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宇宙(合格考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32.89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三年分类汇编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0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考试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二、思维导图三、知识清单知识点01宇宙1.人类认知宇宙的历程: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已知宇宙。
2.宇宙的概念:宇,空间;宙,时间。
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组合。
3.常考半径:已知宇宙的半径约为137亿光年,银河系的半径约为5万光年,太阳系的半径约为1光年。
4.光年的概念: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离。
(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知识点02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的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行体等类别,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如何判断天体:天体的判断方法——“三看”(1)一看空间位置。
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到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后就不是天体了。
(2)二看物质形态。
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轨道。
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运行的火星探测车。
示例: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3.天体系统的概念: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一共分为4级。
(自然天体)5.肉眼观察:肉眼可见的行星都在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恒星星都在银河系内。
在银河系外且肉眼可见的,都是和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知识点03太阳系1.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恒星体积和质量越大,亮度就越大,但寿命就越短。
)2.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内到外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冥王星是矮行星,不属于八大行星。
)3.到日距离:行星距太阳越远,表面温度就越低,公转周期就越长,公转速度就越慢,公转轨道就越长。
2021-2023北京高中合格考地理汇编宇宙中的地球1.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3.图示各圈层中()圈是指()A.①顶部、②B.①、②顶部C.②顶部、③D.②、③顶部(2021·北京·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太阳黑子活动呈现周期性变化。
读“19世纪以来的太阳黑子数”,完成下面小题。
5.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A.5年B.11年C.20年D.30年6.太阳黑子数量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引起地球自转周期明显变长B.世界多个国家发生强烈地震C.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显著升高D.干扰短波通信和卫星导航信号(2021·北京·高一统考学业考试)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顺利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嫦娥五号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8.最可能扰动嫦娥五号探测器与地面通信的是()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热力环流D.海水运动(2021·北京·高一统考学业考试)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飞往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的月球进行探月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嫦娥五号探测器所在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10.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地月平均距离约38.4千米C.月球是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D.与地球相比月球昼夜温差小(2021·北京·高一统考学业考试)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对地球各圈层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位于地壳以上B.软流层在地幔下部C.地核在古登堡界面以下D.生物圈延伸到地幔底部12.地球各圈层中()A.大气圈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水汽组成B.水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C.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D.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2023春·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
第十三章内能1.宇宙: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而太阳又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亮则是地球的一颗卫星.2.物质的组成(1)分子: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10-m.(2)原子及其结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例2]将以下物体根据尺度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①地球②银河系③太阳系④原子⑤原子核⑥分子⑦电子⑧树木⑨铅笔知识点 1 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事例: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汤锅放一勺盐,整锅都有咸味煤炭堆放在石灰墙傍边几年后,石灰墙变黑二氧化氮能够进入上面的瓶子硫酸铜和水融合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1.定义: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互相渗入对方的现象.2.条件:(1)不同物质;(2)相互接触.特点:1.不同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扩散现象2.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同一状态(三态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同时还说明了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例1 ]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的飞扬的灰尘思路点拨:必须理解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因此看得见的都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肉眼能直接看见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如扫地时的灰尘.4.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例[2012·自贡] 劣质的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慢慢________。
一、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起()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B.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解析:B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B.在电子、原子核、原子中,电子的尺度最小,原子的尺度最大,则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故B正确;C.破镜很难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作用力不能发挥作用,故C错误;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就一定越高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A解析:AA.同一个物体质量不变,故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故此项正确;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不一定越高,有可能它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正在熔化,故此项错误;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此项错误;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有可能它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正在熔化,故此项错误。
故选A。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温度和内能都不变B.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有可能发生热传递D解析:DA.冰熔化成水,温度不变,但由于这个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形容,故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降到0℃内能也不为0,故错误。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2、分子大小:10-10m(零点几纳米,非常小)3、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是做无规则运动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3、扩散的快慢:①物质的种类,气体最快,固体最慢:②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注意:灰尘、炊烟、雾霾、布朗运动等都是微小颗粒(物体)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三、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四、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2、大小变化:间距变小时,引力变大,斥力变的更大。
对外表现为有斥力,反之亦然。
第2节内能二、内能(J)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强调: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3、内能大小:质量和温度有关。
①质量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②温度相同,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4、特例: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升降。
晶体熔化、凝固等时。
内能改变而温度不变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利用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1)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直至温度相同。
备注:有温差(2)热传递是把能量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不是由内能多的传递给内能少的)②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用“Q”表示,单位为“J”(2)温度、热量、内能的理解: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般升高;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般降低:特殊情况:如晶体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保持不变。
③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利用做功改变内能(1)事例:(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1、硝化棉为白色或微黄色棉絮状,实验观察1受热时着火点(燃烧需要的温度)为20摄氏度,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寒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填“增加”或“较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较小3.冬天,菜农喜欢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因此()A.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B.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C.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D.气温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4.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绵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仍可再分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端午节闻到粽子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的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金属管内能增加了6.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两支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观察到浸入热水中的试管内酚酞纸花先变红。
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A.个数增多B.间隔变小C.运动加快D.质量变大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搓手取暖B.烧煮食物C.屁股感觉发热D.锯条发烫8.物理学中有大量的实验,下列实验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图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C.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是因为受到了浮力D.图丁中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金属筒内能9.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A.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10.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t O v v 0 t O s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冲刺材料汇总 2021.6(一)直线运动:1、几个概念:(1)定义质点使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理想模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即为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
对变速运动来说,常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平均速度(s v t=比值定义法)可粗略描述运动过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方法。
瞬时速度的定义体现了无限逼近的物理思想方法。
(3)加速度(a =Δv Δt =v t -v 0 t比值定义法)是描述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方向与Δv 方向相同,它表示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减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反向。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2122t t v at s at as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位移-时间(s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2)速度-时间(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与时间轴之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1)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3:5:…:(2n -1)(2)第1个s 内、第2个s 内、第3个s 内、…、第n 个s 内时间之比为:123::::1:(21):(32)::(1)n t t t t n n ∆∆∆∆=−−−−5、自由落体运动(由静止释放,只受重力作用):221gt h = gt v t = gh v t 22= 伽利略开创的科学研究方法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不同质量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相同。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6、本章实验:(1)DIS 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
(2)用DIS 测定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位移传感器,画出s -t 图,v -t 图。
高中地理合格性性考试知识点考点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的两个条件: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二者缺一不可。
(注: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2.天体系统级别:一共分为4级,(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可观测宇宙四目前人类可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3.八大行星分类4.太阳系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②适宜的温度;③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④液态水5.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①太阳处于壮年,状态稳定;②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考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能为地球提供光和热;②太阳能为大气和水的运动提供能量;③太阳能转化成化石燃料;④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影响地球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②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5.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考点3地球的历史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前寒武纪时期:①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陆地被称为联合古陆;②冥古宙出现有机质,无生命;③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④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⑤是重要的成矿期。
3.古生代:(1)晚古生代:①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②早期,鱼类大量繁衍;③中期,部分鱼类进化成两栖类;④晚期,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
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
第十三章宇宙
二、复习指导
1、内容解释
(1)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就称为万有引力。
其大小与两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平方成正比,力的方向沿着两质点的连线,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可表达为:F=GMm/R2
上式中,G为引力常数,实验测得G=6.67×10-11N.m2.Kg
(2)万有引力与重力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较小,所以我们经常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在某处的重力,就认为等于该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mg=GMm/R2
(3)太阳和行星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态星球(称为恒星),直径约为1.4×106Km、总质量约为2×1026J。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几乎在一个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快,角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4)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运动着的恒星、行星、大量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物质系统。
星系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漩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宇宙中的星系估计达1000亿个以上,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是一种漩涡状星系,太阳系现在正处于其中一条旋臂的边缘,从侧面看去,银河系像一个圆盘,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
(5)光年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表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行进的距离。
即:1l.y.=9.46×1015 m (6)宇宙
所有的空间及其中的万物称为宇宙。
把10亿光年以上的结构称为宇宙大尺度结构。
观察遥远天体就等于在观察宇宙的过去,就可以研究天体的演化。
关于宇宙的起源、演化还有许多未知之谜,但宇宙大爆炸理论已被许多观测所证实,并逐步被广泛接受,它告诉我们宇宙还在膨胀。
(7)恒星
恒星分类:超巨星、巨星、中型星、白矮星、中子星。
恒星的颜色显示了它的温度。
根据观察到的恒星的颜色可以确定它表面的温度。
恒星的亮度取决于它的体积、温度以及离地球的距离。
相对亮度用“星等”表示,亮度越大,星等越小。
(8)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分诞生期、存在期和死亡期。
其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超巨星、巨星、中型星、中子星等恒星形态,就是恒星不同年龄阶段的形态。
宇宙中的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形成原恒星,继续收缩,引力能转变为内能,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引发了核反应,形成恒星。
恒星燃料耗尽后其核心不再释放能量,核心开始收缩,而外部开始膨胀,于是恒星就变成了一颗红色的巨星或超巨星。
若其外层部分漂流进太空中,留下的蓝白色的恒星内核就变成一颗白矮星;若巨星或超巨星突然发生爆炸,形成超新星,外层物质继续扩散到太空中,成为星云的组成部分,而后这些星云会收缩成为一颗新的恒星。
例1、如果你到达某一行星的表面,这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一半,它的半径也是地球的一半,忽略由于行星自转带来的影响,你在行星上所受重力将是你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多少倍?
例2“蟹状星云”是一颗恒星爆炸的残余物,古人在公元1054年观察到了这次爆炸,它离我们大约3500光年,那么这颗恒星的爆炸实际发生在什么地球年代?
例3、设A、B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相距R,A球质量是B球的1/4,则C球(也可为质点)所受万有引力合力为零的位置离A球距离是________R。
一、选择题
1.卡文迪许实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B.解决了微小力的测定问题
C.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G的较精确数值D.利用了扭称装置
2.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重力加速度值()
A.越大B.越小C.不变D.以上都有可能
3.某物体放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为30牛,如果把它放在某个行星表面,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2倍,则该物体在此行星表面的()
A.质量为3kg,所受重力为30N B.质量为6kg,受重力为60N
C.质量为6kg,所受重力为30N D.质量为3kg,所受得力为60N
4.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
A.化学反应 B、放射性衰变 C、裂变反应 D、核反应
5.关于太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液态星球 B.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位置
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越小,公转速度越大
6.关于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卫星的行星 B、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
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D、所谓恒星就是永恒不变的星球
8.一个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A.4倍 B.6倍 C.13.5倍 D.18倍
9.假设地球吸引月球的万有引力在某一瞬时突然消失,月球将()
A.落到地球表面B.静止在地球上空某点不动
C.沿月球轨道切线方向飞出D.沿月、地连线方向飞出
10.在水平直线上固定两个可视为质点的铁球A和B,现将第三个小铁球C放入,要求C球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
则C球应放在()
A.A、B两球连线的延长线上,在A球外侧 B.A、B两球连线的延长线上,在B球外侧C.A、B两球连线上的某个位置 D.A、B两球连线的上方和下方的某一位置
11.从地球上看月球,总是看到相同的一些月海,这是因为()
A.月球没有公转 B.月球没有自转
C.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D.月球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受到的重力均相等
B.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移到高山上,其所受重力增大
C.同一物体在赤道处所受的重力比两极大
D.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其质量是相等的
13.某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相同,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A.4倍B.1/4 C.16倍 D.64倍
14.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影响产生的,如图所示为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 点离月球较近,月球对地表水的万有引力较大,形成高潮
B .A 点和
C 点既不是高潮又不是低潮 C .B 点离月球较远,月球对地表水的万有引力较小,形成低潮
D .B 点离月球较远,月球对地表水的万有引力较小,不足以提供其所
需向心力,形成低潮
15.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开普勒、卡文迪许
B 、牛顿、伽俐略
C .牛顿、卡文迪许
D 、开普勒、伽俐略
16.下列各星中不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水星
B 、木星
C 、金星
D 、火星
17.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 =Gm 1m 2/r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为引力常量,它不是由实验测得的,而是人为规定的
B .当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
C .两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 1,m 2是否相等无关
D .两物体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们把1亿光年以上的结构称为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B .恒星的物质组成主要是氢和氧
C .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温度
D .恒星的演化可分为诞生期、存在期和死亡期
19.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到地球的球心处,则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为( )
A .将趋向于无限大
B .等于零
C .与地面同样的物体所受到引力大小相等
D .无法确定
20.假设地球为密度均匀的球体,若保持密度不变,而将半径缩小为原来的1/2,那么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将变为原来的( )
A .2倍
B 、1/2倍
C 、4倍
D 、1/8倍
二、填空题
21.首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科学家是______,他指出万有引力的大小正比于____________,反比于_______。
在他发现该规律之后一百多年,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首先比较精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据,按国际单位制,万有引力常量G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22.火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1/9,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_______倍。
23.人们按照行星离太阳远近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为了内行星和外行星,其中内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__ ___;外行星是____ _、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当它们相距为r 时,它们间的引力为F 。
⑴把m 1改为2m 1,其他条件不变,则两物体间的引力为____F ;
⑵把m 1改为2m 1,m 2改为3m 2,r 保持不变,则两物体间的引力为_____F ;
⑶把m 1改为3m 1,r 改为r/2,m 2不变,则两物体间的引力为______F 。
A D 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