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公开课导学案_0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年代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事迹和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热爱和平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革命烈士的图片和事迹,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引导学生讨论革命烈士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阅读文章《27、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3.教师进行讲解,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进一步了解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悲壮情感,使他们对战争和和平更加深刻地体悟和反思。
4.组织学生进行词语理解和复述练习,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来描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现象。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5.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手法,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题,写一篇感人的短文。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思路,帮助学生展开写作。
6.学生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五、拓展活动:1.查找更多关于革命烈士的事迹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分享。
2.开展一个小型的纪念活动,学生依次走过一个“忠骨之路”,向革命烈士默哀、献花、献诗等,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诗句或段落,体会诗意表达。
2.完成写作训练中的作文,可以提交给教师或者班级展示。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27、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学生对革命烈士和爱国主义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踌、躇、黯”等8个生字。
能正确认读理解“殉职、奔赴、功勋”等词语。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
培养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学会尊重他人,体会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无私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前置】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时间),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起因)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___________的心情,,彭德怀请求______________,金日成要求_______________,(经过)最后,毛泽东忍痛决定_________________。
(结果)【课堂练习】一、画出正确的读音。
拟定(nǐyǐ)勋章(xūn xún )殉职(xún xùn)踌躇(chúzhù)黯然(ān àn)奔赴(pùfù)二、把词语补充完整狂轰滥()原封不()情()自禁自我()慰【反馈练习】一、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踌躇——()悲痛——()眷恋——()2、写反义词:安慰——()繁忙——()踌躇——()二,填空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个()的人。
2、我知道了在写作中,要抓住人物的()、()、()、()等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
3、下面的句子分别是人物的哪一方面描写?1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3 、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课题 26开国大典课时第1课时姓名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擎、钮、瞻、聂、党‛5个生字,会写‚典、协、宾、泽、瞻、党‛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瞻仰、飘拂‛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能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并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预习要求1、我会认真地把课文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并能把下列词语写漂亮、写正确。
描写场面的词语:迎风招展排山倒海欢呼雀跃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心满意足欢欣鼓舞称心如意欢天喜地兴致勃勃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兴高采烈描写动作的词语: 箭步如飞步履轻盈大步流星飞檐走壁大摇大摆步履艰难蹑手蹑脚一瘸一拐匍匐前进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xié shāng zhān yǎng( ) ( ) ( )qí zhì xú xú shàng shēng( ) ( )2、选字填空。
拂佛飘()仿()纽扭()扣电()暴爆()动()发防妨()碍()守3、我会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檐()协()钮()泽()喧()袖()瞻()胁()扭()择()宣()柚()4、用‚v‛给正下列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直奔会场(bēn bèn)旗杆(gān gǎn)首都(dū dōu)排山倒海(dǎo dào)外宾(bīn bīng)擎着(qín qíng)5、近义词汇集──擎着──诞生──迎风招展──瞻仰──欢跃──挺立──排山倒海──6、反义词肃静──汇集──上升──5、通过预习,我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导语】青⼭处处埋忠⾻,何须马⾰裹⼫还。
整理了⼈教版⼩学五年级上册语⽂《青⼭处处埋忠⾻》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处处埋忠⾻》教案⼀ 学习⽬标: ★认识8个⽣字。
★初步领悟⼀些描写⼈物的基本⽅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泽东⼀家为了中国⾰命胜利⽽牺牲的六位烈⼠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资料,导⼊新课。
◆师⽣⼀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奋战⽽牺牲了的⼏⼗万中华⼉⼥?这些中华⼉⼥中有普通劳动⼈民的⼦⼥,也有⽑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岸英。
⼆、⾃主阅读,读通全⽂。
◆各⾃轻声读课⽂,遇到⽣字拼读⼀下括号⾥的拼⾳,遇到⽣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处处埋忠⾻,何须马⾰裹⼫还。
◆在四⼈⼩组内分段把课⽂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主感知。
◆默读课⽂,把⾃⼰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遍,可以把⾃⼰的感受批注在⽂中。
◆学⽣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重点感知⽑主席内⼼的情感波澜。
a.⽑主席在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从哪⾥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泽东整整⼀天没说⼀句话,只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
” (2)“‘岸英!岸英!’主席⽤⾷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禁地喃喃着。
” (体会要点:岸英从⼩就颠沛流离,在⽗亲⾝边并没有多少时间。
慈⽗⽑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了,⽼来痛失爱⼦,使他悲痛欲绝。
) b.当“彭⽼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主席是什么⼼情?从哪⾥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中的悲痛,⽬光中流露出⽆限的眷恋。
”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献出了⽣命,他们的⽗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见⼉⼦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切从⼤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的情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体验和熏陶。
同时,要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所以,整节课教学我注重启发、引导、点拨学生,注重方法的渗透,并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交流、质疑、评价能力,并采用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体现毛泽东悲痛心情的练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时期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入情入境的感受,我采用了插入图片介绍抗美援朝、插入电报音频、观看毛泽东与儿子生活照体会父子感情深厚等信息技术方法;学生虽然在第六单元已经学过人物描写的方法,但基本技巧和技能还需要在训练,另外学生对毛泽东的丧子之痛体会不够深刻,我巧妙运用读写结合练笔,既提升学生人物描写能力,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读“殉职、踌躇”等词语,并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通过“读短”、“读细”、“读深”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摘录关键词”、“品细节”、“读留白”等学习方法,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胸怀。
3.进一步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了解人物1.出示毛泽东图片,毛泽东是一位诗人,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诗气势磅礴,他充满豪情壮志)他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运筹帷幄,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直接指生谈),出示《开国大典》相关句子,指生读,你又了解到什么?一句话,他有着伟人的风采(板书)。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中国人民教育版五年级第一卷27精品课程《青山遍地埋骨》
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为学生表达创造条件,为学生展示交流搭建舞台;
2.略读《青山遍地葬忠骨》和《毛主席在华山》,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新设计
1+X课堂讨论:在阅读《中国主题》第七卷后,学生们从《接近毛泽东》一书中学习如何将三者融为一体,
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及《毛主席在花山》,加深对人物了解。
课堂上充
分别训练表达能力以提高汉语读写能力。
3.学术状况分析
学生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三个年头,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在阅读速度上也有提升,
在学习课文之前,他们已经读完了第七部丛书《走近毛泽东》;每天教室里都有“经典读物”
展示,《论语》小讲堂也能主持得完整有效。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巩固阅读方法,训练表达能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革命烈士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
2. 探讨革命烈士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导学内容:本次导学将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主要内容,通过进修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感悟他们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革命烈士事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革命烈士?他们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和留念?第二步:进修文本(20分钟)1. 请学生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描写的革命烈士的事迹,探讨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3. 分组讨论:革命烈士的事迹对我们有何启迪?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第三步:思考讨论(1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革命烈士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践行革命烈士的精神?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位革命烈士的事迹进行深入了解,并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革命烈士事迹来传播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
第五步: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和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革命烈士的事迹和精神,还培养了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和人生价值观。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27*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从有关词句中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和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学习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准备:搜集抗美援朝及毛岸英资料一、初读感知学习步骤和要求:(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完成(2)小组内对子交流:互相检查预习落实情况(3)全班展示。
1、会读会标:读课文3遍以上,标出自然段。
2、会读会写:勾画文中生字新词,读三遍,写三遍。
拟定勋鉴殉职奔赴嘛踌躇黯然3、会积累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
(在书上勾画)踌躇黯然情不自禁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还。
4、会概括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学习步骤(1)自主学习:课中自学完成(2)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自学落实情况(3小组展示:质疑、补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体现主席深深的痛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有感情的读读这些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________”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主席收到的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哪些语句最能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心情?找一找,说说你的理由。
《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句。
2、结合读、思、议、练,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法及其作用。
3、通过找、划、读等方式,深刻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襟。
学在课前永远做学习的主人。
相信自己,我能我会!1、会读会标:读课文3遍以上,标出自然段段序。
2、会画会读:勾画文中生字新词,大声读两遍。
3、自学生字。
将生字和多音字写下来,注音,组词,然后工工整整抄两遍。
4、积累词语。
在书上勾画出来,再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拟定:勋鉴:地域:殉职:奔赴:尊重: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原封不动:情不自禁:5、概括归纳:抓住线索,知晓三封“电报”。
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然后概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查找、了解课文的相关资料。
a、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出处与意思;b、“抗美援朝”。
c、毛泽东一家为革命做出的牺牲。
7、写出预习中的其他疑难问题:《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句。
2、结合读、思、议、练,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法及其作用。
3、通过找、划、读等方式,深刻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襟。
重点难点重点是“方法”,难点是“情感”。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民族英雄,也是开国领袖。
无情未必真豪杰,和我们常人一样,伟人也有普通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题目里的“忠骨”指的是谁?为什么说是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课题,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
●三、小组合作,阅读感知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注意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然后在组内交流。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以及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一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勾起了我们对毛主席的怀念,毛主席不仅有领袖的风范,还有诗人的风采,更有常人喜怒哀乐的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齐读:27*青山处处埋忠骨2、在青山的掩映下,我们又一次记起那场战争。
(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字词(一)我会读勋鉴、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狂轰滥炸、原封不动、情不自禁1、指名读2、这些词在文中那句话中出现?读出来。
(二)我理解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师:你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这些词?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的,查字典。
师:真好,同学们知道了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三、默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毛泽东,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一起走近了毛泽东,那么毛泽东在你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
师:是的,在我们心目中,毛泽东是多么了不起!他是诗人,是领袖,但他也是凡人,也有着凡人的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他失去爱子后的内心情感。
请同学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了解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了课文,那通过预习,你们对课题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生字词。
师:你们了解很多,预习很充分,那生字词一定也掌握得不错吧,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来挑战?(课件出示:勋鉴、殉职)
3、初读感知。
真棒,这两个难词你们都读准了,理解透彻了,其它词更不在话下,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
仔细回顾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师:是的,课文先写毛泽东听闻岸英的噩耗,接着写做出归葬的抉择,最后写他写下批示。
(板书:闻噩耗做抉择写批示)课文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写的。
三、自主阅读,细悟情感。
(一)学生自读自悟。
现在请同学们潜心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画出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细细品读,在旁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体会。
(课件出示) (二)学好后可以跟同桌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
(生抓住”整整一天没有说话”“一支一支地吸着烟”“原封不动”等关键词来体会)(板书:悲痛)
(师引,生:毛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老年丧子,心情很悲痛)(师: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主席的悲痛。
)
师:那么此时此刻你们还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主席的悲痛?
师:丧子之痛,难以言喻,谁来读读——
生离死别,剜心的痛啊,来,全班一起读——
2、(课件出示)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抓住动作语言来体会毛泽东对岸英的思念。
)
师:是啊,这动作这语言都在告诉我们毛泽东此时是多么思念岸英啊!他心中有多少话想对岸英说,他想说什么呢?
师:而这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最揪心的最疼痛的轻轻的呼唤:岸英!岸英!
师:再深情地呼唤——岸英!岸英!
3、(课件出示)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
(抓住“踌躇”体会主席的犹豫,品读第七自然段描写主席内心的句子)(结合回答板书:艰难)
师:再读读这两种想法,想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结合回答板书:凡人的情怀,伟人的胸怀)
师:你们知道这一签字就意味着什么呢?
(预设: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意味着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师:所以,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读——
师:尽管他悲伤着,矛盾着,但最终还是忍痛作出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课件出示)(板书:忍痛)
四、领悟写法,读写结合。
1、总结写法。
师:课文学到这,你们的内心一定充溢着感动,那作者是怎样写出如此动人的文章?
(预设:作者抓住了毛泽东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
师:是的,这是人物描写的方法,我们刚才的阅读交流正是抓住文中表现毛泽东言行心理的语句读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
2、学生练笔。
师:那么作为一个伟人,主席写下这个批示也是饱经煎熬的,为此,课文最后一句写道“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课件出示)(齐读)
师:读这句话,你们一定能想象主席这一晚上写下批示的情景。
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抓住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
3、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1、生谈收获。
2、师总结: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是啊,学习一篇文章我们要运用一些阅读方法来理解内容,感悟内涵,还要领悟它的表达方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句子。
2、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片段。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悲痛凡人的情怀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伟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