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胡技法

板胡技法

板胡技法
板胡技法

一、秦腔板胡的构造

秦腔板胡通常是由:(1)秦腔板胡壳子(2)秦腔板胡杆子;(3) 弦轴,(4)腰码;

(5)小码子,(6)琴弦;(7)弓子;(8)底托几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会使演奏者更细致地认识它们。

(1)秦腔板胡壳子:它是用硬质的椰子外壳制作钜成的,凿上下两孔使板胡杆子穿过,然后在大口面粘盖上桐木板,椰子壳直径与盖板面积吻合,即成秦腔板胡壳子,壳子大口面积一般直径为12厘米左右,小口面直径为8厘米左右,桐木板子的选用可根据生长年限纹理或木质松硬而定。因为壳子大小和盖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音色音量的优劣,壳子大发音就低沉,反之就高亮。秦腔板胡有自己的音域,重视秦腔板胡壳子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

(2)秦腔板胡杆子:它选料常用乌木、檀木、老红木等,实践证明以紫檀木为最佳。这些木料相比较坚硬,不易弯曲和变形,更不会轻易折断,板胡杆子总体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亦可根据需要或长或短。板胡杆子顶端一般呈四方形,中腰码上下为圆柱形,且愈下愈细,区别甚微,下端呈四方形亦可。

(3)弦轴:弦轴有上下两个,嵌在上端为“内弦轴”,下端为“外弦轴”。木质同杆子选料一样,或用其它木料也行,如黄杨木、黄檀木皆可。现在使用的弦轴以金属螺旋体较多,木质弦轴直接拴弦的已不常见,因为前者使用比后者方便、省力、轻便自如,弦不容易滑跑。

(4)腰码:也称千金、用木质、骨质,也有用有机玻璃制作成的。形式上可分为固定腰码和活动腰码两种,初学者可固定腰码,这样便于掌握把位和演奏时的音准。活动腰码可上下移动,使用便当,椐需要而定位置。

(5)小码手:口面板码子,o小码子对板胡音量大小、音色纯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调试而定,一般放在板胡盖板上端距沿边3厘米左右.也可在选定把位、中腰码位置的前提下按自己手的大小,测量手指的两指半为宜,它的大小高低因人而异。

(6)琴弦:有金属弦和丝弦之分。金属弦的优越性是丝弦无以对比的,金属弦发音明亮、纯净,特别是换把后音质纯正、杂音小、泛音更是嘹亮、清晰,而不容易跑弦。加之秦腔板胡是秦腔乐队中的领奏乐器,这样依据本身的特点,丝弦就逐渐被金属弦所替代。秦腔板胡可选用28、29、30号钢弦中的一种作外弦,而29号扬琴钢弦尤被演奏者青睐。内弦可用大提琴A弦,琵琶3弦。

(7)弓子:弓杆竹质,以实心竹最为上乘,其总长度约为85厘米左右。弓杆力争要富有弹性,弓杆粗细略同小指,中间直两头弯曲,弓子两端凿有小孔为系结弓毛之用,弓毛为白色马尾或黑色马尾,也有白尼纶丝制作的。弓毛数量多少适度,梆系在弓杆两端,经过改革后也有通过螺旋控制弓毛松紧程度的。

(8)秦腔板胡早先是没有底托的,后来加上底托为避免演奏者板胡壳子直接贴衣服影响共鸣。底托的作用对演奏者来还可以稳定重量平衡和情绪需要时充满激情

伴奏是利大于弊的。难怪已被很多演奏者采用,而叠腿式演奏就大可不必运用底托了,充其量是板胡的附属部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让它对演奏带来的辅助作用。底托为金属制品或坚硬较重的木质均可。谈谈扩音板效应也未尝不可,秦腔板胡加上扩音板后,确实在音色、音量上都有所美化。这种变化恰恰是演奏者、演唱者及观众能欣然接受的,因而被广泛采纳使用。与不用扩音板的秦腔板胡相比较,主要特色是赋予乐器本身音量大增,音色更加甜美。

二、秦腔板胡的定弦

秦腔板胡内外弦是纯五度音程关系定弦。秦腔的两类声腔(花音与苦音).都是以“5”作为调式的主音,即微调式,通常演奏时换把后演奏到第二把位的“5”。。秦腔常用定调不外乎F调、C调、E调,#f凋居多。重要的是秦腔板胡采用的首调演奏法.而不能用固定音高定弦法”.这是因为保持传统秦腔板胡演奏风格以及其他地方特色所决定的。

三、秦腔音乐中的特征音与板胡演奏时的概念及处理区别戏剧种类的最大特征是语言与音乐。秦腔音乐中“4”音和“7"音在苦音唱腔中,“6”音和“3”音在花音唱腔中恰好是最具有特征性的音,它们的强调使用,使之成为主音以外的骨干音,说它是反映秦腔剧种风格的代表音符并不过份。秦腔音乐中“4”是微升“4”,“7’是微降“7”。这可以算是先辈秦腔音乐缔造者给我们留下值得自豪的音符,是一种特定的音符的概念。我们对“4”7”的概念只有在演奏中试效果而定,通过实际操作,在演奏秦腔乐曲、伴奏秦腔唱腔过程中才能把握得体,随心应手。若演奏者拉奏出的乐

曲,按俗话说味道不浓,韵味不深,不妨试听一下演奏者自己对这些特别音符的处理是否妥当。

四、秦腔板胡的保护< 保护好我们演奏者手里的乐器,是理所当然。这些举动的结果是为演奏者决定演奏效果提供基本保证,再之延长乐器寿命,培养了良好的爱护乐器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提及一些小常识,或说对演奏者会有帮助作用。

(一)板胡壳子是乐器的重要部位,切勿使其受潮,防止因碰撞以致破裂。用乐器盒或帆布袋子装上板胡,就可以避免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二)若演奏时定弦较高,在不用时,请松掉,使板胡杆子及琴弦得到休息,并减上小码子对盖板的压力。板胡盖板的致命伤往往是小码子吃力过大造成的。

(三)演奏者在给弓毛擦松香时,出现弓毛扯断,这是由于用力不当。松香擦时不要太多,,有的演奏者喜欢烧松香,烧的太多也会使弓毛拉断,是得不尝失的。

(四)经常擦擦乐器是举手之劳,制作精美、外观漂亮以及演奏者精神振奋同样是演奏前的准备。查看琴弦上有无污垢或生锈,及时清理对音色的柔美无害。

(五)弓子上马尾的添换、清洗,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若松香擦不上弓毛或擦上去二会儿就脱落,而且右手运弓很吃力,此时就应该考虑换弓毛了。

五、演奏秦腔板胡的姿势对一个秦腔板胡演奏者来说,操琴风度的优雅,拉琴姿态的大气是有必要讲究的.秦腔板胡的演奏姿势一般分为“平腿式”和“架腿式”两种,这两种姿势的区别在于下肢的位置。 "平腿式”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分之一处)这种姿势优点在于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负担较小,演奏时活动范围大。在演奏热情、激动和速度快的乐曲唱腔时,能使演奏者得到情感和技巧的最大发挥,因之采用这种姿势的演奏者尤其多见,“架腿式”;左腿架在右腿上或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于两腿与小腹交叉之间,这种演奏姿势是先辈秦腔板胡演奏琴师所推崇的,它的演奏效果也是有其长处的。重心稳定集中,和平腿式比较各有特色。当然,好书家是不择笔的。我想,秦腔板胡演奏姿势的选择同样也是由演奏者自己决定。但不管采用任何姿势演奏,提醒注意下列几点是合乎逻辑的。 (1)演奏时做到表情仪态自然大方,不必要紧张和做作. (2)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于右肩。这是我们演奏者不太经意的,但确实应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 (3)演奏时摇头晃脑,咬牙切齿,或各种与演奏无益的动作和行为是我们之大忌。要克服以上所言,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煅炼演奏者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演奏时力求做到上身端正,精神振作,眼视前方,绝不能没精打彩或坐成驼背状态。演奏时要随演员的情绪而动,配合剧情之需要,按照情感的要求,时常注意自己的演奏姿势。演奏姿态大气风度优雅的良好作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六、秦腔板胡的持琴持弓法

(一)秦腔板胡的持琴法:持琴法也就可以理解为板胡的拿法。正确方法是用左手虎口夹住板胡杆子,(不宜夹的大紧,更不要用大拇指去夹杆子,这样影响换把速度,以致造成笨拙和紧张,方法是不当的)。大拇指自然伸出,(用大拇指扣住千金是不可取的)其它四指松驰地向手心弯曲,大臂轻松下垂,切勿有意抬高,手腕与。手臂成小半园形,微朝下垂。虎口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持板胡平衡及承担来自按弦演奏时所产生的压力。而虎口的反压力则抵消了来自按弦时产生的这种压力。按弦的技法如下,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都是用指尖肌肉丰满处按弦的,手指按弦时不要用力失度。力度可按要求演奏,,腕关节放松,它的力量源泉从表面上看是手指运动,而支持手指运动力量大部分应归功于小臂和大臂的传带作用。手指按弦决不是同样的力度,因为按弦时还有轻按、重按,搂按等各种指法变化。 (二)秦腔板胡的持功法:如何持弓和将来演奏时运用弓法是有机联系的。板胡弓法是决定音色和音量的主要因素,只有掌握了妥切的持弓方法,才会有与此成正比的运弓技巧。秦腔板胡和其它的民族拉弦乐器的持弓法(如二胡、高胡、中胡等)有着相似的地方。无论任何一种持弓法,持弓时右臂各部分必须松驰,避免和克眼整个膀子僵硬或紧张。< 持弓法一:食指放于弓杆外侧,中指、无名指位于弓杆弓毛之间;拉奏外弦时推顶弓杆.拉奏内弦时用中指、无名指搂勾弓毛。持弓法二:食指、中指放于弓杆外侧上,而无名指置位于弓杆和弓毛之间。这几种持弓法的主要区别在中指的位置变化,各有优点。其手指触弓的位置是:大拇指中部关节和食指根部控制弓根,中指、无名指制动弓毛“如采用持弓法二既就成为无名指控制弓毛)小指自然弧度弯曲于无名指后方可。

(三)运弓方法及弓子分段法:运弓是右肩关节、大.臂、肘、小臂、手腕、手指动作的有机配合。腕关节活动量最大,肘关节为次。不善运用腕关节势必导致拉奏出的声音呆滞,快弓力度不够,为此,应注意下列几点。

(1)运弓时作到平直流畅,不能忽上忽下,也不必将手腕和肘臂抬得过高,尽量使弓毛靠近板胡杆子演奏。

(2)运弓到弓尖端时,角度也随之变大,大臂不能紧贴肋侧。整个右臂活动程度可按照演奏时弓法部位及乐曲唱段强弱不同的要求而变化。

(四)秦腔板胡弓子分段法:一般分为全弓、前半弓、后半弓、弓尖、弓根、前、中、后弓等,能灵活与善用弓子的各个部位,并非易事。随心所欲、运用自如还得靠正确方法和演奏者的苦练来掌握技法。

七、弓法技巧运弓的技法叫弓法。秦腔板胡的弓法技巧是丰富的,有慢、快、连、抖、顿、掘、抽等技巧。力度上也有轻、重、刚,柔、缓、急之变化,决定音的力度和音色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弓法。相提并论弓法和指法是有道理的。

秦腔板胡的弓法种类繁多,以下分述一些常用的弓法:

[一]慢弓:慢弓演奏时,运弓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要领是大臂自然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肩、时、惋密切配合。这种弓法常用于速度较慢的乐曲或唱段中,特点是音色饱满厚实。适宜演奏铿锵坚定、气势宏大的乐曲,同时也可表现柔美丰满的抒情曲调。

[二]快弓:快弓的运弓过程是手腕控制弓子作来回推拉弓子的弓法。是秦腔板胡的主要弓法之一.一弓一’音,演奏时注意手腕的运用,力求每个音都要奏得清楚。适合活泼、跳跃。速度快的唱腔或曲调。

[三)连弓:用一弓演奏出两个以上的音符来叫连弓。这种弓法在演奏上是多见的,运用连弓弓法时,运弓力呈要平均,速度可根据乐曲或唱腔的要求快慢而定。

[四]抖弓:抖弓比快弓速度更快。演奏方法相似于快弓,其运弓时主要用大臂和肩部的力量迅速而有规律地末日颤抖。用弓以弓尖部位为佳,拉奏强颤时用中弓。此种弓法最能渲染气氛使唱腔或乐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抖弓的强弱完全由手臂力量增减控制。

[五]顿弓:意思是用弓子奏出比较短促的顿音来。运弓时,弓毛紧贴在弦上,拉奏要求音与音之间清楚地断开和停顿。

[六]掘弓:这种弓法演奏出的音特别刚强有力,可以说它是秦腔板胡弓法的特色弓法,运弓过程就是强健有力的推拉弓。

[七]由弓:抽弓可分为大抽弓、小抽弓,大小抽弓的区别在于弓子力度。抽弓可解释为正常进行弓法推拉时速快将弓子抽回来使其音量立即消失。注要抽弓时速度要快,弓杆提高旋即落下,不托泥带水。

[八]换弓与换弦:在换弓的运用中,手腕不能用力,更莫要突然换腕加力,要圆滑,痕迹不明显,防止演奏不能连贯。在演奏内外弦换弓时,让控制弓毛的手指发挥作用,同样切忌突然.演奏快弓时更得把握好换弦换弓技术。

八、指法技巧秦腔板胡常用的指法可归类为按、搂、弹、打、揉、滑、泛等。各类指法简述于下:

[一]按弦:秦腔板胡采用的是保留指法按弦,传统演奏音域不超过两个把位。第一把位,我们也可称为“上把”。内空弦为“1",用食指按“2”,中指按“3”,无名指按“4”。外、弦为“5”,食指按“6”,中指按“7”,无名指按“1”,小指按“2”,也可用小指按内弦“5". 第二把位(也称下把)食指按“尸,中指按“2”,无名指按“3”,小指按“4”,高音“5”时仍用小指加力上按,全部采用保留指法演奏。涉猎第三把位当承认现代戏的伴奏是有功的。

[二)搂弦:搂弦是秦腔板胡演奏中具有特色的指法,其音色好、音量大、音质浑厚,常被采用于悲愤情绪的唱腔或乐曲中。效果最好的音为高音“5”或“4”,秦腔音乐中的“干擂”只有这种指法最得体。

[三]弹弦:弹弦可理解为装饰音范畴。一般在本音上一度用中指或无名指去弹,它可使旋律以点缀、活跃之感。秦腔音乐中的滚白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指法。

[四)打弦:秦腔音乐中的“亮弦""放弦”,实际上就是打弦。主要特征是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上用手指很快地一按就离。大浪头的放音即是打弦,

[五]揉弦:揉弦不外乎使音色柔和、甜美,揉弦可以“按揉”或“滚揉”。

[六]滑弦:滑弦的技巧比较丰富,既可用于包腔也能用到演奏曲目上。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之别。

[七)泛音:泛音的音色明快,嘹亮、细腻,在包腔中起着非同小可之功效。常用指法的掌握是秦腔板胡演奏的最基本保证。

民族乐器之板胡篇

民族器乐之板胡篇 板胡概述 板胡是我国弓弦乐器-胡琴家族的一员,它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琴筒上的面板由桐木板制成,故名“板胡”,又称秦胡,大弦和瓢等。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板胡特点 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板胡形制大部分与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琴筒又叫瓢,圆筒形,用椰子壳制作,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筒的。琴筒前口蒙桐木板是板胡发音的关键。板胡的音色特别清澈响亮,富有乡土气息,在乐队中它常是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在弦乐中担任高音声部。。弓杆比二胡弓子长而粗,弓毛多而坚硬。千斤又称腰马,用牛角或红木制作,与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琴弦为丝弦或钢丝弦。板胡有多个品种。除用于独奏、合奏的板胡外,还有高音板胡(又称河北梆子板胡或评剧板胡)、中音板胡(又称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又称胡呼)、山西板胡(又称晋中板胡)。它们在琴筒大小、琴杆粗细、弦轴长短、琴弦的使用及音色等方面,各有差异。另外还有用于绍兴高调中的板胡和用于广东音乐、戏曲、曲艺中的椰胡。 板胡定弦法 板胡传统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两种。定弦高度多依据伴奏的戏曲和演唱者的嗓音而定。在民族乐队中定弦为d2、a2,音域d2~g4。中音板胡定弦:a1——e2;音域:a1——e4 板胡演奏板胡的演奏技巧很多。右手弓法有跳弓、顿弓、碎弓等。能连续快速演奏,擅长表现轻快热烈的情绪。左手指法能自如的奏上、下滑音、吟、揉、颤音等。便于模仿唱腔的各种润腔装饰,贴近人生,适于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 板胡发展

板胡演奏的情感及技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217800805.html, 板胡演奏的情感及技法浅谈 作者:宋文刚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8年第01期 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弓弦乐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板胡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弓弦乐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其产生于唐代的奚琴(又称嵇琴)被认为是弓弦乐器最早的前身。至明末清初时,戏曲中的梆子戏种兴盛发达,板胡依其高亢浑厚的音色、开阔宏大的音量和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在诸多戏曲伴奏的过程中担当了“头把弦”的重要地位,具有了“领、带、托、包”声腔的重要角色。在漫长的发展和探索中,板胡由无数先祖大胆改革和创新,逐渐划分形成了现在的高音板胡(俗称梆子胡)、中音板胡(俗称胡呼、秦胡)、次中音(俗称椰子胡)和低音板胡。在演奏的同时,使其不仅局限于戏曲伴奏,而且多应用于乐队的独奏、合奏及协奏中。 艺术是和感情密切相关的。器乐演奏是用乐器诉说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板胡演奏中,情感表达是尤为关键的。无论是人物、景物的刻画和描写,还是抒情叙事、描画意境,都是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表露。也正因此,对于演奏者的要求,就是在演奏作品中要全面投入情感。如果演奏者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技巧展示,那么无异于将乐谱进行了立体化,比较单一,无可听性。我们在聆听许多演奏家的演奏时,会感到自己好像与演奏家一同经历在不同情境下的乐曲意境之中,征战杀场的强劲,花田月下细雨绵绵的轻抚,引人回味,令人深思。探其原因,就在于一个“情”字上。演奏者若能将自身彻底融入到作品之中,领会创作者的意图,并努力去表现和完成它,那么乐曲就有了生命和活力,表演也就有了感染和吸引力。 作为伴奏出现的板胡演奏时,不仅仅需要演奏音符,更要与演员的演唱情感相融合。如《游西湖》李慧娘在《鬼怨》中的唱:“怨气腾腾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可怜我青春把命丧,咬牙切齿恨平章。”这时演员用苦音大尖板,唱出了自己与裴郎相隔两世的忧伤和哀怨,板胡的演奏也应多用连弓去包腔演奏,表现人物凄苦无助的挣扎和呐喊。这样才能真正奏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作品剧目更加生动和准确。 作为一种乐器,其艺术精髓的核心是演奏技法。归纳起来,板胡的技法大致包括弓法和指法两个方面。 弓法,即各种运弓的技巧和方法。“声源于琴而起于弓”。在弓弦乐器中,弓法作为整个演奏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演奏是否悦耳动听、是否能动人心弦的关键。板胡的弓法决定了板胡演奏的音色和音量,只有精准地掌握持弓和运弓的技巧,才能很好地展示出作品的情感和美。如果没有娴熟的弓法技艺,板胡就难以发出轻、重、刚、柔、快、慢、缓、急、强、弱的效果。也就很难表达出抑、扬、顿、挫、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板胡常用的弓法持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持弓”,即将食指置于弓干外侧、中指和无名指放于弓杆和弓毛之间,当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1-09-28T11:33:33.15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陈丽娜[导读]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 陈丽娜 (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河南豫剧就是其中之一。豫剧,前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最大的剧种,也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因河南简称“豫”。故把河南的代表戏曲成为豫剧。 豫剧的形成大概有三百年历史了,与我国的昆曲相比闻世较晚些,据老一代艺人的传说和某些记载,受昆曲梆子戏(陕西、山西)的影响,加之地方口音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形成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开始流传于民间。形成河南之腔(梆子腔)。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这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一门戏曲艺术新的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音乐朴素大方、高亢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基本声腔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这四大正板,但在这四大正板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本剧种的前辈艺人无数次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四大正板的各自的变化板。 一、慢板:慢板是豫剧中常用的板眼之一,它的节拍是一板三眼,即4/4拍子。因为它的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就叫它“慢板”。 慢板的结构是由上韵和下韵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乐段,乐段和乐段相连就构成了大板唱腔,慢板的开始是有过门的,或是六梆过门(即大过门)或是四梆过门,再者是迎风板。慢板的乐句一般都是从眼起(即第三拍起)在板上落(即在第一拍上落)。慢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接续别的板类,比如“滚白”等。 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 慢板中间的交织板(上下韵的唱法)就有三句腔:低音过板,下行腔过板,上行腔过板,双过板,单过板,简过板,高音过板,花腔过板等,变化板有: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五音、七折、哭剑、拐头钉、导板等。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变化用快、中、慢的速度来运用。 二、二八板:除了慢板和流水,二八板也是豫剧中常用的一种板眼,它的节拍是“一板一眼”,只是变化形式有用“有板有眼”或“无板无眼”的节拍,二八板的上韵下韵各有八板(八个小节),所以叫它“二八”。由于唱腔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现在二八板不再严格是两个八板了。 二八板的结构是由上下韵所构成的基本段落,段与段相连构成大的唱腔,二八的开始有大过门,唱腔中有很多小过门,上下韵之间没有较大的过门,二八过门中常结合打击乐的特别多,这是二八与慢板、流水不相同的地方。所以,二八是一个旋律变化丰富多彩、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板眼。 二八板的变化板有:二八连板、快二八、踢脚靠、二八垛子、紧二八、五音连环、呱哒咀、狗撕咬、道三梆等,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伴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也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即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 三、流水板:流水也是豫剧中最常用的板眼之一,2/4拍子,传统称之为一板一眼,有慢速、中速、快速之分,总的来说流水板唱起来上下韵均是一气呵成,犹如流水一般的轻松自如,故称为“流水板”。流水板的结构由上韵和下韵构成基本乐段,段与段相连构成大段唱腔,流水开始有大过门,上韵和下韵之后各有过门,结束时有落腔过门。流水板的乐句一般都是起眼落板,即从弱拍起在强拍结束。流水也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种,流水的终止式和慢板相同,上韵落在主音以外音,下韵落在主音或属音。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从慢板或其他板类转,无论是单独使用或者从另外的板类转过来,一般都需要有个催板,就是流水起腔乐句。这个起腔从结构上、过门上来看和一般的上韵都不同。 流水的节奏比较轻快、行腔不长、过门简短,它的唱腔变化很多,适用于一般的对话和叙事,如:一般流水、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等,所以它能表现各种各样的感情。 什么是非板:“非板”的意思是“无”就是没有的意思,老一辈艺人称非板的含义是无板无眼,不用梆子的一种唱法,节奏比较自由,唱腔中带有许多朗诵成分的板类,曲调亦比较婉转,即可表现悲痛,伤感等情绪。又可表现愤怒激昂等感情。前辈艺人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非板的基础上也发展演变了不少其他唱法如滚白、载板、大起板等。滚白:和非板性质相同的板类,又叫“哭滚”,它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常用于极度悲伤的场面。滚白的大过门较长和非板不同。但它的唱腔中用的过门则很短,常常跟着唱腔的话音奏一个音或者奏两锣。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板或拍节大体可分一板三眼即4/4节拍,如慢板,一板一眼即2/4节拍,如二八、流水,有板无眼即1/4节拍,如垛子板等,无板无眼,自有节奏,如非板、滚白等。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在同一时期也有的用三弦,关于三件:一种说是大弦、二弦、三弦。一种说是月琴、二弦、三弦。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戏曲剧情的进一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样板戏的出现,文场增加了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合成乐队。 豫剧乐队武场的打击乐器有边鼓、板、堂鼓、南堂鼓、大锣、手钗、小锣、小铙、1片镲、大铙、吊钗、碰钟、小云锣、梆子等。 豫剧锣鼓的用途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配合身段动作的(包括人物的上、下场,起霸,趟马、走边亮相、开大等等)即为身段锣鼓。第二是加重语气,在念白的开头语结尾,或句与句之间,用以烘托于其上的昂扬顿挫;即标点符号作用,第三是作为开唱的入头和收尾,或唱与唱的衔接和出现的即唱腔锣鼓。

板胡技法

一、秦腔板胡的构造 秦腔板胡通常是由:(1)秦腔板胡壳子(2)秦腔板胡杆子;(3) 弦轴,(4)腰码; (5)小码子,(6)琴弦;(7)弓子;(8)底托几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会使演奏者更细致地认识它们。 (1)秦腔板胡壳子:它是用硬质的椰子外壳制作钜成的,凿上下两孔使板胡杆子穿过,然后在大口面粘盖上桐木板,椰子壳直径与盖板面积吻合,即成秦腔板胡壳子,壳子大口面积一般直径为12厘米左右,小口面直径为8厘米左右,桐木板子的选用可根据生长年限纹理或木质松硬而定。因为壳子大小和盖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音色音量的优劣,壳子大发音就低沉,反之就高亮。秦腔板胡有自己的音域,重视秦腔板胡壳子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 (2)秦腔板胡杆子:它选料常用乌木、檀木、老红木等,实践证明以紫檀木为最佳。这些木料相比较坚硬,不易弯曲和变形,更不会轻易折断,板胡杆子总体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亦可根据需要或长或短。板胡杆子顶端一般呈四方形,中腰码上下为圆柱形,且愈下愈细,区别甚微,下端呈四方形亦可。 (3)弦轴:弦轴有上下两个,嵌在上端为“内弦轴”,下端为“外弦轴”。木质同杆子选料一样,或用其它木料也行,如黄杨木、黄檀木皆可。现在使用的弦轴以金属螺旋体较多,木质弦轴直接拴弦的已不常见,因为前者使用比后者方便、省力、轻便自如,弦不容易滑跑。 (4)腰码:也称千金、用木质、骨质,也有用有机玻璃制作成的。形式上可分为固定腰码和活动腰码两种,初学者可固定腰码,这样便于掌握把位和演奏时的音准。活动腰码可上下移动,使用便当,椐需要而定位置。 (5)小码手:口面板码子,o小码子对板胡音量大小、音色纯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调试而定,一般放在板胡盖板上端距沿边3厘米左右.也可在选定把位、中腰码位置的前提下按自己手的大小,测量手指的两指半为宜,它的大小高低因人而异。 (6)琴弦:有金属弦和丝弦之分。金属弦的优越性是丝弦无以对比的,金属弦发音明亮、纯净,特别是换把后音质纯正、杂音小、泛音更是嘹亮、清晰,而不容易跑弦。加之秦腔板胡是秦腔乐队中的领奏乐器,这样依据本身的特点,丝弦就逐渐被金属弦所替代。秦腔板胡可选用28、29、30号钢弦中的一种作外弦,而29号扬琴钢弦尤被演奏者青睐。内弦可用大提琴A弦,琵琶3弦。 (7)弓子:弓杆竹质,以实心竹最为上乘,其总长度约为85厘米左右。弓杆力争要富有弹性,弓杆粗细略同小指,中间直两头弯曲,弓子两端凿有小孔为系结弓毛之用,弓毛为白色马尾或黑色马尾,也有白尼纶丝制作的。弓毛数量多少适度,梆系在弓杆两端,经过改革后也有通过螺旋控制弓毛松紧程度的。 (8)秦腔板胡早先是没有底托的,后来加上底托为避免演奏者板胡壳子直接贴衣服影响共鸣。底托的作用对演奏者来还可以稳定重量平衡和情绪需要时充满激情

谈点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谈点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笔者从事豫剧板胡演奏,投师在著名板胡大师、板胡教育家、板胡演奏家张一千老师门下,在原河南省戏曲学校专业修练五年,根据自己从事剧团乐队伴奏工作的经验,加上近三十年的板胡教学、观察学生们演奏水平的提高过程,关于怎样能够把板胡演奏水平科学有效的迅速修练出来,让初学者少走点弯路,谈点粗浅的看法,仅供板胡爱好者及各界同仁豫剧音乐爱好者和戏迷朋友们参考。 练琴前的准备 豫剧板胡在乐队中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再过多累赘。同一个乐队,不同水平的演奏员演奏这把主弦,其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再说板胡它是弦乐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它的音准问题是每一个板胡演奏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它要比键盘等其它乐器的难度大的多,因此要求板胡演奏者,一定规范有效的进行基础练习,养成良好正确的演奏习惯,早日成为一位水平高业务精的板胡演奏员。在这方面应该首先做好以下几点; · 1.定弦:在开始触弦练琴之前,一定先把板胡内外弦的纯四度关系调准确,一般外弦定“C”音和内弦定“G”音,呈纯四度关系,初学者可以借助电子校音器把外弦“C”音和内弦“G”音调正确,电子校音器非常科学,自己听音不好的话,只要看到校音器仪表的指示针照准中间位置“▼”既可,同时仪表上的背景灯光由红变绿,这说明四度关系已调正确,内外弦已成为协合的纯四度关系了。 2. 正确配戴指帽: 现在板胡一般都是使用金属弦,左手指必须配戴尼龙指帽或金属指帽,最好是尼龙指帽内再套上金属指帽,这种指帽外层含有韧性,内层又具有硬性和份量,使其左手指触弦既避免产生硬对硬的金属声,又能使指帽有力的按在琴弦上。另外,由于手指的形状并非圆形,而呈扁形或椭圆形,要想使指帽牢固戴在手指不脱落,一定把指帽修理成符合指头形状,这样手指与指帽内接触面较多,比较牢固不易脱落,当然这样的指帽市面上很少能买到,即使买得到也不一定符合你的左手指形,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指形大小,进行定做加工而成。指帽一定戴在超出指盖约有3-5mm处为最佳,若再往里处戴影响手指的灵活

豫剧板胡内心独白

“豫剧板胡”的内心独白 我是河南豫剧伴奏的主要乐器,经过几代制琴师傅的辛苦钻研和制作,我的摸样那真是帅呆了。我身体各部件的尺寸参数,安装合成的工序比以前科学多了,制作我的材料,也有很多种,紫檀、小叶紫檀、黑檀、缅甸红或其它杂木等等,又把我原来的平头改成如意头、龙头、盘龙头、仰脸龙头、风头等等,真是举不胜举,品牌繁多,喜欢我的人真是挑得眼花缭乱,有的朋友家里都能把我们弟兄几个先后都买回来,但是买回来又觉得我们不够意思,说我们这把音量小了,那把音量又大了,这把声音太尖细了,那把声音又过量了,不钢了、不脆了等等找好多理由来排挤我们,我们真是有苦难言啊!今天我当着大家的面必须把肚里的苦水倒出来,不然非要把我憋死不行。 说我们不够意思,时常不出悦耳的声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自身确实存在着实际问题,要了解我们的发音部位在哪,发音体的形状,材质如何?说白了我们的音色音质就是取决于面板和琴筒,加上正确的演奏方法而获得。特别是面板的材质必须适合我们歌唱发音,可有的制琴师只知道把我们的身材制作好看一些,就是不知道如何跟我们搭配合适我们歌唱的面板。这很可怕呀!几乎每一个制琴师傅都觉得把我们做得够漂亮的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很准确的给我们搭配上一张非常合适的面板。这一下子可坏了,尽管我们身材都比较好,但是仍然当不着我们

的主人跟我们动手术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换面板,十张八张还找不到一张合适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奉劝喜欢我们的朋友们在购买我们时,除挑选我们的身体形态外,一定高度注意我们的琴壳和面板,最好请一位确实懂得我们内情的行手们帮助一下免得回到家在感觉我们不好那就晚了,特别是琴行和厂家他们的心态是只要你付了款把我们拿走,那他们可就万事大吉了。 二、即使我们有个好的发音体(琴壳与面板),但要想让我们发出理想的音色来,那就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1. 之所以大家觉得不好听,其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您左手按弦的指位不准确或者说不正确,引起我们发出的音高不准确,这里主要牵涉的左手指按弦的指距未能分开,也就是说左手一、二、三、四指触弦的位置不准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食指的位置首先要准确的固定下来,其余手指要自然分开,这就叫“食指定位法”(《豫剧板胡速成法》叶韵挺编著),只有食指定位了,其他三个手指才有了依靠,在你耳音或脑海音准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只有依靠“食指定位法”才能逐步解决其他手指按弦的规范性。只要坚持不懈,反复练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夯稳的养成规范的触弦指型。直到脑海形成基本的音准概念,那才大功告成。既有规范的触弦指型,又有脑海音准的微调,演奏出来的板胡音基本上就算准确了。 2、音准问题解决了,仍感觉不好听。那就是音色的问题了。音色的好坏主要是右手运弓的问题了,当左手手指按准了音高位

秦腔板胡教程

秦腔板胡的构造 秦腔板胡通常是由:(1)秦腔板胡壳子(2)秦腔板胡杆子;(3) 弦轴,(4)腰码;(5)小码子,(6)琴弦;(7)弓子; (8)底托几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会使演奏者更细致地认识它们。 (1)秦腔板胡壳子:它是用硬质的椰子外壳制作钜成的,凿上下两孔使板胡杆子穿过,然后在大口面粘盖上桐木板,椰子壳直径与盖板面积吻合,即成秦腔板胡壳子,壳子大口面积一般直径为12厘米左右,小口面直径为8厘米左右,桐木板子的选用可根据生长年限纹理或木质松硬而定。因为壳子大小和盖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音色音量的优劣,壳子大发音就低沉,反之就高亮。秦腔板胡有自己的音域,重视秦腔板胡壳子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 (2)秦腔板胡杆子:它选料常用乌木、檀木、老红木等,实践证明以紫檀木为最佳。这些木料相比较坚硬,不易弯曲和变形,更不会轻易折断,板胡杆子总体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亦可根据需要或长或短。板胡杆子顶端一般呈四方形,中腰码上下为圆柱形,且愈下愈细,区别甚微,下端呈四方形亦可。 (3)弦轴:弦轴有上下两个,嵌在上端为“内弦轴”,下端为“外弦轴”。木质同杆子选料一样,或用其它木料也行,如黄杨木、黄檀木皆可。现在使用的弦轴以金属螺旋体较多,木质弦轴直接拴弦的已不常见,因为前者使用比后者方便、省力、轻便自如,弦不容易滑跑。

(4)腰码:也称千金、用木质、骨质,也有用有机玻璃制作成的。形式上可分为固定腰码和活动腰码两种,初学者可固定腰码,这样便于掌握把位和演奏时的音准。活动腰码可上下移动,使用便当,椐需要而定位置。 (5)小码手:口面板码子,o小码子对板胡音量大小、音色纯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调试而定,一般放在板胡盖板上端距沿边3厘米左右.也可在选定把位、中腰码位置的前提下按自己手的大小,测量手指的两指半为宜,它的大小高低因人而异。 (6)琴弦:有金属弦和丝弦之分。金属弦的优越性是丝弦无以对比的,金属弦发音明亮、纯净,特别是换把后音质纯正、杂音小、泛音更是嘹亮、清晰,而不容易跑弦。加之秦腔板胡是秦腔乐队中的领奏乐器,这样依据本身的特点,丝弦就逐渐被金属弦所替代。秦腔板胡可选用28、29、30号钢弦中的一种作外弦,而29号扬琴钢弦尤被演奏者青睐。内弦可用大提琴A弦,琵琶3弦。 (7)弓子:弓杆竹质,以实心竹最为上乘,其总长度约为85厘米左右。弓杆力争要富有弹性,弓杆粗细略同小指,中间直两头弯曲,弓子两端凿有小孔为系结弓毛之用,弓毛为白色马尾或黑色马尾,也有白尼纶丝制作的。弓毛数量多少适度,梆系在弓杆两端,经过改革后也有通过螺旋控制弓毛松紧程度的。 (8)秦腔板胡早先是没有底托的,后来加上底托为避免演奏者板胡壳子直接贴衣服影响共鸣。底托的作用对演奏

浅谈板胡教学中音阶的训练

浅谈板胡教学中音阶的训练 板胡,以它宽广的音色,独特的韵味和浓厚的地方风格特色被广大民乐爱好者所喜爱,作为最有特色的民族拉弦乐器出现在音乐舞台上,板胡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以梆子腔为主的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出现,五六十年代开始被作为独奏乐器搬上舞台,近年来,板胡的创作和演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较难技巧的大型板胡乐曲,这些乐曲大大提高了板胡演奏的技术含量,要求演奏者对乐曲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演奏技巧、作品的结构、音乐内涵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求演奏者具有全面、坚实的基本功基础和较多的技术储备。那么,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左右手的演奏技巧,训练出能够适应现代板胡演奏所需要的演奏人才呢?这也是我们作为板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我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一些体会,就板胡教学当中的音阶的训练进行一些论述。 音阶的练习对于训练板胡演奏的音准、换把、不同把位的音程关系、指距关系以及手指的力度、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许会注意到,所有的西洋乐器,都非常注意音阶的练习,一般会对所有的大小调音阶、和声旋律音阶进行系统的训练,有的乐器,如钢琴,还要求学生进行不同音程的音阶

练习,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各个调的演奏指法,对于音阶的要求非常严格,成为每年考试必须检查的内容。在民族拉弦乐器的音阶训练方面,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先生已经为我们做了榜样。他参照小提琴的演奏指法制定了二胡的音阶演奏指法,使二胡从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创作了47首二胡练习曲。近年来,音阶的训练也逐渐成为 各个专业音乐学院板胡教学的必修内容。在我们现在所出版的板胡和二胡的教材当中,音阶的训练已经成为练习的重点,在的很多练习曲选(集)都占有大量的篇幅,可见,音阶的训 练在我们现在的教学当中的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教学当中如何进行音阶的训练呢?我认为,音 准的训练是音阶训练的前提和重要环节。 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板胡演奏的基础,是衡量板胡演奏技巧的一个重要标准。进行音阶练习首先要求学生育敏锐的听觉和辨别音高的能力。音准的训练首先是听觉的训练,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没有听觉的人是无法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尤其对于演奏拉弦乐器的演奏者,听觉的训练是非常重要。 音乐听觉的训练可以通过系统的视唱练耳的学习和训 练来完成,一方面要训练听觉,提高耳朵对音高的分辨能力。在专业的音乐院校都设有视唱练耳课程,对学生进行音乐素

浅谈豫剧板胡的演奏及定弦

浅谈豫剧板胡的演奏及定弦 唱腔的定调要根据豫剧音乐的特点和演员的嗓音条件来确定。所以,豫剧唱腔较多使用E调(基调),转调多用B调。其它调很少使用。 豫剧板胡定弦 1、bE调(也称正调)内弦定3,外弦定6;以下是转调变弦: 2、bB调(也称反调)内弦变为6,外弦变为2 3、bA调内弦变为7,外弦变为3 4、F调内弦变为2,外弦变为5不一一列举。 另外,豫剧板胡所用的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所用的弦内弦是皮弦,外弦是粗老弦。70年代时,有的演奏者尝试使用金属弦(俗称钢弦)。由于金属弦发音灵敏,声音更加清脆、嘹亮。所以,现在的演奏者大都使用金属弦。 伴奏的艺术 (一)正确处理伴奏与唱腔的关系 伴奏与唱腔就像绿叶衬红花一样。在唱腔中,豫剧板胡担当着伴奏任务,它必须服务于唱腔,不能喧宾夺主,它必须要突出“伴”字。豫剧板胡是领衔乐器,在乐队和唱腔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来烘托气氛,恰到好处的处理好伴奏与唱腔的关系,以达到艺术的和谐统一。 (二)托腔 托腔是戏曲演唱中的一种伴奏方法,是处理伴奏与唱腔关系的一

种手段。托腔就是运用豫剧板胡的各种演奏技巧把唱腔托住、托牢。在演唱中是以唱为主,伴奏为辅。要根据演唱者的感情变化,唱腔的抑、扬、顿、挫,把唱腔紧紧的托住。在一般情况下,演唱时,伴奏力度要稍微轻一些,演奏过门时力度要大一些。但如果唱腔要劲的时候,伴奏一定要用力。(三)掌握各流派演唱特点,使伴奏富于个性豫剧板胡演奏者首先要学习并掌握各流派的演唱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伴奏,以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下面,通过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来谈一下伴奏的艺术手法。例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常派)在《拷红》中红娘的唱段: 伴奏要十分灵活、巧妙而干脆,不能拖泥带水。要注意滑、闪、顿等特点,把演唱风格充分的表现出来。 在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陈派)的唱腔伴奏时,要注意陈派唱腔的细腻柔美、质朴娟秀的特点。例如《春秋配》中姜秋莲的一段唱腔: 伴奏时,要突出唱腔中的装饰音。运弓要平稳,旋律要柔美,并富于内涵。把姜秋莲含羞、低落的内心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马派)的唱腔,简洁干脆,喷吐爽利,装饰音少。例如《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唱段: 伴奏要干脆利落,直截了当,每个音符都要演奏得饱满。又如穆桂英的唱段: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崔派)擅演悲剧。它的唱腔哀怨深沉,缠绵宛转,感人肺腑。例如《抱琵琶》中秦香莲的唱段:

探讨豫剧板胡演奏中表现力

探讨豫剧板胡演奏中表现力 【摘要】豫剧是一种艺术,可采用多种唱腔表现,具有地方特点,经典代表作主要以唱制胜,以唱作为主要表象形式。板胡是豫剧中的主奏乐器,音色独特,风格多变,在豫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豫剧中的板胡演奏方法,探讨板胡在豫剧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 1、前言 板胡演奏是豫剧演唱时的重要伴奏,加入板胡演奏成分,可以让豫剧更有表现力,更具特色。豫剧板胡演奏对豫剧整体艺术感、乐队合作、现场感染力、演员表现、豫剧韵味以及豫剧特色均有一定影响,穿透力较高,音色明亮,在豫剧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地位。板胡演奏的表现力在专业豫剧表演团尤其重要,对剧团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均会产生直接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经验,就如何体现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进行探讨,以期作为同行参考。 2、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特点 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指的是演奏者在进行板胡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演奏素质。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根据自身情感和思想来表现板胡演奏,

使板胡演奏更加形象、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更富感染力。因此,板胡演奏者在演奏时,应先掌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品内涵,并通过演奏技巧,充分表现板胡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豫剧板胡演奏感染力。板胡在豫剧乐队中除了负责领奏,还负责伴唱,表现力的好坏与否,决定了整个豫剧演出的舞台效果。在进行声乐演唱表演时,应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根据情感表现声乐,声情并茂才能感染观众,豫剧板胡演奏亦如此。板胡演奏者应对豫剧的唱腔、豫剧内容、豫剧剧情及人物等进行深入分析,感受作品内涵,理解作品情感,提高板胡演奏表现力。 3、豫剧板胡演奏中的技巧 在豫剧板胡演奏中,人们常将演奏者是否能体现出豫剧韵味来衡量演奏者的表演水平,这里所说的“韵味”指的是豫剧板胡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可通过运用演奏技巧,充分体现豫剧韵味。感悟、理解作品,是演奏者提高表现力的前提,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应具备良好的演奏技能和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演奏出作品的情感。由此可见,技巧对于板胡演奏的重要性,要想获得完美的演出效果,必须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并加以运用,才能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1]。豫剧板胡演奏技巧较多,可分为左手技巧和右手技巧,需要演奏者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来总结。豫剧板胡弓法可分为抖弓、顿弓、全弓、颤弓、连弓等,指法较多,如滑、抹、

浅谈河北梆子乐队 河北梆子20个经典选段

浅谈河北梆子乐队河北梆子20个经典选段 浅谈河北梆子乐队河北梆子20个经典选段浅谈河北梆子乐队河北梆子20个经典选段河北梆子乐队分文乐(弓弦乐器及管乐器)、武乐(打击乐)两大块,俗称文场和武场。两者时分时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却又分工合作,各有侧重。相比之下武乐又比文乐在整出戏中占的比重又多些。文乐主要是伴奏唱腔及根据剧情发展演奏一些曲牌,但所有这些离不开武乐的配合;武乐除了在文乐演奏里紧密配合外,还在武戏中担任主要的伴奏任务。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两大块的构成。 一、河北梆子文场的乐器有板胡、笛子、笙、琵琶、三弦、中阮、大提琴各一件,二胡、中胡若干件,唢呐一般是由笛子演奏者和板胡演奏者兼职,根据时代特点现在一般有条件的院团还加上了电子合成器。文场主要是伴奏唱腔,吹腔曲牌,演奏过门,用来烘托剧情,丰满人物。特别是在唱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演员在唱段中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同时在一些庆典场面、祭奠场面配以大型曲牌来渲染气氛,表达情绪。 最初在传统的戏曲乐队伴奏中,板胡、笛子、笙、被称为河北梆子的三大件。在文场中主要是板胡领奏,板胡的主要作用是带领整个乐队为演员服务,利用托腔保调来使演员更好的表现剧中人物。

托腔,是指为烘托演员的演唱的一种方法,一方面要求演奏者演奏的唱腔旋律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要与演员保持一致,与演员在演唱中的起伏、气口、滑音、特别是人物情绪要相互吻合,否则,就难以体现剧种的风格特色,难以营造剧中的音乐形象,影响演员的正常发挥及演出效果。另一方面,板胡演奏者还要带领乐队充分运用技巧,全力随着演员来完成演唱,并使其演唱起来既舒服又自然,又能很好的体现演员的演唱水平。板胡可以在剧中情境、人物行动及舞台调度允许的情况下演奏出一些花样一来显示水平,二来给唱腔添彩。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板胡、笛子这两件乐器是最有特色的两件主奏乐器,他们各自的独特演奏技法与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最鲜明的体现了河北梆子的特色。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即金、石、丝、竹、跑、土、革、木,抱即笙),在古时已广为流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的繁荣,旧笙得到改良,新笙不断出现,如二十一簧、二十二簧、二十四簧、二十六簧、三十七簧圆笙、二十七簧方笙、三十六黄、半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等,成为民族乐队中很重要的一种既能演奏旋律,又能演奏和声的乐器,是河北梆子乐队中重要的伴奏乐器,起着粘溶各种乐器和烘托唱腔的作用。现在二胡、琵琶也被选作河北梆子文场的主奏乐器与领奏乐器。

板胡演奏介绍

板胡演奏介绍 2010-11-20 9:45:12 https://www.doczj.com/doc/4217800805.html, 点击:1914次 板胡演奏介绍:胡又称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瓢等,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拉奏乐器。各地区戏曲、说唱音乐所用的板胡,形制基本相同,在规格上略有差别。板胡琴筒为椰壳,以桐木为面板,张两金属弦(或丝弦),弓子为两弦所夹。用高音谱记表记谱。 在乐队中所用的板胡,主要是高音,低音两种。高音板胡比中音板胡高纯五度。现以高音板胡为例: 板胡演奏定弦与音域、 高音板胡定弦不统一,有的1次纯五度音程定弦,有的以纯四度音程定弦,空弦音高亦不统一。目前,在乐队中,常以纯五度音程定弦。内弦定为d2。,外弦定为a2:

板胡演奏音域 板胡演奏常用(乐队)音域 板胡演奏音区 板胡演奏低音区:坚实。 板胡演奏中音区:响亮,清脆。 板胡演奏高音区:尖锐、紧张,弱奏时尚好。极高音沙哑、干涩,少用。 板胡演奏技巧 板胡的演奏技巧很丰富,除一般拉奏乐器常用的弓法和指法技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 1、板胡演奏弓法。 分弓是板胡的基本弓法,其特点是一音一弓,用以表现活泼、跳跃、速度较快的曲调。板胡常用小分弓演奏。 抖弓同二胡奏法。板胡的抖弓常用以表现热情、激动的感情。如: 甩弓当琴弓拉至左半弓时,右手腕持弓迅速的一推一拉,发出两个短促的同度音。甩弓多用于演奏戏曲音乐。演奏符号为“N”。例:

跳弓是板胡的特殊弓法。用小臂带动手腕,使弓迅速跳动,奏出短促而有弹性的音响,用于演奏快速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演奏符号为“?”。 击弓用弓杆击琴筒,发出响声。 2、板胡演奏指法 点音是一种装饰音奏法,多用于戏曲音乐。例: 勾弦左手指勾弦发音。 弹弦左手指甲弹空弦音。 拨奏板胡可拨奏,以空弦拨奏的效果为佳。在速度不快时,可拨奏简单的旋律。 泛音板胡多用空弦1/2处的自然泛音。 双音在速度不太快时,板胡可演奏纯五度,大、小六度的双音进行。有时,可利用一根空弦来演奏多种音程的双音。 3.板胡演奏转调。板胡没有固定品位,转调不困难,一般演奏者较习用C、G、F、D、bE、bB诸调。 板胡发音高亢、响亮,声音穿透力强,技巧灵活,是我国许多地方戏曲音乐(如梆子戏、哈哈腔、吕剧、秦腔、蒲剧、郧鄂、陇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板胡可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合奏。 板胡的发音,色彩性强而音量较大,在合奏中使用要谨慎。 板胡很少演奏长时值多音符的连弓,亦很少连续倒把。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做为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音乐唱腔得到中原大地丰富文化底蕴的广泛滋润。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漫长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相继出现了以王基笑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唱腔创作者,以及数十部享誉国内外戏曲舞台的戏曲音乐作品,为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豫剧的唱腔铿锵有力、刚柔相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伴奏乐器也从以前的三大件单声部,逐渐向具有浓郁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民族交响音乐方向,做有效的尝试。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开创性的解决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乐队伴奏也有传统的单纯被动地伴奏,进而发展为积极、主动地演奏,特别是在描写环境、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豫剧乐队的功能和伴奏水平,大大提高和发挥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下面我从一个侧面简要分析豫剧的唱腔结构及其伴奏。 一,豫剧唱腔板式的基本结构及表现力 豫剧的板式分析好多前辈都有不同版本的专著出版,真正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我这里也只能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豫剧唱腔的节拍形式 传统的豫剧四大正板的板式结构基本可以说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分别是:流水板、二八板、慢板、非板,按其节拍而言有:1/4、2/4、4/4和散节拍等四五种。 属于1/4节拍的板式大概有二八板的变化板式和流水板的变化板式两种。二八板的变化板式中有:快二八板(或叫铜器二八板)、垛子板、呱嗒嘴、狗撕咬、双跺脚、紧打慢唱等,记谱时使用1/4节拍记谱。流水板中属于中速、快速节奏的板式以及它们的变化板式都使用1/4节拍记谱。 属于2/4节拍的板式有二八板的基本板式及唱法,流水板中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唱法和慢板中速度较快,情绪比较激动的一些唱法(传统唱腔慢板一般情况是不使用2/4记谱的,使用2/4记谱的大多是近些年创作的唱腔如《卖苗郎》《风流才子》。) 使用4/4节拍记谱的只有慢板的基本板式和它的一些变化板式。 真正意义的散节拍只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使用散节拍记谱的板式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顾名思义,即没有固定的节拍形式、节奏比较自由的唱腔板式即非板,在伴奏时不加梆子,演唱也比较灵活。

技巧要精节奏稳整体协调心路明_谈河北梆子的_紧拉慢唱_与_幺二三_的伴奏

技巧要精节奏稳整体协调心路明—— —谈河北梆子的“紧拉慢唱”与“幺二三”的伴奏 ■冯雷 我日前曾在《大舞台》上发表论述河北梆子的伴奏技法,板胡的伴奏规律及弓法、指法的演奏技巧,各类板式的演奏方法。文章发表后,就有票界的朋友找我,希望我讲一讲有关河北梆子板胡的知识。我借此将有关板胡的知识简单的做以介绍: 板胡于明末清初在胡琴的基础上出现,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 板胡是我国弓弦类乐器之一,它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区。板胡有多种名称,如:梆子胡、秦胡、胡呼、椰子胡、大弦和瓢等等,统称为板胡。按板胡的构造规格、发音高低、音色及使用范围加以分类,大体可分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次中音板胡三种。在很多地方戏曲的伴奏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山东梆子、吕剧、晋剧、蒲剧、秦腔、郿鄠等。建国以来,民族器乐的全面发展也使板胡这件乐器在演奏技巧、表现能力和乐器样式、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并成为普遍使用的具有特色的一件民族乐器。它除了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担负着多种地方戏曲的伴奏之外,还被广泛地运用于歌剧、舞剧、舞蹈、歌曲演唱等伴奏中,在民族乐器中,板胡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独奏和伴奏乐器。 河北梆子板胡属于高音板胡范畴。在河北梆子剧种中,板胡又被称为大弦、胡呼等。板胡是由担子(琴杆)、弦轴、瓢(共鸣箱)、桐木板、腰码(千金)、弓子杆、弓毛(马尾)、琴码、琴弦(丝弦 或金属弦)、弦钩、弦垫等构成。担子(琴 杆):用紫檀木、老红木、乌木等优质木 料制成为最好。担子上方(弦轴处)是方 形,弦轴以下呈柱圆形状,上端较粗,下 端稍细,琴杆长约68厘米左右。琴杆的 粗细要适中,更不要过粗,琴杆过粗会 影响演奏者左手灵活演奏技巧的发挥 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演奏效果。弦轴:用 优质的黄杨木制成,分上下两个按在琴 杆上方的轴眼里,上面为里弦轴,下面 为外弦轴,轴的长度约12厘米左右。瓢 (共鸣箱):用椰子的外壳切去两端制 成。选择一个较好的使人满意的瓢是 很不容易的。从形状上讲,以鸭蛋圆和 猴头形为最佳。椰子壳最好是老的发黑 红色,瓢的厚度要均匀,瓢的外口(贴板 的那面)直径约9.2厘米,里口约8.5厘 米,宽度约9厘米,厚度约4.8厘米。里 外口之间不要兜口,也不要敞口,过于 兜口或敞口都会影响音色,因此必须要 求弧度适中。桐木板:应选用材质稍软 的、年限较长的、纹路均匀的薄板贴于 瓢的外口,构成板胡的共鸣箱。桐木板 的薄厚以板胡音量的大小、音色、音质 的优劣来决定。腰码(千金):有木制、骨 制等。用细丝弦或尼龙弦固定在琴杆距 共鸣箱约23厘米处。把位的高低,应以 个人手的大小和习惯来定。弓子:由弓 杆和弓毛(马尾)组成。弓杆选用富有弹 性、粗细均匀的实心竹、江苇或其它竹 子制成,弓杆长约86厘米,马尾要稍多 些,约300根左右。琴码:用竹料刻成, 雕成“城门式”,中间挖空,高约0.6厘 米,放置琴弦与共鸣箱之间并靠近面板 的上方约1/4处,上下的位置可根据板 的薄厚,音量的大小稍加调整。琴码、腰 码、琴弦一定要在一条直线上,不可倾 斜。琴弦:有丝弦和金属弦两种,两者均 有优点。丝弦的优点是发音坚实有力, 音色饱满、柔和,力度强,烘托气氛好, 具有爆发力,适合于高亢激昂的河北梆 子唱腔音乐及其他戏曲音乐的伴奏。缺 点是丝弦的制作工艺还不够精密,伸缩 性大,爱跑弦、易断弦,发音不够明亮, 控制不好容易出现噪音,使初学者较难 以掌握和控制。金属弦的优点是制作较 精密、均匀,发音较明亮、干净,不跑弦, 较适合于旋律性较强的戏曲唱腔及音 乐的伴奏,触弦感觉灵敏度较高,便于 演奏和掌握。其缺点是发音不如丝弦那 样柔和,在高亢激昂的唱腔音乐伴奏中 缺乏钢性,烘托唱腔气氛较差,没有爆 发力。无论演奏者使用哪一种弦,在演 奏时都要准确地把握住各自的特点,扬 长避短,相互借鉴。弦钩:用一根细铜丝 做成,套在琴杆的最底部,将里弦和外 弦均挂在弦钩上。弦垫:用薄铜片或其 他金属片剪一小片垫在弦钩和瓢之间, 它只起保护共鸣箱和面板的作用。松香 的选用:松香是弓弦类乐器必备之物。 颜色以棕黄的广香为最好,戏曲板胡多 为烫香,烫香方法是将竹筷子的一端劈 开一缝,夹住松香块,用火点燃,滴在瓢 面上弓毛摩擦之处,可根据需要适量掌 握。 以上是我对板胡基础知识的介绍, 关于板胡的知识我也知之甚少,主要是 听高继璞老师讲过的,也有从书上学到 的,还有我在三十多年的演奏实践中所 体会到的,仅供戏曲音乐爱好者、演奏 舞台话语 WUTAIHUAYU 《大舞台》2009年双月号第3期

板胡的基本介绍

板胡的基本介绍 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板胡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豫剧、河北梆子、评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新品种加入了"板胡家族"。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弦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员"。随着板胡形制的发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民族歌剧、民族歌舞和声乐伴奏。 板胡结构板胡的音箱用椰壳或木制,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杆用较

硬的乌木或红木,张二根弦,马尾竹弓。音色明 亮、高亢,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曲调。 板胡的结构绝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称瓢,是板胡的共鸣箱,呈圆筒形,用坚硬的椰子壳做成,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质的,七十年代以后还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琴筒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能使音响共鸣集中并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发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优劣的关键,以用木质松软、纹理顺直、匀密、无痕节和水渍的梧桐木为佳。筒后口有的敞口,有的开五个音孔,呈金钱眼状。 琴杆用红木、紫檀木或花梨木制作,以贵重的乌木为好,琴杆为圆柱形,上端是琴头,呈方形,开有弦轴孔。琴杆不宜过长,过长会有碍发音的优美,并加宽了指位,不便运指和掌握音准。 弦轴多用琴杆木料或黄杨木制成,表面开有辩纹,装在琴杆同一侧面。目前大部分板胡已用木柄齿轮铜轴,调弦既准确又不会回弦。 弓子用粗细均匀、富有弹性的江苇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长而粗,上面装的马尾以白马尾为好,出音柔润。弓杆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笨重,过短不宜拉奏长音。 板胡的千斤又称腰马,因在琴杆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红木制成的扁形木片,用丝弦系于琴杆下铀到弦马的1/3处。 弦马用竹或木制成,置于面板中央以上、板的1/3处为宜,竹马共鸣较大,发音也较浑厚优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