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按摩方法防感冒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2024.01“医生,我家宝宝一到冬天就感冒发烧,动不动就要去医院输液,可愁人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啊?”“我们家宝宝也是的,冬天容易感冒,吃饭吃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有时还会持续很久,最终变成小儿肺炎。
”“医生,除了吃药、住院打针,还有其他方法吗?”冬季是小儿感冒高发季,尤其是抵抗力弱的宝宝,一感冒就要打针、吃药,否则非常不容易好转。
其实,家长的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运用小儿推拿按摩方法帮宝宝预防冬季感冒。
在推拿按摩开始前,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安静的环境,温度适宜;②修剪指甲呈圆润状,避免刮伤宝宝;③重要的一点,推拿按摩必须使用介质,这样宝宝会感觉舒服,愿意配合,介质一般用爽身粉或婴儿润肤油。
◎ 谭小华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副主任医师5种推拿按摩方法预防小儿冬季感冒● 捏脊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可补充先天的阳气不足。
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按摩方法】宝宝俯卧,露出背部,家长将双手搓热,涂上婴儿润肤油,两手握空拳,用大2024.0147祝您健康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捏住宝宝尾骶部的皮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沿着督脉,从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移至大椎穴(低头时颈椎处有一个凸起较高的骨头下的凹陷处)。
如果宝宝习惯被捏脊,可以每捏三下,提一下宝宝的皮肤,效果更好,每次捏脊可重复3—6遍。
每天1次,7—10天为1个疗程。
【作用】补充阳气,疏通经络,调节阴阳。
● 摩腹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小儿因先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虚弱,免疫力低下,常常出现积食引起的感冒症状。
因此平时可用摩腹的手法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抵抗力。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写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
”【按摩方法】宝宝仰卧,露出小肚子,家长将双手搓热,涂上婴儿润肤油,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四指指腹放在宝宝的肚脐部,力度使腹部向下0.5厘米左右为宜。
背景音乐:好人一身平安按键翻页阅读E-mail文化传播网治疗感冒的药物虽多,却并无特效药。
而且是药三分毒,经常吃药也非好事。
在此推荐一套按摩手法,它除了能有效防治感冒外,在减轻、消除感冒的不良症状上也能立竿见影。
手法简单易行,即可自己操作又可替他人治疗。
一、搓手掌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到发热而止。
经常将双手在一起摩擦搓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常在户外工作的人,这么做可以预防冻疮的发生。
二是常搓双手,能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同时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三是生活和工作于室内的人,经常这样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二、擦脸用搓热的两手掌,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擦,各数十次,使脸部发热而止。
三、擦点迎香穴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
然后用中指尖点迎香穴,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
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
点后有鼻子通气畅快的感觉。
四、擦颈用两手掌擦颈部两侧,主要以手指的掌面着力,向后擦动要快,向前擦动要较慢而用力,来回擦动数十次,使皮肤发热而止。
五、揉大椎穴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大椎穴。
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
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
在按揉过程中,可用两手交替揉。
六、点揉风池穴风池穴用两手中指点住风池穴,其他手指可挟住中指助力。
风池穴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先用力点住风池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感,然后用指头揉动数十次。
七、拿肩井穴用一手的拇、食、中三指,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拿住肩井穴。
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
拿肩井穴,十分酸胀,提拿数次即可。
两手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
八、点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
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
该处肌肉较丰满,按压有酸胀感。
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推拿、穴位按摩快速退烧发烧不吃药退烧是很多家长想要学习的方法,因此很多父母都关心发烧搓哪个部位退烧快。
一、风寒感冒发烧搓哪个部位小儿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身冷无汗、小便清长等。
开天门100-150次。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宁、惊惕不安等。
推坎宫100-150次。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目眵等。
揉太阳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功效: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揉耳后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惊风,烦躁不安,目赤痛,耳鸣,耳塞等。
二、风热感冒发烧搓哪个部位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子常常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音较重,或者有粘稠黄痰咳出。
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痒或者疼痛。
大便干燥、小便黄,检查时可发生扁桃体红肿,咽喉部充血,舌苔薄黄或者黄厚,舌质红。
清肺经位置: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
手法:清肺经从无名指指根部沿着手指尺侧缘直推到指端。
推揉约3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推天河水位置:掌面自腕横纹中点起,向肘部之肘横纹而止,为线型穴位。
手法:有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均匀,推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等热证。
按揉大椎穴位置: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哟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做对称用力,捏挤大椎穴。
2019年第7期疾病防治因而常延误抢救时机。
所以说,患者太能忍并不是好事,这时家属不要听患者的。
家属打120叫救护车时要冷静,不要慌,要说对重要信息。
救护车到了,到哪家医院心中要有数,提前说好。
若病情紧急,应先到最近医院先救命,分秒必争。
如果有时间,则宜到离家较近的三甲医院。
对于心肌梗死这样的严重病情,各家医院都会有绿色通道接收。
心肌梗死发生后6小时以内,是黄金抢救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心肌功能,所以千万不可错过。
每当气温变化时,很多人的鼻腔黏膜受到冷空气的刺激,特别容易伤风、感冒,出现流鼻涕或鼻塞、鼻痒等不适。
此时,如果能时常按摩、揉搓鼻子,即可疏通经脉,宣导气血,缓解或去除鼻子的不适症状。
按摩鼻子手法简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推擦鼻梁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揉动,各进行30~50圈;再由鼻尖推向鼻根,由鼻根拉回鼻尖,上下来回推揉20~30次。
每日2~3遍。
每天坚持进行可预防和缓解感冒、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症。
擦鼻根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提捏鼻根,待有些酸胀感时,再用食指快速来回摩擦鼻根,约30次,使鼻根略红即可。
尤其适合戴眼镜者,可缓解眼睛疲劳及各种眼病;经常失眠者坚持摩擦鼻根处,可以帮助入眠。
拿鼻翼用拇指与食指同时放在鼻翼两侧,轻轻拿起鼻翼然后放下,连续做30~50次。
可预防及缓解鼻部疾病,亦可调整脾胃功能,适用于脾胃功能较差、容易腹泻的人。
捏鼻孔用食指与拇指一起放在鼻孔内,捏鼻中隔,一捏一放,用力均匀,每分钟约60次,至鼻有酸胀感为止。
此法可以促进鼻内血液循环,维持生理代谢,尤其是对过敏性鼻炎、鼻塞有不错的缓解效果。
抹全鼻两手食指或用右手拇、食指指面分别放在鼻两侧推擦,从目内眦(睛明穴)下、鼻根、鼻梁、鼻翼至鼻下孔旁(迎香穴),用力均匀,上下搓擦80~100次。
能增强身体免疫功能,适用于易患感冒、流鼻涕或是鼻塞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文/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孟昭群按摩鼻子防感冒。
常按摩大椎神阙穴帮你轻松预防感冒
内容:感冒是生活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秋季是感冒的易发期,虽然感冒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很多人一感冒就打针输液,这样做不适解决感冒的好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感冒呢?下面中医为大家带来了穴位按摩预防感冒的方法!
中医穴位按摩预防感冒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
按摩此穴位对感冒、咳嗽、气喘、吐血、潮热、骨蒸、盗汗、鼻塞等效果较好。
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
操作此法应由家人或借助按摩仪施行。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按摩此穴位对感冒、疟疾、咳嗽、气喘、癫痫、骨蒸盗汗、头痛项强、风疹等效果较好。
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
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亦可自我按揉点压。
神阙: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
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手心置于肚脐,向下擦搓30~50次,以下腹部发热为宜。
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点揉按脐眼3~5分钟。
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借助按摩仪均可施行。
除上3个穴位,还可配合以下食疗:
1、生姜苏叶粥。
冬季养生预防中老年人感冒咳嗽肺炎的穴位按摩方法冬季是感冒、咳嗽和肺炎高发季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应该格外注意身体健康。
除了注重保暖和充足休息外,合理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冬季养生预防中老年人感冒咳嗽肺炎的穴位按摩方法。
1.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是人体第一个足三里穴。
它通过刺激肾经和脾胃经,有助于增强体内阳气。
按摩涌泉穴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按摩方法:使用拇指按压足底最凹陷处,以中等力度旋转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
2. 万里穴万里穴位于腿部,是足三里穴之一。
刺激万里穴有助于活化气机,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按摩方法:用手掌根部的尺侧缘按压腿部外侧下腿骨的髌骨下方凹陷处,以适度力量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
3.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背部,是身体表面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散寒,提高抵抗力,对预防感冒咳嗽肺炎很有效。
按摩方法:用手掌根部的指关节按压颈椎两侧的最高点,以适度力量揉动,每次持续3-5分钟。
4. 咳嗽骨穴咳嗽骨穴位于胸骨上方两旁,是舒缓咳嗽的关键穴位之一。
按摩咳嗽骨穴可以舒缓咳嗽症状,促进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按摩方法:使用拇指在胸骨上方两侧寻找凹陷处,并以适度力量来回按摩,每次持续3-5分钟。
5.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凹陷处,是调节脾胃和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按摩方法:使用拇指以适度力量按压膝盖外侧凹陷处,每次持续3-5分钟。
总结:通过合理按摩上述穴位,可以有效预防中老年人在冬季感冒、咳嗽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穴位的按摩时间和力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刺激或用力过猛。
对于有严重疾病、皮肤炎症或其他身体问题的人群,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
此外,在进行穴位按摩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习惯。
对付感冒的十二种方法1、热水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
生吃大葱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可以预防感冒。
2、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3、冷水浴面: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4、按摩鼻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5、我国民间流传的“神仙粥”歌诀是:“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神仙粥”能够治感冒6、鼻子插葱:感冒后鼻子不通气,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
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药力小及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药棉。
7、白酒擦身: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
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8、可乐煮姜:鲜姜20~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9、呼吸蒸汽: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10、冷水洗鼻子可以防感冒11、热风吹面: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12、蒜泥蜂蜜将等份的蒜泥与蜂蜜混匀后,用白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每天4~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吃蔬果因蔬果属碱性食物,摄食后不利于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多吃富含钙、锌元素及维生素的食物,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感冒了吃什么香油拌蛋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3天便可治好感冒后的咳嗽。
之下,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围成之凹陷处),用指端甲缘按,连做14次,可用两手同时进行。
四指托颏下,拇指指端放在颊车穴处(下颌角之前上方一横指处),用指端甲缘按掐,连做14次。
可用两手同时进行。
四指在下巴处,拇指指端放在承浆穴处(下唇之下,当颐横沟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连做14次。
四指在下巴处,拇指指腹放在承浆穴,作刮擦活动,先刮向左,再刮向右,连做3分钟,可两手交替做一遍。
下关、颊车和承浆穴均分布于齿部的重要穴位,在该处按摩,对牙齿产生良好的刺激,有较好的健齿固齿作用。
7.牙齿保健功法采取舒适的坐位,先集中精神做9次深呼吸。
接着闭口咬牙,用两腮和舌头做漱口动作,连续36下。
漱口时,口内多生津液,分3口慢慢咽下。
后作叩齿,使每个牙齿都能叩接。
最后做浴头功,先用两手掌心紧按前额,用力向下擦到下额,再翻向头后耳旁,轻轻浴过头顶,达到前额,此功要反复做10遍。
长期坚持做牙齿保健功,既能增强牙齿、牙周及口腔各组织器官的健康,又可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
8.固精坚齿法任何人小便后均会有寒战的反应,那是因为身体内毛孔或毛细血管松弛了,人体处于不设防状态,古代医学称之为表皮破于邪。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著有《景岳全书》,书中提到,为防止表皮破于邪,“风于小解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于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
故余年逾古稀而齿无一损”。
具体做法是:当男性小便时,舌抵上腭,咬紧牙关,踮起脚跟,然后以不太快的速度排尿,并排净。
女性在坐桶小解时,把双脚脚跟踮起,让双脚的大脚趾、二脚趾用力着地,咬紧牙关,其效果亦然。
此种踮起脚跟小解的方法,能在一个月至半年时间里使牙齿变牢固,肾功能自然变强。
衣食住行科学健身在中医针灸理论中,大椎穴为督脉之穴。
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督脉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按摩大椎可贯通阴阳,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
低头时,摸到颈后突起最高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
9种按摩方法防感冒
搓手掌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到发热而止。
经常这样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点压迎香穴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
然后用中指尖点迎香穴,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
先用力点住迎香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
点后有鼻子通气畅快的感觉。
揉大椎穴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大椎穴。
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
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
在按揉过程中,可用两手交替揉。
按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
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
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反应,然后用指慢慢揉动数十次。
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点揉风池穴用两手中指点住风池穴,其他手指可挟住中指助力。
风池穴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先用力点住风池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感,然后用指头揉动数十次。
拿肩井穴用一手的拇、食、中三指,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拿住肩井穴。
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
拿肩井穴,十分酸胀,提拿数次即可。
两手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
擦颈用两手掌擦颈部两侧,主要以手指的掌面着力,向后擦动要快,向前擦动要较慢而用力,来回擦动数十次,使皮肤发热而止。
擦脸用搓热的两手掌,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擦,各数十次,使脸部发热为止。
拍胸背最后用两手一前一后交替轻拍胸背部数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