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绘画中的构图摘要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空间、位置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
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绘画:构图一、构图的概念什么是“构图”?构图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就是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或平面。
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运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
二、构图的目的把构思中典型化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选择环境,使作品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以表现主题思想和研究画面结构的形式美为自己的目的。
三、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常用的构图一词,是一个外来语,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章法”或叫“经营位置”。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
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作者在表现上应该关心自己画面中的视觉效果,构图在中国传统绘图中也是颇为画家们所重视的。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自著的《古画品录》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六法论包括“应物象形,传移模写,经营位置,随类赋彩,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到现在都一直都深刻地影响中国画,但是,这六法主要是文人画传承的画法,翻译过来,就是观察、临摹、构图、色彩、“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构图”是一个外来语,原意为组合、构成,是一个专用的美术术语。
在美术创作中,构图一般是指在平面的空间中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画面整体,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效果。
构图是美术传达的第一步,还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这在前面“预成练习”中已涉及)。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并被认为是“画之总要”。
还应指出的是,构图还是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之一,是绘画美的构成要素之一。
不同的构图形式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性和审美气氛。
一般说,构图涉及各种形式法则,其基本原理主要是对变化统一法则的应用,由此产生对比、均衡、同一、节奏、韵律、数比等等构图的基本规律。
同时,构图还涉及许多表现因素,如透视法则,平面构成法则,空间法则,色、形、线的对比与呼应,人物形象之间的呼应关系,画面的动态关系等等。
恰当运用和处理这些因素,才能构成所需的艺术整体。
少儿绘画构图知识点总结一、构图基础知识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有张力、有节奏感。
1. 画面的比例和留白画面的比例是指画面上各个元素的大小比例关系。
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整体设计的需要。
同时,留白也是构图中的重要要素,适当的留白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节奏感。
2. 画面的对称与平衡画面的对称与平衡使得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和谐。
构图时,要注意画面中的元素是否对称分布,是否形成均衡的视觉效果。
3. 画面的动静对比在构图时,动静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感。
通过对比画面中的元素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方面,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张力。
4. 画面的主次关系在构图时,要明确画面的主题,并根据主题来确定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主次关系。
主要元素要突出,次要元素要服从,以达到画面整体效果的统一和谐。
二、构图的常用方法构图是一门艺术,而构图的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构图方法,供少儿绘画爱好者参考。
1.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在视觉美学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黄金分割法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法,通过画面的对角线来构图,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3. 增强对比构图法增强对比构图法是通过对比画面中的元素的大小、形态等方面,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张力。
4. 看不见的构图法看不见的构图法是通过留白、不完整和抽象性来表现画面,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性。
5. 极简构图法极简构图法是通过简洁的元素、简单的线条和清晰的形态来表现画面,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纯粹和简洁。
以上是较常见的一些构图方法,少儿绘画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构图方法。
三、构图的实际操作构图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以下是一些构图时要注意的实际操作技巧。
1. 观察和感知在构图时,要善于观察和感知,发现画面中的美感、节奏感和动态感。
绘画中的构图法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横向式构图:这种构图像躺在床上休息一样,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安闲平静、宁静、开阔的感觉。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斜线式构图:斜线给人运动的感觉。
风吹动平静的海面就产生斜线的波浪,直立的人运动起来移动了重心,也产生了动的斜线,房子斜了又有将会倒塌之势,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的感觉当然也就越强烈,无规矩的长斜线使画面活跃产生力量感;长斜线的运用又容易因缺少变化而毫无趣味。
因此,要注意设法丰富它。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3、金字塔式构图:这种构图布局方式由于它像一座山,很自然给人以稳固与持久的感觉,这种三角形构图不会产生倾斜之感。
例如德国画家米勒《扶锄农夫》在构图上采取了金字塔式的构图,这种稳定感传达给人们的不是一种持久的稳定,而是表现出这个被剥削的农夫无力支撑的短暂喘息,刻画出劳动后的疲劳和苦痛。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4、“V”形构图:这种构图布局就象飞鸟张开双翅或象一个人向上斜举双臂作斗争和祈求,给人一种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
有时在两山,两房,两树之间经常出现“V”字形的缺口,这个缺口有时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时它又像打开的窗口,会引起人们的联想,给人以神秘之感。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5、“S”形构图:这种构图具有流动感,会给人快意,由于这条曲线在画面中会很突出,所以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6、“某”形构图:这种构图在风景中经常被采用的,它具有构图丰满而深远,空间感很强的特点。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8、圆形构图:它象团聚在一起的美满幸福的家庭,有完美柔和之感,有时圆形的缺口处常被画家们用来突出自己要表达的东西。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9、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论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1. 引言1.1 绘画中构图的定义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画面元素在画面上的布局和安排。
构图可以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影响观者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有力量感、更具吸引力,帮助艺术家有效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在构图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到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比例、对称性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安排将画面组织起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
构图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元素放在画面上,更是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操控和组合。
一个精心设计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构图是绘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艺术家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构图的原则与技巧,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1.2 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构图在绘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艺术家在画布上布局各种元素,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来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图可以对画面整体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平衡感,让观众的视线得以引导,使整个作品更加吸引人并具有美感。
构图对表达主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构图的布局和安排,艺术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不同的构图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构图也会对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的布局和对比来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达到引人注目或者产生某种情感共鸣的效果。
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构图的合理性和美感,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构图是绘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充分重视构图,才能让作品更加成功和深刻地触动观众的心灵。
2. 正文2.1 构图对画面整体的影响构图对画面整体的影响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图可以决定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加具有视觉吸引力和逻辑性。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选择、安排和组合,达到表现主题和传达情感的目的。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有吸引力、平衡感和视觉效果。
下面将介绍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构图原则。
一、基本构图要素1.画面平面:画面平面是绘画表现空间的基础。
在画布或纸张上,画面平面的大小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构图效果。
2.画面元素:画面元素包括主题、形状、线条、颜色、纹理等多种因素。
这些元素通过构图能够在画面中形成有机的结构和关系。
3.画面区域:画面区域指画面中不同元素所占据的空间,如前景、中景、背景等。
通过调整画面区域的比例和位置,能够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原则1.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是指左右或上下两侧画面元素相对称的布局形式,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而平衡构图则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分布在整个画面上,使得画面不会显得过于集中或一侧沉重,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平衡感。
2.重点与焦点:通过巧妙使用画面中的重点和焦点,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导其阅读画面。
重点是画面中最显眼的部分,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方式突出显示。
焦点则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观众最应注意的部分。
3.透视与深度:透视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远近关系的变化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远近的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利用透视原理,可以使观众产生距离感,获得更真实和立体的视觉体验。
4.节奏与动势:画面的节奏感和动势感能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活力,使观众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移动,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效果。
通过运用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变化,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动势。
5.整体与细节:画面的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整体是指画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关系,而细节是指画面中各个局部的细节表现。
在构图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和细节的协调关系,避免细节过于突出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三、构图技巧1.使用视觉引导线:视觉引导线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线条或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移动。
绘画中的构图
王家堎镇中心小学杜晓文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认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作业要求: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
画一幅创作画,题材不限,选择一种构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
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绘画中的构图。
二、创作与表现
1.欣赏、分析
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
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
)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
讨论,小结:
1).三角形构图稳定
2).井字形构图严谨
3).S形构图流动
4).斜线构图爽利
2.学生作品分析讨论
(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
3.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
4. 学生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已的想法表现出来。
进行巡视指导,对巧妙运用构图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构图方法运用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相关的建议。
反思与评价
1.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已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已、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2.小结学生的意见后,补充书中介绍以外的构图方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课后拓展:
●对构图方法的多样性你有何理解?
●在绘画同样物体时可以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表现效果会有没不同?
●不好的构图会使画面出现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