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答案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答案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答案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答案

理工科专业 《大学物理B 》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 答:

112

3

V p 0 p O

V

V 12V 1

p 12p 1A

B

图1

4、 给定的理想气体(比热容比γ为已知),从标准状态(p 0、V 0、T 0)开始,作绝热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膨胀后的温度T =____________,压强p =__________. 答: 1

)

1

(T -γ , )1

(p γ

图2

(A) 一定都是平衡态. (B) 不一定都是平衡态. (C) 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D) 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 C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 ① 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 ② 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 ③ 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 ④ 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以上正确的断言是: (A) ① 、③ . (B) ②、③.

(C) ③. (D) ③、④.

( D )5、有人设计一台卡诺热机(可逆的).每循环一次可从 400 K 的高温热源吸热1800 J ,向 300 K 的低温热源放热 800 J .同时对外作功1000 J ,这样的设计是 (A)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B)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C) 不行的,卡诺循环所作的功不能大于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D) 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请在括号里打上√或×)

( × )1、气体的平衡态和力学中的平衡态相同。

( √ )2、一系列的平衡态组成的过程是准静态过程。 ( × )3、功变热的不可逆性是指功可以变为热,但热不可以变为功。

( × )4、热传导的不可逆性是指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 )5、不可逆循环的热机效率1

2

1Q Q bukeni -

<η。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理想气体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各如何?

答: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1分)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运动论出发,运用力学规律,通过统计平均的办法,求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1分)再由实验确认的方法。(1分)

从宏观看,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大时,实际气体都可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压强越低,温度越高,这种近似的准确度越高。(1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把分子看成弹性的自由运动的质点。(1分)

2、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别证明,在V p -图上一绝热线与一等温线不能有两个交点,如图2所示。

解:(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W E Q +?=

若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经等温b a →过程有

0111=-=?W Q E (1分)

经绝热b a →过程

022=+?W E

022<-=?W E (1分)

从上得出21E E ?≠?,这与a ,b 两点的内能变化应该相同矛盾。(1分)

(2)若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组成闭合曲线而构成了一循环过程,这循环过程只有吸热,无放热,且对外做正功,(1分)热机效率为%100,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分) 五、计算题(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计算结果。)

1、(10分)容器中储有氧气,其压强为P=0.1MPa(即1atm)温度为27℃,求 (1) 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n ;(2) 氧分子的质量m ;(3) 气

体密度ρ.

解:(1)由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

2423

51045.23001038.110013.

11.0?=????==-kT p n m -3 (4分,公式2分,结果2分) (2)氧分子的质量

26

23

0mol 1032.51002.6032.0?=?==

N M m Kg (3分,公式2分,结果1分) (3)由气体状态方程RT M M

pV mol

=

13.030031.810013.11.0032.05

mol =????==RT p M ρ3m kg -? (3分,公式2分,结果1分)

2、(10分)容器内有11 kg 二氧化碳和2 kg 氢气(两种气体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已知混合气体的内能是8.1×106

J .求: (1) 混合气体的温度;

(2)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二氧化碳的M mol =44×10-3

kg ·mol -1

) 解:(1) RT

M M i RT M M i E 2

mol 2

21mol 1122+=

(公式2分)

R M M i M M i E/T ????

??+=2mol 221mol 1122=300 K (结果2分) (2) kT 2

6

1=

ε=1.24×10-20J (3分,公式2分,结果1分) kT 2

5

2=ε=1.04×10-20J (3分,公式2分,结果1分)

3、(8分)如图3所示,一系统由状态a 沿acb 到达状态b 的过程中,有350 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 J . (1)若沿adb 时,系统作功42 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若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84 J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

图3

解:(1)由acb 过程可求出b 态和a 态的内能之差

Q E W =?+

350126224E Q W ?=-=-= J (3分,公式2分,结果1分)

abd 过程,系统作功42W = J

22442266Q E W =?+=+=J 系统吸收热量 (2分)

(2) ba 过程,外界对系统作功84W =-J (1分)

22484308Q E W =?+=--=-J 系统放热 (2分)

4、(10分)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 加热到350K ,问在下列两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做了多少功? (1) 容积保持不变; (2) 压力保持不变。 解:(1)等体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E Q ?= (1分) )(2)(1212T T R i

v

T T vC E Q -=-=?=V (1分)

25.623)300350(31.82

3

=-??=

?=E Q J (1分) 对外作功0=W (1分) (2)等压过程:

)(22

)(1212T T R i v

T T vC Q -+=-=P (2分)

75.1038)300350(31.82

5

=-??=

Q J (1分) )(12T T vC E -=?V (1分) 内能增加25.623)300350(31.82

3

=-??=

?E J (1分) 对外作功1038.75623.5415.5W Q E =-?=-=J (1分)

5、(12分)如图4所示是一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其中AB 和CD 是等压过程,BC 和DA 为绝热过程,已知B 点和C 点的温度

分别为2T 和3T .求此循环效率.这是卡诺循环吗?

解:(1)热机效率1

2

1Q Q -

(1分)

AB 等压过程:吸热 )(P mo 1A B l

T T C M M

Q -=

(1分)p

图4

A

B

C

D

CD 等压过程:放热)(P mol

2

2D C T T C M M

Q Q -='-= (1分) )/1()

/1(1

2B A B C D C A B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Q Q --=--= (1分) 根据绝热过程方程得到: AD 绝热过程:γγγ

γ----=D D A

A T p T p 11

; BC 绝热过程: 11B

B C C p T p T γγγγ

----= (2分) 又,,D A

A B C D C B

T

T p p p p T T ===

得: (3分) 2

3

1T T -

=η (1分) (2)不是卡诺循环,因为不是工作在两个恒定的热源之间. (2分)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0 气体动理论习题详解

习题十 一、选择题 1.用分子质量m ,总分子数N ,分子速率v 和速率分布函数()f v 表示的分子平动动能平均值为 [ ] (A )0 ()Nf v dv ∞ ? ; (B ) 20 1 ()2 mv f v dv ∞? ; (C )20 1 ()2 mv Nf v dv ∞? ; (D )0 1 ()2 mvf v dv ∞? 。 答案:B 解:根据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统计意义即可得出。()f v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而dv v Nf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dv 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故本题答案为B 。 2.下列对最概然速率p v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p v 是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 (B )就单位速率区间而言,分子速率取p v 的概率最大; (C )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取极大值时所对应的速率就是p v ; (D )在相同速率间隔条件下分子处在p v 所在的那个间隔内的分子数最多。 答案:A 解:根据()f v 的统计意义和p v 的定义知,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而只有A 不正确,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不是p v ,而可能是趋于无穷大,所以答案A 正确。 3.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两种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相等,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氧气的温度比氢气的高; (B )氢气的温度比氧气的高; (C )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 (D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 答案:A rms v =222222221 ,16 H O H H H O O O T T T M M M T M ===,所以答案A 正确。 4.如下图所示,若在某个过程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 热力学能(内能)U 随压强p 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 延长线过U —p 图的原点),则该过程为[ ] (A )等温过程; (B )等压过程; (C )等容过程; (D )绝热过程。 答案:C

高中物理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题库8370004

高中物理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题库8370004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 卷面总分188 期望值0 入卷题数44 时间 分钟 第1大题: 选择题(57分) 1.1 (3分) 两个体积相等的容器中,分别储有氦气和氢气,以1E 和2E 分别表示氦气和氢气的内能,若他们的压强相同,则( ) (A )1E =2E (B )1E >2E (C )1E <2E (D )无法确定 1.2 (3分) 一瓶氮气和一瓶氦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 ) (A)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1.3 (3分) 不同种类的两瓶理想气体,它们的体积不同,但温度和压强都相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V E K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 p ,分别有如下关系:( ) (A)n 不同,(V E K /)不同,p 不同 (B)n 不同,(V E K /)不同,p 相同 (C)n 相同,(V E K /)相同, p 不同 (D)n 相同,(V E K /)相同, p 相同 1.4 (3分) 设M 为气体的质量,m 为气体分子质量,N 为气体分子总数目,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0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各式中哪一式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 (A) pV M m 23 (B) pV M m mol 23 (C) npV 2 3 (D) pV N M M mol 023 1.5 (3分) 置于容器内的气体,如果气体内各处压强相等,或气体内各处温度相同,则这两种情况下气体的状态 ( ) (A)一定都是平衡态 (B)不一定都是平衡态 (C)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D)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第七章气体动理论(答案)

一、选择题 [ C ]1、(基础训练2)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 K /V ),单位体积内气体的质量?的关系为: (A) n 不同,(E K /V )不同,??不同. (B) n 不同,(E K /V )不同,??相同. (C) n 相同,(E K /V )相同, ??不同. (D) n 相同,(E K /V )相同,??相同. 【提示】① ∵nkT p =,由题意,T ,p 相同,∴n 相同; ② ∵kT n V kT N V E k 2 3 23==,而n ,T 均相同,∴V E k 相同; ③ RT M M pV mol =→RT pM V M mol ==ρ,T ,p 相同,而mol M 不同,∴ρ不同。 [ B ]2、(基础训练7)设图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 2 O p v 和() 2 H p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 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2 O p v /() 2 H p v = 4. (B)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2 O p v /() 2 H p v =1/4. (C)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2 O p v /() 2 H p v =1/4. (D)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2 O p v /() 2 H p v = 4. 【提示】①最概然速率p v =p v 越小,故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②23 ,3210(/)mol O M kg mol -=?, 23 ,210(/)mol H M kg mol -=?, 得 ()() 2 2 O v v p p H 14 = [ C ]3、(基础训练8)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则速率分布在v 1~v 2

第8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习题 8-1 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成是均匀的。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1.35×1014 Pa 。试估计太阳的温度。(已知氢原子的质量m = 1.67×10-27 kg ,太阳半径R = 6.96×108 m ,太阳质量M = 1.99×1030 kg ) 解:m R M Vm M m n 3π)3/4(== = ρ K 1015.1)3/4(73?===Mk m R nk p T π 8-2 目前已可获得1.013×10-10 Pa 的高真空,在此压强下温度为27℃的1cm 3体积内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3462310 /cm 1045.210300 1038.110013.1?=????===---V kT p nV N 8-3 容积V =1 m 3的容器内混有N 1=1.0×1023个氢气分子和N 2=4.0×1023个氧气分子,混合气体的温度为 400 K ,求: (1) 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2)混合气体的压强。 解:(1) J 1014.41054001038.12 3)(233232321?=?????=+=-∑N N kT t ε (2)Pa kT n p i 32323 1076.210540010 38.1?=????== -∑ 8-4 储有1mol 氧气、容积为1 m 3的容器以v =10 m/s 的速率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问气体的温度及压强各升高多少?(将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 解:1mol 氧气的质量kg 10323 -?=M ,5=i 由题意得 T R Mv ?=?ν2 5 %80212K 102.62-?=??T T R V p RT pV ?=???=νν

汽车使用维护实训指导书

汽车使用维护实训指导 书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汽车使用维护实训指导书 主编: 施海凤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目录 总论 (3) 课题一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7) 第一节润滑和补给作业 (7) 第二节检查、紧固作业 (10) 第三节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19) 课题二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26) 第一节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26) 第二节底盘的维护作业 (40) 第三节电气部分的维护 (56) 总论 一、汽车维护实训的目的 根据我国现行汽车维护制度的特点:“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实行定期、强制执行,着重提高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项性能的方针;对二级维护实行先检测诊断,并进行技术评定,然后确定维护作业内容,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提高汽车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的方针。”本实训课着重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内容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操技能和专业知识,予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工作的需要。 二、实训教学的方法 1、实训过程中,各重点难点项目内容由指导教师采取边操作示范、边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以观察为主,结合适当的实际操作,讨论各总成、部件的构造、工作过程、调整方法。 2、指导教师校仿汽车维修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的教学方法。

三、实训所用的工、量具和机具 1、汽车维护实训常用工量具和仪器、仪表:开口扳手、梅花扳手、活动扳手、套筒扳手、管子扳手、扭力扳手、锤子、钳子(鲤鱼钳、尖嘴钳、卡簧钳)、螺丝刀、剪刀、手摇柄、火花塞套筒、千斤顶、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厚薄规、直尺、尺;气缸压力表、真空表、燃油压力表、万用表、示波器、汽车解码器、四气分析仪等。 2、汽车专用的工机具:弹簧钳、铳子、錾子、冲子、刮刀、撬棍、铜棒、时规螺母套筒、时规拉器、活塞环钳、轮毂轴承螺母专用套筒、各种拉器、独立悬挂弹拆装器、摇杆、接杆、离合器拆装托架、变速器托架、车桥拆装托架、空气压缩机、风动扳手、悬臂吊、发动机专用吊具等。 四、实训所用的教具和设备 实物教具包括: (1)桑塔纳2000和帕萨特轿车各一辆; (2)凯越和卡罗拉汽车各一辆; (3)两柱举升机; (4)平板式汽车检测线、四轮定位仪、前照灯检测仪、轮胎动平衡机。 五、实训注意事项 1、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和机件的安全,不了解的先了解后动手,特别是注意在车底下工作时的人身安全。 (2)未经许可,不准扳动机件和乱动电器按钮开关。 (3)注意防火。 (4)认真接受实训前的安全知识教育。 2、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机、工、量具的正确使用。 (2)两柱举升机的升降操作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3)严格按维护技术规程、操作工艺要求进行作业。 (4)需调整的部位,应按出厂技术数据或技术规程规定的数据进行调整。 (5)注意拧紧螺钉、螺母、螺栓的顺序,有规定力矩要求的,必须用扭力扳手拧紧。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 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 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课程框架结构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小章主要内容讲实练考其 计 授践习核它一汽车的动力性426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22三汽车的行驶安全性44四汽车的舒适性22五汽车的通过性426六汽车检测制度22七汽车动力性检测426八汽车燃料经济性检测44九汽车制动性检测426十车轮动平衡检测336 十 汽车前照灯检测224一 十 汽车车速表检测22二 十 汽车车轮定位检测426三

十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 26四声检测 4 十 汽车合理使用22五 总 451560计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 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7 课时,实践课时为17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 3 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有汽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 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 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了解汽 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 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 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 ) 知识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 识。 3.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 ) 能力培养目的 1.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能合理使用汽车。 4.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三 ) 思想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内容标准 单元一、汽车的动力性2、掌握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理解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与汽 项目名称 1. 汽车的动力性工作任务车动力性的关系。 参考学时62、掌握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 1 、了解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理解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与汽车动力性1、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与汽车动 理论知识力性的关系 的关系; 2、汽车行驶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实践报告

学生实践报告 实践名称:湖北十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践时间: 6月25 日-7月07日 实践单位:湖北十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教学单位:湖北十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17年 9月 1日

然后又去参观了轮辋的制造工序流程,首先是下料,然后用轮辋卷圆机卷圆、 接着用闪光对焊机进行对焊,再用轮辋刨渣机刨渣,接着滚平、端切、焊缝打磨、扩口、滚形、扩涨、冲气门孔、打磨轮缘毛刺,最后检验。 下午去钢板弹簧公司参观学习板簧的制造流程,工序流程 端孔、切边,折弯、剪耳、包耳、整形, 加热,成形,淬火(油),回火,冷却(水),喷丸,喷漆,烘干。主片卷耳受力严重,

下午去机修车间参观学习刀具及修磨。 一、刀具修磨的意义是防止刀具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硬度和耐磨性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工艺性,5.经济性。 三、目前刀具常用的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立方氮化硼,陶瓷材料,金刚石。 五、刀具结构形式: 整体式(简单,刚度好),焊接式,镶齿式,可转位机夹式。

下午去了发动机部件车间参观了轮壳,飞轮。轮壳为铸造件,飞轮总成由飞轮和齿圈过盈配合而成。齿圈的齿形是通过滚齿机滚齿而成,同时要对齿圈进行高频的淬火处理提高齿的硬度。飞轮在经过粗精加工后要进行动平衡 .

下午参观了轻型发动机公司,主要是参观了轻型发动机的缸盖、 还有发动机总成。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缸盖的生产设备,缸盖精度要求高,加工工艺复杂,所有的工序流程都在机床里面进行加工.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最概然速率p v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p v 是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 (B )就单位速率区间而言,分子速率取p v 的概率最大; (C )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取极大值时所对应的速率就是p v ; (D )在相同速率间隔条件下分子处在p v 所在的那个间隔内的分子数最多。 答案:A 2.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两种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相等,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温度比氢气的高; (B )氢气的温度比氧气的高; (C )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 (D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 答案:A 3.理想气体体积为 V ,压强为 p ,温度为 T . 一个分子 的质量为 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 )pV/(kT) (C )pV/(RT) (D )pV/(mT) 答案:B 4.有A 、B 两种容积不同的容器,A 中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B 中装有双原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则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热力学能(内能)A U V ?? ???和B U V ?? ???的关系为 ( ) (A )A B U U V V ????< ? ?????;(B )A B U U V V ????> ? ?????;(C )A B U U V V ????= ? ?????;(D )无法判断。 答案:A 5.一摩尔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 )。 (A )32mol M RT M (B )2i RT (C )32RT (D )32 KT 答案:C

第四篇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

第四篇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 求解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热运动包含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两部分.气体动理论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统计方法研究气体的热现象,通过寻求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阐明气体的一些宏观性质和规律.而热力学基础是从宏观角度通过实验现象研究热运动规律.在求解这两章习题时要注意它们处理问题方法的差异.气体动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求解这部分习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和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的应用;(3)有关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热力学基础方面的习题则是围绕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三个等值过程和一个绝热过程)和循环过程的应用,以及计算热力学过程的熵变,并用熵增定理判别过程的方向. 1.近似计算的应用 一般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可近似当作理想气体,故理想气体也是一个理想模型.气体动理论是以理想气体为模型建立起来的,因此,气体动理论所述的定律、定理和公式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我们在求解气体动理论中有关问题时必须明确这一点.然而,这种从理想模型得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意义的.例如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以及由此得出的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2/m V,iR C =和摩尔定压热容()2/2m P,R i C +=都是近似公式,它们与在通常温度下的实验值相差不大,因此,除了在低温情况下以外,它们还都是可以使用的.在实际工作时如果要求精度较高,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应采用实验值.本书习题中有少数题给出了在某种条件下m V,C 和m P,C 的实验值就是这个道理.如习题中不给出实验值,可以采用近似的理论公式计算. 2.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过程及注意事项 热力学第一定律 E W Q Δ+=,其中功?=2 1 d V V V ρW ,内能增量T R i M m E Δ2 Δ?= .本章习题主要是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四个特殊过程(等体、等压、等温、绝热)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循环过程的应用.解题的主要过程:(1) 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气体(单原子还是双原子),气体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是多少? (2) 弄清系统经历的是些什么过程,并掌握这些过程的特征.(3) 画出各过程相应的p -V 图.应当知道准确作出热力学过程的p -V 图,可以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物理图像.(4) 根据各过程的方程和状态方程确定各状态的参量,由各过程的特点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可计算出理想气体在各过程中的功、内能增量和吸放热了.在计算中要注意Q 和W 的正、负取法. 3.关于内能的计算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总结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 程标准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7课时,实践课时为17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有汽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的 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的 1. 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 能合理使用汽车。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三) 思想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内容标准

第章气体动理论

第10章 气体动理论题目无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理想气体样品, 总质量为M , 体积为V , 压强为p , 绝对温度为T , 密度为?, 总分子数为N ,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R 为气体普适常数, 则其摩尔质量可表示为 [ ] (A) MRT pV (B) pV MkT (C) p kT ρ (D) p RT ρ 2. 如T10-1-2图所示,一个瓶内装有气体, 但有小孔与外界相通, 原来瓶内温度为300K .现在把瓶内的气体加热到400K (不计容积膨胀), 此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为 原来质量的______倍. [ ] (A) 27/127 (B) 2/3 (C) 3/4 (D) 1/10 3. 相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被密封在一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内, 并由一 水银滴隔开, 当玻璃管平放时, 氢气柱和氧气柱的长度之比为 [ ] (A) 16:1 (B) 1:1 (C) 1:16 (D) 32:1 4. 一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 下列所述中是平衡态的为 [ ] (A) 气体各部分压强相等 (B) 气体各部分温度相等 (C) 气体各部分密度相等 (D) 气体各部分温度和密度都相等 5. 一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容器中各处压强相等, 则各处温度也一定相等 (B) 容器中各处压强相等, 则各处密度也一定相等 (C) 容器中各处压强相等, 且各处密度相等, 则各处温度也一定相等 (D) 容器中各处压强相等, 则各处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一定相等 6. 理想气体能达到平衡态的原因是 [ ] (A) 各处温度相同 (B) 各处压强相同 (C) 分子永恒运动并不断相互碰撞 (D) 各处分子的碰撞次数相同 7.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k 3 2 εn p = 可理解为 [ ] (A) 是一个力学规律 (B) 是一个统计规律 (C) 仅是计算压强的公式 (D) 仅由实验得出 8. 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1和p 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 ] (A) p 1> p 2 (B) p 1< p 2 (C) p 1=p 2 (D)不确定的 9.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 、B 、C 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 1,它产生的压强为p 1;B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 1;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 n 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 为 [ ] (A) 3 p 1 (B) 4 p 1 (C) 5 p 1 (D) 6 p 1 10. 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C 升高到27?C, 而室内气压不变, 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 [ ] (A) % (B) 4% (C) 9% (D) 21% 11. 无法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是因为 T10-1-2图 T 10-1-3图

高中物理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题库8370004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 卷面总分188 期望值0 入卷题数44 时间 分钟 第1大题: 选择题(57分) 1.1 (3分) 两个体积相等的容器中,分别储有氦气和氢气,以1E 和2E 分别表示氦气和氢气的内能,若他们的压强相同,则( ) (A )1E =2E (B )1E >2E (C )1E <2E (D )无法确定 1.2 (3分) 一瓶氮气和一瓶氦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 ) (A)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1.3 (3分) 不同种类的两瓶理想气体,它们的体积不同,但温度和压强都相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V E K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 p ,分别有如下关系:( ) (A)n 不同,(V E K /)不同,p 不同 (B)n 不同,(V E K /)不同,p 相同 (C)n 相同,(V E K /)相同, p 不同 (D)n 相同,(V E K /)相同, p 相同 1.4 (3分) 设M 为气体的质量,m 为气体分子质量,N 为气体分子总数目,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0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各式中哪一式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 (A) pV M m 23 (B) pV M m mol 23 (C) npV 2 3 (D) pV N M M mol 023 1.5 (3分) 置于容器内的气体,如果气体内各处压强相等,或气体内各处温度相同,则这两种情况下气体的状态 ( ) (A)一定都是平衡态 (B)不一定都是平衡态 (C)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D)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2013第七章气体动理论答案(同名8777)

1 一.选择题 1. (基础训练2)[ C ]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 K /V ),单位体积内气体的质量ρ的关系为: (A) n 不同,(E K /V )不同,ρ 不同. (B) n 不同,(E K /V )不同,ρ 相同. (C) n 相同,(E K /V )相同,ρ 不同. (D) n 相同,(E K /V )相同,ρ 相同. 【解】: ∵nkT p =,由题意,T ,p 相同∴n 相同; ∵kT n V kT N V E k 2 3 23 ==,而n ,T 均相同∴V E k 相同 由RT M m pV =得m pM V RT ρ== ,∵不同种类气体M 不同∴ρ不同 2. (基础训练6)[ C ]设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p 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2/12)(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处于平衡状态下理想气体,三种速 率关系为 (A) p v v v ==2 /12) ( (B) 2 /12)(v v v <=p (C) 2 /12) (v v v <

>p 【解】:最概然速率:p v = = 算术平均速率: 0 ()v vf v dv ∞ ==? 20 ()v f v dv ∞ = =? 3. (基础训练7)[ B ]设图7-3所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 2 O p v 和() 2 H p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 的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2 O p v /() 2 H p v =4. (B)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汽修社会实践心得体会.doc

汽修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汽修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 对于尚未毕业的自己,我很荣幸,也很感激xx公司能给我一次汽修实践的机会,针对这三个月的实践,我将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份自我鉴定。 实践期工作我主要涉及到了汽车维修服务站的整车销售、维修以及信息反馈等。先是从事汽车漆面保养工作入手,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抛光机的使用不熟练,工作中出现好多问题,好在有领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我慢慢的懂得了其中的使用技巧。其实汽车维修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就两个字“细心”。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对汽车维修服务站的整车销售、维修以及信息反馈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深刻体会。 对于汽车美容我总结了几个要点: 1、求稳避灾:一旦研磨或抛光过度,会造成原有漆面的破坏、很难补救。因此,当出现难题时,应该规划好后再继续操作。 2、耐心细致:汽车美容类似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要求精益求精。 3、先试后用:在隐蔽处小范围内先进行试验,以便掌握情况正确使用产品和优化操作方法。 4、取轻避重:需要根据部位及材料选用产品,并作好试验。尽量由低速档位、小力量开始试验操作,直至速度、用力大小满足要求为止。 通过三个月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我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修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二】 一年的时间转眼已过,通过在汽修厂实践锻炼,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我从老师傅身上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自己更加热爱汽修这一行业。 在实践中,老师傅告诉我们要想学习这一门专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勤于动手,熟练操作,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将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与生产结合,与生活联系,并不断归纳、总结,逐渐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技术人才,才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 看见师傅一个个身着的油装,双手油黑,一天从早干到晚,如此辛苦,他们还乐在其中,我也暗下决心,一定向他们学习,练好基本功。孔子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是轻松而简单的,不吃苦怎么能行啊!在实践中我明白只有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并且自己多动手、动脑才能精益求精的干好这门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用我的热情和技术赢得广大车主的尊重! 【汽修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三】 20xx年x月x日,我进入杭州润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机电维修实践活动。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对汽车维修服务站的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维修以及信息反馈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深刻体会。杭州润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别克定点、配套、直接提供的一流维修设备:举升机、轮胎动平衡机、车身校正架、烤漆房等,还拥有先进的进口检测仪器:电脑检测仪、点火测试仪等,及使用于维修业务的

气体动理论答案

图7-3 第七章气体动理论 选择题 1. (基础训练2) : C ]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 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 n ,单位体 (A) n 不同,(E K /V)不同, (B) n 不同,(E K /V)不同, (C) n 相同,(E K /V)相同, (D) n 相同,(E K /V)相同, 【解】:T p nkT ,由题意, E “討 3 T 电亠 n-kT V V 2 不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T , p 相同二n 相同; ,而n ,T 均相同???导相同 2. (基础训练6) : C ]设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 p 代 表气 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V 2)1/2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 率.处于平衡状态下理想气体,三种速率关系为 (A) (V 2) 1/2 v V p (B) V V p £)1/2 (C) v p v (J)1/2 (D)v p v (V 2) 1/2 3. (基础训练7) : B ]设图7-3所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 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 v P O 和v P H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 率,则 (A)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 为: (E K /V),单位体积内气体的质量 的关系 由pv 晋RT 得 pM RT , T 不同种类气体 M 不同二 不同 算术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v 2 【解】:最概然速 vf(v)dv v 2f(v)dv

v p O2/ v p H2 = 4. (B)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v p °? / v p H=1/4. (C)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v p °? / v p H=1/4. (D)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V p°2/v p H=4. 【解】理想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v p J2RT,同一温度下摩尔质量 p V M 越大的v p越小,又由氧气的摩尔质量M 32 10 3(kg/mol),氢气的摩 尔质量M 2 10 3(kg/mol),可得V p ° / V p H= 1/4。故应该选(B)。 °2 H 2 4.(基础训练8) : C ]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v), 则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v2 v2 (A) vf (v)dv . (B) v vf (v)d v . v 1 v l v2 v2 v2 (C) v vf(v)dv/y f (v)dv . (D) v vf (v)dv / 0 f (v)dv . 【解】因为速率分布函数f(v)表示速率分布在v附近单位速率间隔内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所以2 Nvf (v)dv表示速率分布在v v 1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速率总和,而2 Nf (v)d v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2 区间内的分子数总和,因此2vf (v) dv / "2 f (v)dv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v〔 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 5.(基础训练9) : B ]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体积增大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Z和平均自由程一的变化情况是: (A) Z减小而—不变. (B) Z减小而—增大. (C) Z增大而一减小. (D) Z不变而—增大. 【解】:根据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Z 2 d2vn和平均自由程^1 2- —kT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体积增大时,分子数 .2 d n ■ 2 d P 密度n -减小,从而压强p nkT减小,平均自由程—增大,平均碰V 撞频率Z减小。 6.(自测提高3)[ B ]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C升高到27C, 而室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答案

理工科专业 《大学物理B 》 气体动理论 热力学基础 答: 112 3 V p 0 p O V V 12V 1 p 12p 1A B 图1 4、 给定的理想气体(比热容比γ为已知),从标准状态(p 0、V 0、T 0)开始,作绝热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膨胀后的温度T =____________,压强p =__________. 答: 1 ) 1 (T -γ , )1 (p γ

图2 (A) 一定都是平衡态. (B) 不一定都是平衡态. (C) 前者一定是平衡态,后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D) 后者一定是平衡态,前者一定不是平衡态. ( C )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温度升高了.则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断定: ① 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 ② 在此过程中外界对该理想气体系统作了正功. ③ 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增加了. ④ 在此过程中理想气体系统既从外界吸了热,又对外作了正功. 以上正确的断言是: (A) ① 、③ . (B) ②、③. (C) ③. (D) ③、④. ( D )5、有人设计一台卡诺热机(可逆的).每循环一次可从 400 K 的高温热源吸热1800 J ,向 300 K 的低温热源放热 800 J .同时对外作功1000 J ,这样的设计是 (A)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B) 可以的,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C) 不行的,卡诺循环所作的功不能大于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D) 不行的,这个热机的效率超过理论值.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请在括号里打上√或×) ( × )1、气体的平衡态和力学中的平衡态相同。 ( √ )2、一系列的平衡态组成的过程是准静态过程。 ( × )3、功变热的不可逆性是指功可以变为热,但热不可以变为功。 ( × )4、热传导的不可逆性是指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 )5、不可逆循环的热机效率1 2 1Q Q bukeni - <η。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理想气体的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各如何? 答:气体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1分)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运动论出发,运用力学规律,通过统计平均的办法,求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1分)再由实验确认的方法。(1分) 从宏观看,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大时,实际气体都可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压强越低,温度越高,这种近似的准确度越高。(1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把分子看成弹性的自由运动的质点。(1分) 2、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别证明,在V p -图上一绝热线与一等温线不能有两个交点,如图2所示。 解:(1)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W E Q +?= 若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经等温b a →过程有 0111=-=?W Q E (1分) 经绝热b a →过程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

第十一章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根据速率分布函数() f v的统计意义即可得出。() f v表示速率以v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而dv v Nf) (表示速率以v为中心的dv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故本题答案为B。 2、答案:A 解:根据() f v的统计意义和 p v的定义知,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而只有 A不正确,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不是 p v,而可能是趋于无穷大,所以答案A正确。 3、答案:A rms v=据题意得2222 2222 1 , 16 H O H H H O O O T T T M M M T M ===,所以答案A正确。 4、由理想气体分子的压强公式 2 3k p nε =可得压强之比为: A p∶ B p∶ C p=n A kA ε∶n B kB ε∶n C kC ε=1∶1∶1 5、氧气和氦气均在标准状态下,二者温度和压强都相同,而氧气的自由度数为5,氦气的自由度数为3,将物态方程pV RT ν=代入内能公式 2 i E RT ν =可得2 i E pV =,所以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5 : 6,故答案选C。 6、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 ν =,内能 2 i U RT ν =(0 m M ν=)。由两式得 2 U i P V =,A、B两种容积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A中,3 i=;B中,5 i=,所以答案A正确。 7、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m pV RT M =可知正确答案选D。 8、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NkT =可得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 PV N kT =,故答案选C。 9、理想气体温度公式2 13 22 k m kT ευ ==给出了温度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表明温度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越大,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因此,温度反映的是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动平衡机振动信号测量电路设计

动平衡机振动信号测量电路设计 摘要:随着动平衡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旋转机械的转速越来越高,转子动平衡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动平衡机是进行动平衡试验和校正的设备。测量系统是平衡机的重要环节,随着数字信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平衡机测量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国产动平衡机测量系统水平落后。本课题研究了新型高精度测量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子动平衡机振动信号产生的原理,主要研究了基于C8051F020的振动信号测量系统。采用压电传感器作为振动测量元件,设计了电荷放大器、由两个程控增益放大器AD603组成的可调增益放大电路、自动跟踪带通虑波器、C8051F020主控制器接口电路等硬件电路。用C8051F020的12位ADC0进行数据采集。该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精度、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测量范围宽、通用性较好等优点。 关键词:动平衡机;测量系统;单片机;带通滤波器

目录 摘要 (1) 1 课题背景及意义 (4) 1.1动平衡机振动测量的意义与课题背景 (4) 1.2动平衡机振动信号产生的原理 (5) 2 动平衡机振动信号测量系统方案 (6) 2.1测量系统总体结构 (6) 2.2振动信号处理电路方案 (7) 2.3系统的硬件构成 (8) 2.3.1 传感器种类与选择 (8) 2.3.2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 (8) 2.3.3 微处理器的选取 (10) 3 振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12) 3.1振动信号的电荷放大电路设计 (12) 3.2程控增益放大电路 (13) 3.2.1 程控增益放大器 (13) 3.2.2 程控增益放大电路设计 (14) 3.3跟踪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15) 3.4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17) 4 总结与展望 (19) 参考文献: (21)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一 选择题 1.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为( )。 A. pV /m B. pV /(kT ) C. pV /(RT ) D. pV /(mT ) 解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写成NkT kT N RT pV ===A νν,式中N =??N A 为气体的分子总数,由此得到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kT pV N = 。 故本题答案为B 。 2.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 、B 、C 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A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 1,它产生的压强为p 1,B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 1,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 n 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 为 ( ) A. 3p 1 B. 4p 1 C. 5p 1 D. 6p 1 解 根据nkT p =,321n n n n ++=,得到 故本题答案为D 。 3. 刚性三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 ,体积为V ,则它的内能为 ( ) A. 2pV B. 2 5pV C. 3pV 27 解 理想气体的内能RT i U ν2 =,物态方程RT pV ν=,刚性三原子分子自由度i =6,因此 pV pV RT i U 32 6 2===ν。 因此答案选C 。 4. 一小瓶氮气和一大瓶氦气,它们的压强、温度相同,则正确的说法为:( ) A. 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不同 B.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相同 C.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不同 D. 气体的内能相同 解: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即为密度,气体密度RT Mp V m = =ρ(式中m 是气体分子质量,M 是气体的摩尔质量),故两种气体的密度不等。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即为分子数密度kT p n = ,故两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相等。 氮气是双原子分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故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不同。 根据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RT i U 2 ν =,两种气体的内能不等。 所以答案选A 。 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题图所示,图中A 、B 两部分的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 ) A. v 0为最可几速率 选择题5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