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70 MB
- 文档页数:79
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的探讨姚晓峰;陈东明【摘要】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在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对671例缺血性脑血管(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进行分析,其中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5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496例,高颈动脉段及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39例(M1段72例,M2段3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2例,大脑后动脉放置支架1例,椎动脉支架置入76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内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59例,症状无明显变化44例,加重3例.其余无法随访.1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后CT复查小脑有散在的出血,经治疗后康复.1例椎动脉V4段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闭锁综合征,4d后死亡.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球囊后扩张支架移位,内膜轻度撕裂,有血液外渗,经立即降血压及压迫止血10min后,渗血停止.3例大脑中动脉及1例颈内动脉C6段支架置入后出现出血,2例行手术治疗.存活留残.2例死亡.1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出现同侧大面积脑梗,植物生存.结论:①脑血管支架置入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几乎无痛苦.②效果明显,短期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脑血管支架置入存在风险,而且越往颅内风险越高.【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3页(P541-543)【关键词】脑血管障碍/治疗;支架/治疗应用;支架植入【作者】姚晓峰;陈东明【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外科咸阳 712000;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外科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主题词脑血管障碍/治疗支架/治疗应用@支架植入急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防治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而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2]。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由于安全有效的支架输送系统、投放工具、远端血管保护装置和支架的更新换代,介入治疗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逐年增多,是目前治疗动脉狭窄有效的手段[3,4]。
脑血管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作者:陆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开展的36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对:36例患者成功随访3个月至半年,疗效明显,患者家属均十分满意。
所有患者中,33例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有明显的好转,好转率为92.86%;另外,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未留后遗症,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但对一过性脑缺血起预防作用,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充足的准备是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医护间密切的配合为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认真的监测和全面的护理是可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力保障【关键词】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支架;脑血管狭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4—01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
我科2010年12月一2013年6月开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4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8.2岁。
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血管狭窄程度70%一90%。
其中颈动脉狭窄24例,椎动脉狭窄12例。
1.2手术方法颅内段动脉狭窄的患者全部实施全身麻醉,颅外段病变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
术前均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和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患者取仰卧位,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置人导管鞘,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症状性狭窄大于50%,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颈动脉狭窄术中均予放置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782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滕宇(伊春市中心医院 神内一科,黑龙江 伊春 153000)0 引言作为中老年人群当中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性的疾病,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又是脑血管疾病当中发病比例最高的一类,中国每年有将近150万人会出现脑缺血症状。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因是由于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血流不畅所导致的的,目前随着医用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血管中采取介入治疗的手段,颅内支架的出现因此也为狭窄性脑血管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手段[1-2]。
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会出现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如脑出血等,预防以及治疗此类并发症对于提高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1 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脑血管支架广泛应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治疗选择颅内支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是支架的总长;第二是支架的柔韧性;第三是支架导丝的支撑力;第四是患者脑血管的走形、管径以及迂曲程度。
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后易出现不同并发症,不同并发症的诱发原因不同。
其中颈动脉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球囊扩张亦或者是支架置入后对患者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持续刺激所导致的的;穿刺部位出血则主要是由于穿刺方法不当、术后处置方法不当或剧烈活动从而导致假性动脉瘤引起的;支架处血栓形成的原因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置入治疗前抗凝准备不足以及置入治疗后抗血小板凝聚以及抗凝药物使用量不足;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介入材料以及造影剂对于患者血管壁的刺激所致或者是术者操作不规范以及操作时间过长所导致的[3]。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受到阻塞或收缩,导致大脑
缺氧、缺血,从而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一、药物治疗。
1. 血管扩张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常用的药
物有硝酸甘油、酚磺乙胺等。
2.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对脑血管的影响。
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3. 脑血管舒张药物,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曲普坦、酮曲普坦等。
二、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手术,通过扩张或修复受
损的脑血管,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常见的手术包括颅内血管成形术、颅内血管搭桥术等。
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恢复更快。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支架植入术、血管球囊扩张术等。
四、脑血管康复治疗。
脑供血不足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脑血管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脑部功能,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脑血管康复治疗等多种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平时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王健;陈德文;姚敏【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27【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平均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降低,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平均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87%)(P<0.05).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28-30)【作者】王健;陈德文;姚敏【作者单位】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郭曼2.术前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J], 贾耀辉;陈慧敏;郭贤利;代永庆3.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临床分析 [J], 林凯龙;许业强;罗静芳;李洪芳;段梦葵;马利纯4.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观察 [J], 凌维汉;俞万香;余伟雄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J], 王廉;吕美萱;许高权;徐佳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魏艳花;蔺慕会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35)1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ICV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1年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年,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和NH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S治疗ICV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魏艳花;蔺慕会
【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 110016;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 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程慧冉
2.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报告 [J], 陶中海;荣良群;魏秀娥;袁勇;朱本亮;杨森;王虎;龚爱平
3.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J], 李远志;段传志;张炘;李西锋
4.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王勇
5.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秦柱贵(综述);钟维章(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经皮介入技术的发展并日臻成熟,将颅内支架成形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微创性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但其疗效及安全性也越来越受重视。
该文就颅内支架内成形术的发展历程、病例的选择以及近期远期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782-785)
【作者】秦柱贵(综述);钟维章(审校)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颅内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可视性取栓支架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梗死5例 [J], 蒋文贤;齐立;唐永刚;聂容荣;何伟;潘鸿华;李荣宗
2.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J], 喻明;蒋世杰;顾成武;杨小芳;聂本刚
3.颅内支架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89例护理干预 [J], 李晓霞;姚立新
4.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研究 [J], 张莉
5.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6例的观察及护理 [J], 王萍;王淑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