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整体护理在高肌张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
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研究时段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并分别按照治他们自身的医院分诊常规组和研究组,提供常规护理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针对两组病人的急诊科室停留时间,检查耗费时间,入院到入室时间,抢救时间等多个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检查耗费时间、入院到入室时间、抢救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5.00%显著较常规组75.00%高,死亡率5.00%显著较对照组25.00%低,P<0.05。
结论:整体物理模式可以提高严重创伤病人的治疗效果,优化急诊急救的各项指标,并且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整体护理;严重创伤;急诊急救;不良事件对于严重创伤病人而言,他们的急诊急救时间会决定后期的疾病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健康。
使用传统入院抢救护理的方法,需要先进行分科之后再开展具体的抢救工作,但是这种管理的方法会耽误病人抢救的时间,影响治疗效果,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
本次课题分析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同时在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当中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使用价值,让病人快速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
本次课题主要针对严重创伤病人急救护理工作当中,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定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他们自身的意愿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
从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病人的年龄范围在15岁到65岁之间,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的比例为2:1。
1.2方法常规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模式,也就是急诊科常用的护理模式,包括辅助检查,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等等。
整体护理的名词解释整体护理是指以康复为中心的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通过评估和照顾患者的身、心、灵三个层面来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功能的恢复。
整体护理注重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
它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全面恢复到最佳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整体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护理:生理护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体征、症状进行观察和监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功能。
比如,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治疗、按摩和物理疗法等。
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和康复的困难。
比如,提供情绪支持、促进患者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
3. 社会护理:社会护理是指通过与患者的家属、朋友和社会资源的合作,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和援助,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逐渐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4. 环境护理:环境护理是指通过改善患者周围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提供舒适、安全和有利于治疗的环境条件。
比如,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提供音乐、艺术和自然景观等。
整体护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整体护理注重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综合性:整体护理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对患者健康的促进。
3. 团队合作:整体护理需要护士与其他医疗人员、家属和社会资源的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4. 客观与主观的结合:整体护理既注重客观的观测和评估,又注重对患者主观感受的关注和理解。
整体护理的优势包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降低医疗费用等。
它将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康复过程,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命运。
同时,整体护理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整体健康,而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
整体护理名词解释
整体护理是当今护理界的一种重要的理念,它是为了改善护理的整体质量,提供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
它的核心就是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并从整体上努力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整体护理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增值:尽可能多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增加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2.护理动态管理:从整体上掌控护理过程,确保护理的合理性;
3.护理科学化:以科学为护理的核心理念,尽可能多地使用护理理论和实践,提高护理的质量;
4.护理有效化:有效分配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效率;
5.护理标准化:建立完善的护理标准,将护理质量提高到最高水平;
6.护理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可能的外部护理资源,有效地解决护理问题;
7.护理研究:建立一整套护理研究体系,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护理中的突出问题。
有了上述基本概念,对于整体护理而言,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主要是以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及康复等理论为指导,从病因、病理机制等综合考虑护理的整体性,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二是技术层面,则是将理论护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完善护理
的实际运用,力求为患者提供最周全、最有效的护理服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护理是一种全面而有系统性的护理模式,它以人性化、实际化、合理化、科学化作为核心理念,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而且能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护士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指导。
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整体护理的基本理论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用最有效的方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让护理工作更加有价值、有效率、有品质。
简述整体护理的概念及内涵
整体护理是一种照顾患者的综合性护理理念,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注重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四个方面的综合护理。
它强调人体的各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整体护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护理:整体护理不仅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各个方面需求。
2. 个体化护理:整体护理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患者的独特性,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3. 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把患者放在护理过程的核心位置,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决策。
护士与患者建立起合作的关系,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并共同努力实现。
4. 多学科合作:整体护理强调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不仅依靠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医生、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参与,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整体护理旨在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幸福感。
通过综合性、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和多学科合作的护理方式,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整体护理的意义《整体护理的意义》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整体护理呢。
你们知道吗?就像我们生活里,每一个东西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护理也不应该是只看一个小方面。
整体护理啊,就像是一场大的合奏。
在医院里呀,我看到过好多护士姐姐和医生叔叔们忙来忙去。
以前呢,我以为护理就是给病人打打针,吃吃药就好啦。
可是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哦。
有一次,我的小伙伴小明生病住院了。
他刚到医院的时候,可害怕了呢。
护士姐姐来给他做检查的时候,他都不敢说话。
这时候,一个特别温柔的护士姐姐就开始跟他聊天,问他喜欢什么呀,学校里有没有好玩的事情呀。
哇,一下子,小明就没那么紧张了。
这就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呢,不只是照顾身体,还要照顾病人的情绪。
整体护理就像是照顾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要长大,可不仅仅是给它浇浇水就够了。
它还需要阳光,需要合适的土壤,需要把周围的杂草拔掉。
病人就像小树苗一样呀。
只给病人治疗他身体上的病痛,就像是只给小树苗浇水。
可是病人心里害怕、孤单、不开心呢?这些就像是小树苗周围的杂草,如果不拔掉,小树苗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我又想起了隔壁的王奶奶。
王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住院了。
她的孩子们都很忙,不能一直陪着她。
王奶奶整天都闷闷不乐的。
这时候呀,护士姐姐们就轮流陪着王奶奶。
有的护士姐姐给王奶奶讲笑话,王奶奶笑得可开心了。
还有的护士姐姐帮王奶奶给她的花浇水,王奶奶像宝贝一样的那些花在医院里也长得很好呢。
这让王奶奶的精神都变好了很多。
这难道不是整体护理的魅力吗?它关注到了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看看学校里吧。
我们在学校有时候也会有小磕小碰的。
有一次我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我们的校医阿姨过来给我处理伤口。
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擦药,一边告诉我以后要小心呢。
处理完伤口后,她还问我是不是因为跑得太快了,又告诉我在操场的哪个地方容易摔倒,让我下次注意。
这也是一种整体护理呀。
校医阿姨不只是处理了我的伤口,还教我怎么避免再次受伤,就像给小树苗围上了一圈保护的栅栏。
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11-24T07:59:14.4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吴君,通讯作者罗希;伍小莉,谭春梅[导读]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意义。
方法:从我院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患者资料库中吴君,罗希;伍小莉,谭春梅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610599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意义。
方法:从我院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的患者资料库中,选出108例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划分组别,每组54人,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最终,比较护理效果、盆底肌张力、尿失禁改善、满意率等多项指标。
结果:从此次研究结果可知:首先,在护理效果上,研究组有效率达96.30%,常规组79.63%,P<0.05。
其次,在盆底肌张力评分上,护理前差异同样较小,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为(4.05±1.18),常规组(2.52±0.90),P<0.05。
再次,在尿失禁的改善方面,护理前评分同样差异甚微,P>0.05。
护理后,研究组分数(1.50±0.73),常规组(2.85±1.09),P<0.05。
最后,在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为92.59%,常规组81.48%,P<0.05。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后效果显著,不但能够提升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及护理效果,还能改善其尿失禁情况,运用价值较高。
同时,此护理法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提升其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积极评价,因而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盆底肌;有效率;尿失禁此次便以盆底肌康复训练为切入点,分析结合优质护理后的实际效果,以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份参考。
详细报告如下[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获得伦理委员、产科科室审核及允许后,此次研究选择了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中的108例患者研究。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盆底肌康复锻炼。
整体护理的名词解释整体护理是指以人的整体为中心,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针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从而促进和维护个体的健康。
整体护理强调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因素对个体健康的综合影响。
在整体护理中,护士不仅是疾病治疗的执行者,更是关心和关爱病人的提供者。
本文将对整体护理的概念、原则和实施方式进行解释和探讨。
整体护理的概念:整体护理是从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和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
它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个体的健康维护和促进。
整体护理倡导以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实现病人全面身心的康复。
整体护理的原则:1. 以人为本:整体护理将病人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尊重病人的意愿和价值观,关注其身心需求。
2. 综合护理:整体护理关注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层面的需求,采用多种护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干预。
3. 协同合作:整体护理强调与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4. 预防为主:整体护理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通过教育和指导病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 个体化护理:整体护理侧重个体的差异性,根据病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整体护理的实施方式:1. 身体疗法:包括按摩、理疗、物理疗法等,通过刺激身体的神经、肌肉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恢复机能。
2. 心理疗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等,通过与病人的沟通和情绪疏导,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支持、社区支持、志愿者帮助等,通过提供情感关怀和物质支持,帮助病人顺利完成康复过程。
4. 教育指导:通过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健康知识和护理技巧,使其具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5. 环境调节:包括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合理的空气质量和充足的自然光照等,通过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
医护一体化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判医护一体化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实验组410例和参照组410例。
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
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P<0.05。
结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效果重症监护室ICU,为医院危重病例抢救中心,而重症监护室监护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疗水平,会对患儿治疗效果、预后构成严重影响。
医护一体化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能够加强医护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撷取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为主,评价医护一体化护理、常规护理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0例。
实验组中男、女各占59,76%(245/410)、40.24%(165/410);胎龄区间为37~40周,平均(38.5±0.3)周;出生体质量区间为2050~3245g,平均(2647.5±22.4)g。
包括宫内窘迫者、重度窒息者、颅内出血者各158例、141例、111例。
参照组中男、女各占60.98%(250/410)、39.02%(160/410);胎龄区间为38~40周,平均(39.3±0.5)周;出生体质量区间为2022~3208g,平均(2615.4±21.7)g。
宫内窘迫者、重度窒息者、颅内出血者各160例、145例、105例。
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麻醉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2T15:59:03.0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作者:徐莉莉[导读] 研究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麻醉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研究。
徐莉莉(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1)【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麻醉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研究。
方法:受试对象选入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接诊的接受麻醉手术诊疗90例病患。
采取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研究组。
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给予参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病人麻醉护理。
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及心率情况。
结果:参照组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的Steward评分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苏醒时长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麻醉护理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病患心率指标,临床中有着较高价值推广意义。
【关键词】麻醉护理;全身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心率麻醉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属于常见方案,随着病人麻醉剂量的增多,多数病人在其术后常保持昏迷状态,病人临床常表现为心率异常、呕吐恶心等情况,给病人自身造成极大不良影响[1]。
病人手术完成后被转移至麻醉复苏室,医护人员需及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做出针对性的疾病治疗方案,因此我们得出,实行麻醉护理在治疗病人身体健康方面意义重大。
本文旨在研究麻醉护理对病人身体的疗效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受试对象选入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接诊的接受麻醉手术诊疗90例病患。
采取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参照组、研究组。
给予参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病人麻醉护理。
参照组中,共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3.28±8.18)岁。
研究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4.19±8.0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