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 格式:ppt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将通过欣赏作品、探索尝试、实践创作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经验与艺术情趣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学习如何从自然景物和人造环境等方面去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
(2)能力目标: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自然美与人文美之间的联系,关注民族传统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准备教具和材料;制定评价标准。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并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粉颜料、毛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景优美的图片(如黄山风景、九寨沟风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之美。
然后问学生:“这些自然美景是否给你带来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引出本课的主题——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2.探究(20分钟)(1)欣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外著名的艺术作品(如张大千的《泼墨山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并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分析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美感。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对美的认识。
(2)讨论如何运用材料与技法进行绘画创作表现美教师请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代表性强并能体现美的绘画作品,并从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然后教师总结并介绍各种绘画技法和材料,如刮蜡纸、水彩画、油画棒等。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干系,认识到艺术可以营建生活的情趣和意境。
2. 掌握基本的艺术欣赏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作品,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
3. 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学会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理解艺术的内涵和美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营建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如绘画、雕塑、音乐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作品介绍、知识点总结等。
3. 准备教学用具,如笔、纸、橡皮等,以便学生记录和思考。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营建艺术”,并以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找出关键语句。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理解作者如何营建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文章的要点。
(三)教室互动教师提出一些与营建艺术和情趣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搜集一些与营建艺术相关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建筑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营建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理解艺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是如何营建的。
2. 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营建意境。
3.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是如何构成的。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到的艺术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艺术作品的PPT,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图像识别审美判断: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
了解营造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
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生活中运用美术表现语言欣赏,表达意与趣。
文化认同:体验感受作品的文化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营造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运用美术表现语言欣赏,表达意与趣三、教学分析及设计教学内容:1:理解表达情趣和意境。
(情趣和意境找和学生有共鸣的《蒲公英》为例准确感受生活的情感与表达。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和《塞昂蒂布的夜渔》的造型表现算欣赏难点,用比较的方法讲解。
不宜过深。
)2:理解美术家营造方法。
(美术表现语言,与生活体验结合,对比欣赏。
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设计分析:*作为欣赏课让初一学生体验深层次的感情及表现较难,且易枯燥,故加入诗词和音乐及生活体验,找共鸣。
故加入设计(1.2.3)*新课改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技能取向”转向“解决问题取向”,同时将“知识和技能”放在任务情景中学习。
故加入设计(4.5)*发挥学科特点,重视视觉美学,运用图片教学对比欣赏。
*本课关键词:“对比”教学设计:1:视频导入渲染意境。
2:结合音乐,朗诵配合理解书中部分作品。
3:运用比较发,体会不同艺术手法营造不同意境和情趣。
4:运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插花体验,感受意趣的营造。
5:图片资料欣赏,拓展生活中的美术运用技巧,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四、教学工具准备学生准备废旧的瓶,罐子或者花瓶。
花草,树枝及其他适合插花的素材。
剪刀。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拍手歌》(活跃放松)视频:《美丽的森林》引入新课(3分钟)(一)新课赏析(约18分钟)1:带着思考欣赏书中作品(自主学习与表达)作品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境和情趣?(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表达评述作品。
)2:音乐带入情绪与生活理解作品,表达作品的情感,学生评述。
(师生互动新体验)*钢琴作品《童年的回忆与《蒲公英》学生的情景联想与表达,关键词童趣。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艺术中的情趣和意境。
3.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理解艺术中的情趣和意境,掌握欣赏艺术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艺术作品图片,如绘画、雕塑、音乐等。
2. 准备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书籍、视频等资料,以便学生参考学习。
3. 制作教学PPT,用于展示艺术作品和相关资料。
4. 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便进行教室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营建艺术,并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欣赏营建艺术的美,培养艺术情趣和意境。
(二)新授1. 展示名家名作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些图片美吗?美在何处?教师可简单介绍图片出处,并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待学生发言后,教师再详细介绍图片的营建之美。
2. 引导学生了解营建艺术的一般规律,如比照与和谐、节奏与旋律等,并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些规律在营建艺术中起什么作用?如何在自己的营建中运用这些规律?教师可举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营建艺术与平时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意境?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讨论,如从色彩、布局、光线、家具、装饰品等角度进行讨论。
4.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营建艺术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评判。
5. 学生实践: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生活场景(如书房、卧室等),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简单的营建设计,并说明设计理念。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设计理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实践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判,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一、课题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艺术情趣和已经的领略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表现形式、情景传达,了解作者如何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赏析艺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艺术品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与传达方式;2、难点:正确理解艺术品情趣和意境;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夏天田园生活的视频合集。
提问1:大家刚刚看到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夏天,农村,田园生活。
宁静,有趣,生机勃勃。
提问2:如果让你来画一副关于夏天田园的画?你想怎么画?请大家先构思一分钟,把自己的构思写下来。
(二)新课教学1、导入接话题: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画家,是怎么表现夏天的田园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夏日田园的艺术作品。
提问1:大家看这是什么美术类型?作者是谁?画的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国画,齐白石,《虾》。
《放牛的小孩》,李可染,国画。
2、新课讲授讲授法,老师先讲授齐白石的《虾》的画面内容、创作方式和技巧。
提问1:请一位同学,来讲解一下《放牛的小孩》这副国画的内容。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一头水牛在小路上悠闲的走,一个穿短袖短裤的小孩子,坐在水牛的背上,抬头侧面仰望柳树。
提问2:大家能从这些内容,推测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初夏,乡下,孩子和水牛关系很好。
提问3:大家能从这些内容中,感受到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无忧无虑的乡下童年。
老师小结:景--客观存在,景色、物品;情--主观感受,心情,情绪3、提高难度请一位同学背一下《江雪》,再请一位同学讲一下这首诗描写了哪些物品,展现了怎样一副景色,作者想表达的心情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远的中国画《独钓寒江雪》作品。
提问1:大家看看这副作品画了什么?思考一下,诗词中提到很多物品,为什么作者只画了这些?大家觉得画面是否能充分传达作者的情绪?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一片舟一个戴斗笠的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