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和直方图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55
血液分析仪的三类结果显示方式(第三种特殊)血液分析仪检测标本后,结果显示通常有三类形式:数据、图形(直方图)和报警(图形、符号或文字)。
正常情况下,前两种显示将对医学诊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种结果显示形式。
(一)数据凡是可向临床报告的检测参数,一般均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显示,可按原样和特殊格式打印,向临床发出或传送结果。
检测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各类血液分析仪特色检测参数。
紧挨检测结果的数据旁,多显示相应参数的参考值。
对于超出参考值的检测结果,通常在其旁加上符号(↑表示增高或↓表示减低),或用颜色(如红色表示增高,蓝色表示减低)加以醒目突出(海力孚血液分析仪采用比较形象的↑↓方式)。
对于无法直接报告的结果,也有相应的符号提示。
有报警或结果异常的参数,经检验人员复核、最后确定后,可发出报告。
(二)图形血液分析仪常用的图形有2类:直方图和散点图。
1.直方图(1)白细胞直方图: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450fl范围内将血细胞分为3群。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的左侧高陡,通道在35~95fl,为小细胞群峰(主要是淋巴细胞);最右侧峰低宽,通道在160~450fl,为大细胞群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包含中性杆状核细胞和中性晚幼粒细胞);左右两峰之间较平坦区有一个小峰,为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个核细胞区,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等)。
出现异常直方图时,常伴随相应部位的警报信号,异常直方图出现曲线形态改变的通常含义如下:1)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可能有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溶解红细胞、白细胞碎片、蛋白质或脂类颗粒。
2)淋巴细胞峰与单个核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原始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单个核细胞区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告单中的直方图有什么检测意义?血细胞分析仪是用于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数量的仪器,通过对各类细胞数量的计数,能够分析潜在疾病的威胁,保障机体的健康状况。
很多人对血常规分析的报告单不是太了解,特别是针对红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下面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什么是直方图?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数据根据其体积大小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量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fl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即得到细胞直方图。
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有三个细胞群体,左侧为高而陡的峰为小细胞群(35~90fl),右侧低而宽的峰为大细胞群(161~450fl),左右两侧之间的波谷为中间细胞群(91~160fl)。
白细胞直方图病理性改变:(1)左侧小细胞波峰明显降低,而右侧大细胞群波峰明显增高。
提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2)左侧小细胞波峰相对增高,而右侧大细胞波峰明显变低。
提示淋巴细胞增高。
(3)在90~160fl区域出现一个明显的细胞峰。
提示中间细胞增多,可有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各种幼稚细胞增多等。
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有两个细胞群体,从60fl开始到120fl之间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为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即红细胞主群;主群右侧,约分布在120~200fl 区域有一个小细胞群,又称“足趾部”,此群含有大红细胞、二聚体或三聚体细胞等。
红细胞直方图病理性改变⑴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波峰基底增宽。
提示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⑵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波峰基底变窄。
提示为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轻型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⑶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峰底增宽的双峰。
常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经治疗有效时,也可出现峰底更宽的类似双峰图形。
⑷主峰曲线的波峰右移,波峰基底增宽。
提示为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其经治疗有效时,也可出现双峰图象。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目的要求1. 掌握血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2. 熟悉仪器所提供的参数和图形的临床应用。
血细胞计数仪 (blood cell counter) , 又称自动血液分析仪 (AHA) ,检测项 目多、速度快、精度高、操作便捷。
可进行:⑴ 全血细胞计数 (RBC 、 W BC 、 P LT) 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
⑵ 白细胞分类技术。
⑶ 血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扩展功能 , 包括:有核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 计数及其相关参数检测;幼稚粒细胞、未成熟粒细胞、造血干细胞计数;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淋巴细胞亚型计数;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等。
传统的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或分类方法:血液分析仪定义电 学电阻抗法、射频电导法光 (化) 学激光散射法、分光光度法激光散射法:染色法和非染色法综合应用体积、电导和光散射(VCS)法电阻抗、射频、流式细胞术和核酸染色法钨光源散射与细胞化学法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方法双流体(双鞘流)技术和细胞染色法射频(radio frequency, RF) 指射频电流,是每秒变化大于10000次的高频交流电磁波。
高频电流能通过细胞壁,用高频电磁探针渗入细胞膜脂质可测定细胞的导电性,提供细胞内部化学成分、细胞核和细胞质、颗粒成分等信息。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血液分析仪一、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一)电阻抗法即库尔特原理。
电阻抗法是三分 Array类血液分析仪的核心技术 (与光学检测原理组合应用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 , 可准确测出细胞(或类似颗粒) 的大小和数量。
电阻抗法细胞计数原理血液分析仪一、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一)电阻抗法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基本组成:1、信号发生器:各种微粒通过检测小孔产生电阻抗脉冲信号的检测源。
2、放大器:将血细胞微弱脉冲信号放大以触发电路系统。
3、 阈值调节器: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能区分不同群细胞合适的信号电平。
4、 甄别器:去除非参考电平的各种假信号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