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笔试知识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18.58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学前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之一是_____A : 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B : 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C : 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D : 理想占主要地位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故选 A。
2、单选题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_____A : 记忆的潜伏期B : 回忆C : 客体永久性D : 习惯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
3、单选题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A : 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B : 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 : 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D : 偏好复杂的刺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婴儿注意选择性对象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的事物日益增加;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复杂化,即从更多注意简单事物发展到更多注意较复杂的事物。
4、单选题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在_____A : 0-2 岁B : 2~3 岁C : 3~6 岁D : 5~6 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产生表象,表象的产生为儿童想象奠定了基础。
2 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想象,因此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在 2~3 岁,故选 B。
5、单选题儿童在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A : 遗传因素B : 生理成熟C : 社会环境D : 教育训练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气质与幼儿的生理特点关系最直接,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说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遗传因素。
6、单选题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 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B : 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C : 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D : 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参考答案: B本来源:91考试网题解释:【答案】B。
第六章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幼儿的想象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能够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并运用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意愿。
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1.创造新的情境:幼儿在想象中创造出一些与现实不同的情境,如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
他们能够通过创造新的情境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在想象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想象自己是一位医生、一位消防员或是一位公主。
他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情感。
3.表达内心感受:幼儿通过想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能够用想象创造出一种情境,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建立虚构关系:幼儿在想象中可以建立虚构的关系,如想象自己有一个超能力的朋友或者是一个神奇的玩具。
他们通过建立虚构关系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和沟通能力。
5.发展批判思维:幼儿在想象中可以进行思维的反复推理和比较,能够自己判断和评价不同情境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他们通过想象来发展自己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幼儿想象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幼儿个体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通过想象,幼儿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因此,教师和家
长应该在幼儿的想象发展中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想象力的环境和条件。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科目二高频考点+简答题梳理+主观题模板01 高频考点梳理高频考点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1.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
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情感等去描述。
3.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表现: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
②情绪的影响。
③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高频考点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年龄0 ~ 2 岁特征:1.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2. 认知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 ~12 个月)前运算阶段年龄2 ~7 岁特征:1.“万物有灵论”2.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 没有守恒概念高频考点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直觉行动思维不断发展2. 具体形象性①具体性: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②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③根据具体和形象性而来的派生的特点:经验性:幼儿的思维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
固定性:幼儿的思维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3.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高频考点4: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萌芽: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分为以下阶段:①辨数;②认数;③点数。
笔试知识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习幼儿想象发展特点之前,需要知道想象的分类。
学前儿童想象分为两类,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想象发展的特点就与想象的分类有关,前两点是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第三点是想象具有夸张性。
对于此知识点,我们需要以三种题型备考:第一种是是简答题,简述一下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种选择题,主要是前两点里面的小知识点尤其是易混知识点要注意选择题;第三种是材料分析题,主要涉及想象的夸张性。
第一点: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无意想象又具有以下特征: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就是幼儿想象没有固定的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例如,画图画时,在一张画纸上,可以重复地画着一个个物体的图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给画上了才满足。
在听故事时,有趣形象的情节在脑中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教师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一内容也乐意听。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简单来说,就是幼儿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
比如幼儿正在画蘑菇,这个时候你问他再画什么,他可会会说在画一把伞,于是又开始画伞。
3.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朵小红花,很高兴,要求教师来看,适逢教师在指导别的小朋友作画,没有及时去看,顿时,这个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绪受到了影响,很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等教师走到他跟前时,只见画纸上的小红花已被粗黑线条涂没了。
当教师询问他时,他冷冷地说:“已经送掉了。
”第二点: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幻想丰富:学前儿童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创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
他们能够想象出各种奇幻的情境和角色,而且往往对这些幻想情境投入较多的精力。
2. 狭隘思维:尽管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思维容易受限。
他们难以同时处理多个想法或考虑多个因素,往往只关注单一的想象情境或角色,对于跳跃式思维或复杂情境理解较困难。
3. 逻辑不成熟: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尚未充分发展,他们倾向于将虚构的情节和真实的事实混淆,难以区分幻想和现实。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能变成动物或超级英雄,或者相信故事中的神奇事件真实存在。
4. 超验思维:学前儿童常常表现出超验思维,他们认为一切都有独特的原因和解释。
例如,他们可能相信自己因为做了某个动作而导致了天气的变化或电视里的人物会对他们说话。
5. 理解缺乏深度:尽管学前儿童表现出广泛的想象力,但对于复杂的概念或抽象的思维难以理解。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观察、模仿和感受来认知现实,而非逻辑思考。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发展具有丰富、狭隘、不成熟、超验和缺乏深度的特点。
这些特点在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
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幼儿创造想象是指幼儿在游戏、绘画、故事等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出新颖、独特的事物和情境。
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幼儿期(2-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通过模仿和拟人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根木棒当作电话,并用幼稚的语言与“对方”进行对话。
2. 学龄前期(3-6岁):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的情境和角色,并且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在玩具积木上建造一个城堡,并且给城堡里的每个房间安排不同的功能和角色。
3. 小学阶段(6-12岁):在小学阶段,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剧本创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考和推理,并且能够自主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幼儿创造想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由性:幼儿的创造想象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
他们可以构建出任何他们想象中的事物和情境,没有任何逻辑和现实的束缚。
2. 多样性:幼儿的创造想象具有多样性。
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例如绘画、玩具、游戏等。
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动物、植物、人物、故事情节等。
3. 可塑性: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可塑的,可以通过外界的影响和经验的积累进行改变和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创造想象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情感性: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创造想象中,通过创造和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5. 适应性:幼儿的创造想象具有适应性。
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想象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创造想象的意义幼儿创造想象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思维发展:幼儿创造想象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阶段和一般特征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简单想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还比较薄弱。
他们只能想象一些比较简单的事物,比如飞机、车子等。
此时,他们的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经验,能力还比较有限。
在这个阶段中,学前儿童的想象特征主要表现为:1. 想象内容比较单一,只能想象一些常见的、真实存在的对象。
2. 想象范围较窄,想象事物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
3. 想象过程比较简单,难以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情节。
二、扩展想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想象一些与现实世界无关的事物,比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等。
他们能够将一些愿望、幻想融入到想象之中。
在这个阶段中,学前儿童的想象特征主要表现为:1. 想象内容丰富多彩,各种夸张、离奇的事物都可以出现。
2. 想象范围扩大,学前儿童可以想象出一些非常奇特、与现实世界无关的事物。
3. 想象过程比较复杂,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情节或者故事。
三、抽象想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他们开始能够抽象思维,将具体事物抽象成符号、概念。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逻辑思考、推理等活动。
在这个阶段中,学前儿童的想象特征主要表现为:1. 想象内容更加复杂,能够想象一些抽象的、符号化的事物。
2. 想象范围更广,学前儿童可以想象出一些更加深奥、有哲理的事物。
3. 想象过程更加复杂,能够进行一些逻辑思考、推理等活动。
总之,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从简单、单一到丰富、复杂,再到抽象、深奥。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想象能力。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是他们具有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在想象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和角色。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模拟和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具有广泛性。
他们可以想象出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情景,如飞行的火箭、变形的机器人、梦幻的城堡等等。
他们的想象力没有限制,可以自由地创造和展开故事情节。
这种广泛性的想象发展使得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创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到乐趣和满足感。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具有活跃性。
他们的想象力非常活跃,可以在短时间内切换多个情节和角色。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爸爸、妈妈、医生、警察等等,通过模拟和扮演来体验和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行为。
这种活跃性的想象发展使得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具有自由性。
他们的想象力不受限制,可以随意地创造和发挥。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创造情节和角色,可以在想象中改变和调整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这种自由性的想象发展使得学前儿童能够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具有真实性。
他们的想象力虽然丰富多样,但却能够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模拟和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可以通过想象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这种真实性的想象发展使得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实生活,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活跃性、自由性和真实性。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创造丰富多样的情节和角色,可以在想象中模拟和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这种想象发展有助于学前儿童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同时也为他们的学习和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学前儿童的想象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资笔试知识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部分中,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重要内容,而想象又是重中之重。
想象是幼儿重要的心理过程,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在幼儿想象发展过程中,具有三大特点,关于这三大特点的理解,需要借助实际的事例。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与想象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来帮助大家克服关于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方面的困难,避免出现相应的错误。
学习幼儿想象发展特点之前,需要知道想象的分类。
学前儿童想象分为两类,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想象发展的特点就与想象的分类有关,前两点是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第三点是想象具有夸张性。
对于此知识点,我们需要以三种题型备考:第一种是是简答题,简述一下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第二种选择题,主要是前两点里面的小知识点尤其是易混知识点要注意选择题;第三种是材料分析题,主要涉及想象的夸张性。
第一点: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幼儿期儿童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小班儿童表现得尤其突出。
无意想象又具有以下特征: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就是幼儿想象没有固定的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例如,画
图画时,在一张画纸上,可以重复地画着一个个物体的图形,直到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给画上了才满足。
在听故事时,有趣形象的情节在脑中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教师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一内容也乐意听。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简单来说,就是幼儿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
比如幼儿正在画蘑菇,这个时候你问他再画什么,他可会会说在画一把伞,于是又开始画伞。
3.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例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朵小红花,很高兴,要求教师来看,适逢教师在指导别的小朋友作画,没有及时去看,顿时,这个小朋友洋洋得意的情绪受到了影响,很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等教师走到他跟前时,只见画纸上的小红花已被粗黑线条涂没了。
当教师询问他时,他冷冷地说:“已经送掉了。
”
第二点: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从内容上可以将想象分为4种类型:
1.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比如你问幼儿天上的云像什么,他会说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小羊,有的想小兔。
幼儿在生活中见过老虎、小羊、小兔的样子,他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的。
2.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
比如你问幼儿天上的云像什么,他会说像一只老虎在追一只小羊,追了一会小羊之后又去追一只小兔子。
幼儿想象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经验性想象和情境性想象是易混知识点,前者强调的是“片段”,后者强调的是“完整的情境”。
3.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比如幼儿想象以后会做一名科学家。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去描述。
幼儿在绘画时,常常给太阳、月亮等客观物体画上眼睛、鼻子等,这就体现了拟人性想象。
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的再造想象中,出现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
在幼儿期,创造想象开始出现。
第三点: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
例如,幼儿在绘画时,常常把人的头画的特别的大或者把眼睛画的特别的大。
2.混淆假想与真实。
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指幼儿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将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实的事;把自己强烈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已有的东西;把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述说。
比如在幼儿园经常有这样的对话:“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小汽车模型”“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飞机的模型”。
但实际上小朋友的爸爸并没有给他买飞机模型,只是他把想象的当成了真的。
幼儿的这个特点常常被误认为在说谎,实际上并非如此。
教师和家长应加以询问,了解事实的真相,弄清幼儿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而不应不分青红皂白的予以严厉的斥责。
成人应当耐心的指导幼儿,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
关于幼儿想象的夸张性,经常会考材料分析题,给一段描述想象夸张性的材料,让你分析体现的知识点。
幼儿想象之所以具有夸张性,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认知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其注意放在新颖、具体、形象、夸张、有趣的事物上。
观察事物时幼儿往往注意到事物的突出特点,即使不是事物的本质特点也无所谓。
对于其他特点则很少顾及到。
2.情绪的影响。
幼儿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逻辑和现实成分,但是又常常表现为夸张形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情绪对幼儿的想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幼儿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会把老师画的特别的丑。
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想象总是通过一定手段来表现,幼儿想象的夸张与事实不符,往往受表现能力的限制。
比如幼儿画自己的妈妈,他知道自己妈妈的头发比较香,但是他表现不出来,因此可能会把头发画的特别的长甚至可能会在头发上画上一朵花。
关于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这一知识点,主要就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理解透。
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才会做到胸有成竹。
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并结合系统的知识梳理,早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