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及喉部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8.01 MB
- 文档页数:121
耳鼻咽喉科常用X线检查一、鼻窦的X线检查(一)鼻颏位(Water 氏位)主要用于检查上颌窦及其四壁,上壁、后壁显示较清晰,也可显示其他诸如筛窦。
额窦,但额窦变形较大。
筛窦前后组分离投影观察不够满意(图1)。
图1 鼻颏位(二)鼻额位(Caldwell 氏位)主要检查额窦,筛窦,但前后不易分辨,前组气房居上。
位于鼻腔两侧,后组气房投影于上颌窦内上侧。
也可显示鼻腔、眼眶,但上颌窦被颞骨岩部重迭而不清楚(图2)。
图2 鼻额位(三)侧位主要检查额窦,蝶窦及其前后深度较好,也可显示上颌窦,筛窦范围,但两侧投影重迭(图3)。
图3 鼻窦侧位二、咽喉的X线检查(一)颏顶位(颅底位)主要检查颅底骨质,尤以中颅窝结构显示较好。
如破裂孔,卵圆孔,棘孔及翼窦板,也可显示鼻咽腔,以鼻咽前壁及两侧壁显示较清楚,亦可见上颌窦后壁,蝶窦情况(图4)。
图4 颅底位(二)咽侧位(颈侧高位)主要检查鼻咽及口咽部软组织阴影。
鼻咽侧位于鼻咽顶,后壁及其毗邻的蝶窦,蝶鞍和颈椎显示较好,对诊断咽后脓肿有重要意义。
正常咽后壁厚度,10岁以下约4~5毫米左右,5岁以下稍厚,一般不超过8毫米。
成人约3毫米,一般不超过5毫米(图5)。
图5 咽侧位(三)喉侧位(颈侧低位)主要显示喉部软骨及软组织区,结诊断喉肿瘤,喉狭窄的范围有一定帮助(图6)。
图6 喉侧位(四)喉正位主要检查喉前庭、喉室、声门下区,梨状窝。
断层摄片对诊断较小的梨状窝及喉室肿瘤有帮助(图7,8)。
图7 喉正位图8 喉正位(断层)三、乳突的X线检查可帮助了解乳突气房的发育类型、分布、乙状窦位置,乳突病变及骨质有无破坏。
(一)乳突侧斜位1.Law氏位,主要检查乳突气房类型,天盖、乙状窦骨质,脑膜横窦角。
照片中,上鼓室,鼓窦入口多为骨迷路的阴影重迭,天盖与岩部上缘重迭,内外耳道亦互相重迭(图9)。
图9 乳突Law氏位2.Schueller 氏位,较Law氏位为优,可显示上鼓室,鼓窦的大部分,鼓窦入口。
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解剖性分辨力。
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非常有价值。
通过对鼻咽部进行高清晰度的影像学观察,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此外,MRI还可以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技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组织的代谢信息,还可以提供准确定位的解剖学信息。
对于鼻咽癌的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肿瘤的活动程度,同时还能检测到远处转移灶,提高鼻咽癌的诊断准确性。
三、纤维喉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鼻咽部的病变情况。
通过将纤维喉镜插入鼻腔进入咽喉部进行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鼻咽癌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纤维喉镜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多次复查和随访,对于鼻咽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非常有帮助。
四、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将超声探头插入鼻咽部进行检查的方法。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内镜检查具有更高的解剖分辨率和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通过超声内镜的引导,可以精确观察到鼻咽癌的部位、大小以及侵袭范围,对于术前评估和手术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鼻咽癌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其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
MRI、PET-CT、纤维喉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并在不同的临床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耳鼻喉科医学影像技术解析医学影像技术在耳鼻喉科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耳鼻喉科医生可以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耳鼻喉科医学影像技术进行详细解析,探讨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耳鼻喉科医学影像技术简介医学影像技术是通过特定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物理手段,如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将疾病相关的解剖结构或病理改变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耳鼻喉科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学、超声学和内窥镜等。
二、放射学技术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放射学诊断手段,耳鼻喉科常用的X射线检查包括鼻窦正位片和颅面部片。
通过X射线,医生可以观察鼻骨、上颌骨、额骨等解剖结构,发现鼻骨骨折、窦道狭窄等疾病。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以X射线为原理的断层摄影技术。
耳鼻喉科中常用的CT扫描有鼻窦CT和颅面部CT。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信息,对于鼻窦炎、鼻咽癌等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3. MRIMRI(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断层影像。
耳鼻喉科中常用的MRI检查有颅面部MRI和喉部MRI。
MRI 在诊断喉部肿瘤、前颅窝疾病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解剖信息。
三、超声学技术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1. B超B超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来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耳鼻喉科中常用的B超检查有甲状腺B超和喉部B超。
通过B超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甲状腺肿块、甲状腺结节等,还可以辅助进行喉部声带功能的评估。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在B超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彩色血流显像功能。
耳鼻喉科中常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有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和甲状旁腺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颈动脉、颈内静脉等血管的血流情况,诊断颈动脉狭窄、颈静脉血栓等疾病。
四、内窥镜技术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1. 鼻内窥镜鼻内窥镜是一种通过鼻腔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技术。
耳鼻喉科中常用的鼻内窥镜有前方鼻内窥镜和后方鼻内窥镜。
鼻咽部dr诊断标准
DR 检查即数字化X 线摄影,鼻咽部DR 检查可以辅助诊断鼻咽部疾病,但通常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鼻咽部DR 检查可以观察鼻咽部的结构和形态,如鼻咽顶后壁、侧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等部位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发现异常征象,如鼻咽部软组织肿胀、肿块、骨质破坏等,可能提示存在鼻咽部病变。
然而,DR 检查对于鼻咽部的显示效果相对较差,对于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较低。
对于鼻咽部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以及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
如果鼻咽部DR 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耳鼻喉腔感染影像学辨识一、引言耳鼻喉腔感染是指鼻咽部、鼻窦、中耳、咽喉等部位的炎症,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对于耳鼻喉腔感染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影像学的应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耳鼻喉腔感染影像学辨识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临床判断。
二、鼻咽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1. 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种:(1)X线片的征象:鼻窦气液平面、鼻窦黏膜充血增厚、鼻窦壁骨质破坏等。
(2)CT扫描的征象:鼻窦腔内液体密度影、鼻窦黏膜的增厚、鼻窦壁骨质破坏等。
2. 咽后间隙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咽后间隙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颈部感染,常见于扁桃体周围的感染蔓延。
咽后间隙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种:(1)CT扫描的征象:咽后间隙膨大、密度增高、边界模糊等。
(2)MRI扫描的征象:咽后间隙信号异常、脓液积聚等。
三、中耳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中耳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伴随耳痛、发热和听力下降。
中耳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种:1. 中耳积液的影像学表现(1)X线片的征象:鼓室阴影模糊、鼓室积液等。
(2)CT扫描的征象:中耳腔内积液、乳突骨结构改变等。
2. 中耳炎的影像学表现(1)CT扫描的征象:乳突粘膜增厚、鼓室积液、鼓室腔变窄等。
(2)MRI扫描的征象:乳突软组织炎症、乳突骨质破坏等。
四、咽喉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咽喉部感染是儿童和成人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喉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咽喉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种:1. 喉炎的影像学表现(1)喉部X线片的征象:声门区模糊、喉软骨增厚、喉腔狭窄等。
(2)喉部CT或MRI扫描的征象:喉部软组织增厚、局部脓肿形成等。
2. 扁桃体炎的影像学表现(1)扁桃体X线片的征象:扁桃体增大、边界模糊、周围脓肿形成等。
(2)扁桃体CT或MRI扫描的征象:扁桃体密度异常、脓肿形成等。
五、结论通过对耳鼻喉腔感染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临床判断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