012.50)/5.002=185.02kPa;偏心距较大时压力设计值为Pkmax=2×(612.96+4012.50)/(3×5.00×2.31)=267.06kPa。
塔吊分项参数计算塔吊是施工场地最重要的施工机械之一,其使用贯穿了整个工程。
在这过程中间隔时间长,不可预见性因素多,为确保塔吊的安全,以下计算都按极限苛刻条件下能保证塔吊正常工作计算。
即:塔吊设置在最大开挖深度处;型钢柱与混凝土灌注桩连接按光滑面锚固。
(计算详值见计算表格) 1.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F=F1+ F2F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kn F1——塔吊自重(包括压重)kn F2最大起吊重量kn 2.单桩抗压承载力、抗拔力计算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F 十。
iV V-A- M =1.2 —±士 弱尹2" Z* ("+”计算结果为抗压,“-”为抗拔)其中 N i ——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单桩个数,n=4;F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TG ——塔吊基础重量KNMx,My 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i,yi 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 方向距离mM ——塔吊的倾覆力矩kN.m3.桩长以及桩径计算 桩采用钻孔灌注桩R =f A +U £ f l >R = N xgk 实际 ppp s ii1U P =n d其中Rk 实际一一实际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KN桩端面承载能力KN桩侧摩擦阻力总和IUp£fsliKNR——单桩轴向承力安全值KN孔一一桩安全系数取2d桩直径m4.桩抗拔验算Ok=入RQk八k实际5.桩配筋计算桩身配筋率可取0.20%〜0.65% (计算取上限0.65%),抗压主筋不应少于6①10,箍筋采用不少于①6@3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①6@1mm,每隔2m设一道2①12焊接加强箍筋。
As = S桩截面*配筋率n = 4As/ (n 巾2)其中n ——竖筋根数根As ——钢筋总截面积m①一一竖筋直径m6.桩上部钢支柱计算钢支柱采用 hxbxtwxt = 350 * 350 x 12 x 19, H 型钢。
塔吊基础技术计算公式引言。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设备,它具有起重能力大、操作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塔吊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基础技术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基础技术计算可以确保塔吊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塔吊基础技术计算的一些常用公式,希望对相关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有所帮助。
一、塔吊基础技术计算公式。
1. 塔吊的起重能力计算公式。
塔吊的起重能力是指它能够承受的最大起重重量。
起重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P F) × r。
其中,Q为塔吊的起重能力,P为塔吊的额定起重能力,F为塔吊自重,r为塔吊的工作半径。
2. 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公式。
塔吊的基础承载力是指它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基础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Pb = ∑(Gk + Qk) + ∑(Ek × Ak)。
其中,Pb为塔吊的基础承载力,Gk为地面荷载,Qk为动载荷,Ek为风载荷,Ak为风载面积。
3. 塔吊的抗倾覆稳定计算公式。
塔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抗倾覆稳定的计算公式如下:Fh = (M × L) / (H × 2)。
其中,Fh为塔吊的抗倾覆稳定系数,M为塔吊的最大起重力矩,L为塔吊的最大工作半径,H为塔吊的高度。
4. 塔吊的基础尺寸计算公式。
塔吊的基础尺寸是指它的基础面积和深度,基础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A = Pb / σ。
D = A / B。
其中,A为塔吊的基础面积,Pb为塔吊的基础承载力,σ为土壤承载力,D为塔吊的基础深度,B为土壤的承载力系数。
5. 塔吊的基础沉降计算公式。
塔吊的基础沉降是指它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情况,基础沉降的计算公式如下:S = (Q / A) × C。
其中,S为塔吊的基础沉降,Q为塔吊的荷载,A为塔吊的基础面积,C为土壤的沉降系数。
二、塔吊基础技术计算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塔吊基础技术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进行分析。
1.基础1.1 固定式基础现在不少塔式起重机生产厂提供的说明书中,对基础的地耐力要求很高,不现实,笔者认为只要符合GB/T 13752中抗倾翻稳定性和地面压应力的要求即可,如图1。
1.1.1 混凝土基础的抗倾翻稳定性1.1.2 地面压应力式中:e —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m;M —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N•m;Fv —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N;Fh —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载荷,N;Fg —混凝土基础的重力,N;pB —地面计算压应力,Pa;[pB] —地面许用压应力,由工程地质勘探和基础处理情况确定,Pa;b —混凝土基础的截面尺寸,m;h —混凝土基础的厚度(高度),m;M、Fv、Fh、Fg均可在塔式起重机说明书中找到。
1. 2 钻孔灌注桩基础有时,地面许用压应力很低或塔式起重机安装的地理位置太小,不能使用占地面积较大的固定式基础,此时使用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计算时,水平力和扭矩可以略去不计,主要考虑塔式起重机的重力Fv和倾翻力矩M,如图2。
每根钻孔灌注桩的轴向力:式中:n —桩的根数;X —每根桩到基础(塔机)中心的距离,m;1.2.1 轴向承压验算根据经验公式和地质勘探资料:Pa=πdΣLi•f i+A•Rj>N压 (6)式中:Pa —桩的轴向受压允许承载能力,N;d —桩的直径,m;Li —桩的入土范围第i层的厚度,m;f i —桩的入土范围第i层的允许摩擦阻力,N/㎡;A —桩的横截面积,㎡;Rj —桩的底端土的允许端承载力,N/㎡;1.2.2 抗拔验算根据经验公式:N=λπdΣLi•f i+0.9Gs>N拉 (7)式中:λ—抗拔允许摩阻力与受压摩阻力比例系数;Gs —桩的自重,N;(地下水位以下取浮容重)2.附墙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情况塔式起重机的附墙杆件需要加长,随机的附墙杆件不能使用,因此附墙杆件必须重新计算。
2.1 公式推导如图 3 ,根据EJy″=M得EJy″式中:E —弹性模量;J —截面惯性矩;q —附墙杆件单位长度自重;P —轴向力。
QTZ63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63,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630.00kN.m,塔吊起重高度=70.00m,塔身宽度B=1.5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5.00m,基础最小厚度h=1.35m,基础最小宽度Bc=5.00m。
(二)基础最小尺寸计算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35m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c=5.00m(三)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1.2×510.8=612.96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 ×Bc×D) =4012.50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5.00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20.83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630.00=882.00kN.m;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a=5.00/2-882.00/(612.96+4012.50)=2.31m。
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 Pmax=(612.96+4012.50)/5.002+882.00/20.83=227.35kPa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612.96+4012.50)/5.002-882.00/20.83=142.68kPa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612.96+4012.50)/5.002=185.02kPa偏心距较大时压力设计值 Pkmax=2×(612.96+4012.50)/(3×5.00×2.31)=267.06kPa (四)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70.0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227.35kPa,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距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267.06kPa,满足要求!据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Ⅰ#塔吊参227号孔,Ⅱ#塔吊参243号孔,Ⅲ#塔吊参212号孔,Ⅳ#塔吊参193号孔,Ⅵ#塔吊参118号孔,Ⅶ#塔吊参108号孔。
(五)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式中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hp=0.95;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t=1.57kPa;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1.50+(1.50 +2×1.35)]/2=2.85m;h0──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0=1.3m;Pj──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j=267.06kPa;Fl──实际冲切承载力:Fl=267.06×(5.00+4.20)×0.40/2=491.39kN。
允许冲切力: 0.7×0.95×1.57×2850×1300=3868205.25N=3868.21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六)塔吊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起重机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450.80(kN);c──起重机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5.50(m);h0──起重机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0=6.00(m);b──起重机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1.50(m);Q──最大工作荷载,Q=100.00(kN);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v──起升速度,v=0.50(m/s);t──制动时间,t=2(s);a──起重机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5.00(m);W1──作用在起重机上的风力,W1=2.00(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2.00(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00(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0(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30.00(m);n──起重机的旋转速度,n=1.0(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28.00(m);──起重机的倾斜角,=0.00(度)。
经过计算得到K1=2.266由于K1>=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七)承台配筋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1、抗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a1──截面I-I至基底边缘的距离,取 a1=1.75m;P──截面I-I处的基底反力:P=267.06×(3×1.50-1.75)/(3×1.50)=163.20kPa;a'──截面I-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 a'=1.50m。
经过计算得 M=1.752×[(2×5.00+1.50)×(267.06+163.20-2×4012.50/5.002)+(267.06-163.20)×5.00]/12=453.21kN.m。
2、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如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7.2条。
式中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h0──承台的计算高度。
经过计算得s=453.21×106/(1.00×16.70×5.00×103×13002)=0.003=1-(1-2×0.003)0.5=0.003s=1-0.003/2=0.998As=453.21×106/(0.998×1300×300.00)=1163.94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0125mm2。
故取 As=10125mm2。
实际烟台建设机械厂QTZ63(Ⅲ、Ⅳ、Ⅵ、Ⅶ#塔吊基础)选用φ20@170,虎霸建机QTZ63(Ⅰ、Ⅱ#塔吊基础)选用φ20@165。
QTZ60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60,自重(包括压重)F1=833.00kN,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塔吊倾覆力距M=600.00kN.m,塔吊起重高度H=40.00m,塔身宽度B=1.6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埋深D=5.00m,基础最小厚度h=1.25m,基础最小宽度Bc=4.82m。
(二)基础最小尺寸计算基础的最小厚度取:H=1.25m基础的最小宽度取:Bc=4.82m(三)塔吊基础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当不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附着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当考虑偏心距较大时的基础设计值计算公式:式中 F──塔吊作用于基础的竖向力,它包括塔吊自重,压重和最大起重荷载,F=1.2×893=1071.60kN;G──基础自重与基础上面的土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 ×Bc×D) =3659.10kN;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4.82m;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W=Bc×Bc×Bc/6=18.66m3;M──倾覆力矩,包括风荷载产生的力距和最大起重力距,M=1.4×600.00=840.00kN.m;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a=4.82/2-840.00/(1071.60+3659.10)=2.23m。
经过计算得到:无附着的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1071.60+3659.10)/4.822+840.00/18.66=248.63kPa 无附着的最小压力设计值 Pmin=(1071.60+3659.10)/4.822-840.00/18.66=158.62kPa有附着的压力设计值 P=(1071.60+3659.10)/4.822=203.63kPa偏心距较大时压力设计值 Pkmax=2×(1071.60+3659.10)/(3×4.82×2.23)=293.09kPa(四)地基基础承载力验算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3条。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270.00kN/m2;b──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0.00;d──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0.00;──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取20.00kN/m3;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取20.00kN/m3;b──基础底面宽度,取5.00m;d──基础埋深度,取5.00m。
解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a=270.00kPa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70.00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最大压力设计值Pmax=248.63kPa,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距较大时的压力设计值Pkmax=0kPa,满足要求!据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Ⅴ#塔吊参188号孔。
(五)受冲切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式中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取hp=0.96;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 ft=1.57kPa;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1.60+(1.60 +2×1.25)]/2=2.85m;h0──承台的有效高度,取 h0=1.2m;Pj──最大压力设计值,取 Pj=293.09kPa;Fl──实际冲切承载力:Fl=293.09×(4.82+4.10)×0.36/2=470.59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