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2
[真题]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脏腑辨证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有助于元气的固摄B.防止汗出过多C.使肺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D.促进肺气的宣发E.有助于元气的生成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人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故为C。
第2题:成人牙齿过早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A.肾阳虚衰B.肾精不足C.肾气不固D.肾阴亏虚E.肾不纳气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3题:情志抑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心神不定B.肝血亏虚C.肺气不足D.肝失疏泄E.肝升太过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4题: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排泄水液B.贮藏精气C.传化水液D.传化水谷E.传导糟粕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5题:脏腑可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分为A.六腑B.五脏、六腑C.五脏D.五脏、六腑、奇恒之腑E.以上均非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6题:与“天癸”产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物质是A.肺气B.肝血C.心血D.肾精E.脾气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7题:五脏与五体关系中哪项说法不正确A.肺在体合毛B.心在体合脉C.肝在体合筋D.肾在体合骨E.脾在体合肉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8题:患者,女,47岁。
素有胸胁胀闷,暖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肠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与本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肝肺B.心脾C.肝脾D.脾肾E.肝肾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9题:在维持正常呼吸方面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肺与脾B.肺与肝C.肺与心D.肺与肾E.心与肾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故肺肾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为密切。
第10题:在五脏中,被称为“刚脏”的是A.肝B.肾C.心D.脾E.肺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第11题:患者,男,70岁。
五脏六腑的生理一、五脏的生理(一)心: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络包裹,卫护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脉,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
2、心主神明。
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中医认为这些机能都有心来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3、心主汗液。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
故有“汗血同源”、“汗为心液”之说。
4、心开窍于舌。
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血上通于舌,故心有病变,容易在舌体上反映出来。
(二)肝:肝位于肋部1、肝藏血,是指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量的分布起调节作用。
2、主疏泄。
疏泄,即舒展、通畅、条达之意。
是指肝气具有舒展、生发、条达柔和的生理功能;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的机枢的升降与调畅。
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情志方面:人的神志活动除心所主之外,与肝关系密切;(2)消化吸疏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且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3、主筋,其华在爪。
4、开窍于目。
(三)脾:脾位于中焦,1、运化、升清。
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
运化水谷精微是指:消化饮食和吸疏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运化水湿主要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2、主统血。
脾统血指脾气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血管之外。
3、主肌肉、四肢。
脾脏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肌肉,以起营养作用,脾的运化功能健旺与否,关系到肌肉的壮实或衰萎。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人体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气健旺,则食欲、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口淡无味。
脾的功能好坏,也可从口唇反映出来;如脾气健运,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气不健,则口唇淡白或萎黄无光泽。
(四)肺: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
1、主气、司呼吸:肺所主的气包括:元气和充斥于全身的气。
肺有司呼吸的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的清气,吐出体内浊气,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具有主津作用的脏腑是A、大肠B、胃C、小肠D、三焦E、脾2、六腑中具有“太仓”之称的是A、小肠B、三焦C、脾D、大肠E、胃3、关于胆的叙述错误的是A、贮藏胆汁B、生成胆汁C、排泄胆汁D、主决断E、胆者,中正之官4、与肺相表里的是A、胆B、胃C、大肠D、三焦E、膀胱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由脾气转输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细目一六腑——六腑的生理机能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总称。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后世医家将此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
1. 胆的生理机能胆位于右胁腹腔内,与肝紧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
《灵枢·本俞》称胆为“中精之腑”。
亦有医家将其称为“中清之腑”。
胆为中空器官而类腑。
其内盛的胆汁应适时排泄,具有“泻而不藏”的特性,故胆为六腑之一;又因其内盛精汁,与六腑传化水谷,排泄糟粕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
胆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胆汁生成后由胆腑浓缩并贮藏,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2)主决断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与人体平衡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极其丰富和独特。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五脏六腑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脏六腑理论是指人体内部的五脏和六腑,它们在中医理论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功能和相应的平衡调节方法。
一、五脏的功能与平衡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脏器。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每个脏器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 心:心主神明,掌管人的思维、情绪和意识活动。
它的平衡与人的情绪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调节心脏功能,而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2. 肝:肝主疏泄,掌管人体的气机运行。
肝的平衡与人体血液循环、情绪稳定有关。
当肝气不畅,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肝的平衡。
3. 脾:脾主运化,参与消化吸收和水液平衡。
中医认为,脾的平衡与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运用有关,它的虚弱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脾的平衡。
4. 肺:肺主呼吸,掌管人体的气息和卫气的运行。
肺的平衡与人体的呼吸功效、皮肤的健康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肺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的脏器,如湿邪、热邪等,都可能导致肺功能失调。
5. 肾:肾主藏精,与人的生殖、生长和激素分泌有关。
肾的平衡与人体的生殖能力、骨骼健康等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肾虚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问题。
五脏的平衡是中医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中医通常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来保持五脏的平衡,并预防、治疗相关的疾病。
二、六腑的功能与平衡六腑是指胆、膀胱、胃、小肠、大肠、三焦这六个腑器。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与消化、排泄等功能有关,同时也与五脏密切配合,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
1. 胆: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脂肪和排泄胆汁。
胆的平衡与消化能力和情绪稳定有关。
中医认为,胆虚易导致消化不良和情绪烦躁等问题。
2. 膀胱:膀胱主要负责排泄尿液。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A.心与脾B.心与肺C.肺与脾D.肺与肾E.肾与肝1.与正常生殖功能有关的脏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2.与正常呼吸功能有关的脏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A.脾B.胃C.肾D.肝E.肺3.“贮痰之器”是指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4.“生痰之源”是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A.右肾为命门B.命门为两肾的总称C.两肾之间为命门D.命门为肾间动气E.命门为精室5.《难经》认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6.赵献可认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A.心B.脾C.肺D.肝E.肾7.称“后天之本”的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8.称“先天之本”的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A.肝与脾的关系B.肝与肾的关系C.心与肾的关系D.肾与肺的关系E.肺与脾的关系9.“精血同源”是指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10.“水火即济”是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A.心与脾B.肺与脾C.脾与肾D.肺与肝E.肺与心11.与气机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12.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1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藏血B.主神志C.主运化D.主统血E.主疏泄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14.心系病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A.气血亏损,心神失养B.邪气扰心,心神不宁C.水气凌心,扰乱心神D.血脉运行障碍,神明失司E.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15.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精液C.血液D.宗气E.营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1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A.心主血B.心主神志C.心主思维D.心总统魂魄E.心总统意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17.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A.心血充盈B.心气充沛C.心神安宁D.心搏如常E.脉道通利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18.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A.司呼吸B.宗气的生成C.全身气机的调节D.朝百脉E.主治节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19.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D.肺朝百脉E.肺主宣发和肃降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20.主治节是指A.心的生理功能B.肺的生理功能C.脾的生理功能D.肝的生理功能E.肾的生理功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21.“清虚之脏”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22.“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A.脾的阳气主升B.脾以升为健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E.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23.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D.脾能运化水谷精微E.脾为后天之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24.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A.肝、肺B.肺、肾C.脾、胃D.肝、胆E.心、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25.下列哪项不是脾的生理功能A.水谷的受纳和腐熟B.水谷精微的转输C.水液的吸收和转输D.脏器位置的维系E.血液的统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26.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传化物B.实而不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27.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可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统摄血液D.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E.化生血液与统摄血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28.肾系病证的主要病机特点是A.肺失通调,三焦气化不利B.肾失开阖,膀胱气化不利C.脾失健运,水虚内停D.肾阴、肾阳不足,气化不利E.温热蕴结,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29.有主水和纳气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30.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A.肾B.脾C.心D.肝E.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31.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C.主生长发育和生殖D.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32.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肾中精气的充盈B.脾气的健运C.肾阳的蒸化D.肝血的充足E.肾阴的滋养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33.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B.有助于元气的固摄C.有助于精液的固摄D.有助于元气的生成E.有助于肺气的宣发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34.“肾为气之根”主要指A.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B.肾主纳气,以维持呼吸深沉C.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D.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E.元气由肾精所化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35.《素问.上古天真论》“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是指女子哪一年龄段的生理表现A.“二七”B.“三七”C.“四七”D.“五七”E.“六七”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36.“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肾阳B.肾阴C.肝阳D.心阳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37.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肝、心、肾C.肺、肝、肾D.心、肺、肝E.肝、脾、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38.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肺B.肺、脾C.肺、肾D.脾、胃E.肝、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39.下列各脏中,其生理特性以升为主的是A.肺与脾B.肺与肝C.肝与肾D.心与肾E.肝与脾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40.肝藏血与脾统血的共同生理功能是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统摄血液D.防止出血E.化生血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五脏41.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关系C.宗气的贯通和运行D.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42.“乙癸同源”应归属于A.肝与心的关系B.肝与肾的关系C.肺与脾的关系D.肾与脾的关系E.肝与肺的关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43.《素问.水热穴论》中所称的“胃之关”为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44.“太仓”所指的是A.三焦B.胃C.小肠D.脾E.大肠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45.下列关于五脏外合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合脉B.肝合筋C.脾合体D.肺合皮毛E.肾合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46.心之液为A.汗B.涕C.泪D.唾E.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47.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脾藏意E.肾藏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五脏。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中医基础知识之五脏六腑中医以五脏六腑为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内的五个脏器和六个腑器互相联系,共同维持着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健康,它们是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以下是五脏六腑的详细介绍。
五脏:1.心心主血脉,主宰人的神明意识和生命力,同时心还掌管着人的胸腔、喉咙和舌头。
中医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为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2.肝肝主筋、主管血液排毒和血液运行,同时还调节人的情绪状态。
肝在中医中被认为是人体内分解和代谢毒素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病会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
3.脾脾主治运化,又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源”,掌管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与消化相关的疾病和体重问题常常和脾有关。
4.肺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中心,主管人体的呼吸和气血,也是抗外界病原体的重要防线。
肺疾病会导致呼吸系统的问题,如支气管炎和肺炎。
5.肾肾为明确功能,主要负责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是人体中的主要滤器。
肾为人体储存精气,代表着人体的生殖力。
肾疾病会影响肾脏功能和生殖能力。
六腑:1.胆胆为肝的器官之一,主管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是人体用于消化和吸收脂肪的重要物质。
胆结石和胆囊炎是胆的疾病最为常见的问题。
2.胃胃为脾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储存、消化和分解食物,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中心。
胃疾病如胃病、胃痛以及病态反酸问题等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小肠小肠负责消化和吸收人体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发挥着保护身体的作用。
小肠炎、小肠绞痛和痢疾等疾病都与小肠有很大的关系。
4.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分,帮助人体排泄废物。
大肠疾病主要考虑以后期肠癌的发生为多,而早期检查能有效减少因大肠癌带来的危害。
5.膀胱膀胱是肾脏与泌尿道之间的储水器官,主要负责存储尿液,当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会将尿排出人体。
膀胱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总的来说,五脏六腑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人体内部的重要部位,也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维护者,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和协同起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和平衡的重要保证。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在事业单位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藏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五脏与六腑。
考点主要集中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上。
包括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五脏与六腑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其功能特点,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拿到高分。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包括胆、胃、小肠、膀胱、三焦,其中胆不但是六腑之一,也是奇恒之府之一,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是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六腑形态特点是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
对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的对比鉴别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
二、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泌别清浊的功能。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则大便稀薄,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则大便便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说,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单选题]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实(江南博哥)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2.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水的作用。
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3.称作“华盖”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4.具有“水之上源”之称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5.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肺主行水,指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人体水液代谢要依靠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宣发将津液输布全身,并调节汗液的排泄;肃降将水液向下输送,化生尿液而排泄。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掌握“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知识点。
[单选题]6.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主治节E.辅心行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
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试题一、名词解释1.(中等)整体观念:答案:2.(中等)百骸:答案:3.(中等)4.(较难)人气:答案:5(较难)证:答案:6.(很难)辨证论治:答案:7.(中等)同病异治:答案:8.(中等)异病同治:答案:10.(较难)形与神俱答案:二、填空题1.(较难)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_______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__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答案:2.(容易)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____。
6.(中等)《伤寒论》在_____的基础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
答案:7.(容易)10.(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一。
答案:11.(较难)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含义有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容易)13.(容易)16.(容易)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____,其代表著作是_______。
答案:17.(中等)中医学认为_____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____特性。
答案:18.(中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9.(中等)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
三、判断题1.(容易)《黄帝内经》一书的间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容易)《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3.(容易)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4.(容易)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传染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5.(容易)中医学的基本持点是唯物观和辩证观。
()6.(容易)温病学理论渊源于《温疫论》。
()7.(容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8.(较难)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9.(中等)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10.(较难)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附:⼼包络)⼼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包卫护。
⼼与⼩肠、脉、⾯、⾆等构成⼼系统。
⼼,在五⾏属⽕,为阳中之阳脏,主⾎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命之主宰。
⼼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的解剖形态1.⼼的解剖位置:关于⼼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
⼼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之后的⼀个重要的脏器。
⼼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2.⼼的形态结构:⼼脏呈尖圆形,⾊红,中有孔窍,外有⼼包络围护,⼼居其中。
中医学对⼈体⼼脏的重量、颜⾊、结构,以及⼼腔的⾎容量等均有⼀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已。
“⼼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黄裹脂,⼀是为⼼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脏象学说中的⼼,在中医⽂献中有⾎⾁之⼼和神明之⼼之别。
⾎⾁之⼼,即指实质性的⼼脏;神明之⼼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故有神明之⼼的说法。
正如李梃所说:“有⾎⾁之⼼,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有神明之⼼……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门·脏腑》)。
(⼆)⼼的⽣理功能1.⼼主⾎脉:⼼主⾎脉,指⼼有主管⾎脉和推动⾎液循⾏于脉中的作⽤,包括主⾎和主脉两个⽅⾯。
⾎就是⾎液。
脉,即是脉管,⼜称经脉,为⾎之府,是⾎液运⾏的通道。
⼼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个密闭的系统,成为⾎液循环的枢纽。
⼼脏不停地搏动,推动⾎液在全⾝脉管中循环⽆端,周流不息,成为⾎液循环的动⼒。
所以说:“⼈⼼动,则⾎⾏于诸经,……是⼼主⾎也”(《医学⼊门·脏腑》)。
由此可见,⼼脏、脉和⾎液所构成的这个相对独⽴系统的⽣理功能,·都属于⼼所主,都有赖于⼼脏的正常搏动。
⼼脏有规律的跳动,与⼼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