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术与现代美术作品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美术作品赏析国外美术作品:一.雕塑1.《着衣母婴卧像》亨利.摩尔(1898年—1986年)英国现代雕塑家,他在矿区里度过童年时代,中学时受一位教师的影响,走上艺术之路。
母与子是亨利.摩尔经常创作的题材,这件作品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人物的一切细节都被忽略了,强化了母亲敦实起伏的身体,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显得那么安全和舒适。
亨利.摩尔常常借用母亲的身体表现山峦、丘陵和大地。
亨利.摩尔以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新精神,给雕塑艺术注入了现代气息,掀掀开了雕塑艺术史上新的一页。
2.《米洛斯的维纳斯》古希腊《掷铁饼的人》米隆(古希腊)《摩西》1516年米开朗基罗(意大利)《圣堂》1908年罗丹(法国)《自由女神像》1886年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美国)二.绘画马蒂斯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
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1950年6月11日,法国当代著名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在威尼斯艺术节中荣获大奖。
马蒂斯和野兽派1995年在秋季沙龙展览会中,马蒂斯等人作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与传统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2.油画《戴帽子的妇人》采用涂鸦的方式,在整个油画的表面都有涂鸦的痕迹,而这些涂鸦大部分都是黄色和绿色,使整个油画的表面看起来有点模糊,这幅油画主要描绘的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她的身子本来是向前的,但是她的头却向后扭了过来,所以这幅油画应该是一个年轻的妇人回头的一刹那的情境描绘。
3.《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中外美术作品分析中国美术作品鉴赏1 、简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三段的内容(1) 开首一段就是京郊的农村风光;(2) 中段就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与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3) 后段就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
店铺林立。
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 、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 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 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 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 构图采用散点透视。
布局有序, 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采用线描淡彩画法, 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 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3 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1) 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 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 18 里许的卞山景象。
(3) 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 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 结构谨严, 纵横离奇。
画草庐数间, 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
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 淡墨微染, 层层加深, 层次井然。
画面密而不塞, 实中有虚, 有深远的空间感。
(4) 运用前代画家之法, 创造出线繁点密, 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被明代画家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4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1) 元代统治者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诗酒。
(2) 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 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 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 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
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影响。
5 阎立本《步辇图》(1) 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
(2) 作品描绘的就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 构图均衡, 人物主次分明, 形象生动, 线条匀细挺拔, 富有弹性。
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 效果单纯而明朗。
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随着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技巧的不断提高,不同艺术时期的作品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从古代文明的绘画和雕塑到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因而,鉴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欣赏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进行比较与鉴赏。
首先,古代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以神秘、大气、庄严为主,更多的是对宗教信仰、战争及宏大主题的表达。
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和绘画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相对于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的风格更多地呈现出古典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以贵族、教士为主要表现对象。
在中世纪艺术中,壁画、彩绘玻璃、镶嵌和彩色石头等装饰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其代表人物如达芬奇、拉斐尔等,其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人类文化和科学的理性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美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次,现代艺术作品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突破了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限制,捕捉和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带来的诸多新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想象。
例如,立体主义的作品特点是强调几何形态、抽象化和分割。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如达利等,其作品则极具幻想与异想天开之感,充满着自由想象和非常规表达。
一般来说,现代艺术作品更为人们所熟悉,也更受到当代人的欣赏和喜爱。
最后,从鉴赏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具有不同的鉴赏标准。
对于古代和中世纪艺术作品而言,鉴赏的重点是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宗教意蕴和象征寓意。
而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而言,其鉴赏的重点应该在于对艺术作品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的体现。
现代艺术作品的鉴赏则有更深的难度,因为艺术家通常并不注重作品的技术表现,而是强调含义和表现方式的新颖与独特。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方式及其特点和特色,并结合相应的鉴赏标准进行欣赏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并体现出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西美术作品识读比较案例分析作者:刘宪春来源:《现代艺术》2018年第02期从中西美术作品识读切入,用比较的方法,对顾恺之《洛神赋图》与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人物作品,倪瓒《渔庄秋霁图》与霍贝玛《林间小道》的风景作品,林风眠《静物》与塞尚《静物苹果篮子》的静物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文化背景、审美意趣等方面的探索,解读中国画内在的创作动力与外在效果的关系,提供欣赏中国画方法的案例。
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多方位识读中国画是时代的要求。
中西文化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中西美术作品鉴赏的差异,相对于西方大众文化对中国画鉴赏的困难,中国美术作品在自己的国人面前应该率先揭去神秘的面纱,本文通过撷取几组中西美术作品识读案例进行分析,从比较的角度探索鉴赏中国画的审美路径。
一、人物作品:顾恺之《洛神赋图》与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古代美术发展的过程是美术与实用逐渐分离的过程,也是民族特性审美精神逐步确立的过程,作为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经验积累的结果,中西绘画也慢慢拉开了距离。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相恋,抒发爱情失意感伤,图中主要描绘了凌波微步、欲语还休的洛神形象,顾恺之通过“迁想妙得”把主观情思投注到客观对象上。
同样是女神的塑造,在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中,来自希腊神话的维纳斯作为美和爱的化身以裸体形象在爱琴海中诞生,窈窕柔和的身姿,洋溢着青春生命,是颂扬人性,复兴古典文化的宣言。
跨越1100多年的时空,洛神与维纳斯以中国女性美与西方女性美的典型形象并置在一起,越发显现中西文化不同带来的审美差异。
顾恺之以紧劲连绵、若“春蚕吐丝”的线条塑造人物,波提切利以优雅的装饰平面感与细致的线条见长,一个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的悲剧主题,一个是若珍珠在贝壳里升起,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挑战。
尽管波提切利在他的作品中很少受透视、光影、体积的影响,不能算是以模仿论见长的典型西方古典画家,但相对于顾恺之,还是表现出了不同于中国画的视觉真实,中国人物画以线造型,注重心象真实的特点在作品比较中可见一斑。
美术作品赏析全部美术作品赏析。
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位神秘的女性,她微微一笑,眼神深邃,给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感觉。
画中的背景是一片模糊的山水,使得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突出。
达·芬奇运用了光影的技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
整幅画作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让人不由得想要一探究竟。
二、《星空》。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星空》是一幅充满情感的作品。
画中的星空如同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画家运用了浓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整幅画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三、《午后的荷尔梅斯》。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午后的荷尔梅斯》是一幅充满阳光和活力的画作。
画中描绘了一处阳光明媚的荷兰田园风景,荷尔梅斯河上的船只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田间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整幅画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莫奈运用了明快的色彩和轻快的笔触,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四、《吉他手》。
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代表作《吉他手》是一幅充满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画中描绘了一位弹吉他的男子,他的形象被简化成了几何图形,给人一种抽象而神秘的感觉。
毕加索运用了明快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营造出了一种前卫而奇特的氛围,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整幅画作充满了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让人不由得陶醉其中。
五、《夜巡》。
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夜巡》是一幅充满了戏剧性和动感的作品。
画中描绘了一场夜间的军事巡逻,士兵们整齐列队,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严而壮观的感觉。
伦勃朗运用了明暗对比和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氛围,给人一种紧张而震撼的感觉。
整幅画作充满了对战争和军事的描绘,让人不由得感叹伦勃朗的艺术造诣。
六、《自由领航》。
美术学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导言:美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探索并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形式。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还能深入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以美术学的视角,探讨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一、古典主义流派古典主义流派兴起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创作手法和主题选择上。
在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规整的构图和对称的布局,这是由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此外,古典主义作品通常以神话、神话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题材,追求真理、理性和秩序。
二、印象派流派印象派流派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对感觉和视觉印象的直接表达。
印象派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和色彩的反射。
他们采用明亮的色彩和快速的笔触,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模糊而自由的感觉。
印象派作品多以风景、人物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创作出现场的即时感和真实感。
三、表现主义流派表现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它强调艺术家对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表达。
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以夸张的形象、扭曲的构图和狂热的笔触来传达主观感受和情感冲突。
表现主义作品常以人物形象为主题,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的夸张表现,使观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四、立体主义流派立体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法国,它强调对事物立体形态的描绘和再现。
立体主义作品通常以几何形状和抽象化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在这些作品中,多边形和立体结构取代了传统的透视和光影处理,使观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作品所描绘的事物。
五、超现实主义流派超现实主义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它试图通过对潜意识和梦境的描绘来超越现实世界。
超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以幻想、模糊和不可思议的形象为特点,通过意识流式的手法和错觉效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象。
超现实主义作品常常具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征,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感觉。
古典美术与现代美术作品赏析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在一片质疑声中坚强的成长了起来。
印象派的诞生开一代绘画的先河,架起了古典美术与现代美术的桥梁。
印象派的产生带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印象派的命名却带有现实的偶然性。
历史的必然性在于经过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繁复,呆板,对细节无休止的完美追求后,人们开始厌烦于单调、重复的追求,大胆、简略、即兴的作风使得印象派迅速的成长起来;而所谓的现实的偶然性则是说,莫奈的《日出·印象》决定了印象派的这一名称。
莫奈的画本叫做《日出》,而一记者在看完画后,在报纸上写评论,嘲笑莫奈的日出不过是信手涂鸦,凭印象画出的日出,根本不能叫做画。
莫奈干脆就将自己的画改名为《日出·印象》。
而莫奈一派人,便自称印象派。
谈起印象派大师,我们自然那会提及莫奈,毕沙罗、雷诺啊等等,他们在西方美术史上犹如一座座高耸的山峰。
他们喜欢阳光和大气,渴望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追求稍纵即逝的直接印象。
更以一种全新的视觉角度,以对光和色的独特表现和对绘画语言的大胆创造而令世人瞩目。
他们色彩明丽的画也让后人为之膜拜: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阳光下的女子身体》,德加的《台上芭蕾舞演员》等等。
仔细观察印象派画家的画,我们会发现,这些各有特色的画中,有着同样的特点。
一、重光线在印象派的画里,明媚的光线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1870年他们公开宣称:“走出人工光线的画室,弃掉画廊的调子与褐色的颜料,到明朗的日光中去作画吧。
”他们不仅仅是说说,在画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在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首先表现了出来。
画中描绘的是一个裸女与两个衣冠楚楚的男子席地坐在河边的树荫下。
整个画面充斥着明朗的光线,不晦涩,不灰暗,不单一,轻松的午后被清晰表现了出来。
同样的,在雷诺阿的《阳光下的女子身体》这幅画里光线在画中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半裸的丰腴女子站在草丛里,白皙的皮肤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显得格外的细腻。
古典美术与现代美术作品赏析
19世纪后半叶,印象派在一片质疑声中坚强的成长了起来。
印象派的诞生开一代绘画的先河,架起了古典美术与现代美术的桥梁。
印象派的产生带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印象派的命名却带有现实的偶然性。
历史的必然性在于经过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繁复,呆板,对细节无休止的完美追求后,人们开始厌烦于单调、重复的追求,大胆、简略、即兴的作风使得印象派迅速的成长起来;而所谓的现实的偶然性则是说,莫奈的《日出·印象》决定了印象派的这一名称。
莫奈的画本叫做《日出》,而一记者在看完画后,在报纸上写评论,嘲笑莫奈的日出不过是信手涂鸦,凭印象画出的日出,根本不能叫做画。
莫奈干脆就将自己的画改名为《日出·印象》。
而莫奈一派人,便自称印象派。
谈起印象派大师,我们自然那会提及莫奈,毕沙罗、雷诺啊等等,他们在西方美术史上犹如一座座高耸的山峰。
他们喜欢阳光和大气,渴望用画笔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追求稍纵即逝的直接印象。
更以一种全新的视觉角度,以对光和色的独特表现和对绘画语言的大胆创造而令世人瞩目。
他们色彩明丽的画也让后人为之膜拜: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阳光下的女子身体》,德加的《台上芭蕾舞演员》等等。
仔细观察印象派画家的画,我们会发现,这些各有特色的画中,有着同样的特点。
一、重光线
在印象派的画里,明媚的光线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1870年他们公开宣称:“走出人工光线的画室,弃掉画廊的调子与褐色的颜料,到明朗的日光中去作画吧。
”他们不仅仅是说说,在画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在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首先表现了出来。
画中描绘的是一个裸女与两个衣冠楚楚的男子席地坐在河边的树荫下。
整个画面充斥着明朗的光线,不晦涩,不灰暗,不单一,轻松的午后被清晰表现了出来。
同样的,在雷诺阿的《阳光下的女子身体》这幅画里光线在画中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半裸的丰腴女子站在草丛里,白皙的皮肤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显得格外的细腻。
阳光透过树荫,留下淡淡的光斑撒在女子的身上。
整个画面顿时明朗,活泼起来,充满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焕发出急切的热情和勃勃生气。
光线从此入驻了印象派画家的画布,褐色调一去不复返,画布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二、重色彩
印象派画家中彩色,在他们的画中,有着五颜六色的景物,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褐色调。
在这一方面莫奈是做得比较突出的一位画家,他曾经画过很多幅色彩不一样的《晨雪中的干草垛》。
而在色彩变化最为强烈的是在莫奈的睡莲一系列的作品中。
莫奈画了很多的幅基本色调不同睡莲,而在其中一幅作品中,更是同幅不同色。
作品里,阳光照在睡莲上,睡莲显现出了各种的色彩:有粉色,有蓝色,有紫色,有黄色···这些本不是睡莲的真正颜色,但是在莫奈的笔下,这些颜色都因为明媚的画面而变得合理起来。
这种大胆的用色,成就了莫奈不拘一格的风格。
在雷诺阿的《青蛙塘》一作里,彩色与光线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水上游乐场,波光潋滟,绿树成荫,光线在水面上产生出变幻莫测的丰富色彩。
特别是水波上折射出的色彩,雷诺阿一样的用极端的彩色敏感与灵巧飞动的笔将这种瞬间的美丽记录了下来。
色彩的丰富大胆使得印象派的画变得五彩缤纷,充满想象,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多彩的追求。
三、重瞬间
印象派画家的画往往是一瞬间的记录,这样的画比起长时间的临摹画而言,显得更加的生动与真实。
印象派在取景上带有的这样的瞬间偶然性,使得他们的画中体现出对生活和自然地直觉总体认识,并在这种直觉总体中产生一种似是而非、不拘一格的速写似的诗情画意。
莫奈就特别善于捕捉一刹那的感觉,如《在本内考特的塞纳河畔》描绘树荫下闪烁的阳光和水面上粼粼的波纹,那一瞬间的水面变化被完美的表达了出来。
同样的,德加在画《台上的舞蹈演员》的时候亦将舞女的瞬间完美的定格了下来。
他用灵动的线条捕捉到了舞女快速运动的印象,描绘出了在舞台强光下舞女优美舞姿的瞬间变化,看上去好像照相机刚好把落入它的镜头里的物体拍摄下来一样。
其实在这样的“漫不经心“的背后,是画家的苦心经营。
看似不经意的瞬间,往往花费了画家更多的心血,这样画出来的画才可以生动而严谨。
四、重质感
印象派画家对画面上事物的质感要求特别的高,不论是叶子色彩的变化,还是舞女纱裙的透明度与轻盈度,都有仔细的描绘。
在德加的《舞蹈课》里,一群年轻的芭蕾舞蹈演员在排练室认真的排练。
画面上,下女孩纱质的裙子,层层分明,薄如蝉翼,其中的褶皱也显得自然无比。
而与之对应的女孩腰上的缎质腰带,表面富有光泽,光线的深浅变化表现出它搭在裙子上的随意性。
就连画面上不显眼的玻璃也有它应有的质感。
有微微的透明,但是玻璃镜面上又有反映了室内物体,带有
斑驳的光线。
意象派画家不再想巴洛克画家一样无止尽的追求细节的繁复与完美,但是他们重视每一处细节上的质感,不论这个细节是精致的,还是粗狂的。
五、重环境
纵观印象派画家的画,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画都是室外的景色。
他们提倡室外作画,追求完全自然的风景与光线。
室外的环境让他们的画变得更加的明亮,这是一种气氛的表现。
印象主义的做片,无论是莫奈的《卡布荪的林荫大道》或是马奈的《游舟》,再或是马奈的《在杜拉伊勒的咖啡馆》,它们都暴露在裸露的天空下。
自然,亲近,没有约束,没有束缚,画面上都洋溢着一种迷人的愉快的气氛。
就算是鲜有室外作品的德加,在他的室内作品里,一样充满着迷人明朗的光芒,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热情洋溢。
雷诺阿的裸女亦是如此。
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轻松,健康,乐观,真实。
印象派画家给画布洒满的就是活力的气氛与乐观的阳光。
品味印象主义的画,它就是一种再现自然,对瞬间捕捉的画。
这样的画带有一定的涂绘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洛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的延伸,它的出现于发现遇见了未来西方美术的走向,显现出了现代主义的端倪。