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0
《康复护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康复护理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的框架下,运用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的评估、干预和评价,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回归的护理实践活动。
2. 内涵:(1)康复护理的核心:关注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
(2)康复护理的范围:涵盖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和长期护理各个阶段。
(3)康复护理的方法:采用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4)康复护理的目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目标与任务1. 目标:(1)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减少并发症和二次残疾的发生。
(5)促进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2. 任务:(1)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康复护理评估。
(2)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3)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4)监测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教育和培训患者及其家属,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
(6)参与康复护理研究和质量控制,推动学科发展。
三、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1. 人本原则:尊重患者的个性,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愿望。
2. 功能训练原则:通过训练和康复活动,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3. 全面关怀原则: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全面护理。
4. 连续性原则:确保康复护理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5. 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6. 社会参与原则: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四、康复护理的发展历程1. 起源:20世纪初,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作为其分支逐渐形成。
2. 发展:20世纪中叶,康复护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服务于战争伤员。
3. 成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康复护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独立的专业体系。
《康复护理学》复习资料1.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常用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2.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中国传统治疗、职前训练、社会服务。
3.康复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4.康复心理学:针对康复患者和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最大程度的获得健康、福利,机遇,功能和能力,社会角色参与的科学。
5.心理治疗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受过心理治疗专门训练②工作态度热情,善于理解同情患者③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分析问题④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态度保持中立的立场⑤要有严格的保密观念6.心理治疗的方式有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7.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安慰和支持作用,疏导作用,自我反省作用,重建行为作用,暗示作用。
8.心理治疗的原则:尊重原则,保密原则,程序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原则,灵活原则。
9.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熟练掌握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能,建立适于治疗的条件和环境10.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负性情绪反应,自尊心过强,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增强,疑心加重、适应性降低,孤独感增强。
11.残疾心理变化过程及心理治疗方法:①震惊阶段:即刻反应,属于心理休克期,持续几小时或几天,②心理治疗:情绪疏导,安慰和鼓励。
③.否定阶段:此阶段的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
逐步的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可能产生后果,树立理性纪念。
④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此阶段心理治疗的重要阶段,可采取支持疗法。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用理性的信念去看待所面临的问题。
⑤对抗独立反应阶段,患者认识到自身的残疾后,有时会出现心理和行为倒退,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
此阶段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与各种康复活动训练相结合。
护理硕士研究生考试《康复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本文旨在整理护理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的康复护理学知识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要点。
1. 康复护理的定义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专门的护理措施和干预,帮助患者从各种身体功能障碍、残疾或疾病中恢复或重建其最佳的自主生活能力。
2. 康复护理的原则和目标- 康复护理的原则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多学科协作、阶梯性和持续性。
- 康复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和依赖。
3. 康复护理评估与干预- 康复护理评估:包括全面评估、功能评估、环境评估和社会评估等。
- 康复护理干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运动康复、功能训练、心理支持等。
4. 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 活动与体位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
- 按摩疗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关节运动。
- 应用热疗和冷疗:用于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 功能性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提高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 假肢和辅助设备:用于替代或辅助患者受损的身体部位功能。
5. 康复护理中的团队合作- 康复护理常涉及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
- 团队成员需相互协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并共享患者的信息和评估结果。
结论本文对护理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的康复护理学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并介绍了康复护理的定义、原则、目标、评估与干预、常见技术和团队合作等内容。
希望本文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 张晓红. 康复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 何文元. 康复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护理康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护理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1. 康复的概念和原则康复是指通过全面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精神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和个体化。
2. 康复的分类按疾病和残疾的不同,康复可分为:心理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等;按康复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功能性康复、生活能力康复等。
3. 康复的适应范围康复适用于各类疾病,包括:中风、外伤、麻痹、手术后康复等。
4. 康复的原则康复的原则包括:个体化原则、激励原则、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
5. 康复的评估康复评估是指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评估,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包括:运动功能评估、心理社会功能评估、生活能力评估等。
二、护理康复的评估方法1. 运动功能评估(1)步态分析(2)肌力测试(3)关节活动度评估(4)平衡能力评估2. 心理社会功能评估(1)心理评估(2)社会功能评估(3)家庭环境评估3. 生活能力评估(1)自理能力评估(2)社交能力评估(3)认知功能评估三、护理康复的技术1. 康复训练技术(1)康复功能训练(2)平衡训练(3)肌力训练(4)协调训练2. 康复护理技术(1)被动关节活动训练(2)康复按摩(3)功能神经电刺激(4)功能性训练3. 康复心理护理技术(1)心理疏导(2)康复心理治疗(3)社交技能训练四、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1. 康复护理的安全注意事项(1)避免发生跌倒和滑倒(2)避免因体能不足造成的意外(3)注意保持环境干净整洁2. 康复护理的卫生护理(1)定期清洁卫生(2)保持皮肤干燥(3)定期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3. 康复护理的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心理疏导(2)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干预4. 康复护理的营养护理(1)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2)定时喂食,保证营养的摄取五、康复护理的特殊人群1. 中风康复护理(1)定期开展步态、肌力等功能性康复训练(2)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情绪2. 失能老人康复护理(1)定期进行生活能力评估,完善康复方案(2)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3. 骨折康复护理(1)手术后康复护理,注意术后伤口的护理(2)进行康复功能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六、康复护理的现代化手段1. 康复护理的信息化(1)建立患者的电子病历(2)利用医疗设备进行康复治疗2. 康复护理的机器人辅助(1)机器人辅助康复功能训练(2)机器人辅助进行康复护理的生活照料3. 康复护理的远程医疗(1)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康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利用远程医疗技术,进行康复护理的指导和监控七、康复护理的发展趋势1. 重视康复护理的专业化和个性化2. 加强康复护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3. 加强康复护理的多学科协作4. 推动康复护理的社会化和家庭化总之,护理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和康复医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康复护理学知识归纳总结康复护理学是指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病患进行康复护理,促进其身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维持和提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康复护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康复护理的定义和目标康复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医学、护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为有各种疾病、残疾或手术后需要恢复的病患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其主要目标是促进病患的身体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与提高,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二、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康复护理的实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1. 全面性原则:康复护理应该以病患为中心,从整体上考虑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
2. 个体化原则:根据每个病患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 多学科合作原则:康复护理需要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学家等多个专业的合作,以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4. 连续性原则:康复护理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早期介入开始,贯穿于病患的整个治疗过程。
三、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康复护理学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1. 运动疗法:通过运动训练和锻炼,帮助病患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
2. 作业疗法:通过指导病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帮助他们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等,通过物理手段促进病患的康复,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4. 言语疗法:主要针对言语障碍的病患,通过训练和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恢复语言能力。
5. 心理疗法:帮助病患应对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状态。
6. 社交技能训练:针对社交障碍的病患,通过模拟社交场景和辅助训练,帮助他们改善社交能力。
四、康复护理的常见病症和适应症康复护理适用于多种疾病、残疾和手术后的康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中风后康复: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复习题及答案1. 康复护理的定义是什么?答:康复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身体功能,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2. 康复护理的目标包括哪些方面?答:康复护理的目标包括:(1)减轻症状;(2)提高功能能力;(3)促进心理社会适应;(4)提高生活质量;(5)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3.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个体化原则;(2)整体护理原则;(3)功能恢复原则;(4)多学科合作原则;(5)患者和家庭参与原则。
4. 康复护理评估的内容有哪些?答:康复护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1)患者的生理状况;(2)心理状况;(3)社会环境状况;(4)功能状况;(5)康复需求。
5. 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目标;(2)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3)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4)护理资源的可用性;(5)患者的文化和价值观。
6. 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在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1)确保护理措施的安全性;(2)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进展调整护理计划;(3)鼓励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4)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提供综合护理;(5)记录护理过程和效果,以便于评估和改进。
7. 康复护理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答:康复护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1)评估护理计划的有效性;(2)确定患者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3)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支持;(4)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8.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康复技术有哪些?答:康复护理中常用的康复技术包括:(1)物理治疗;(2)职业治疗;(3)言语治疗;(4)心理治疗;(5)康复训练。
9. 康复护理中如何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答:在康复护理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提供疾病和康复知识教育;(2)鼓励患者参与制定护理计划;(3)教授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技能;(4)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患者应对挑战。
《康复护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康复医学概述一、康复1.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的四个工作领域: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3. 教育康复: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4. 职业康复的内容:①职业评定②职业训练③选择、介绍职业④就业后的随访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功能评定方法和治疗技能的医学学科。
2.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3.康复医学的目标:预防性康复、矫正和治疗、教育和再训练。
预防性康复:指对一般无病或单纯病痛的患者最大可能的避免身体残疾的发生。
4.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
康复功能评定: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
5.康复医学的对象:①急性病后的患者②手术后的患者③各类残疾者④慢性病患者⑤老年人6.康复组成人员:康复医师/各科相关医师/各科相关护师和康复护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职业鉴定师/康复咨询师/其他人员等。
7.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WHO):①康复机构康复②上门康复服务③社区康复8.康复医学的重要性: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发生改变;医学的进步使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谱发生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功能进行性衰变,60%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工业、交通、文体活动等导致残疾者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人数增加。
康复护理学复习重点康复护理学复习重点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康复:综合、协调得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 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包括:1.采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分别称为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和康复工程,从而构成了全面康复。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残疾的预防目的:1.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预防致残性的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的目的是限制或逆转由伤病造成的残疾。
3.三级预防的目的是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实施的,包括依靠有病损、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所在的家庭和社区。
”徒手肌力评定表(MMT)分级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 5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 4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 3消除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2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1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肌张力(MT)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之末(即在肌肉接近最长 位置时)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 伸时,在关节活动的后50% (肌肉在偏长 的位置时)出现如突然的卡住,当继续把被动关 节活动评定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动的大部分范围内均感受到肌张力增加,但受 累部分的活动仍算容易活动评定有困难僵直于曲或伸 的某一位置上,不能活动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OM )是指关 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康复护理学重点整理一、什么是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关注病人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学科。
它结合了护理学和康复学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患者从疾病、损伤或残疾中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二、康复护理学的重要原理和方法:1. 个体化治疗:康复护理学强调针对每位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其特定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2. 团队合作:康复护理学强调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共同制定并实施康复护理计划,达到全面的康复效果。
3. 综合评估:康复护理学重视全面的病人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等方面,以了解病人的康复需求和优先级。
4. 持续监测和调整:康复护理学要求对病人的康复进展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并根据病人的反馈和康复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法。
三、康复护理学的应用领域:1. 疾病康复:康复护理学可以应用于各类疾病的康复,如心脏病、中风、创伤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2. 损伤康复:康复护理学可以应用于各种损伤的康复,如骨折、脊柱损伤等,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相关功能。
3. 残疾康复:康复护理学可以应用于残疾人的康复,包括运动能力康复、日常生活技能培训等,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康复护理学的发展趋势:1.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康复护理学将越来越依赖各种创新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智能康复设备等。
2. 社区康复:康复护理学将更加重视社区康复模式,通过将康复服务推广到社区,方便患者进行长期康复管理和支持。
3. 心理健康:康复护理学将更注重病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康复过程的重要性。
以上是对康复护理学的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护理学知识点康复护理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康复护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功能评估、运动康复、康复营养和心理支持。
一、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康复护理的基础,旨在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障碍和生活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常用的功能评估工具包括:1. 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等指标。
2. 肌力评估:通过测量患者的肌肉力量,了解其运动功能状况,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手动测试和肌力测试仪器。
3. 平衡评估: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常用的测试工具有Berg平衡量表和Tinetti步态和平衡评定量表。
二、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康复护理的核心内容,通过运动干预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常见的运动康复方法包括:1. 功能锻炼:通过进行特定的运动和活动,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体能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 步态训练:针对步行受限的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和训练,通过调整步态模式和改善步行能力,提升步行功能。
3. 器械辅助训练:利用各种康复器械和辅助装置,如平衡板、刺激仪等,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和协调性提升。
三、康复营养康复营养在康复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功能的恢复。
以下是康复护理中的营养原则和注意事项:1. 蛋白质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肌肉修复和新陈代谢。
2.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3. 液体摄入: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促进康复过程。
四、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康复,还注重心理健康的恢复。
以下是心理支持的几个方面:1. 情绪疏导: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交流,帮助其释放情绪,减轻康复期间的焦虑和抑郁。
康复护理学复习重点
康复护理学复习重点
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康复:综合、协调得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包括:
1.采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分别称为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和康复工程,从而构成了全面康复。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残疾的预防目的:
1.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预防致残性的伤害和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的目的是限制或逆转由伤病造成的残疾。
3.三级预防的目的是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预防残障。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
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实施的,包括依靠有病损、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所在的家庭和社区。
”
徒手肌力评定表(MMT)
评定结果分级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5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4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3
消除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2
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1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
肌张力(MT)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分级特征表现
0 无肌张力增加
1 肌张力轻微增加进行被动关节屈伸时,在关节活动之末(即在肌肉接近最长位置时)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的阻力
1+肌张力轻度增加进行被动关节屈伸时,在关节活动的后50%(肌肉在偏长的位置时)出现如突然的卡住,当继续把被动关节活动评定进行到底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2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在被动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围内均感受到肌张力增加,但受累部分的活动仍算容易
3 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评定有困难
4 僵直僵直于曲或伸的某一位置上,不能活动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它表示人体关节运动
范围。
因为人的关节活动有主动、被动之分,所以关节活动度分为:
1.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指被评定者依自己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靠外界力量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试验分类(简答)
1.极量运动试验:指运动到极至或主观最大运动强度的试验。
一般用于正常人和运动员最大运动能量研究。
2.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即以运动诱发呼吸或循环的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反应异常,作为运动终点的试验方法。
用于诊断冠心病、评估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3.低水平运动试验:与预定较低水平的运动负荷、心率、血压和症状为终止指标的试验方法。
用以诊断冠心病、评估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制定运动处方等依据。
主观劳累程度分级(EPE)是由Borg提出,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劳累程度衡量相对运动水平的半定量指标,在康复界广泛应用。
其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将最轻微的用力定义为7分,将最大
或衰竭性运动定义为19分。
分值的设计与正常心率反应相关,将分值乘以10即为运动时的正常心率反应。
心电运动试验的运动终点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终点是出现症状、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及运动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此外,出现仪器故障也是试验的终止指标。
试验室内应备有急救药品和设备,并对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处理。
心率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心率增加8~12次/min。
血压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
两项乘积(RPP)指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代表心肌耗氧相对水平,其数值一般用10-2表达。
运动中RPP越高,说明冠状血管储备越好,RPP 越低表示病情严重。
最大吸氧量(VO2max)是指机体在运动时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态和体力活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心输出量、动静脉氧分压差、氧弥散能力和肺通气量。
代谢当量: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
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1MET相当于VO23.5ml(kg.min)其临床应用(用途):(简答)
1.判断体力活动能力和预后
2.用以判断心功能及相应的活动水平
3.制定运动处方
4.区分残疾程度
5.指导日常生活活动与职业活动
ADL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ADL范围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
ADL评定分类:(选择、填空)
1.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ADL项目10个: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cm)、上下楼梯。
生存质量(QOL)是康复医学界在评价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who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个体对于他们
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评价。
持续被动活动(CPM)是针对间断活动而言,即被动活动在设计好的活动度内、在一定时间内不间断地进行。
(记住英文缩写)
肌力训练的类型:等张性训练、等长性训练、等速性训练也称为等动性训练。
目前,康复医疗中交常用的易化技术有:Brunnstrom法、Bobath法、Rood法及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法(PNF)等。
靶心率的计算方法有卡翁南公式: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0.8)+安静心率
或靶心率=170-年龄
作业治疗:是指应用与日常生活及职业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或工艺过程,指导残疾者或部分恢复功能的患者参与选择性活动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而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
患者通常听理解正常并能正确地选择词汇以及按语法排列词句,但不能很好地控制重音、音量和音调。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
阶段特点
I 无随意运动引出
II 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III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IV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V 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离精细运动
VI 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肩-手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发病后1~2月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手部肿痛,下垂时更明显,皮温增高,掌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肩-手综合征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早期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手下垂。
ASIA损伤分级
损伤程度临床表现
A 完全损伤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B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
D 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
E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骨折功能康复训练三原则:复位、固定、功能训练
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最常见)、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颈型。
有氧运动:机体通过有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的运动称有氧运动,这种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且持续较长的耐力运动,运动形式常为肢体大肌群参与且具有节律性、反复重复性质的运动,如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
合理的每周总运动量为700Cal~2000Cal(相当于步行10~32km)。
题型:名解,选择,填空,判断,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