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威胁论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威胁论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威胁论”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姓名: 高学敏

学号: 2120151280

专业: 新闻与传播

浅析“中国威胁论”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崛起、中国制霸的思维开始占据西方发达国家的思维并成为对华战略中的主导思维,通过舆论造势、片面的扭曲中国的阴暗面,扩大、夸张中国的军事实力及军事动向,借此来打击中国的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破坏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影响中国地位的稳定。

关键字:中国威胁论;经济发展;中国梦

一、中国威胁论及其实质

中国威胁论的鼓吹由来已久,从广义上来讲,中国威胁论包含有两个阶段:一是中国建国初期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带来了红色浪潮的扩张威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成为了部分国家极左组织的利用工具,造成本国的混乱,大量学生造反、工人罢工,甚至形成了恐怖主义暴力浪潮,严重影响了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其中就包括日本的“赤军”组织以及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虽然这场风暴最终被平息,但是全球对于社会主义的误解也深深留在了各国人民的心里;二是冷战后期经苏联解体至今,中国的国力日趋强盛、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急于填补苏联解体后亚太地区经济、军事力量空白区域的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以美日两国为主导,以东亚地区为重点,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和平发展起阻滞作用。冷战的结束对世界格局以及东亚的局势有重大影响,亚太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但是,美国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将之前苏联的势力范围纳入自身的版图之中,从而维持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可是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力迅速增强,将会对美

国在亚太地区的控制权形成挑战。米尔斯海默就认为当今国际社会的无序状态会使各国为了生存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占有世界权力。按照这种“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国在崛起以后也将走上追求霸权之路。

从狭义上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开始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进一步威胁到亚太地区与世界的稳定;其实质就是国力的增强对某些国家或者势力的利益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利益受影响者在自身利益即将受威胁状态下做出一种超前预防的应对措施,它不是一种理论而更趋向于工具范畴,它是国际关系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

从合理性与科学性角度正确看待“中国威胁论”中国近些年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不免使得部分国家开始担忧中国发展所对其造成的冲击。为了限制中国综合国力的长期发展,自从20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将对他们本国的长期发展造成威胁,出于阻碍中国顺利发展的目的,中国威胁论也伺机而生,这种言论对我国政治、经济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丘吉尔的那段名言完美的诠释了中国威胁论目前盛行的原因:“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不单单是为了避免中国崛起对于美国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美国而言好处永远是大于弊端的。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5907亿美元,增长5.1%,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以及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得益于油价的暴跌,中国首超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向中国出口货物价值839.9亿美元,进口货物3575.7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735.7亿美元,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4416亿美元,而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加拿大,却因为油价的关系使得其与美国贸易额同比下降了11.6%,美国向加拿大出口货物2129.4亿美元,进口2251.4亿美元,对加拿大逆差122亿美元,双边贸易额4381亿美元。

然而美国之所以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可以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布置,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用于控制日韩的一项重要因素,世界

是发展的,日韩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核心利益的代表其地位之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单纯的依靠经济手段对日韩加以控制明显是不现实的,必须在亚洲为日韩创造一个假想敌,而这个对手又应是日本凭借其本身实力无法击败的,中国恰恰符合这一因素,因为从地域、资源、人口、经济发展速度、国际影响力这些方面来看,都是日本无法与之相匹敌,因此必须选择依附美国,进一步借助美国增强自身影响力从而保护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地位。美国则可从中牟利,既可以加强对日韩的控制、维持其在亚洲的利益,又能够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上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不会有什么损失,是现实利益的既得者。

二、中国经济、军事发展现状

经济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二月份发布,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GDP数据总量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去年全年增长7.4%,好于预期的增长7.3%,但依然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而至2014年末相关人口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由此可得出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高于2013年的6767美元,但仍然落后于很多国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的,表面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军事方面,根据瑞士日内瓦的国际军控及裁军组织发布的世界最新军事实力排名,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俄罗斯,中国军队规模惊人,现役部队人数为2285000人,预备部队230万。中国陆军在坦克、火炮、装甲车辆、枪支、各种侦察仪器等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但普及率不到一半,其高科技装备占全军的比重少于欧美国家,但综合战力并不逊色;海军:现役兵力共23.62万人,占解放军总人数的10%。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近年来,中国军费持续增长,根据财政部2015年《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显示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8082.88亿元,完成预算

的100%,增长12.2%,军费开支在经济总量中占不到2%的比重。

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指出:“中国梦”中国人需要,世界也需要。中国梦融入世界,不仅需要加强政治、经济、军事的对外交往,更需要加强文化对外交往,搭起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享受中国的文化产品,欣赏到中国的文化艺术,提升中国形象的桥梁与纽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中非合作论坛,到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100多所孔子学院等,都具有一定声势和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同中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无论是文艺演出、影视作品、图书期刊、动漫产业还是语言文化等等,存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入超”,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活跃、开放和自由对外文化交流。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三、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和平发展。中国永远不会寻求霸权、扩张。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统筹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是众所周知的,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经济发展速度位于全球第一,但同样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就是中国人口多,基数大,人均资源匮乏,人均收入严重滞后。人口众多对于大国崛起而言既是优势,可以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会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道路显得愈发艰难。

综观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提出的那十项基本内容,包括开放发展中的“一带一路”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共享发展中所有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加人民的获得感等,都是应对于中国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而言的,我们所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我们所致力于改善的是全球经济体系格局,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区域,我们所拥有的军事实力是应对于全球军事格局所做出的调整,并非为了侵犯某一国家,是基于维护最基本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而言的,中国的发展所受益的不仅仅是国人自身,同时也会为世界人民带来发展的福音。

就像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中所讲的那样:面对中国发展,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所要实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将梦想、将希望传送至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

[2]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

[3]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4]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5] 徐方清《“中国威胁论”变调》中国新闻周刊第39期

[6] 卓南生《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

[7] 丁松泉《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8] 吴飞《流动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威胁论”的缘起与演变》

[9] 姜加林《中国威胁论还是威胁中国——“中国威胁论”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