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何)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原始居民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和黄帝;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1.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发现于_北京周口店_。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制造使用工具和使用天然火。
2.半坡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是_黄河_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世界上最早的粟,还种植蔬菜;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彩陶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是长江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世界上最早的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还挖掘水井,饲养家畜等。
4.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5.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6.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始祖” (“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家天下”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西周的分封制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战国时期的改革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第8课早期的中华文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汉字-闻名于世的青铜器-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老子与《道德经》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7.西周为了什么目的大规模分封诸侯?为了巩固周王室对周边地区的统治8.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周天子把土地、臣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即“授民授疆土”);9.哪些人能够成为受封者?受封者有哪些义务?(1)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前代贵族后裔;(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王室。
中考历史复习之七年级上册默写过关训练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授民授疆土,受封者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这一制度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衰亡。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
)1.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提出“尊王攘夷”,最先称霸的是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齐、楚、、燕、赵、魏、韩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初一历史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试题答案及解析1.炎黄两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的主体。
【答案】华夏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一子目炎帝与黄帝中的内容:“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可知,故填华夏族。
【考点】炎帝与黄帝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他们各自的贡献。
2.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
下列表述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一子目炎帝与黄帝中的内容:“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印证了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
”可知,故选C。
【考点】炎帝与黄帝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他们各自的贡献。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一子目炎帝与黄帝中的内容:“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
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可知,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故选B。
【考点】炎帝与黄帝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炎帝与黄帝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他们各自的贡献。
4.“禅让”是我国部落时代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