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修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46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规律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
第一规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活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第二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就是当具有两对或者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此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个定律,就是连锁与互换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成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
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学问点进行归纳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梳理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消失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掌握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掌握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掌握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打算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别):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试验胜利的缘由:1、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讨论(从简洁到简单)4、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5、严谨的科学设计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看过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的还看了:1.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之遗传的基本规律2.高中生物必修二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背考点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汇总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2021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
下面小编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1/ 6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_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_。
在减数_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_两次。
减数_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_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上海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学科:生物年级:高二必修二主要知识点概览: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与染色体:涉及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物质的传递,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基因与染色体异常疾病的关系。
遗传的分子基础:涵盖DNA的结构和功能、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过程。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讲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的方式和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生物进化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物种形成的过程。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介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遗传方式和预防措施,以及优生学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生物技术与实践:简要介绍一些生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包括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生态位等概念。
同时,讲述生物圈的概念、范围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涵盖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此外,还会介绍一些重要的生物保护区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生物技术的伦理与安全性:讨论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和安全性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性、生物武器的危害等。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培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生物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能力。
涉及显微镜使用、生物组织染色、DNA提取等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细胞的生命历程:详细探讨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这包括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植物的生长发育: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机理,探讨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触性等现象。
同时,也可能涉及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基因分离定律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遗传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_1、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3、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5、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7、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8、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 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 杂种第一代 F2 杂种第二代。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意义: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的开始,也是新个体的起源。
受精卵中包含了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受精作用还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节基因的分离规律一、XXX的遗传实验XXX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他发现,豌豆的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这两个基因分别控制着性状的表现,且在杂交后可以分离并重新组合。
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XXX)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每个个体在生殖时,其两个基因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只能传递其中的一个基因给后代。
这意味着,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但只有一个基因能够传递给下一代。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genotype)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种类和组合。
表现型(phenotype)是指基因型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其表现型可以因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是指在杂合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是指在杂合状态下,不表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基因可以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但隐性基因仍然存在于个体的基因型中,并可以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在有性生殖中,不同的基因对于性状表现的组合是随机的。
这意味着,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
六、注意:1)基因的分离规律只适用于单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用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独立的,但两者都是遗传的基本规律。
3)基因的表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因的作用。
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在豌豆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现象有规律可循,提出了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个体遗传规律:个体从父母分得的遗传因子是一对,其中只有一个因子参与遗传,另一个因子隐性•分离规律:杂交后代第一代被覆盖的性状表现,而第二代中,隐性基因重新组合成为相应的表型•自由组合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染色体上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就算在同一个染色体上也会发生交换,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2. 基因连锁规律基因连锁规律是基因遗传中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多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存在的串联基因效应,即这些基因在游离染色体的新组合中的联合组合性引起的现象。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来源于Ångström和 Tjio对眼虫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形态的随机出现,但分开看后却发现其实是由基因的组合引起的。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因遗传,同时也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3. 随机独立规律随机独立规律指的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群体中的基因或某种等位基因在自然条件下遵从大数定律而呈现的随机性分布规律。
随机独立规律是基于基因频率变动理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群体基因分布的规律和周期。
对于群体基因每一代中的全面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携带并控制着伴性位点的一种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中的伴性位点通常指基因座(基因位点)。
通常出现在X染色体的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伴性连锁基因。
伴性遗传中,母亲为患者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可能在XX和XY两种基因型中出现,而且患病率相对积极。
而伴性基因常常被视为隐性基因,其表现受到染色体性别和其他基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表达不同。
三、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了生命的发展过程,还决定了生命的后代。
第1讲遗传的基本规律考试要求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说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过程。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解释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理解孟德尔用测交验证分离现象的原因。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阐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基因型和表现型。
举例说明基因型和表现型。
7.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利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设计育种过程或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解释子二代出现的9∶3∶3∶1的表现型比。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理解孟德尔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原因。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的知识处理生产实践中相关的问题。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列举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知识整理一、遗传定律中有关基本概念及符号1.杂交、自交、测交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 的过程。
自交:指植物体 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 与 杂交,用来测定 的基因组合。
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 性状的 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和 的现象。
3.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的 上,能控制一对 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
4.纯合子、杂合子纯合子:由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 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5.常见符号P: F: ×: × :♀: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是 植物,而且是 ,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高三必修二生物遗传知识点一、概述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间遗传特征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通过对遗传现象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生物界广泛存在的遗传规律。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遗传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二、基本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中的一些重要规律。
第一条是由一对对立性的基因决定的特征的分离和再组合,即基因的分离规律。
第二条是性状的组合方式是独立的,即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构成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 显性与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在杂合子中和纯合子中都能表现,而隐性的基因只有在纯合子中才能表现。
显性性状遗传方式主要是由受精卵中一个来自父本的染色体与来自母本的染色体合并后显现出的。
3. 基因携带者基因携带者可以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
纯合子是指个体两个相同的基因纯合于一起,杂合子是指个体两个不同的基因杂合于一起。
纯合子的基因表现为纯种性状,而杂合子的基因表现为杂种性状。
三、分离定律1. 自由组合孟德尔发现,一个个体上的两个基因对在生殖时会自由组合进行再次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也被称为独立分离定律,它说明了不同种类特征的基因在性别配对过程中,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基因在个体生殖过程中分别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
这个定律进一步解释了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独立组合现象。
按照分离定律,每对基因都在传递给子代时,以相等的概率进行分离。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由组合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对应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突变可以造成生物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染色体遗传染色体遗传是一种通过染色体进行遗传的方式。
染色体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向新生代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