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遗传基本规律题
- 格式:doc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21
专题二遗传的基本定律专题复习
1.知识点总结
2.经典题型
1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2果蝇的体细胞中含4对同源染色体,若研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果蝇形成卵细胞时,全部含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比例是( )
A.1/2
B.1/4
C.1/8
D.1/16
3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须的,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他们生育视觉正常的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8
B.9/16
C.3/4
D.1/4
4下列人类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第一部分命题区域3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时跟踪一、选择题1.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D 由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F1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3,可以推测出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和B、b),C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A_B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白花。
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项错误;F2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项错误,D项正确。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解析: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则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3.(2019·新疆二模)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
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
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
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C.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解析:选B 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灰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因子代的数量非常少,即使子代全为灰毛鼠,也不能确定M一定是纯合子,B 错误;子代中出现了黑毛雌鼠,说明M必然含有控制黑毛性状的基因,因此,无论子代中灰毛雄鼠与黑毛雌鼠的比例是3∶1,还是1∶1,M都是杂合子,C、D正确。
第二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根本技能·问题化]1.解析:选D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YyRr)在进展减数分裂时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而不是4个,且卵细胞的数量要远远少于精子的数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F1产生配子时起作用,其本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提示:④⑤过程。
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⑥过程中仅④、⑤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中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别离,未发生基因重组,⑥过程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3.解析:选D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别离,①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别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和③正确;受精作用时同源染色体集合,④正确;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别离不会导致等位基因别离,⑤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别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别离,⑥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⑦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⑧错误。
4.解析:选B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穿插互换,那么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 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不一定为9∶3∶3∶1。
考点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与自由组合定律[对点落实]1.(1) (×) (2) (×) (3) (√) (4) (×) (5) (×) (6) (×)2.提示: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精品文档生物练习一遗传定律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
共60分)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人的高鼻梁与塌鼻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2. 性状分离是指A.染色体的分离B.遗传因子的分离C.杂合子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D.A、B、C均是3.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杂合子所占比例为A.1/4 B.1/8 C.1/16 D.1/32 4.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B.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C.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D.②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5.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6.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A.YR B.yR C.Yy D.yr 7.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8.基因型是Ddrr的植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3︰1 B.l︰l︰l︰l C.l︰2︰1 D.9︰3︰3︰l 9.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10.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交B.测交C.正交D.反交11. 下列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12.在10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如果全部受精,能形成受精卵的数目是A.5个B.10个C.20个D.40个1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第一次分裂结束B.第二次分裂结束C.着丝点分裂D.联会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同源染色体分开C.分离开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15.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1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17. 若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精品文档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 Ab、Ab、ab、abB. aB、Ab、AB、ABC. Ab、aB、Ab、aBD. AB、AB、ab、aB18.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
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一:对遗传中的一些概念及实验过程的理解1. 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 ,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 .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A .甲ⅹ乙 B.甲ⅹ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ⅹ甲,乙ⅹ乙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别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二: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验证5、下列现象或方法能够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①F1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③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不同颜色数量之比为1:1④由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雌蜂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水稻中非糯性(W )对糯性(w )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三: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7、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与a 控制,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
年高考生物专题辅导与训练四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 ()2. 苏格兰牛的耳尖V 形与非V 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以下是苏格兰牛耳尖性状遗传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V 形耳尖公牛 □非V 形耳尖公牛 OV形耳尖母牛O 非V 形耳尖母牛A. V 形耳尖由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B. 由川2的表现型可推断1山为杂合子C. 1113中控制非V 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D. 1112与川5生出V 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33. 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 : 1B. 5 : 1C.9 : 6D. 1 : 1■rr912345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11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 Ils 和Ils 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 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4•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 和a )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 实南瓜杂交,子代(FJ 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R 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 图甲所示。
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 豌豆杂交实验,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示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③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白果是显性性状O 正常女□正常男■I 患病男B. 图甲P 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F 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 : 3C. 由图乙可知花的着生位置和茎的高度各由一个基因控制,都遵循基因分离泄律D. 图乙中F,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该实验中亲代的腋生花都需进行去雄处理5. (xx •南京模拟)下图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 病。
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学的广袤领域中,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是一个核心且引人入胜的主题。
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多样性,还为我们理解生物进化、疾病发生以及物种适应环境等众多重要现象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例题: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
若亲本基因型为Dd×Dd,它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高茎植株所占比例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分离定律,Dd×Dd 的杂交组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 = 1:2:1。
高茎(DD 和 Dd)所占比例为 3/4。
知识点:分离定律指出,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例题:豌豆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杂交,F₂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是多少?解题思路:先求出 F₂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亲本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F₂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3:1。
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比例为 9/16 + 1/16 = 10/16,所以不同于亲本的比例为 6/16 = 3/8。
知识点:自由组合定律指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遗传物质与基因1、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明例题: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 DNA 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这说明了什么?解题思路:这表明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第二讲遗传的基本定律及人类遗传病一、单项选择题1. (2013·扬州一模)下列对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B. 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aX W、AY、aY四种2. (2013·泰州一模)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妻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A. 5/6B. 1/4C. 1/6D. 1/33. (2013·苏锡常镇三模)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C. 若Ⅱ6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 若Ⅱ6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4. (2013·苏北三市一模)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下图所示。
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黄色锦葵色素A. F1的表现型是黄色B. 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C. 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D. 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5. (2013·连云港一模)香豌豆中,只有在A、B两个不同基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开红花。
一株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这一株红花植株自交,则其后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 )A. 1/9B. 2/9C. 8/9D. 5/96. (2013·天津卷)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如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猪的白毛与卷毛B.人的身高与体重C.果蝇的长翅与残翅D.苹果的红色果实与番茄的黄色果实4.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是建立在孟德尔的________实验基础之上的()A.正、反交B.测交、自交C.杂交、自交D.杂交、测交5.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ddTt B.DDtt C.DdTt D.DDTt6.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高等动植物的染色体均包含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C.伴X染色体遗传病在家族中总具有隔代遗传现象D.伴Y染色体遗传病在家族中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7.科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豌豆不用去雄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需要用同位素3H标记噬菌体C.以果蝇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果蝇易饲养,后代数目多D.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需要用不同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8.下列是谁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A.赫尔希、蔡斯B.沃森、克里克C.施莱登、施旺D.萨顿9.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遵循自山组合定律。
某亲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Abb B.AABB C.AABb D.AaBb10.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患红绿色盲的女性,其儿子通常也是该病患者B.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小肠对钙、磷吸收不良C.一个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双亲D.基因型为Z B W的芦花雌鸡经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雌鸡都为芦花鸡二、综合题11.迄今为止,常规杂交育种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人们已用这一方法培育出数以万计的动植物新品种。
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序号条件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1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6∶11∶2∶1 2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1∶33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9∶3∶41∶1∶2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15:1 3:1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AaBb:(Aabb 、aaBb)∶aabb=1∶2∶166 显性纯合致死AaBb ∶Aabb ∶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AaBb ∶Aabb∶∶aaBb∶aabb=1∶1∶1∶1(08 ·宁夏·T29)Ⅰ.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
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
请回答: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基因型是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
基因型为和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
基因型为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命题立意】以基因自由组合中的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思路点拨】由子代表现型9:7→9:3:3:1 →AaBb自交,•由子代表现型3:1=(3:1)(1:0)→AaBB 自交或AABb•自交。
由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AABB(09·安徽·T6)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
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思路点拨】由F29:7→9:3:3:1 →F1紫花植株(AaBb)由F1 (1:1)=(1:1)(1:0)→Aabb×aaBB AAbb×aaBb基因互作解题关键:第一:要理清基因之间的关系。
第二:注意特殊比例。
例题: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
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 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
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如右图写出各种表现型的基因组成:由AAbb(红色)可知红色的基因:A—bb由3:6:7可知,F1是AaBb,由此知道,粉色基因组成是A—Bb。
再根据基因之间关系和3:6:7知道,白色基因组成是aa——和A—BB2.一因多效和多效一因一因多效:一对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发育。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的发育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
例如:解题要点:弄清不同基因的位置,是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还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上(基因连锁)3.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例如:ABO血型复等位基因解题关键:不同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海南19)、人的i、IA、IB 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 IA获IAi为A型血,IB IB获IBi为B型血,IA IB为AB型血。
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至少有可能是A型血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例题:(2009山东T7).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 ),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都是纯合子(体)B.都是杂合子(体)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4.基因致死效应【注:(2010·山东理综·T27)(2010·福建理综·T26)(2009·四川·T31)(2008·北京理综·T4)(2004·全国理综II·T30)等都有涉及】完全致死:致死率达100% a.按致死程度划分:不完全致死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分为条件致死(在较低温度下不出现致死效应在较高温度下出现致死效应)和非条件致死的(在已知任何条件下都有致死效应)两类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例题:(2010·福建理综· T 27)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 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蟠桃(H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例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b.按致死作用发生的阶段分:配子致死 合子致死胚胎致死 幼体致死c.按致死基因所在的位置分:常染色体致死性连锁致死 d.按致死基因的显隐性分:显性致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纯合致死 显性纯合致显性杂合致e.根据内外环境对致死效应的影响分:条件致死 非条件致死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试验并预测最终试验结果。
试验步骤:①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 ;②用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③统计F2中雄蝇所占比例;结果预测:Ⅰ如果F2中雌:雄=2:1,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Ⅱ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1:1 ,则X染色体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Ⅲ如果F2中雌:雄在1:1~2:1之间,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致死突变【探究致死情况,考查实验探究能力】5.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半显性)c.共显性(并显性)d.条件显性:相对性状的显、隐与环境条件等有关。
例如:(2010天津T6)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
6、表型模拟: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例如:必修二P71 长翅果蝇由于温度的影响出现了残翅,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例(07山东)(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取该小麦种子在其他小麦田种下,让其自交,若还全是高杆,说明矮秆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引起的;若后代出现高杆、矮秆两种性状,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7、从性遗传: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例如:有角(H)对无角(h)为显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
例题:绵羊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形成的杂合子所控制的性状在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A为显性,无角基因a为隐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产多胎,所生小羊中,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
(1)请写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说明推理过程。
8、性反转: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体的现象例如:(2008·海南·T18)自然情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
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A、1:0B、1:1 C 2:1 D、3:19、同一染色体上基因——连锁连锁与交换定律在高中教材中,只是在减数分裂提到过交叉互换,考纲中也不作要求。
只有上海的高考要求掌握。
但在2010年高考试卷中,山东理综、福建理综、浙江理综三套试卷都有所涉及。
但涉及很浅。
用我们现行知识都可以推导出相关的基因型。
不会出现有关交换率、比例的计算问题。
因此在复习时要合理处理。
可以在复习到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进行简单对比。
例1(2010·山东·T27)(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 全为灰体长翅。
用F1雄果蝇进行杂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
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图示为和。
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例2:(2010·福建理综,27)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X A X a X a YP X a X aFXXX XY AP XXFX有角无角无有角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假设基因位于Y染色体XX XY AFXP aa X AAF1 Aa Aa♂有角♀无角假设从性遗传aa 2Aa AAF2X无有排(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
答案:(1)乙乔化(2)DdHh ddhh (3)4 1 :1 :1 :1遗传三大规律的区别纵观几年来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除了以上特殊现象外,还有如:出现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际考查两对、遗传中出现基因突变、遗传中出现减数分裂异常等例题(2008·山东·T26)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请回答:在♀AA×♂aa杂交种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 13或11 ,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是正常或矮生。
总之:现在遗传规律命题方向主要趋势是:常规遗传题出现许多变化类型,平时我们要多总结归纳。
07(理综II)31.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