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翻译的过程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44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
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
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
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
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
如: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
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
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翻译专员的翻译流程一、翻译需求收集翻译专员的第一步是收集翻译任务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所需翻译的语言对、翻译主题、特定行业术语和文档格式等。
翻译专员可以通过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会议、电子邮件或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客户沟通,以确保准确了解翻译需求。
二、翻译准备工作在开始翻译任务之前,翻译专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包括阅读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专业术语和行业特定文化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文本的意思。
此外,翻译专员还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AT)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一致性。
三、翻译过程翻译专员在进行翻译过程时,会严格按照源文本的意思和结构,将其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
他们将参考语法规则、词汇选择、上下文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专员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例如多义词、行业术语或文化差异等,他们将通过重新阅读源文本、咨询相关专家或使用在线资源等方式解决翻译难题。
四、翻译校对和编辑完成翻译后,翻译专员通常会进行校对和编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语义一致性和语法正确性。
这一过程是为了纠正可能存在的疏漏、错误或不符合规范的地方。
此外,专业的翻译专员还将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反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五、质量保证为了确保翻译质量,翻译专员会多次审查整个翻译文件,以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他们还会与客户进行反馈和沟通,以确认翻译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翻译专员还可以考虑将翻译稿件交给第三方进行审核,以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
六、交付翻译成果物完成所有翻译和校对工作后,翻译专员将向客户交付最终的翻译成果物。
这可以是电子版文档、印刷品或其他形式的翻译文件。
在交付之前,翻译专员会对成果物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确保文件的格式、布局和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翻译专员,翻译流程涵盖了翻译需求的收集、准备工作、翻译过程、校对和编辑、质量保证以及最终的成果物交付。
通过遵循这一流程,翻译专员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翻译与翻译过程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表达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使得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然而,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的单词和句子替换为另一种语言,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传达语言之间的文化和意义。
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步骤:理解原文、分析原文、实施翻译、校对和编辑以及输出翻译产物。
首先,理解原文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原文,同时理解原文中的语法、上下文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
然后,翻译人员会分析原文并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直译、意译、文化调整等。
接下来,翻译人员会实施翻译工作。
他们会将原文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转换为目标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义和准确性。
完成翻译之后,校对和编辑变得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会检查翻译结果是否准确和流畅,并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最后,翻译人员会输出翻译产物,这可以是书面翻译、口译或者其他形式。
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在保持准确性和通顺性之间权衡。
同时,文化差异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某些信息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时发生变化。
此外,某些单词或短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这就要求翻译人员采用合适的意译方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翻译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他们需要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中,翻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将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翻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因此,翻译人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们通过他们的工作,帮助人们实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跨国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第三章翻译的过程一位法国译者说过:“翻译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Traduire, c’est comprendre et faire comprendre)。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即理解、传达和校改。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将详细讨论在这三个环节里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理解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
理解是译文这座大厦的地基。
地基没打扎实,大厦迟早是要倒塌的。
许多译文里含糊不清、语焉不详的地方,正是译者没有透彻理解原文的地方。
大部分的翻译错误都起源于译者的理解错误。
没有正确的理解,翻译者传达的就不是原作的意思,翻译活动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理解原文并不像一些初习翻译的人和读者想象得那么容易。
实际翻译中,在最难料到会出理解问题的地方,却偏偏会出问题。
例如,在一片追忆周恩来的个人印象散记里,有这样一句形容周恩来神态举止的话:An extraeodinary mobile face, now ironical, mow jesting, now with his head thrown back in laughter; then at some commen t, instantly alert and attentive.不少人把at some comment (当一听到某句评论时)译成“当要对某物作出评论时”。
一位中国学者竟把《红楼梦》中“(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一句译成:Who, as a child, disguised herself as a boy in order to go to school.把贾母像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的话:“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译成:She’s one of those notorious gossips here.难怪美国中文学者阿基里斯•方(Achillis Fang)在谈到理解原文之难时指出:“所有关于翻译问题的研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即翻译者已经领会原作的语言和思想。
翻译的三个基本过程翻译是一项技能,让人们能够理解和传播各种语言之间的文本。
虽然翻译的规则和方法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翻译都会遵守三个基本过程,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文体分析,它们一起构成了翻译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翻译理论。
第一个基本过程是句法分析。
它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句子在语法层面上的分析和模型化,也就是句法树。
语法结构是被翻译的句子或者片段的第一步探索,它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句子的意思,并且找到有效的翻译方法。
第二个基本过程是语义分析,也被称作概念分析。
语义分析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句子的意味上的分析和模型化,它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里含有的语义信息,比如句子意思的含义、语篇的总体意思、以及句子里的修辞手法。
语义分析可以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句子的修辞意图以及深层的含义,把握翻译的主要方向。
最后一个基本过程是文体分析,也称作语用分析。
文体分析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句子的文体特征的分析和模型化,它帮助翻译者把握实际文本中使用熟练的文体特色。
翻译者可以从源语言句子中作出文体上的判断,根据文体上的判断合理使用语言,使翻译后的文本更加符合文体上的要求。
总而言之,翻译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文体分析,它们一起构成了翻译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翻译理论。
句法分析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的结构,语义分析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里的语义信息,文体分析帮助翻译者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
掌握这三个基本过程对提高翻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句法分析有助于翻译者了解源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找到有效的翻译方法。
其次,语义分析可以揭示句子中的深刻含义,帮助翻译者把握句子的意思,并表达准确、优雅的翻译。
最后,文体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理解源文中文体特色,从而在翻译中能够合理运用语言,使翻译后的文本更加符合文体上的要求。
翻译是一项技术,它的基本要素是三个基本过程: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文体分析。
翻译的基本步骤(学生参考用).翻译前:1、准备阶段:通读全文,了解、找出关键词和关键术语,了解原文的选材、文体、风格等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是正式文体还是非正式文体,是科技文体还是小说、散文,从而确认译文的相应文体。
2、根据以上通读所掌握的信息,去阅读相关的著作、文章,找出关键词、术语的恰当翻译,以及翻译拟采用的原则、方法、技巧等。
3、查找并确认所需的翻译工具书,词典,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翻译,如谷歌翻译、百度、有道词典、Trados、传神、雅信等翻译软件。
除此之外,还需有相当的较为专业的词典或工具书,如西方哲学词典、牛津文学术语词典、医学词典等等。
另外就是有关本领域的专业书籍、期刊文章上的一些定义、分析、比较等。
翻译中:1、将原文每段编上1.2.3…..序号,然后逐段开始翻译,英译中最好每段对应,开始可以先不编排格式,按照中英或英中每段对应的方式即可。
鼓励同学们使用各类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试译,找到可取之处予以保留,发现错误与问题予以修改、润色,即Post-editing工作。
2、遇上特别难的词句或背景知识可以先放一放,并作出标记。
3.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好注释。
为什么要加注?有时候,读者仅靠译文本身并不能全面、准确的理解原作者或者译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译者另外补充、添加一些信息加以解释说明,这就是加注的原因。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注释?A对原作者进行介绍B对原文来源作出注释C对翻译过程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如:译文受到某人的帮助、受到某项目的资助、某人审校了译文等D专有名词(如特殊的人名、术语、地名、背景知识等)。
如:“今年中国股市首个交易日就触及熔断机制,导致深沪两市提早收盘”中的“熔断机制”。
F对翻译本身,也就是自己所选择的译文(词、句、篇三个层面)作出解释、说明。
如,中国的“孝”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动词,也可能是形容词等;英文中也有相同或相似情况,如:obey,obedience, filial 等,美国学者安乐哲(Roger Ames)将其译为“family reverence”名词,这时就需要对在不同语境下,译者为什么选择其中之一作出说明,如果是直接用的别人的说法,还可能标注引用,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翻译的过程是什么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需要翻译者将源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等含义和表达方式,以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
下面是一个翻译的一般过程的简要描述:1. 理解源文:翻译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和理解源文。
翻译者需要确保对原始文本的含义、语法和上下文有准确的理解。
这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阅读和研究,以确保准确理解源文的意图。
2. 确定目标读者:翻译者需要明确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不同的读者可能对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理解和需求,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3. 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根据源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翻译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这可能包括直译、意译、文化调整、添加解释或改变文体等。
翻译者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可读性。
4. 翻译文本:在翻译文本过程中,翻译者将源文的每个句子或短语转化为目标语言。
这涉及到选择等效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需要注意保持原始文本的意义和风格,同时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5. 校对和审校:完成翻译后,翻译者需要进行校对和审校工作,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这可能包括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表达不清和与源文不一致的问题。
校对和审校可以通过自我校对或找其他人进行校对来完成。
6. 修订(如果需要):校对和审校之后,翻译者可能需要进行修订工作,以改进和完善译文。
这可能涉及修改译文中的问题、重新研究源文和目标文之间的表达差异或重新阅读相应的文献。
7. 文化适应: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还需要注意文化适应。
这可能包括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信仰和价值观,并根据目标文化的要求对译文进行调整。
文化适应是确保翻译能够在目标文化中传达原始文本的含义和目的的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翻译过程需要翻译者通过深入理解源文、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转换为目标语言、校对和审校,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文化适应来实现源文和目标文之间的准确和有效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