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FS CNG 食品中苯并 a 芘的测定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70.34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前言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已发现的200多种多环芳烃中最主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对机体各器官,如对皮肤、肺、肝、食道、胃肠等均有致癌作用。
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
苯并(a)芘在食物中也有,谷类食物、蔬菜、脂肪和油类是摄入苯并(a)芘的主要膳食来源,食物在高温、长时间烹调中会产生苯并(a)芘我们按照国标《GB 5009.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中提供的食品中苯并(a)芘检测的方法对黄豆样品进行苯并(a)芘的测定。
使用LabTechSePRO全自动高通量柱膜通用固相萃取系统和MV5多通道平行浓缩仪来代替传统的手动净化和浓缩,不仅实现了净化、浓缩过程的全自动化,省却了大量的手动工作,提高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误差,实现了高回收率和良好的实验重复性。
关键词SePRO全自动高通量柱膜通用固相萃取系统;MV5多通道平行浓缩仪;食品;苯并(a)芘;GB 5009.27-20161、仪器设备及试剂1.1仪器设备SePRO全自动高通量柱膜通用固相萃取系统(莱伯泰科公司);MV5多通道平行浓缩仪(莱伯泰科公司);LC600 二元高压梯度高效液相色谱:配有荧光检测器(莱伯泰科公司);萃取柱:MIP-BAP 苯并(a)芘专用SPE小柱,500mg 6mL(CNW公1.2试剂二氯甲烷,正己烷,乙腈(色谱纯 FISHER Chemical);苯并(a)芘标准储备液:100ug/mL,乙腈,国家标准物质;苯并(a)芘标准工作液:取100μL的标准储备液与10mL的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得到浓度为1μg/mL的标样工作液。
2、实验过程2.1 样品预处理取一定量的黄豆,将其磨碎成均匀的样品,储于洁净的样品瓶中,于室温下保存。
2.2 提取称取1g(精确到 0.001g)试样,加入 5 mL 正己烷,旋涡混合 0.5 min,40℃下超声提取10min,4000r/min离心5min,转移出上清液。
油条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条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方法。
本法色谱条件易于掌握,测得数据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同时本实验对县城城区某油炸食品供应点的油条食品中苯并[α]芘含量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苯并[α]芘油条测定油条是我国主要的早餐食品之一。
油条中含有的苯并[α]芘是一种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可诱发皮肤、肺和消化道癌症。
其随食物被摄入人体内后,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液并分布于全身,危害很大。
由于苯并[α]芘在人体中具有累积作用,长期食入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特别有些商贩,为了追求利益,使用多次高温加热的食用油,这对人的健康危害更为严重。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苯并[α]芘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法等。
本实验建立了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油炸食品中B[α]P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宝丰县城区油条食品中的苯并[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油炸食品安全性,对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油炸食品采于宝丰县城区几个油炸食品供应点。
样品采集后置于冰箱冷冻保存。
1.2试剂KOH(分析纯);95%乙醇(分析纯);超纯水;苯(分析纯,重蒸馏);无水硫酸钠(优级纯);苯并[α]芘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组成为色谱纯乙腈及超纯净水。
1.3仪器与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工作站;荧光检测器,20μl进样阀;药材粉碎机;旋转蒸发仪;Simplicity 185 personal超纯水器;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T660/H超声波清洗器(功率360W,频率35kHz)。
1.4方法1.4.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苯并[α]芘对照品(HPLC级)10mg,置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该贮备液浓度为100μg/ml,准确吸取储备液制成浓度分别为1.0、0.5、0.1、0.05、0.005μg/ml的标准工作液。
2020年05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郭芳芳高宏朱成晶(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文章建立了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
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经石油醚提取后,提取液用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洗脱,浓缩定容后经液相色谱-联质谱仪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
研究表明: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经石油醚提取,净化后测试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999,检出限为0.1μg/kg 。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高,可为其他产品中的苯并(a)芘提供参考。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气压化学电离;苯并(a)芘目前,食用油脂中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 )等。
由于食用油成分复杂,其中苯并(a)芘含量又较低,存在着大量的干扰物质,因此灵敏度高,抗干扰强的检测方法是必要的。
GC-MS 法由于灵敏度不高,热稳定性较差,在很多时候使用受到了限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能力不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还不够成熟,应用较少,定量分析时还不够准确;免疫学检测灵敏度不高;LC-MS/MS 法却能同时提高灵敏度和提升定性能力,目前运用LC-MS/MS 测定食用油脂中苯并(a)芘鲜有报道。
文章是针对食用油中苯并(a)芘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可用于批量样品的高通量筛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用于突发食品中毒分析,这些对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建立的这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油脂中苯并(a)芘的方法,快速,简便,高效,定量准确。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Agilent-1260-6430液质联用仪。
石油醚,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乙腈,德国默克有限公司。
1.2色谱条件色谱柱:C1850×2.1mm 1.8um 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0.6ml/min 进样量:20uL 1.3标准溶液的配制苯并(a)芘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准确移取1mL 100μg/mL 苯并(a)芘标准品于10mL 容量瓶,用乙腈定容至刻度线,-20℃保存备用。
食品中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研究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检测更是至关重要。
苯并(a)芘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因此对其在食品中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苯并(a)芘的来源与危害苯并(a)芘是一种常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高温烹饪,如烤、炸等。
长期摄入含有苯并(a)芘的食品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食品中的苯并(a)芘进行监测。
三、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苯并(a)芘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准确可靠,但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设备昂贵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食品中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
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减少检测时间和样品前处理步骤。
五、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检测方法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外,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苯并(a)芘检测方法也备受关注。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分子与目标物质之间特异性反应的原理,结合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纳米材料在苯并(a)芘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苯并(a)芘检测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光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可以作为传感器载体或增强剂,提高苯并(a)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七、结论综上所述,食品中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研究是食品安全领域中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为保障人们健康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希望本文对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有所启发,促进食品中苯并(a)芘检测方法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MMFSCNG0143 食品 苯并(a)芘 分光光度法MM_FS_CNG_0143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样品量为50 g,点样量为1 g时,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ng/g。
2.原理概要样品先用有机溶剂提取,或经皂化后提取,再将提取液经液-液分配或色谱柱净化,然后在乙酰化滤纸上分离苯并(a)芘,因苯并(a)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紫色荧光斑点,将分离后有苯并(a)芘的滤纸部分剪下,用溶剂浸出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3.主要仪器和试剂3.1.主要试剂苯、丙酮、石油醚(60~90℃)、无水乙醇:重蒸馏。
乙醇(95%)、甲酸(88%~90%)、氢氧化钾、甲酸(40%)、硫酸钠溶液(20g/L)。
环己烷(或石油醚,沸程30~60℃):重蒸馏或经氧化铝柱处理无荧光。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无水硫酸钠:120℃烤2h以上。
咖啡因甲酸溶液(150g/L):称咖啡因(医用或试剂用)15g,溶于适量甲酸中,再稀释至100mL。
脱脂棉:用二氯甲烷回流4 h以上。
展开剂:乙醇(95%)-二氯甲烷(2:1)。
硅镁型吸附剂:将60~100目筛孔的硅镁吸附剂经水洗四次(每次用水量为吸附剂质量的4倍)于垂融漏斗上抽滤干后,再以等量的甲醇洗(甲醇与吸附剂量克数相等),抽滤干后,吸附剂铺于干净瓷盘上,在130℃干燥5 h后,装瓶贮存于干燥器内,临用前每100g加5g水减活,混匀并平衡4h以上,最好放置过夜。
层析用氧化铝(中性):120℃活化4 h。
乙酰化滤纸:将中速层析用滤纸裁成30 cm×4cm的条状,逐条放入盛有乙酰化混合液(180mL苯、130mL乙酸酐、0.1mL硫酸)的500mL烧杯中,使滤纸充分地接触溶液,保持溶液温度在21℃以上,时时搅拌,反应6h,再放置过夜。
取出滤纸条,在通风橱内吹干,再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4h,取出后放在垫有滤纸的干净白瓷盘上,在室温内风干压平备用,一次可处理滤纸15~18条。
苯并(a)芘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mg苯并(a)芘,用苯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溶液每毫升相当于苯并(a)芘100μg。
放置冰箱中保存。
苯并(a)芘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苯并(a)芘标准溶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苯稀释至刻度,同法依次用苯稀释,最后配成每毫升相当于1.0及0.1μg苯并(a)芘两种标准使用液,放置冰箱中保存。
3.2.仪器脂肪提取器、层析缸(筒)、K—D全玻璃浓缩器。
层析柱:10~15mm,长350 mm,上端有内径25mm,长80~100mm内径漏斗,下端具有活塞。
紫外光灯:带有波长为365 nm或254 nm的滤光片。
皂化装置:锥形瓶磨口处连接冷凝管。
振荡器:装有自制木架,每次可摇6个分液漏斗。
微量注射器:25 μL、50 μL。
荧光分光光度计、组织捣碎机。
4.过程简述4.1.荧光分光光度法4.1.1.采样4.1.1.1.粮食或水分少的食品:称取40.0~60.0 g粉碎过筛的样品,装入滤纸筒内,用70mL环己烷润湿样品,接收瓶内装6~8g氢氧化钾、100mL乙醇(95%)及60~80mL环己烷,然后将脂肪提取器接好,于90℃水浴上回流提取6~8h,将皂化液趁热倒入500mL分液漏斗中,并将滤纸筒中的环己烷也从支管中倒入分液漏斗,用50mL乙醇(95%)分二次洗接收瓶,将洗液合并于分液漏斗。
加入100mL水,振摇提取3min,静置分层(约需20min),下层液放入第二分液漏斗,再用70mL环己烷振摇提取一次,待分层后弃去下层液,将环己烷层合并于第一分液漏斗中,并用6~8mL环己烷淋洗第二分液漏斗,洗液合并。
用水洗涤合并后的环己烷提取液三次,每次100mL,三次水洗液合并于原来的第二分液漏斗中,用环己烷提取二次,每次30mL,振摇0.5min,分层后弃去水层液,收集环己烷液并入第一分液漏斗中,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40mL,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4.1.1.2.油脂植物油:称取20.0~25.0g的混匀油样,用100mL环己烷分次洗入250mL分液漏斗中,以环己烷饱和过的二甲基甲酰胺提取三次,每次40mL,振摇1min,合并二甲基甲酰胺提取液,用40mL经二甲基甲酰胺饱和过的环己烷提取一次,弃去环己烷液层。
二甲基甲酰胺提取液合并于预先装有240mL硫酸钠溶液(20g/L)的500mL分液漏斗中,混匀,静置数分钟后,用环己烷提取二次,每次100mL,振摇3min,环己烷提取液合并于第一个500mL分液漏斗。
也可用二甲基亚砜代替二甲基甲酰胺。
用40~50℃温水洗涤环己烷提取液二次,每次100mL,振摇0.5min,分层后弃去水层液,收集环己烷层,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40mL。
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甲酸-咖啡因净化提取法(适用于油脂):取混匀油样10.00g,用90mL石油醚分数次转入100mL分液漏斗中,用甲酸提取三次,每次10mL,于振荡器上振摇2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甲酸。
石油醚层以咖啡因-甲酸溶液(150g/L)萃取三次,每次10mL,振摇3min,静置分层,待彻底澄清后,仔细将咖啡因提取液(注意切勿带入醚层或乳化层)转入3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120mL硫酸钠溶液(20g/L)稀释,加50mL石油醚猛烈振摇4min,转入250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下层再转入原锥形瓶中,加50mL石油醚重提一次,合并两次石油醚提取液,加20mL甲酸(40%),摇1min,弃去甲酸水溶液(除去残留的咖啡因),将石油醚提取液通过无水硫酸钠(约35 g)的漏斗,脱水,转入K-D浓缩器中,减压浓缩至近干,以少量环己烷冲洗导管,混匀,吹氮(或室温挥发)定容至0.2mL,密塞、避光、冷藏保存,备用。
本法无需再过柱净化,以下按(4.1.3)操作。
4.1.1.3.鱼、肉及其制品:称取50.0~60.0 g切碎混匀的样品,再用无水硫酸钠搅拌(样品与无水硫酸钠的比例为1:1或1:2,),装入滤纸筒内,然后将脂肪提取器接好,加入100mL环己烷于90℃水浴上回流提取6~8 h,然后将提取液倒入250mL分液漏斗中,再用6~8mL环己烷淋洗滤纸筒,洗液合并于250mL分液漏斗中,以下按(4.1.1.2)自“以环己烷饱和过的二甲基甲酰胺提取三次”起依法操作。
4.1.1.4.蔬菜:称取100.0g晾干的蔬菜,切碎放入组织捣碎机内,加150mL丙酮,捣碎2min。
在小漏斗上加少许脱脂棉过滤,滤液移入500mL分液漏斗中,残渣用50mL丙酮分数次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加100mL 水和100mL 环己烷,振摇提取2 min,静置分层,环己烷层转入另一500mL 分液漏斗中,水层再用100mL 环己烷分二次提取,环己烷提取液合并于第一个分液漏斗中,再用250mL 水,分二次振摇、洗涤,收集环己烷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25mL,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4.1.1.5.饮料(如含二氧化碳先在温水浴上加温除去):吸取50.0~100.0mL 样品于500mL 分液漏斗中,加2g 氯化钠溶解,加50mL 环己烷振摇1 min,静置分层,水层分于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再用50mL 环己烷提取一次,合并环己烷提取液,每次用100 mL 水振摇、洗涤二次,收集环己烷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25mL,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4.1.1.6.糕点类:称取50.0~60.0 g 磨碎样品,装于滤纸筒内,以下按(4.1.1.1)自“用70mL 环己烷湿润样品”起依法操作。
在(4.1.1.1)、(4.1.1.3~4.1.1.6)各项操作中,均可用石油醚代替环己烷,但需将石油醚提取液蒸发至近干,残渣用25mL 环己烷溶解。
4.1.2.净化于层析柱下端填入少许玻璃棉,先装入5~6cm 的氧化铝,轻轻敲管壁使氧化铝层填实、无空隙,顶面平齐,再同样装入5~6cm 的硅镁型吸附剂,上面再装入5~6cm 无水硫酸钠,用30mL 环己烷淋洗装好的层析柱,待环己烷液面流下至无水硫酸钠层时关闭活塞。
将样品环己烷提取液倒入层析柱中,打开活塞,调节流速为每分钟1mL,必要时可用适当方法加压,待环己烷液面下降至无水硫酸钠层时,用30mL 苯洗脱,此时应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以蓝紫色荧光物质完全从氧化铝层洗下为止,如30mL 苯不足时,可适当增加苯量。
收集苯液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0.1~0.5mL〔可根据样品中苯并(a)芘含量而定,应注意不可蒸干〕。
4.1.3.分离4.1.3.1.在乙酰化滤纸条上的一端5cm 处,用铅笔划一横线为起始线,吸取一定量净化后的浓缩液,点于滤纸条上,用电吹风从纸条背面吹冷风,使溶剂挥散,同时点20 μL 苯并(a)芘的标准使用液(1μg/mL),点样时斑点的直径不超过3mm,层析缸(筒)内盛有展开剂,滤纸条下端浸入展开剂约1 cm,待溶剂前沿至约20cm 时取出阴干。
4.1.3.2.在365或254nm 紫外光灯下观察展开后的滤纸条,用铅笔划出标准苯并(a)芘及与其同一位置的样品的蓝紫色斑点,剪下此斑点分别放入小比色管中,各加4mL 苯加盖,插入50~60℃水浴中不时振摇,浸泡15 min。
4.1.4.测定将样品及标准斑点的苯浸出液移入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石英杯中,以365 nm 为激发光波长,以365~460 nm 波长进行荧光扫描,所得荧光光谱与标准苯并(a)芘的荧光光谱比较定性。
与样品分析的同时做试剂空白,包括处理样品所用的全部试剂同样操作,分别读取样品、标准及试剂空白于波长406、406+5、406-5nm 处的荧光强度,按基线法由式(1)计算所得的数值,为定量计算的荧光强度。
F =F 406-(F 401+F 411)/2........................................(1) 4.1.5.结果计算 12221110001)(/V V m F F F m X ××−×= (2)式中:X 1——苯并(a)芘的含量,μg/kg;F 2——试剂空白浸出液荧光强度,mm;m 1——苯并(a)芘标准斑点的质量,μg;V 1——样品浓缩液体积,mL;F ——标准的斑点浸出液荧光强度,mm;V 2——点样体积,mL;F 1——样品斑点浸出液荧光强度,mm;m 2——样品质量,g。
结果的表述:报告测定结果至小数一位。
4.1.6.允许差相对偏差≤20%。
4.2.目测法4.2.1.测定吸取5,10,15,20或50μL 样品浓缩液[可根据样品中苯并(a)芘含量而定]10,20 μL 及苯并(a)芘标准使用液,点于同一条乙酰化滤纸上,按(4.1.3.1)展开,取出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