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绘画构图初步》PPT
- 格式:ppt
- 大小:10.16 MB
- 文档页数:16
冀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7.绘画构图初步》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绘画构图初步》是冀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构图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美术作品。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构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学生在构图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容易出现构图混乱、主次不分等问题。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构图原则,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构图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构图原则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构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构图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绘画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构图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用于讲解和分析。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作品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构图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构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主次关系、对称、平衡、层次感等。
同时,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构图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构图原则,自行构思一幅美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构图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提高。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有创意的构图作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绘画构图初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习构图知识,进行绘画构图实践。
难点:构图的组织与安排。
课前准备教师:优秀美术作品的构图分析。
学生:绘画工具,包括纸,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
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说明:偏左,偏右,中间太小,中间太大,偏上,偏下,偏左上角,偏右上角,偏左下角,偏右下角,太分散,太紧凑,适中。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2、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
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
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学生进行静物写生,教师辅导。
四、展示评价对学生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可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绘画构图初步》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
难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构图的感念:
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2、构图的形式:
分析作品:看看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小组分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通过构图表现的,用了哪些方法?你能不能试着归纳出来。
(1)三角形
在其中一条边处于水平时,有稳定、坚实的感觉;有两条边成多倍地大于第三条边时(长三角形),有飞驰、向上、崇高的感觉。
(2)“S”形
优雅有变化
提问:画家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构图?构图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这样构图会是怎样的效果?
二、学生活动
1、寻找图片资料,从构图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优秀美术作品。
并画出它们构图分析小稿。
2、尝试用构图的眼里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
三、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
表扬优秀作业。
《绘画构图初步》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河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7课【教学年级】:六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很强,理论知识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对于下一节第8课《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一课起着承启作用,学好本课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绘画构图涉及因素很多,本课主要侧重探讨物像之间的安排和处理,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对构图有初步的理解,重点在于感受构图的重要,树立美术创作中的构图意识,教学的重心放在探索和实践之中。
更多的构图形式法则将在第四学段进行学习,在这课的教学中,切忌不切实际的灌输专业知识的空讲和拔高。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中,学生对于色彩基础知识,透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从课上效果来讲,学生对于美术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渴求掌握更多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不再停留在满足于平面儿童画的绘画方式,由关注画面趣味性,转入对写实性,艺术性的关注。
在教学时不宜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与探究过程。
绘画构图的理解和运用要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因此,课程中会安排充足的实践时间。
【教学理念】:1、以“情景设置--激发兴趣--自主发现--引导探索--分析总结—操作实践--知识内化--渗透外延”为主线,运用对比法,展示法,讨论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等参与性活动,逐步加深对构图的认识和理解。
2、以自学为主,引导为辅,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利用轻松引入,激烈抢答,综合练习等教学手段,欣赏与教学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提高绘画构图能力。
3、教学方法包含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发现分析、思考总结、综合练习、巩固内化、检验评价。
【教学目标】:1、感受绘画构图之美,学习构图基础知识,了解形式美法则在构图中的运用,懂得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7.绘画构图初步》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圆形构图/直线形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构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课时: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