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36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的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
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测量工具,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生活中还常常有利用的方法测量长度的和时间,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
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本节的内容是一项练习物理技术的课,应该在互动上有所加强,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可以放映大量的视频和课件、图片。
本节课也是练习物理仪器的使用的一堂课,所以课上的活动应该多一点。
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适当的引导学生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练习测同学跑百米的速度学生分组(课下作业)想想做做展示图片,提出现象,生活物理并可以让每个学生实际测量比较一下,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一下你的脚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
所以买袜子的时候,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适合。
再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会发现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个子要穿小号鞋,就是这个道理。
你还可以测量人的身高与头长,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的关系。
七、板书设计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的测量钟表,秒表。
单位2.长度的测量单位工具3.误差和错误。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
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
二、新课学习(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guǐ):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1.重点是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多种途径。
2.难点是怎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准确测量。
【导学指导】1.阅读课本第35页及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1)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
(2)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世界各国人民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叫。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2.科学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1)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2)请同学们测一下课本的长、宽、厚,讨论交流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3)小组讨论: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8页及39页上面两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时间单位还有、等。
我们现在使用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
(2)1h=____min;1min=____s;(3)误差是如何造成的?(4)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5)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什么?【课堂练习】1.(多选)减小误差常常采用的方法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D、多人同时测量同一物理量2.完成课本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5题【要点归纳】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将尺子放正并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人教版《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讲学稿教务签发:发放日期:年月日讲授日期:年月日课题:12.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学习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预习、导学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2、一辆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汽车每小时运动速度是50千米B、该汽车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时C、该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时D、该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3、我国上海磁悬列车从上海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千米,单程行驶只要8分钟,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预习-反思(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检查学生做的情况)●学习-研讨(一)、为什么要进行测量测量让学生看课本第35页图,并想想议议人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20℃的气温,对于生活在热带和寒冷地区的人来说,感觉也是不同的。
结论: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
(二)国际单位制1.单位:测量某个物体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SI)。
(三)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里最基本的测量之一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另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它们同米的关系是:1km = 1000m = 103m;1dm = 0.1m = 10-1m;1cm = 0.01m = 10-2m;1mm = 0.001m = 103m1um = 0.000001m = 10-6m;1nm = 0.000000001m = 10-9m;1m = 103mm = 106um = 109nm2.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有: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千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