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8.72 MB
- 文档页数:64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想象是儿童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未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表象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需要以记忆为基础。
想象的发展对记忆活动也有积极影响。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儿童的想象只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依然具有夸张、易混淆以及受情绪影响等特点,还不能达到思维的水平。
换言之,儿童的想象介于记忆和创造性思维之间。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引发情绪儿童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想象引发的。
(二)情绪影响想象想象能够引发情绪,而情绪和兴趣也会影响儿童的想象。
情绪不仅能够引起想象过程,还能够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能丰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等,是游戏活动的关键。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能够促进理解和记忆活动,引发情绪和兴趣,丰富游戏。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想象的发生离不开儿童表象和语言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脑皮质的成熟。
另外,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想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中重演2.简单的相似联想3. 此阶段儿童的想象没有或很少有情节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趋势:1. 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到初步出现有意性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一)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而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学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引导儿童积极运用想象力进行学习和探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一、创设富有想象力的环境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富有创造力的环境。
首先,布置教室时可以将墙壁装饰成丰富多彩的画面,例如描绘不同的场景、故事情节或构思人物形象,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其次,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装饰品,鼓励儿童自由地组合、摆放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最后,可以设置一个想象力角落,提供丰富的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材料,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二、开展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活动来认识世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组织角色扮演游戏时,可以提供不同的服装和道具,鼓励儿童扮演各种角色,充分运用想象力创造角色的形象、背景和情节。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例如建立一个小动物医院,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兽医的工作,引导他们想象不同的动物疾病和治疗方法。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儿童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绘画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组织绘画活动,让儿童画出他们所想象的世界,或者根据一幅图片进行联想和创作。
此外,音乐和舞蹈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良好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演唱儿歌、舞蹈动作的方式,让儿童在音乐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四、鼓励儿童自由创作和表达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是通过自由创作和表达得以发展的。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1. 从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发展。
- 学前初期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会想象成棉花糖。
- 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大班儿童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能根据一定任务进行想象。
2. 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发展。
- 小班儿童的想象多为再造想象,往往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如模仿成人的动作。
- 中班开始,创造想象有所发展,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
- 到了大班,创造想象更加丰富,能独立构思新形象,如编出独特的故事。
3. 想象的内容从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 幼儿初期想象内容简单、贫乏,缺乏系统性。
-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想象内容逐渐丰富,结构也趋于完整,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较复杂的想象。
4. 从夸张性想象向符合现实逻辑的想象发展。
- 幼儿早期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具有夸张性,如把自己画得比房子还大。
- 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想象逐渐符合现实逻辑。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一、想象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水平普遍较低,但他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来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想象力的发展方面,学前儿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无意想象是指儿童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产生想象,如看到气球会想象气球飘起来。
有意想象是指儿童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产生想象,如儿童会通过绘画、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指儿童在已有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和探索,产生新的想象。
学前儿童在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绘画、故事、游戏等方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想象力的应用领域
想象力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还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想象力的应用领域也很广泛,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创造、科幻等。
绘画是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绘画,学前儿童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想象想象力是学前儿童发展中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它对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想象力的定义、发展过程以及对儿童的意义和影响。
一、想象力的定义想象力是指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脑海中产生和创造各种视觉、感官和情感的体验。
想象力包括了儿童的幻想、虚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想象力,儿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和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幻想游戏等方式来表达和体验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想象力的发展过程儿童的想象力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以下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主要阶段:1.视觉意象阶段(2-4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通过想象力在脑海中产生简单的视觉图像,比如想象自己是一只飞鸟或者一条鱼。
他们通常通过幻想游戏和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2.情感意象阶段(4-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通过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些虚构的角色和情节,比如想象自己是一位超级英雄或者一位公主。
他们也会通过画画和故事书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3.故事意象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能够创造和理解更复杂的故事情节。
他们通过书写和口头表达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想象力和意图。
三、想象力的意义和影响想象力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想象力的主要意义和影响:1.认知发展:通过想象力,儿童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观察、推理和分类的能力,以及创造和理解符号系统的能力。
2.语言发展:想象力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故事情节,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通过创造和讲述故事,儿童能够扩展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社交发展:想象力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和参与社会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能力,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基石。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已有的感觉、经验和知识,将其转化为虚构的情境并进行想象。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无限可能的世界,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备现实生活的技能。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视觉想象力的发展,符号性想象力的发展和逻辑性想象力的发展。
在学前阶段,儿童主要依赖视觉对外界的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将已有的感觉和经验转化为想象的情境。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看书、听故事或观看动画片,将其中的人物和场景想象出来。
这种视觉想象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世界,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词汇积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符号性想象力开始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符号来表示和表达自己的想象。
例如,他们可以用玩具代替人物,用纸和笔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这种符号性想象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
在学龄前期,儿童的逻辑性想象力开始发展。
他们能够更加系统化地思考和运用想象。
例如,他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和转化,从而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逻辑性想象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过程中,家庭和教育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和经验,如阅读故事书、听音乐、观看电视等。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和引导儿童的想象活动,如与儿童一起玩游戏、编故事、创作手工等。
教育环境也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和活动,如绘画、角色扮演、建构玩具等。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进行想象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儿童的想象活动,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通过视觉、符号和逻辑的想象活动,儿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阶段和一般特征
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的儿童,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想象力发展处于关键期。
以下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一般特征: 1. 基本想象阶段(3-4岁)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能够用他们的想象力来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比如想象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
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会开始模仿别人的活动,比如扮演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这也是他们想象力的表现。
2. 外向想象阶段(4-5岁)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想象力转向了外部世界。
他们能够想象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他们会对虚构的事情和角色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会开始创造自己的故事和角色,这是他们想象力的进一步表现。
3. 内向想象阶段(5-6岁)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想象世界,并更加自主地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角色和情节。
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想象世界,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此时,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成为了他们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从基本想象到外向想象再到内向想象,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增强,也不断地被认知和语言技能所支持。
了解这些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对于家长和教育者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提高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都
具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