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学(北京版)-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13.1生物的分类-1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生物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2.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提问“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引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及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的金丝猴、大熊猫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各种生物的图片,用于导入和辅助讲解。
2. 案例资料: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教学视频: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短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直观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2.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
13.1生物的分类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3)学习生物分类的研究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在生物分类过程中,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来加以区分,根据________________来加以合并。
2.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三、预习检测1.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A.种B.亚种C.科D.属2.在门、纲、目、科四个分类单位中,包括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科B.目C.纲D.门3.下列有关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属的生物一定是同个物种B.同个物种的动物的一定是同一个属C.同种的动物可以配对,并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D.不属同一个种的动物也可以通过交配产生后代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二、随堂检测1.下面有关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数量越大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C.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D.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动物的生理功能2.生物分类的各种等级中,表示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纲B.科C.属D.种3.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依据分类的()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参考答案预习案1.A2.A3.A探究案1.A2.D3.D。
课题:第1节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说出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3.练习编写检索表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节生物的分类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1、分类单位:2、分类依据:3、分类举例:活动:编写检索表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分类进行尝试,侧重于分类技能的掌握,就知识而言可以说这节课既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本章后面知识的基础。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本节一方面采用查漏补缺的方式,引导学生温习植物类群的有关知识,为其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
从而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参与促进了学习。
我在提问时,注意每一个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阶梯性,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讨论方向一步步独立的、顺利的完成任务;参与讨论过程中,除了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补充,还把一些思路、方法交给学生;在班级的课堂交流中,通过学生帮助,教师指导,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类活动如果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确实有难度,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交流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以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教师引导时间和学生交流部分占用较多时间,课堂活跃度不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认清不足,扬长避短,完善课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3)学习生物分类的研究2.过程与方法: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四、教学难点(1)学会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系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认真观察下列图片,根据生物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二)讲授新课1.对下面几种动物、植物进行分类狼与犬是一类猕猴与黑猩猩为一类油松与白皮松是一类圆柏与侧柏为一类2. 人们一般依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由于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一生中生长时间相对较短,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将其作为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动物分类:除比较形态特征外,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3.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阶层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越低阶层,包含生物种类少,但相似性越高。
同目:家犬、狼、狐、虎(种类多)同科:家犬、狼、狐同属:家犬、狼(相似性高)同种:没有4.种(species)又称物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特征:(1)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似(2)生态分布基本相同(3)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之间可以通过有性生殖生育出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5.脊椎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6.7.对物种统一命名——双名法18世纪中期,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即生物的学名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代表了该生物所在的属,第二部分为种加词。
生物的分类【学习目标】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学习重点】生物分类的依据【学习难点】生物分类等级【学习过程】一、设疑自探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在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来区分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3.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又叫。
4.种是指和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5.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6.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
二、解疑合探尝试制作人的分类等级图。
三、质疑再探虎和豹同属于猫科动物,试说明两者中哪一个与猫的相似点较多?为什么?【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A.形态结构特征B.营养方式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D.以上都是2.如果增加“亚纲”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A.界与门之间B.门与纲之间C.纲与目之间D.科与属之间3.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A.门、界B.界、科C.纲、种D.界、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5.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纲B.目C.科D.属6.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群生物的是()A.细菌、蘑菇、灵芝B.松树、蘑菇、灵芝C.病毒、细菌、鱼D.蘑菇、灵芝、银耳7.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猫科的是()A.猫、虎、豹B.狼、黑猩猩、狮C.熊猫、狗、虎D.北极熊、兔、狐。
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知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几种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归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命名和分类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2.难点: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29 - -36页 .内容包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意义 ,科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生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以及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出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说出生物分类的根本单位 .2、举例说明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3、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编制一张简单的生物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活动、观察、讨论、阅读、应用等体验对生物进行分类 ,并应用对生物的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时件中 ,感受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命名的方法 .难点:活动一 "尝试对生物的分类〞 ,活动2 "编制检索表〞 .教学准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我们知道地球最|早出现的有细胞的生物是细菌 ,他们经过大约35亿年的漫长进化才逐渐演变成现在地球上丰富多彩、物种繁多、生机勃勃的生物1、聆听教师谈话 ,感受情景 ,引发思考 ,答复下列问题:已经知道的大约有200多万种 ,其中植物大约有35万种 ,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界 .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呢 ?其中植物有多少 ?动物有多少 ? (揭示本章课题 )其实自然界中的生物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很多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2、自然界中的生物千差万别 ,我们怎样才能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 ?在你的书包、课桌或书架上 ,怎样放置不同的学习用品才便于寻找和使用 ?这样简单地进行分类有什么好处 ?补充:同样道理自然界中的生物如此众多 ,如果我们不将他们进行分类 ,我们将难以区分 ,更不便于我们进行研究 ,因此 ,也必须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 ,怎样进行分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讨论 . (揭示本节课题 ) 2、答复:将他们分门别类的放在固定的位置寻找起来就非常方便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分类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 .当你走进超市购置一种商品时 ,怎样才能很快找到这种商品呢 ? 2、提问:当你走进书店想买一本书时 ,你会发现书店里的书的摆放有什么规律 ? 小结:你只要根据书店里的书的分类就很容易找到你要购置的书籍了 .3、我们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 ,那么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 ?1、答复:首|先考虑他属于哪类商品 ,比方 ,是日用品还是副食品等 .根据超市中的商品摆放规律就很容易找到我们所要买的商品 .2、文学类、教育类、医学类、哲学类、艺术类……分别摆放在一起 .3、答复:可以根据生物的某些特点将生物分门别类 ,这就是生物的分类 .4、指导活动 - -尝试对生物分类:下面的图片呈现了不同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其中有些生物你可能未曾见过 ,你能对这些生物进行初步的分类吗 ?试一试 .(1 ) 你认识这些生物吗 ?请说出他们的名称 .(2 ) 同桌一起讨论一下怎样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 ,在分类之前先确定分类的依据 .(3 )首|先可将这些生物分成几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4 ) 怎样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5 ) 又怎样进一步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 ?(6 ) 这些植物又如何进行分类呢 ?(7 ) 由此可见 ,对生物进行分类的3、观察教材中图22 - -1 (一些生物的生态图 ) ,并试着分类 .(1 )答复:有金鱼、鲨鱼、斑马、鹰、公鸡、睡莲、狮子、小麦、水稻、蘑菇、海藻、松树 .(2 )讨论并记录讨论的结果 .(3 )答复:可以根据他们的营养方式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动物、植物和真菌 .(4 )答复:根据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水升动物、陆生动物、飞行动物 ,也可以根据形态和生理特点分为鱼类、鸟类和哺乳类(5 )答复:水生动物或鱼类又根据他们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分为两类;陆生动物或哺乳类又根据食性的不同分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飞行动物或鸟类也可以根据是野生的还是饲养的分两类 .(6 )答复: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又能根据是否开花分为两类;陆生植物根据茎的软硬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草本植物又根据需水两的不同分为两类 .(7 )答复:可以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2 ) 提问:狼和狐体形都相似 ,为什么狼与狗归入同一个属 ,而狐与狗不归入同一个属呢 ?(3 ) 提问:从种到界 ,你认为哪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 ?哪个最|少 ?哪个亲缘关系最|近 ?哪个可能最|远 ?(4 ) 提问:狗与狼狗、猎狗、北京犬、狮子狗等 ,他们都同属于一个种吗 ?一个物种是不是就是一个生物 ?补充:种与种之间的区别是出现生殖隔离 ,不同种的动物之间一般不能交配产生后代 ,或他们的后代不能繁殖下一代 .(5 ) 提问:生物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6 ) 提问: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何意义 ?补充:你知道人在动物界中界中的分类等级|吗 ?人属于人属、人科、灵长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 . (2 ) 答复:这说明狗与狼相似的特征比狗与狐相似的特征还要多些 .(3 ) 答复: "界〞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生物之间的差异最|大 ,亲缘关系可能最|远; "种〞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 ,生物之间的差异最|小 ,亲缘关系最|近(4 ) 答复:是的 ,一个物种是具有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类生物 .(5 ) 答复: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进行分类 .(6 ) 答复:更好的认识生物 ,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以便更好地研究他们 ,保护他们 ,利用他们 .四、本课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生物分类的单位按从大到小分别是什么 ?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 1、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 .2、关于本节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 2、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 ,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引入新课 - -编写检索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提问: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生物学家们又是怎样对狗进行分类的 ? 1、答复: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层度不同 ,将生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从的到小的分类 .狗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实肉目、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 ?(4 ) 从运动方式上来看 ,他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5 ) 引导:根据以上的信息小组可以讨论编制一个简单的检索表写在一个本子上 ,把每一种动物都区分开 (请学生将编制的检索表在班上进行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 ) 4、引导:同学们在编制检索表时 ,遇到了哪些问题 ,小组是怎样解决的 ?还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 .陆两栖 .(2 ) 只有马是食草动物 ,其他动物都是肉食的 .(3 ) 皮肤上无覆盖物 ,是否长有鳍、翅膀、羽毛 ,体表有无甲壳 ,长有多少条足等方面来区别他们 .(4 ) 蛙可以游泳和跳跃 ,马能行走和奔跑 ,河豚只能游泳 ,蝙蝠能飞 ,企鹅能游泳又能行走 ,家燕能飞行和行走 ,蝎子只能爬行 ,螃蟹能爬行又能游泳 .(5 ) 讨论 ,编制检索表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4、提出自己在编写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如怎样区别那些动物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二、生物的命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要认识一事物 ,首|先要给他命名 ,认识生物也是如此 ,但是 ,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 ,由于不同的地区 ,1、观察教材图22 -4和图22 -5 ,并答复:甘薯在我们这里称之为红苕 .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如甘薯 ,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称 ?讲述:可是北京人称之为白薯 ,湖南人称之为红薯 ,江苏人称之为山芋 ,而山东和东北人叫他地瓜 .由此可见 ,不同的名称也可用作同一生物 .2、为了防止生物命名的混乱 ,便于识别、研究和开发利用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发 .双名法是怎样给生物命名的 ?有什么要求 ?3、补充:林奈的双名法至|今被生物分类学家所使用 .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开展 ,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又逐渐被引入生物分类领域中 ,从而使生物分类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 ,以便人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 2、阅读小资料 ,答复:双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科学名称 ,即学名 .每一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 ,第|一个词为属名 ,第二个词为种名 ,还规定了书写形式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其余字母小写并且两个词的所有字母都要用斜体字书写 .3、思考 .三、课堂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阅读教才36页思考与练习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8只甲虫 ,并根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把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分为对立的两类 ,依次再分 ,编制出检索表 ,最|后把这8种动物分开 .3、对学生编制的检索表进行评价和肯定 . 1、阅读、观察、思考、答复:足有的光滑 ,有的粗糙 ,触角有的是棒形、有的是羽毛状 ,背部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椭圆形 ,背部的色斑有的有花纹、有的无花纹 .2、编制检索表 ,进行交流 .3、修正编制的检索表 .本课总结: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1、分类单位:2、分类依据:3、分类举例:活动:编写检索表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练习设计:教科书思考与练习教学后记:。
《13.1生物的分类》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生物命名的“双名法”规则2、能够识别生物的学名3、能够通过生物所属分类及生物命名判断亲缘关系远近4、认同分类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任务】请观察你生活周围的4种植物,将其特征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在下面,并尝试将植物种类特征1 特征2 特征3 特征41234分类依据:分类原因:【课上学习任务】任务一:特征体表鼻部翅长A 覆盖覆盖B 覆盖覆盖C 覆盖覆盖D 覆盖覆盖1、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和的形态和结构2、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和。
3、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
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4、生物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生物种类,共同特征数量,亲缘关系远近。
任务三:屠呦呦因创制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右图为青蒿、向日葵和棉花所属分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B.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D.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任务四:下面四种鸟中,与金翼白眉(Garrulax morrisonianus)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是A.竹鸟(Garrulax poecilorhynchus)B.白耳画眉(Heterophasia auricularis)C.纹翼画眉(Actinodura morrisoniana)D.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原因是:【课后作业】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D.分类主要依据的是生物间的亲缘关系2、下列各分类单位中,理论上讲生物种类最多的是A.目B.科C.属D.种3、在下列分类等几种,哪个等级的生物所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更多A.属B.科C.纲D.目4、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B.分类单位越大,其中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C.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D.在绿色开花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5、下列有关双名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B.双名法使每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科学学名C.按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D.物种的学名用斜体的拉丁文表示6、如图是豆目的部分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第1课生物的分
类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说出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技能目标:
1)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上各种活动及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体验生物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相关的植物知识,又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动物的相关知识,对于物种多样性有所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关于分类的的经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重要意义。
学生对生物分类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分类的意义不是很明白。
3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点: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课题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