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基本性质和垂径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365.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中的计算垂径定理

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的性质部分非常重要的定理。垂径定理为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中考考点上属于高频考点。垂径定理的学习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学习信心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是我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薄弱,中下生若多。他们在初三上学期已经完成垂径定理的学习,在运用定理方面仍不够灵活、熟练,又因为圆的知识点长时间运用,遗忘率很高。学生的基础弱,遇到不懂的题目,容易放弃,他们的自信心明显不足,大部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自我探索解题思路欠缺,分析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目前,有大部分学生,肯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解题,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基本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探索解题思路的能力;通过

把实际问题转化一个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总结常用解题方法,渗透方程、构造直角三角形等数学思想;

4. 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

的信心和热情。

【教学重点】

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灵活运用;

2.定理应用过程的方法提炼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提升。

【教学难点】

添加辅助线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用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

【任务分析】

学生中下面较广,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遗忘率很高。通过感知基础图形,动手画变式图形,达到巩固垂径定理,从而用垂径定理解决圆中有关计算。

【教学策略】

引入采用启发、类比,教学过程采用变式训练、分组训练、数学建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确定垂径定理基本图形

师: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是圆。(老师在黑板上画圆)

CD不垂直于AB CD⊥AB于点E CD∥AB 图(1

)图(2)图(3)

利用图(1)与图(2)图形结构的对比,确定垂径定理基本图形。

师:图(2),是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这就是今天我们复习的主角——垂径定理。

根据图(2),同学们来说一下垂径定理图中有那些相等的量。

条件:①AB是直径;②AB⊥CD

结论:③CE=DE;④弧AC=弧AD;⑤弧BC=弧BD.

让学生自行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这一结论(垂径定理),最后提炼出垂径定理的文字表述——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注意: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

师:垂径定理体现了直径、弦、弧三者之间的关系,

直径①AB是直径;②AB⊥CD

弦(非直径的弦)③CE=DE

弧④④弧AC=弧AD;⑤弧BC=弧BD

例如:条件:①AB是直径;②CE=DE

结论:③AB⊥CD;④弧AC=弧AD;⑤弧BC=弧BD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个条件,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

弧。(当以②、③为题设时,“弦”不能是直径。),知道2个条件,从而得到另外3个条件成立,我们简称垂径定理——“知二推三”。

2.垂径定理应用

1. 在⊙O 中, CD=8,圆心O 到CD 的距离(即弦心距)为3,则半径长为 5

2.在⊙O 中,半径OC=5,弦CD 的长为8,则OE= 3

3. 在⊙O 中,半径OC=5,OE= 3,则弦CD 的长为 8

垂径定理的简单运用后,圆中半径、弦心距及弦长三者有何关系? r 2

=d 2

+(

2

l )2 半径2=圆心距2+(21弦长)

2 根据此公式,在l ,r ,d 三个量中,知道任何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利用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定理本质的了解,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利用垂径定理求直径(半径)、弦或弦心距的长度

1. 如图(1),在⊙O ,AB ⊥CD 于P ,弦CD=16 ,OP=6,则半径的长是 .

析解:连接OD ,因为AB ⊥CD 于P , 所以由垂径定理可得8162

1

21=⨯==

DC DP . 在Rt △DOP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D=10

图(1)

2. 如图(2),⊙O 的半径为5,弦8AB =,OC AB ⊥于C ,则OC 的长等于

析解:连接OA ,因为OC AB ⊥于C , 所以由垂径定理可得AC =

11

8422

AB =⨯=.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OC =2222543OA AC -=-= 图(2)

3. 如图(3),⊙O 的半径为20,︒=∠120AOB ,则弦AB= S △AOB = 解析:过点O 作OC ⊥AB 于C ,

则AC=BC ,∠AOC=∠BOC=60°.

C

O

A

B

E

C

D

A ·

O

·

O

∴∠OAC=30O OC=

102

1

=AO 根据勾股定理 3=AC 或 在Rt △AOC 中,sin60°=AO

AC

∴AC=AOsin60°=2×323= 图(3) ∴AB=32 ∴S △AOB =31010322

1

21=⨯⨯=⋅OC AB

4. 如图(4),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E ,如果AB=10,CD=8,那么AE 的长为______. 解析:∵ AB=10,∴⊙O 的半径为5,

根据垂径定理可知DE=

42

1

=CD 在Rt △DOE 中,∠DEO=90°,OD=5,DE=

CD 2

1

=4, 根据勾股定理得:OE=3,则求得的AE=2.

图(4)

5. 如图(4), 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E ,如果CD=8,AE=2,那么OE 的长为 解析:设OD=x ,则OE=x-2,

∵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CD=8,∴DE=4

根据勾股定理 42+(x-2)2=x 2

解得x=5, ∴OE=3

6. 如图(5)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且AB ⊥CD ,垂足为E ,连接OC ,若

cosC=

5

4

,CD=8,则OE= 解析:∵ AB 为直径,AB ⊥CD , ∴ CE=DE

∵ CD=8 ∴ CE =

42

1

=CD ∵ cosC=54

∴ 5

4cos ==CO CE C

∴ CO=5

∴ OE= 3 图(5)

设计意图:熟悉常用的辅助线方法:连半径,作弦心距,与弦的一半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

股定理求解或方程思想等解决问题。

已知:直径,弦长,弦心距,拱高四者知其二,既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另外的两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