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
- 格式:ppt
- 大小:16.07 MB
- 文档页数:85
一分钟看懂血常规散点图和直方图
检验医学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
投稿**************
现在,很多五分类仪器的DIFF(白细胞分类计数)中都有WBC 散点图,同时RBC计数通道有红细胞和血板直方图,这些图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对结果的解读有很大帮助,为此你又对它了解多少?本文以sysmex XT-1800i为例进行讲解。
散点图怎么看
(项目所用方法及通道)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性、单核、淋巴、嗜酸、嗜碱等细胞的分布位置与强度。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异型淋巴和幼稚粒细胞所在位置
上图反应有核红细胞所在的区域
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常见异常红细胞直方图
血小板直方图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
仪器使用3条鉴别线来进行血小板粒度解析,分别为2-6fl和12-30fl之间自动决定的浮动鉴别线(LD、UD),以及固定鉴别线12fl。
文章来源:基层检验网。
血细胞直方图血细胞直方图是一种描述人体血液中各类细胞数量的图形表达方式,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不同细胞类型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
它是血液分析的一项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用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背景介绍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每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与人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而血细胞直方图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二、血细胞直方图的类型血细胞直方图通常分为三类,分别是红细胞计数直方图、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和血小板计数直方图。
不同的直方图反映了人体各类细胞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
1. 红细胞计数直方图红细胞计数直方图主要反映了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该直方图,可以准确了解血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进而判断红细胞的正常与否。
2. 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则描述了血细胞中白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对应着不同的免疫功能,通过该直方图可以判断白细胞的类型和数量,从而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3. 血小板计数直方图血小板计数直方图是用来衡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指标。
血小板在人体中起着血液凝固和止血功能,通过该直方图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大小分布和数量,从而评估血液止血功能的强弱。
三、血细胞直方图的应用血细胞直方图的应用在医学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诊断疾病血细胞直方图是常用的疾病诊断工具之一,可以通过分析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识别出不同的疾病类型。
例如,红细胞计数直方图异常常见于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异常则可能表明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
2. 治疗监测血细胞直方图也可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通过定期检测血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健康管理血细胞直方图可以作为健康管理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种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上报警的含义一、CoulterJT-IR型血细胞分析仪“R”警号的含义: R1:提示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有异常,可能存在聚集的血小板、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能溶解的红细胞、蛋白或脂类颗粒。
R2:提示淋巴细胞峰与单核细胞区之间的区域有异常,可能存在异型淋巴细胞、浆细一、Coulter JT-IR型血细胞分析仪“R”警号的含义:R1:提示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有异常,可能存在聚集的血小板、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能溶解的红细胞、蛋白或脂类颗粒。
R2:提示淋巴细胞峰与单核细胞区之间的区域有异常,可能存在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R3:提示单核细胞区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的区域有异常,可能存在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细胞增多。
R4:提示中性粒细胞峰右侧区域有异常,表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
RM:为多部位报警,表示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R”报警。
二、CELL-DYN 1400型血细胞分析仪“R”警号的含义如下:LYM R0或RM:指<35fl区域的淋巴细胞数超过了设置的正常标准,表示可能存在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块、大血小板、未完全溶解的红细胞、冷球蛋白。
LYM R1或RM:指>35fl区域的淋巴细胞数超过了设置的正常标准,表示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冷球蛋白。
LYM R2或RM:指<98fl区域的淋巴细胞超过了正常标准,表示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浆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3%)、原始细胞、嗜碱性粒细胞(>5%)。
GRAN R2或RM:指>98fl区域的颗粒细胞超过了正常标准,表示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1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浆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3%)、原始细胞、杆状核(10%)、中性粒细胞增多,无颗粒的中性粒细胞(20%)、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凝块(大)、溶血过度、溶血不足。
血细胞直方图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血细胞直方图(hematology/complete blood count histogram)是一种通过血液细胞计数器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等信息。
血细胞直方图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不同的疾病。
2. 原理血细胞直方图的分析基于血液细胞计数器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进行计数和测量。
具体原理如下:•对于红细胞(RBC),血细胞计数器会测量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计数,RBC coun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ell volume,MCV)。
通过统计红细胞的数量和平均体积,可以了解红细胞的总体状态。
大量或异常增大的红细胞可能表明贫血或者其他疾病。
•对于白细胞(WBC),血细胞计数器会测量白细胞的总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count)以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
通过了解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少(白细胞计数降低),并鉴定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是否正常。
•对于血小板(PLT),血细胞计数器会测量血小板的数量(platelet count,PLT coun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
通过测量血小板的数量和平均体积,可了解血小板的总体状况。
异常的血小板数量或体积可能表明出血或凝血异常等问题。
3. 应用血细胞直方图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多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疾病诊断通过对血细胞直方图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或细胞数量的异常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感染、炎症或免疫性疾病等;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体积的变化可能与贫血、骨髓功能障碍等有关;血小板数量或体积的异常可能与出血或凝血异常有关。
3.2 疾病监测在一些长期治疗的疾病中,血细胞直方图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告单中的直方图有什么检测意义?血细胞分析仪是用于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数量的仪器,通过对各类细胞数量的计数,能够分析潜在疾病的威胁,保障机体的健康状况。
很多人对血常规分析的报告单不是太了解,特别是针对红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下面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什么是直方图?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数据根据其体积大小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量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fl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即得到细胞直方图。
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直方图有三个细胞群体,左侧为高而陡的峰为小细胞群(35~90fl),右侧低而宽的峰为大细胞群(161~450fl),左右两侧之间的波谷为中间细胞群(91~160fl)。
白细胞直方图病理性改变:(1)左侧小细胞波峰明显降低,而右侧大细胞群波峰明显增高。
提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2)左侧小细胞波峰相对增高,而右侧大细胞波峰明显变低。
提示淋巴细胞增高。
(3)在90~160fl区域出现一个明显的细胞峰。
提示中间细胞增多,可有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各种幼稚细胞增多等。
红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有两个细胞群体,从60fl开始到120fl之间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为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即红细胞主群;主群右侧,约分布在120~200fl 区域有一个小细胞群,又称“足趾部”,此群含有大红细胞、二聚体或三聚体细胞等。
红细胞直方图病理性改变⑴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波峰基底增宽。
提示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⑵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波峰基底变窄。
提示为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轻型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⑶主峰曲线的波峰左移,峰底增宽的双峰。
常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经治疗有效时,也可出现峰底更宽的类似双峰图形。
⑷主峰曲线的波峰右移,波峰基底增宽。
提示为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其经治疗有效时,也可出现双峰图象。
血细胞仪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2214 更新时间:2009-10-22 热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乐家新王成彬丛玉隆(北京 100853)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
1958 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变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性能比较稳定的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其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国内外各医院广泛使用。
但从根本上讲,其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电阻抗法与光散射法。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
光散射法主要应用于白细胞分析,其检测原理就是利用多项技术(如射频、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 联同时检测一个白细胞,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计数和五分类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标本时,除给出细胞数量外,还提供相应的细胞体积分布图。
根据仪器检测的原理不同,可将血细胞分布图形分为直方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直方图。
散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多项技术(激光、射频及化学染色)联合使用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后得到的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由于目前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绝大部分采用电阻抗原理,下面主要介绍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由于电阻抗法计数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细胞在测试系统中产生的脉冲大小与仪器内设定的阈值比较而得出的数据,每个细胞检测时显示的脉冲大小除与细胞本身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溶血剂的种类、浓度、用量、溶血时间,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pH值、电导率,仪器出厂时仪器内固定的孔电流和脉冲增益等因素有关。
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临床意义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检测手段,它们可以提供关于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就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原理、解读和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细胞直方图血细胞直方图是通过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液检测后所得的结果图。
它以血细胞分类计数为基础,将血细胞的数量按照不同细胞类型分成多个区间,并以柱形图的形式展示。
常见的直方图包括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红细胞计数直方图和血小板计数直方图等。
血细胞直方图可以提供血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而反映出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和炎症等疾病,红细胞计数直方图可以发现贫血和多血症等异常情况,血小板计数直方图可以提示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二、血细胞散点图血细胞散点图是通过将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以散点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常见的散点图包括红细胞散点图和血小板散点图等。
血细胞散点图可以提供血细胞的形态学信息,帮助医生发现细胞异常和某些疾病的特征。
例如,红细胞散点图可以识别各类贫血并判断其病因,血小板散点图可以鉴别出血小板功能异常和骨髓疾病等。
三、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诊断各类疾病: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可以反映出各类血液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如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等。
医生通过分析这些图形,可以得到疾病的一些初步判断,有助于进行后续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指导治疗方案: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炎症性疾病,通过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后的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可以反映出治疗效果,如药物的作用是否理想,疾病是否得到控制等。
4. 预测疾病进展: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动态变化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如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的峰值增高可以提示感染的进展,血小板散点图的异常可以提示疾病的恶化。
【小结】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直方图散点图小编将以国内占有率排在前两位的希森美康(SYSMEX)和迈瑞(MINDRAY)的仪器为例来进行说明,这两个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加起来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一大半。
考虑到现在五分群仪器已经十分普及,本文不涉及白细胞直方图的有关内容。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图形: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为直方图和散射图两种细胞分布图形。
【第一部分】血细胞直方图(Histogram)希森美康/迈瑞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检测红细胞/血小板的技术为电阻抗原理,又称库尔特原理):如上图所示,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是非导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
血细胞直方图,其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是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统计图形。
它可以显示出某一特定细胞群的平均细胞容积、细胞分布情况及有无明显异常细胞群的存在。
直方图观察的内容:①峰的位置,反映主细胞群的位置有无异常。
②峰的高低,大致反映主细胞群数量的多少。
③峰底的宽度,反映细胞群容积大小的不均一性或离散程度大小,如RDW、PDW等。
④有无异常峰出现,和正常直方图相比有异常峰出现,多提示血液中有异常细胞群或干扰因素存在。
⑤峰的起始处或结尾处有无异常,若有多提示有干扰因素。
(一)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 fl 范围内,横坐标表示RBC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正常红细胞集中在50~200 fl 范围内,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一个是红细胞主群,从50~125 fl ,为一个两侧基本对称、较狭窄,呈现倒扣钟状的正态分布曲线;另一群是大细胞群,位于主群右侧不与X 轴重合拖尾部分,分布在125 fl ~200 fl 区域,又称“足趾部”,是一些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二聚体、多聚体及白细胞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