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推拿常用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27
中医保健按摩推拿手法详解很多人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不惜花费重金买什么冬虫夏草,其实最简单的养生只需通过日常按摩就可达到。
那么推拿的手法有哪些?中医保健按摩推拿手法详解一、手法总论(原文)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
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
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
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二、手法释义(原文)摸法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
先摸其或为跌仆,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歧而傍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
端法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
推拿手法学知识点汇总(From:罗佳佳and罗淳)《少林内功》1.前推八匹马势2.倒拉九头牛势3.凤凰展翅势4.霸王举鼎势5.两手托天势6.顺水推舟势7.怀中抱月势8.仙人指路势9.平手托塔势10.风摆荷叶势11.单凤朝阳势12.海底捞月势13.顶天抱地势14.力劈华山势15.三起三落势16.乌龙钻洞势17.饿虎扑食势《易筋经》印度高僧达摩所创,是一套身心并练,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医疗保健养生功。
1.韦陀献杵2.横担降魔杵3.掌托天门4.摘星换斗5.倒拽九牛尾6.出爪亮翅7.九鬼拔马刀8.三盘落地9.青龙探爪10.卧虎扑食11.打躬击鼓12.掉尾摇头第二章1、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
2、按摩作为学科名始见于《内经》。
3、《金贵要略》首次提到膏摩一词,首次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死。
4、《皇帝歧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医学专著。
5、隋唐时期推拿医学进入又一次高潮。
6、《唐六典》记载推拿治疗范围为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7、《儒门事亲》将按摩与针灸等归入“汗法”。
8、“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
(“按摩”一词被官方取消后,推拿成为了正式学科名)9、小儿推拿体系的标志:《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0、《医宗金鉴》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详细论述“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正骨八法。
11、1958年,上海成立第一所上海推拿医士学校。
第三章1、推拿手法简称手法,是指以治疗、康复、预防或保健为目的,以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人体的有一定法度的动作技法。
包括手法操作的目的、主体、对象、技术特性四个要素。
2、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
3、推拿手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调利骨节、补肾益气、调理肠胃、化痰畅肺、急救醒神、美容养颜、养生保健。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
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
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一)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二)常用操作方法有:4.1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2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一、判断题
二、填空
三、名解
1.推拿功法:又称推拿练功是指以提高推拿专业人员的推拿手法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医疗保健,临床应用水平为目的的功能锻炼方法。
2.三直是指用霸力使臂直,腰直,腿直,四平是指头端平,肩平,掌平,脚平。
3.气沉丹田是用鼻吸进气,入胸中,利用膈肌下沉送入丹田,此时是鼓起小肚,随后要稍等片刻,再随着膈肌上抬将体中浊气呼出,久之丹田气足,需要发功时,才有提丹田气之说。
4.易筋经:“易”是改变之意,“筋”为筋肉,“经”指方法,是一套身心并练,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医疗保健养生功。
5.霸力是指肌肉静力性收缩,下肢挺直,两股用力内夹,足跟踏实,五趾抓地,脚尖略内收;上肢要求凝劲于肩,臂,肘,腕,指,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成八字掌;躯干挺拔,挺胸收腹。
四、选择2。
第六章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的操作方法,是推拿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与某些成人推拿手法在名称、操作、动作要领等方面并无严格的区分,如揉法、掐法、擦法、捏脊法等,只是在手法运用时、其刺激强度、节律、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除要遵循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复式操作法。
复式操作法是一种组合式手法操作,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其理论基础源于小儿特定穴。
小儿穴位具有点、线、面三方面特点,因此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中复式操作法的产生和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和小儿穴位二者密不可分、生死相连的命运,故小儿推拿谈手法就必论穴位,反之亦然。
本章就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和复式操作法作以介绍。
第一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望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
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疗法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本节主要介绍推、揉、按、摩、掐、捏、运、捣、拿、擦、搓、捻、刮、摇、拍打、按揉、揉捏等17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
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操作]1.直推法:以一手握持患儿肢体,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罗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或食指、中指伸直,以罗纹面着力,用腕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分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频率约每分钟220~280次左右,见图6~1。
2.旋推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约每分钟160~200次左右,见图6~2。
推拿技术的名词解释推拿,又称按摩,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治疗技术,可以通过使用手法和身体力量在人体上施加压力和摩擦,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等。
推拿技术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推拿技术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推”指的是以手的掌面为主要接触面,通过施加压力和推动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和肌肉组织。
而“拿”则表示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揉捏、揉摩的方式,对特定部位施加力量。
通过这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推拿师可以在人体上施加针对性的力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推拿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生命能量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被视为能量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能量集中的点。
推拿技术通过按摩和压力的刺激,可以调整经络中的能量流动,促进气血的循环,并协助身体自身的修复和调节机制,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推拿技术中,常用的手法包括揉、搓、按、推、拿、拨、拍、点、压等。
其中,揉和搓是通过手指和手掌的摩擦作用,对局部组织进行加温和放松。
按和推则是施加压力,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流通和调整身体的平衡。
拿是指用手指或手掌握住肢体,以起到稳定和调整的作用。
拨和拍则是通过敲打和拨动的方式,对肌肉和组织进行刺激,促使其得到放松和舒缓。
推拿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和调节身心的目的。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健康保健、体育训练等领域。
在中国的中医院和康复中心,推拿技术常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配合针灸、中药等综合疗法,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颈肩腰腿痛、骨伤、内外伤等。
同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推拿技术也逐渐被认可和接受,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用于保健和促进身心健康。
推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与中医学紧密相关的。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将经络学、穴位学和手法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推拿疗法。
目前,推拿技术已经形成了多种派别和流派,如河洛推拿、温州推拿、足底按摩等。
揉法的功能主治一、揉法的定义与特点揉法,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手掌、指腹等部位对患者的腧穴、经络等部位进行按压、推拿、旋转等操作,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舒筋活血的目的。
揉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医疗保健。
揉法具有以下特点: 1. 简便易行:揉法只需使用双手即可进行,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
2. 灵活多变:揉法有多种手法,包括按摩、揉捏、推拿等,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
3. 作用直接:揉法直接作用于身体表面,可以迅速调节气血运行,产生明显的效果。
4. 无副作用:揉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会产生副作用。
二、揉法的主要功能揉法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舒筋活血揉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可以刺激身体局部的经络和筋络,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
2. 缓解疼痛揉法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疼痛部位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感觉。
适用于一些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3. 改善肌肤揉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皮肤得到更好的营养供应,从而改善肌肤的质量。
常用于美容保健,使肤色更加光滑细腻。
4. 调节脏腑功能揉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例如,在胃寒、脾虚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揉搓胃部穴位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5. 缓解疲劳揉法可以通过刺激反射区和穴位,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出,缓解疲劳的感觉,使身体恢复活力。
三、揉法的主要治疗范围揉法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颈肩腰腿痛:揉法可以调理经络,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腿痛等症状的治疗。
2.消化不良:揉法可以刺激胃部穴位,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适用于胃寒、脾虚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
3.神经衰弱:揉法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缓解神经紧张,适用于失眠、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的治疗。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一共有6大类。
一:摆动类手法(1,一指禅推法;2,拇指禅推法;3,滚法;4,揉法)二:摩擦类手法(1,磨法;2,擦法;3,推法;4,搓法;5,抹法)三:挤压类手法(1,按法;2,捏法;3,拿法;4,掐法;5,踩跷法)四:振动类手法(1,抖法;2,牵抖法;3,振法)五:叩击类手法(1,拍法;2,击法;3,弹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2,背法;3,扳法;4,拔伸法)。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理筋整复等按摩推拿手法总论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
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
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
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
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
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手法是防病、治病、保健的关键,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及作用层次、手法的特点及手法的注意事项。
中医的推拿按摩「解说」中医推拿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
当时的人们在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处,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
经过长期实践后,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
「采访专家」我们常常讲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就是推和拿它是两个不同的手法,推是做单一方向的运动,不做来回运动,擦法是做来回运动,这就是我们推拿按摩当中的一种区别,那么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十六个字,四句话“推,拿,按、摩,揉、擦、滚、搓,理、分、点、弹,摇、搬、抖、拍”。
「解说」推拿属中医外治范畴,按摩师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这种功是按摩师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
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内,从而改变与其有关的系统机能,达到对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效果。
「患者」我是运动时候扭伤的,扭伤了过后呢,腿有点酸痛,酸痛比较明显,并且很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根本不能运动,还有坐久了以后,久站或走路走时间长了,就很酸痛,很胀痛,并且有时完全不能够承受,经过到这儿来治疗,几次过后,现在缓解多了,我以前只能够站上半个小时,现在可以站上三个小时,其它还有疼的次数少了,也没这么厉害了,平时一般不疼了。
「解说」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古人还发现,人体一旦有病痛时,会在体表的某些部位或某些点上出现酸胀或冷热的现象,而当时推拿刺激这些部位或点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治疗作用,同时这些部位或点还会产生酸、胀、麻、热等感应,这种感应往往会循着人体的经络扩散到人体的脏腑或其它组织器官,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功效。
「患者」我主要得的是颈椎病,这个地方的颈椎病大概患病有两三年了,主要的反映就是头痛、头晕、颈痛,不能动,然后就是头晕、眩、晕。
天旋地转,人倒、站不稳,最后到成都中医大学来进行推拿治疗过后呢,我的病情基本上控制住了,经过这一两个月治疗过后呢,基本上没有再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