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水文站基本测验项目建设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51
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科学管理,需要建设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二、工作原理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案主要依靠建设水文站网,通过布设水位、流量、降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文要素的变化情况。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确定监测需求:根据区域特点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确定监测的水文要素和监测站点的布设方案。
2. 设计监测设备:根据监测需求,设计水位、流量、降雨等监测设备,并进行选型和采购。
3. 布设监测站点:根据设计方案,对监测设备进行布设,包括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安装设备。
4. 建设数据传输系统:建立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通道等,确保实时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5. 建设数据中心:建立数据中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关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报告。
6. 建立管理机制:建立水文站网的管理机制,包括数据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和更新等,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适用范围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案适用于各类水资源管理单位,包括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等。
同时,也适用于各类水文水资源研究机构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单位。
五、创新要点1.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引入智能化监测设备:采用智能化监测设备,提高监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监测效率。
3. 建设数据中心:建立数据中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关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预期效果1. 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全面监测:通过建设水文站网,实现对水位、流量、降雨等水文要素的全面监测,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为了使水文测报基础设施向正规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水文测报能力;增强水文信息采集、处理与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水文基础设施测洪标准(一)水位设施:1.应能测记本站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
2.自记设施应能测记本站历年最低水位和不低于百年一遇洪水的水位。
测验河段有堤防的站,应能测记到高于堤防防洪标准的水位。
(二)流量测验设施:1.国家重要水文站中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控制站应能施测百年一遇的洪水,其它国家重要水文站应能施测50年一遇的洪水。
测验河段有堤防的站,应能施测到堤防防洪标准水位的洪水。
2.省级重要水文站和一般站应能施测30年一遇的洪水。
3.对超出建设标准的特大洪水,应有应急措施。
(三)报汛设施:有水情报汛任务的测站,必须确保雨、水情能按拍报任务书及时报出。
二、水文基础设施防洪标准(一)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控制站,应高出百年一遇洪水水位1.om以上,测验河段有堤防的站,应高于堤顶高程。
其它站应高出50年一遇洪水水位或建国以来出现的最高洪水位1.0m以上,测验河段有堤防的站,应高于堤顶高程。
测站应设置高水观测通道。
平原地区的测站,观测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备有应急方案,站房要确保在发生特大洪水时测站人员仍能坚持测报,安全存放资料和器材等。
(二)专用变压器应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3.0m以上。
专用供电线路及通讯天线应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5.om以上。
(三)河岸、码头应有保护措施,确保出现高洪水位时不因崩岸而导致岸边设施和观测道路被毁。
(四)有浮标法、比降面积法测流方案的站,应建设保障测洪人员安全的观测道路。
(五)沿海地区的水文基础设施应能抵御12级台风。
三、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要求(一)基本要求1.观测场、实验场及其他生产场地的面积范围及四周条件要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2.断面标志、定位标志和测验河段保护标志应准确、牢固、清晰。
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的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原理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水文站网基础设施,采集水文数据,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具体来说,建立水文站网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水文站点,安装水文测量设备,采集水文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水文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供水文信息,如流量、水位、降雨量等,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计划步骤(一)建立水文站点建立水文站点是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水文站点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建设。
建设水文站点需要建设站房、安装测量设备、建设通信设备等。
(二)安装水文测量设备安装水文测量设备是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装水文测量设备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如水位计、流量计、降雨计等,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三)采集水文数据采集水文数据是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集水文数据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采集水文数据需要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水文信息,如流量、水位、降雨量等,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的水利水文测验施工要点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水利水文测验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水利水文测验,可以获取到关于水资源的丰缺、水量计算以及水文情况的详细信息,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施工规范中的水利水文测验施工要点进行论述。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水利水文测验施工之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测验方案,包括测验的具体内容、测验方法以及测试的时间和地点等。
其次,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测验设备和工具,以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测验工作。
同时,还需对测验点进行选定和标记,确保在施工中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测验点。
此外,还需要对测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二、施工中的测验方法水利水文测验中有多种不同的测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施工。
常见的测验方法有流量测验、水质监测、水位观测等。
流量测验是测定水流通过河流或渠道的水量,可以采用门杠法、超声波法、流速测量仪等多种方法。
水质监测是对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可以通过取样送实验室进行化验,也可以使用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水位观测是通过对河流或水库的水位变化进行观测,可以采用悬线法、压力水位计法等方法。
三、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利水文测验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测验方案进行操作,避免随意更改或省略测验步骤。
其次,需要保证测验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进行校准和维护。
同时,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例如降雨等情况可能会对测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及时记录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另外,还要做好数据记录和整理工作,确保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安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
四、施工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水利水文测验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首先,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归档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水文测验工程——为保障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不断得到了保障。
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水文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现代社会中,水文测验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之一。
本文将从水文测验的定义、技术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文测验的定义水文测验,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测量和观测等手段,对水文环境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项工程技术。
它是对水与环境的测量和监测,可为水资源规划、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水文测验的技术原理1、测站建设水文测验首先要建立测站,并通过测站进行水文环境的监测。
测站应建立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上,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测站应该能够提供水文环境的基本信息,如水位、径流、水温等。
2、数据监测为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水文测验需要监测的数据很多。
要做好数据监测,则必须选用精良的设备,并进行定期调试和维护。
同时,监测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
3、数据管理水文测验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必不可少。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采集的数据要经过整理后,才能为环境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水文测验的应用范围1、水源地保护水文测验技术可以对水源地、河流、湖泊等环境进行检测和观测,以保护水源地的安全。
通过对水源地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证水源地水质的安全。
2、洪水预警水文测验技术可以对河流、湖泊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洪水发生,帮助人们迅速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多年来,洪水是世界各地的大灾害之一,针对洪水问题进行预警及时处置,对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3、水利工程设计采用水文测验技术进行水利工程设计,能够获取大量的水文、水力、水文化等基础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义乌城市水文站建设方案一:位于义乌江宗泽大桥上游约600米的主题公园内,该段河道基本顺直,河宽约180米,控制流域面积1261 平方公里。
主要监测项目:红外线测流、自记水位、人工水位、水温、蒸发、自记雨量、人工雨量、洪水预报等。
监测方案:该方案站房从主题公园内现有房屋划拨3间2层,站房内设多普勒红外线测流控制室,自记水位远传控制室、小(一)型以上水库水情遥测分中心、水文信息中心(开发短时暴雨洪水预报软件系统)、水情值班室、办公室等。
在防洪堤设立双轨安装多普勒红外线测流设备,通过预埋线路传至控制室;在防洪堤边挂一只1米×0.5米不锈钢箱,内设自记水位计、模块水位计,通过预埋线路传至控制室;在防洪堤设一下水台阶,安装人工水位尺及观测水温;在岸上的主题公园空旷地设12米×12米蒸发及雨量观测场,采用白色木栏,高0.5米,内设蒸发观测设备、人工雨量筒、自记雨量计、模块雨量计设备,基本不会破坏公园的绿化。
优点: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房屋,不新建站房及水位台,投资省。
能监测流量、洪水位、水温、雨量、蒸发等项目,能开展洪水预报,预报的洪水位直接应用主城区的防洪,为城市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缺点:1、由于为了主题公园的美观,未建设测流缆道,采用多普勒红外线测流虽能满足开展洪水预报的需求,但该流量数据难以作为具有法定性的水文数据而应用于今后各类工程建设和规划的水文计算依据。
(因多普勒红外线受江水的泥沙含量而影响精度,缆道测流是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根据规范要求,多普勒红外线测流需与缆道测流同比监测几年后,取得换算系数后方可代替缆道测流数据列入法定性资料。
2、因未建设缆道,未能开展江水含沙率、输沙量的监测。
洪水时需用缆道定位置和深度采样。
3、该方案由于受橡皮坝尾水影响,洪水流量没有影响,低水位时流量佷难测出,影响年径流总量的监测。
方案二:位于义乌江塔下水轮泵站上游约200米,站址右岸靠污水处理厂下游侧,该段河道基本顺直,河宽约180米,控制流域面积1325平方公里。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目次1 总则12 术语和定义23 水文测站级(类)别划分原则33.1水文站33.2水位站级别划分原则53.3水文实验站和报汛站53.4水质监测站级别划分原则63.5 地下水监测站(井)级别划分原则63.6 其它水文测站74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装备原则74.1水文测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74.2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原则94.3 测站技术装备原则104.4水文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115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145.1基础设施构成145.2 测验河段基础设施155.3 水位观测设施175.4流量及泥沙测验设施185.5降水、蒸发、地下水、水质测验设施及水文实验站设施20 5.6生产、生活用房及附属工程用房215.7供电、供水、取暖、通信设施235.8其它设施256 水文测站技术装备256.1水位观测设备256.2流量测验设备266.3泥沙测验设备306.4降水、蒸发等气象要素观测设备316.5水质监测设备326.6 地下水监测设备346.7 墒情、冰情、水温监(观)站及测绘仪器设备346.8 通信与数据传输设备356.9 其它设备367 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377.1地市以下水文勘测队377.2地市水文(水资源)机构397.3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水文机构487.4水库河道测绘队608 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与费用构成648.1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648.2水文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65附录 A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汇总表75附录 B 水文测站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汇总表78本规范的用词和用语说明831 总则1.0.1 为统一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与规模,促进其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水文生产适应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规定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的原则与规模,并给出了有关建设与装备的具体标准。
水文测验工程规范要求解读水文测验工程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水文测验工程的操作过程和要求,确保测验能够准确、可靠地获取水文数据。
本文将对水文测验工程规范进行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测验范围和目的水文测验工程规范主要适用于各类水文测验,包括但不限于河流水位、流速、水位流速关系和河床泥沙测验等。
其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指导,确保测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二、测验设备与装置要求测验设备和装置是水文测验的基础,其选用和使用对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根据规范要求,测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具备高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测验前应进行设备校准和检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测验操作流程1. 测验前准备在进行水文测验前,应充分了解测验目的、测验对象和测验区域的特性。
同时,需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测点位置和布设方案,保证测验数据能够覆盖所需范围。
2. 测验过程测验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准备和调试工作。
测验时,操作人员应按照要求采集数据,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仪器型号、时间、地点等。
3. 测验数据处理测验数据处理是保证测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根据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应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校核,排除异常值和干扰因素。
在数据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结果可靠。
四、测验结果报告水文测验结果应以报告形式呈现,便于管理和应用。
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测验目的和背景:介绍测验的目的、背景和依据。
2. 测验过程和数据:详细描述测验过程和所采集到的数据,包括测点位置、测验时间、仪器型号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说明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包括校核、转换和计算方法等。
4. 结果与讨论:呈现测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根据需要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5. 结论:对测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五、质量控制和验收要求为保证测验数据质量,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目 次1 总 则 (1)2 术语和定义 (3)3 水文测站级(类)别划分原则 (5)3.1水文站 (5)3.2水位站级别划分原则 (6)3.3水文实验站和报汛站 (7)3.4水质监测站级别划分原则 (7)3.5 地下水监测站(井)级别划分原则 (8)3.6 其它水文测站 (8)4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装备原则 (10)4.1 水文测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 (10)4.2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11)4.3 测站技术装备原则 (13)4.4水文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 .. 145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 (18)5.1基础设施构成 (18)5.2 测验河段基础设施 (19)5.3 水位观测设施 (20)5.4流量及泥沙测验设施 (21)5.5降水、蒸发、地下水、水质测验设施及水文实验站设施 (24)5.6生产、生活用房及附属工程用房 (25)5.7供电、供水、取暖、通信设施 (26)5.8其它设施 (28)6 水文测站技术装备 (29)6.1水位观测设备 (29)6.2流量测验设备 (29)6.3泥沙测验设备 (33)6.4降水、蒸发等气象要素观测设备 (34)6.5水质监测设备 (35)6.6 地下水监测设备 (36)6.7 墒情、冰情、水温监(观)站及测绘仪器设备 (37)6.8 通信与数据传输设备 (37)6.9 其它设备 (39)7 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 (41)7.1地市以下水文勘测队 (41)7.2地市水文(水资源)机构 (42)7.3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水文机构 (51)7.4水库河道测绘队 (62)8 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与费用构成 (66)8.1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 (66)8.2水文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 (67)附录A 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汇总表 (77)附录B 水文测站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汇总表 (79)本规范的用词和用语说明 (83)1 总则1.0.1为统一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与规模,促进其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水文生产适应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水文测验的要求(通用版)
水文测验应符合《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的要求:
1、水文测站设施建设应分别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
2、当岀现防洪标准相应洪水时,应能保证设施设备、建筑物不被淹没、冲毁,人身安全有保障。
3、当发生测洪标准相应洪水时,水文(水位)设施设备应能正常运行,测站测报工作应能正常开展。
4、水文(水位)站的防洪、测洪建设标准应根据水文测站级别划分原则和水文(水位)站的軍要性,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水文(水位)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等级
5、水文测站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防洪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平原河网地区测站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应建在上表规定的防洪标准洪水水位1.0m 以上,测验河段有堤防的测站,应高于堤顶高程;
2)平原河网地区按需建设;
3)雨量、蒸发及其他气象要素观测场地高程宜设置在相应洪水水位以上。
4)测站专用变压器、专用供电线路、专用通信线路及通信天线应建在历年最髙洪水位3.0m以上。
5)测验河段、码头应有保护措施,确保出现高洪水位时不因崩岸或流冰而导致岸边设施和观测道路被毁。
6)沿海地区的水文基础设施应能抵御十二级台风。
6、水文测站测洪标准与报汛设施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位监测应能观测到历史扱高最低水位。
2)测验河段有堤防的测站,应能测记到高于堤防防洪标准的水位。
3)水位自记设施应能测记到标准等级规定测洪标准相应的水位
7、对于水文测站从事水上作业人员,应配备救生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