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22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教学目标:掌握想像的种类掌握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的特点掌握学前儿童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的特点掌握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掌握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教学难点:掌握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教学时数: 3 学时教学设计第一节想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想像的概念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孙悟空的形象是猴子和人的形象完美的结合。
美人鱼的形象是鱼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的完美的结合。
狐狸精也是狐狸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的完美的结合。
也可以根据人的口头的或文字的描述,人们也能够想象出具体的形象。
但他不是表象的简单的再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所描写的场景我们是没有见过的。
但是我们通过头脑中已经有的表象进行想像还是可以看出这是一副充满凄凉的气氛的场景。
总之,无论想像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
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二、想像的种类(一)根据想像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1. 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像。
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马上想到它的形状很像一匹飞奔的骏马。
2. 有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
(二)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有意想像又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1. 再造想像是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存在的。
例如小朋友们在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仿佛看见了沉稳而踏实的乌龟和灵活而骄傲的兔子赛跑的情景。
2. 创造想像是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三、想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案例:美国母亲状告幼儿园教女儿学字母O、周念丽“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一)从事游戏时少不了想像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幼儿会拿椅子当马骑,一会儿把它当汽车,或火车开。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想象是儿童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未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表象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需要以记忆为基础。
想象的发展对记忆活动也有积极影响。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儿童的想象只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依然具有夸张、易混淆以及受情绪影响等特点,还不能达到思维的水平。
换言之,儿童的想象介于记忆和创造性思维之间。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引发情绪儿童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想象引发的。
(二)情绪影响想象想象能够引发情绪,而情绪和兴趣也会影响儿童的想象。
情绪不仅能够引起想象过程,还能够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能丰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等,是游戏活动的关键。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能够促进理解和记忆活动,引发情绪和兴趣,丰富游戏。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想象的发生离不开儿童表象和语言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脑皮质的成熟。
另外,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想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中重演2.简单的相似联想3. 此阶段儿童的想象没有或很少有情节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趋势:1. 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到初步出现有意性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一)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是他们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想象,学前儿童可以从现实中解脱出来,创造出虚构的情境和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并探讨不同类型的想象活动对他们的发展的影响。
在学前阶段,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开始发展。
在早期,他们可能会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如扮演爸爸妈妈,医生或警察等。
这种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他们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和情感,并培养他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
此外,学前儿童还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幻想游戏,如想象他们是超级英雄或仙女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想象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可以创造更具体和详细的情境,包括设置和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们可以建立一个城市或玩具世界,并让不同的角色在其中进行互动。
这种活动不仅培养了学前儿童的创造力,还促进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想象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想象活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前儿童尝试和探索新的角色和情境。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想象活动可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想象活动还有助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想象,他们可以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然而,学前儿童的想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们可能会受到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的限制。
他们可能会将想象的情境和角色与现实混淆,不清楚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此外,学前儿童的想象活动可能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受到成人的期望和角色模型的限制,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角色扮演道具,鼓励学前儿童参与想象活动。
其次,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学前儿童理解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区别,并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 引言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想象力不仅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还对其情感和社交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探讨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学前儿童的幻想与想象当孩子开始展示出创造性的行为和思维时,他们的幻想和想象力也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的幻想和想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视觉想象:学前儿童能够通过思维来创造出不存在的图像,并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场景和形象。
•角色扮演:学前儿童喜欢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模仿和体验不同的角色来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
•模仿游戏:学前儿童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他们会模仿成人的行动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游戏中。
3.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能力:•非逻辑性想象:在3至4岁之前,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主要是非逻辑性的,他们能够通过联想来构建出奇幻的场景和故事。
•逻辑性发展:在4至5岁之间,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逐渐进入逻辑性发展的阶段,他们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来创造和展开有条理的故事。
•符号化想象:在5至6岁之后,学前儿童开始展现出符号化想象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符号和图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4.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作用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认知发展:通过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通过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创造和体验不同的情境来培养情感管理能力。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互动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5.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提供丰富的刺激:给予学前儿童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创造性的玩具,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2.想象的构成方式:(1)黏合(孙悟空、猪八戒)(2)夸张与强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3)拟人化(动画片中人物有人的声音)(4)典型化(阿Q精神、祥林嫂)3.想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征。
二、想象的种类:(一)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二)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定义: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没有亲身感知过,新经验并非原创,再造想象也有一定创造性;再造想象分类;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拟人化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经验,独立地去构造新形象地过程。
具有首创性、独特性、新颖性的特点;2、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再造想象创造的是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象者不知道的事物;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人所不知的,现实生活中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
联系:①两者都以感知觉为基础,都是在原有表象基础上重新加工改造、重新组合的新形象;②在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想象的成分,创造是在再造的基础上产生的,创造有再造的因素;③虽然在创造想象中形象是新颖的,但是仍需要依靠客观现实或图表、模型、语言文字的启发。
(三)根据想象的现实意义,想象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1.幻想: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2.理想:以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在现实中有可能实现的幻想,也称“积极的幻想”3空想: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在现实中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消极的幻象”三、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1.客观现实是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2.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四、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意义?1.想象在学前儿童学习中的作用想象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认知基础,想象帮助学前儿童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