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1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
7.20.2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堂堂练1.下列原因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是( )①乱捕乱杀、乱砍滥伐②发展生态农业③围湖造田④生物入侵⑤建立自然保护区A.①③B.②⑤C.②④D.④⑤2.鱼翅是用鲨鱼的鳍制成的。
鱼翅的价格甚高,很多人以吃鱼翅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最近我国许多餐饮企业共同倡议“拒绝鱼翅”。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下列哪项是“拒绝鱼翅”的主要原因( )A.价格太高、节约成本B.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C.鱼翅有毒D.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3.下列各项,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主要原因的是( )A.生物入侵B.动物的争斗行为C.环境污染D.森林面积的减少4.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下列不是造成大熊猫濒危原因的是( )A.生活范围不断缩小B.不法分子偷猎C.哺育幼仔的能力较差D.箭竹的不断减少5.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世界上濒危的鸟类之一。
朱鹮面临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天敌过多B.栖息地被破坏C.外来物种入侵D.环境污染6.根据“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威胁大小”的柱状图判断,鸟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物种入侵B.栖息地丧失C.偷猎D.其他原因7.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生物变异有关,也与自然选择有关C.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有效的控制手段D. 退耕还林、将沼泽改造成人工林等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8.202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1)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实施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主要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同步训练1. 生态平衡是一种()A. 永久的平衡B. 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C. 动植物数量保持不变的平衡D. 动态平衡【答案】D【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被破坏而失去平衡,动、植物的数量也不会相等,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草食动物的数量,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肉食动物的数量,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2. 保持生态平衡就是()A. 对池塘来说就是禁止捕鱼B. 对森林来说就是禁止开发C. 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平衡D. 维持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答案】C【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
故选:C3. 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达到物质的循环利用,种植-养殖-废物利用。
其中动物粪便、植物秸杆的无害化处理有()A. 排入下水道B. 作垃圾填埋C. 用作沼气原料或高温堆肥D. 随便排放【答案】C4.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生态农业()A. 浪费自然资源B. 没有传统农业有优势C. 危害生态环境D. 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第8章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第1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第2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第3节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一、地球表层系统的圈层结构六个子系统形成地表系统的空间序。
三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一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一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一个超有机子系统:人类圈或智慧圈每个圈层内部又有次级的组分和结构,形成一个有层序的整体,它们都属于开放系统。
(一)大气圈(atmosphere)1.包围地球,空间上连续的圈层;2.具有相对小的质量和厚度;3.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小的比热和密度;4.易于流动,具有很大的变率;5.对于外界扰动的响应时间最短;6.具有混沌性质——非线性;7.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传输的重要载体。
(二)水圈(hydrosphere)1.具有空间上不完全连续的性质;2.质量仅次于岩石圈;3.具有重要的热特性(如热容量高);4.生命过程的重要介质和活跃的外营力;5.不同水体对环境扰动的响应时间差别显著;6.排熵最有效的介质;7.地球表层系统中的能量储存器和稳定因素。
(三)岩石圈(lithosphere)1.固体地球的一部分,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2.质量最大的圈层;3.通过地形对其它圈层的性质和状态产生影响;4.对外界环境扰动的响应时间最长;5.除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外,运动异常缓慢;6.地球表层系统中“不变”的因子。
(四)土壤圈(pedosphere)1.呈不连续分布,且质量很小;2.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交界面;3.大气、水、岩石、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循环、转化、交换的中心场所;4.对于外界环境扰动的响应时间很长;5.地球表层系统中相对稳定的因子。
(五)生物圈(biosphere)(1)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及其占据的空间;(2)呈不连续分布,且质量很小;(3)使太阳能在地表系统中传输、转化的过程延长,效率提高;(4)将负熵流引入地球表层系统,促进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5)生物圈对于大气圈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响应时间从季节到数百年;(6)在人类活动的巨大扰动下,生物物种的数量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减少。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7年3月22日,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7千米。
2017年4月5日,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东南部海域地震、伊朗托尔巴特贾姆西北部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A.地壳上地幔B.上地幔地壳C.地壳地壳D.岩石圈上地幔2.印度尼西亚地震后,地震波从震中传播至地面过程,波速的变化特点是( ) A.增大B.减小C.纵波消失D.横波消失2017年6月19日上午,海拔3 283米的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出高达15 000米的灰柱,场面极为壮观。
此次喷发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航空造成影响,但火山灰降落下来,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岩石圈B.地核C.地壳D.软流层4.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为地表岩石圈B.②层只能纵波通过C.③层属于地核D.④层属于地幔8.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太平洋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9~10题。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的范围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表面适合________的一地方。
2.范围以______来划分,上下各约10千米的圈层,包括______的底部、______的大部和______的表面。
3.组成及生物(1)名称:________。
①组成:氮气、______、________等多种气体。
②生物:能飞翔的______和鸟类,还有______等微小生物。
(2)名称:______。
①组成:地球上的________和江河湖泊。
②生物: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____米以内的水层中。
(3)名称:______。
①组成:地球表层的________,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②生物: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各类______,种类繁多的________,形态各异的________,无处不在的______、______,等等。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其主要类型有: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____,它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的______________;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湖泊和池塘等组成的是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是湿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的是____________和人类起主要支配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都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________。
黄河和长江源自西部源头的______和______。
江河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______,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
它们沿途还形成______和______,最终挟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浩瀚的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训练:20.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1.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2.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无法确定3.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氧气B.阳光C.营养物质D.生存空间 4.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5.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A.空气B.阳光C.适宜的温度D.一定的空间 6.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变B.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不变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长时间内保持极为稳定的平衡7.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这些物质应该有() A.营养物质、淡水、适宜的温度 B.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C.淡水、营养物质、空气(氧) D.空气(氧)、阳光、营养物质 8.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9.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C.人类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D.地壳变迁造成的第 1 页10.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二、填空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7.20.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 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2.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A. 氧气B. 阳光C. 营养物质D. 生存空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几乎没有植物,因此生物较少。
考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3. 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A. 空气B. 阳光C. 适宜的温度D. 一定的空间【答案】D【解析】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阳光、空气、水、适应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世界人口或其它生物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人类或其它生物就不能正常的生存,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
4. 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池塘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5. 生物圈是指()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 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学》人教版八上练习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扁形动物(ACD)A.没有肛门;B。
没有刺细胞;C.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E.身体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
3。
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支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支睾吸虫病。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以下动物中,_BEF___属于环节动物,__ACD__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B.蚯蚓;C.小麦线虫;D。
丝虫;E。
蛭;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3.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做判断。
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知识点1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
2.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 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 米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知识点2生物的多样性使生物界生机勃勃4.生物圈中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
5.(1)物种多样性: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在过去的200万年中,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了200 多万种生物,其中70 %以上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 %是植物和真菌。
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包括已经灭绝的物种)很可能有10亿种左右。
(2)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这是因为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这三大类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3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6.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反应,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7.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体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8.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9.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等现象。
10.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生物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知识点1生物圈1.(2017·安徽阜阳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B)A.湿地生态系统B.生物圈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知识点2生物的多样性使生物界生机勃勃2.(2017·河南商丘期中)生物多样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知识点3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3.生菜有“蔬菜皇后”之称,营养价值高,所以有条件可以自己种植。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1节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2.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3.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4.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螳螂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薛、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小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5.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 ) A.生物群落 B.生态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物种群
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
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7.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A.以乔木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和化肥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
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 )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C.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
9.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10.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11.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
12.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天然森林形成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现乔木群落②出现灌木群落
③出现先锋植物④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
13.近年来,北京市冬、春季节常发生沙尘天气,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不利条件,人们发现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那么形成沙尘现象的起因可能是( )
A.华北地区气候变化 B.近年我国气候异常
C.毁林开荒造成 D.草原过度放牧
二、填空题
14.各种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中,可组合成一个。
称为植被。
1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及其,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群落和群落。
16.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十分缓慢,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是、、、。
17.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上的所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上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属于群落的是。
(填序号)
18.观察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并回答问题:
①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因其长的
高低错落,这样在群落中出现分层现象,请分析
图中所标字母代表的层:
A:
B:
C:
②天然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近千年,但在形成森林
之前,最早在沙丘上出现的植物是。
19.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
请回答:
①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说明理由。
;
②以上三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来自,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